問題1:記不住單詞。這絕對是穩居榜首的「萬惡之源」。有很多人一說英語不好,就是想到肯定是單詞背得不夠。
症狀1:記不住單詞讀音。原因是啞巴,記單詞的時候默念,沒有張嘴讀。英語是「象音」文字,讀出來就會寫了。讀兩三遍,寫法絕對記住了。不讀出來是萬萬不行的。
症狀2:記不住單詞寫法。自然拼讀沒學到家。回去重新學。
症狀3:記不住單詞意思。原因是脫離課文。中國的教材喜歡列單詞表,學生背單詞也看著單詞目錄背誦。這就像把一個班級的同學名單扔給你,叫你背下來這些名字一樣。不知道臉長撒樣,穿撒衣服,聲音如何,髮型如何,是男是女,沒和他說過什麼話,也沒一起做過什麼事,就死記硬背吧!背100遍,也不一定能背下來,背下來了也對不上號。單詞要有圖片,並放到場景對話裡面記憶,這樣背下來的單詞才會用。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沒事兒就多讀課文,讀一遍在腦子裡翻譯一遍,單詞就記住了。
症狀4:看到單詞知道,口語和寫作的時候就詞窮。原因是閱讀量不夠,以及輸出練習也太少。兩者能做到一個,就能解決這個問題。
問題2:語法學不懂
症狀1:聽得暈暈乎乎。老師講得太瑣碎了,沒有先講大框架大概念。沒有理解,只講死板的規則。
症狀2:感覺聽懂了,做題的時候一臉懵逼。凡是應試學習模式下的學生,必然會出現的問題。我們如果按照語法規則分析中文句子,也一樣懵逼。語言是活的,語法規則是死的。英語應該先學口語。話都不會說,就學條款規則,必然是要懵逼的。
症狀3:聽懂了,做題也能對,一開口說話或者寫作文,就滿篇都是語法錯誤。凡是口語練習量不夠,或者口語練習很多,但是是casual talk(閒聊),沒有以句式為基礎的,都必然會出現這個問題。口語是以條件反射為前提的即興表演,沒時間準備,沒時間反應。若不是固化成條件反射,是做不到脫口而出的。一個句式要想煉成條件反射,需要說多少次呢?
問題3:聽力聽不懂
症狀1:反應不過來。人家都說到第三句了,還在反應第一句。或者一句話要聽很多次,才能反應過來。原因是聽的太少,開口也太少。
症狀2:只能聽到某幾個關鍵單詞,然後誤解了整個句子的意思。原因是沒有句群概念,只有單詞的概念。學英語的大多數時間花在背單詞,做題上。太少時間開口說句子,太少朗讀段落章節,就會出現這個問題。
症狀3:容易走神。或者連續聽10來20分鐘後,就無法集中注意力了。原因是,腦袋一直在中英文之間來回翻譯,持續時間長了,就會非常疲勞。根本原因就是沒有形成英語思維。
問題4:閱讀難
症狀1:單詞都懂,放到一起就不懂了。原因,句子概念和句群概念薄弱,過往學習以單詞背誦為主,閱讀和口語訓練幾乎沒有。
症狀2:閱讀速度慢.考試時間不夠用。原因是,沒學過閱讀策略,只會逐字逐句的讀文章。
症狀3:感覺讀懂了,做題錯很多。原因是,沒有學過做題技巧和題幹分析技巧。
症狀4:感覺完全讀不懂。原因是詞彙量太少;以及沒有閱讀策略的概念,依賴於對每個單詞每個句子的意思的理解,沒有篇章的概念。
問題5:排斥學英語
原因,孩子覺得英語太難背了。要背的太多了。背了也要忘,學了沒什麼用。
根本原因是老師選錯了,給孩子造成了這種錯覺。如果學校的老師沒法選,給孩子造成了這種錯覺,那就趕緊在校外找一個。英語其實沒什麼好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