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瓦爾第主要作品賞析

2020-12-22 煙臺大眾網

  小提琴協奏曲《四季》
  維瓦爾第小提琴協奏曲《四季》作品大約作於1725年,是維瓦爾第大約五十歲時出版的十二部協奏曲的第一號到第四號,合稱《四季》。
  這四部協奏曲是維瓦爾第最著名的作品,其中的旋律至今仍長盛不衰。四部作品均採用三樂章協奏曲形式的正宗標題音樂,不僅照給定的十四行詩配上音樂,而且還運用了不少描寫手法。維瓦爾第在總奏與主奏交替形成的復奏形式上,巧妙地配以標題。在維瓦爾第之前,還沒有人以標題音樂的方式譜寫過協奏曲。
  由於維瓦爾第的《四季》屬於標題音樂,所以從形式上看,自然較其他協奏曲顯得自由而且不平衡,但這樣反而更能表現出巴洛克的特色及魅力。這四部作品畫意盎然,激發出人們對巴洛克時代音樂的濃厚興趣。
    《四季》的標題分別為:《春》E大調、《夏》g小調、《秋》F大調、《冬》f小調。其中以《春》的第一樂章(快板)最為著名,音樂展開輕快愉悅的旋律,使人聯想到春天的蔥綠;《夏》則出乎意料之外,表現出夏天的疲乏、惱人;《秋》描寫的是收穫季節中,農民們飲酒作樂、慶祝豐收的快活景象,第一樂章歡快活潑;《冬》描寫人們走在冰上滑稽的姿態,以及由爐旁眺望窗外雨景等景象,其中第二樂章非常出名,曾被改編為輕音樂而廣為流傳。        《四季》之《春》E大調
  第一樂章(快板)以迴旋曲形式寫成,其主要主題華麗而灑脫,具有歡快的春天氣息。開曲即展開輕鬆愉悅的旋律,使人頓時聯想到春天的蔥綠和生機。描寫的是春光重返大地,小鳥歡愉地歌唱,森林枝葉隨風婆娑,呢喃私語。突然,電光乍閃,春雷驚蟄,萬物甦醒。這一樂章是整部《四季》中最為著名的樂段。
  第二樂章(廣板)很短,描寫的是靜謐而悠閒的田園風光:「在鮮花盛開的草地上,在簌簌作響的草叢中,牧羊人在歇息,忠實的牧羊狗躺在一旁。」是春雷過後,雨過天晴,小鳥又唱起了動人的歌曲,牧羊人和他忠實的小狗在鮮花叢生的牧場上悠閒小憩的恬靜景致。樂章開始是小提琴聲部以很弱的音量奏出的附點節奏音型,以及中提琴那有點唐突的、仿佛是牧羊狗的吠叫聲的切分音型。在這個背景上,獨奏小提琴以優美而恬靜的旋律牧歌般地唱了起來。       第三樂章(快板)描寫在春天明媚的陽光下鄉間的歡樂景象:「伴隨著鄉間風笛歡快的音響,在可愛春天的晴朗天空,仙女們與牧羊人翩翩起舞。」樂章的基本主題是一首當時頗為流行的西西里舞曲,它一開始就出現在獨奏小提琴和小提琴聲部,低音弦樂器奏出的和弦節奏和管風琴渾厚的音響則著意渲染了舞曲的歡快情緒。
  《四季》之《夏》g小調
  第一樂章(不太快的快板)。你可以聽到悶熱的酷夏午後,牧人慵懶、牛羊萎靡,只有杜鵑、斑鳩依然竊竊私語,不甘寂寞。忽而一陣涼風掠過,帶來烏雲滿天,一場夏雨即將來臨,隨著豆大的雨點開始打落,驚恐的牧童倉惶躲避,不住哭泣。
  第二樂章(柔板轉急板)。隆隆悶雷驚醒了牧童的白日好夢,他試圖再睡,無奈蚊蟲嗡嗡飛舞,擾得他煩躁不已。
  第三樂章(急板)。風暴終於來臨,狂風怒吼、電閃雷鳴、摧枯拉朽,似要將夏日的煩悶一掃而光,酣暢淋漓。       《四季》之《秋》F大調
  描寫的是收穫季節中,農民們飲酒作樂、慶祝豐收的快活景象。
  第一樂章(快板)即呈現出一個金色的收穫季節。在慶賀豐收的歡騰氣氛中,農民載歌載舞,興高採烈。男子漢們更是痛飲美酒,一醉方休。
  第二樂章(柔板)是一個醉漢沉睡的幽默特寫。
  第三樂章(快板),是描寫森林狩獵:號角四起,槍聲陣陣,不時有犬吠傳來;獵物帶傷逃竄,奄奄而死。
  《四季》之《冬》f小調
  其中的第二樂章非常出名,曾被改編為輕音樂而廣為流傳。
  第一樂章(不太快的快板)描繪冬天的難以抵禦的嚴寒:「北風凜凜,白雪皚皚,冰天雪地,戰慄不止,頓足奔跑路途艱,牙齒格格直打顫。」
  第二樂章(廣板)則屋外下著凍雨,屋內人圍坐在火爐邊,品嘗熱酒,感受溫暖安寧的浪漫氣氛。此情此景與戶外冰天雪地對比鮮明,更顯醉人。
  第三樂章(快板),則著重刻畫一個滑冰的場景:「冰上溜,慢慢行,謹防滑倒要小心,忽然急轉而摔倒,爬起身來又急跑,不料滑到冰窟邊。」 返回屋內後,再聆聽戶外「風神們的開戰」。
  這首作品的結束語,維瓦爾第這樣標示:「這是冬天,但這樣的冬天帶來歡樂。」
  《魯特琴與長笛》
  維瓦爾第,《魯特琴與長笛》。魯特琴是歐洲音樂故鄉之一的南歐古國義大利的傳統樂器,也是現今風行世界的樂器——吉它的前身。在十六世紀和十七世紀,魯特琴曾是歐洲最為流行的伴奏樂器之一。
  義大利著名作曲家維瓦爾第對自己祖國的這一傳統樂器喜愛有加,他曾創作過相當數量的魯特琴協奏曲和魯特琴三重奏曲,但這首《魯特琴與長笛》別出心裁,將兩種音色迥然不同的樂器搭配在一起,而造成了一種奇妙的效果。 

    樂曲具有明顯的巴洛克風格,樸實而親切。與作者維瓦爾第的其它作品一樣,以非常簡單的曲調來表現大自然。魯特琴那清脆的撥弦聲似小溪中的流水,長笛不時與之呼應,別有一番情趣。
  《榮耀經》Parrott
  Vivaldi的聲樂作品到廿世紀才廣為人知,其教會音樂也是在1920年代後半才被發現約六十首,Gloria正是其中的一首曲子,1939年在Siena舉行Vivaldi Festival中,Gloria 與 Stabat Mater, Credo 等樂曲一起被復甦首演,引起眾人矚目,許多音樂學學者認為有些曲子甚至可以媲美Bach的宗教曲。而Vivaldi 共有兩首 D大調 Gloria 傳世, 以 RV.589 較有名。
  這部Gloria,開頭的弦樂齊奏便現出標準的維瓦爾第式大跳,而後面接踵而來合唱和女聲二重唱,「Gloria, Gloria」, 傾吐出婉轉的氣息,充溢著洋洋灑灑的溫柔悲憫。當然,這類作品大多也是這種氣質,可是其中的神來之筆卻是承天意所稟,那種「不朽」簡直有宿命的意味。其中的女高音詠嘆調,歌詞甚簡:「O Lord God, heavenly King, God the Father almighty.」那旋律自然難以描繪,象是指向月亮的修長手指,被月光照得通體透明。然後氣氛接著被合唱點燃,依然是懇求憐憫和寬恕的神態,然而那歌聲輕盈自若,象是同那渴望一同飛升。據說巴赫的B小調彌撒即受這部作品影響。

相關焦點

  • 古典名曲賞析38 洋溢著豐收的喜悅,維瓦爾第《四季:秋》
    AllegroEberhard Zummach,Antonio Vivaldi曲目介紹《四季》是維瓦爾第最著名的作品,表現了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風景,每一首都附有一首十四行詩,詩與音樂互相輝映,以便人們更好地理解音樂表現的意境,之前和大家分享了《四季
  • 維瓦爾第:冬的十四行
    在關於冬天的音樂中,維瓦爾第小提琴協奏曲「四季」中的《冬》是最為古典音樂愛好者所孰知的作品了也從此時開始維瓦爾第的創作深受威尼斯音樂的潛移默化。   維瓦爾第在世時即以歌劇、宗教劇和奏鳴曲聞名,光是協奏曲就有400首以上,他於27歲出版第一首作品三重奏奏鳴曲,35歲創作第一部歌劇,47歲寫出小提琴協奏曲《四季》。
  • 現代人的維瓦爾第——古老與時尚的交融
    欣賞音樂也如此,如果想要深入了解一位作曲家,重要的一點就是廣泛地聆聽其作品,對於維瓦爾第而言,就要在《四季》小提琴協奏曲之外去尋找突破了。在《新格羅夫音樂辭典》中,維瓦爾第的作品列表長達六頁,據我所知,近些年還陸續新發現了一些他的樂譜手稿,法國Nave唱片公司出版的那套維瓦爾第作品系列唱片,就是依據在米蘭大教堂中發現的樂譜錄製的。我覺得倒是沒有必要在此列舉出其所有作品,也沒有必要知道具體的數字,最重要的是面對如此龐雜的作品,該如何從中選擇一些特色鮮明的作品來欣賞。
  • 愛樂2011年第4期 維瓦爾第
    愛樂2011年第4期 維瓦爾第 本期雜誌簡介: ◎李崢 本期的主題人物是維瓦爾第,主要介紹他的一些器樂作品。 關於《四季》的作品介紹也有一定的新意,《明亮的眼目,更迭的美景--維瓦爾第的小提琴協奏曲〈四季〉》一文,以自然與宗教之間的關係為基礎展開,而不僅僅將這套作品當作標題音樂來介紹。還有《深沉的流行--維瓦爾第的大提琴協奏曲》一文,重點介紹了維瓦爾第在確立大提琴成為獨奏樂器方面所做出的獨特貢獻。
  • 如何比較維瓦爾第《四季》與貝多芬《英雄》交響曲?
    兩部作品雖同為標題音樂,但在體裁、風格、技法等各方面存在著巨大差異。有關二者的差異論述,主要可分為形態與內容兩個方面。01.形態方面的區別兩部作品的形態有諸多不同,從整體到部分,又可細分二級,一為體裁,二為內部曲式結構。
  • 「紅髮神父」維瓦爾第:在音樂中感受四季更迭
    其中還有位「兼職」作曲家,他就是「紅髮神父」——維瓦爾第。﹏﹏﹏﹏維瓦爾第這個名字或許很多人並不熟知,但在巴洛克時期,他的音樂卻影響深遠。這位義大利著名的作曲家、小提琴家,一生作品高達650首,對純器樂音樂的發展有著非常突出的貢獻。
  • 吉他四重奏維瓦爾第《四季·夏》
    維瓦爾第小提琴協奏曲《四季》作品大約作於1725年,是維瓦爾第大約五十歲時發表並獻給波希米亞伯爵W.馮.莫爾津的一套大型作品《和聲與創意的嘗試》共十二部協奏曲的第一號到第四號,合稱《四季》。維瓦爾第為《四季》中的每部都寫了十四行的描述詩歌,又有很多人為歌曲填寫了詩情畫意的臺詞。我想每個聽了樂曲的人,都會各有不同的聯想。《四季之夏》第三樂章急板,也被稱作:「暴風雨」,是《四季》中最經典的樂章之一。作曲家在這一樂章描述了,在夏季天氣的變化,暴風雨到來時傾盆大雨和雷電交加的場景。
  • 維瓦爾第 四季 小提琴協奏曲
    1717年維瓦爾第生活環境由街道狹窄、布滿運河的水都威尼斯來到風光明媚的鄉間,心情因而獲得很大的轉變,他在短詩中描寫了潺潺的流水、鳥叫蟲鳴、牧羊人午睡、村民豐收的舞蹈、獵人狩獵的各種鄉野情懷,充滿詩情畫意。
  • 不可不聽的古典音樂(一)——維瓦爾第《四季》
    您是否想讓自己的寶寶接受古典音樂的薰陶,卻不知該怎樣介紹,在這個新系列中,我們將重點介紹心愛的作品中的單個元素,您可以將其用作為踏入古典音樂殿堂的入口。不可不聽的世界名曲(一)——維瓦爾第《四季》維瓦爾第(Vivaldi)1678生於義大利威尼斯,他的父親是理髮師,同時也是聖馬可大教堂管弦樂團的小提琴手,當維瓦爾第顯露他的音樂天分時,父親便讓他在教堂裡的樂團工作。
  • 內行人才知道,維瓦爾第的《四季》可以這麼聽
    昨日北京降下初雪,當你耳邊播放著維瓦爾第的《四季-冬》,穿行於雨雪人群之中,別提有多拉風... 關於維瓦爾第的《四季》組曲,想必我們每個人都陌生,在四個樂章中,我們用音樂的方式感受到四季的輪迴,春夏秋冬的壯美。 但你是否知道,其實在發布最初,這部著名的組曲,其實每個季節還都搭配著一首詩歌?
  • 讓一曲維瓦爾第 四季·《秋》帶我們走進這神秘的秋季吧 | 曹氏
    維瓦爾第-四季·《秋》這四部協奏曲是維瓦爾第最著名的作品,其中的旋律至今仍長盛不衰。四部作品均採用三樂章協奏曲形式的正宗標題音樂,不僅照給定的十四行詩配上音樂,而且還運用了不少描寫手法。維瓦爾第在總奏與主奏交替形成的復奏形式上,巧妙地配以標題。在維瓦爾第之前,還沒有人以標題音樂的方式譜寫過協奏曲。由於維瓦爾第的《四季》屬於標題音樂,所以從形式上看,自然較其他協奏曲顯得自由而且不平衡,但這樣反而更能表現出巴洛克的特色及魅力。
  • 維瓦爾第《春》
    維瓦爾第《春》 構成《四季》的四首協奏曲各有一首十四行詩描述樂曲的內容,據說都出自維瓦爾第本人。其中《春》的第一樂章最為著名,音樂輕快愉悅,使人聯想到春天的生機盎然。
  • 維瓦爾第寫了500多首協奏曲,你難道只聽過《四季》?
    清風微拂、花香肆意的春 烈日炎炎、鳥叫蟬鳴的夏 天高氣爽、層林盡染的秋 北風凜冽,白雪皚皚的冬 在維瓦爾第的音樂裡
  • 青年畫家梁健戲曲人物作品賞析
    當最具潛力的青年畫家梁健的戲曲人物畫作品賞析一當最具潛力的青年畫家梁健的戲曲人物畫作品賞析二當最具潛力的青年畫家梁健的戲曲人物畫作品賞析三當最具潛力的青年畫家梁健的戲曲人物畫作品賞析四當最具潛力的青年畫家梁健的戲曲人物畫作品賞析五當最具潛力的青年畫家梁健的戲曲人物畫作品賞析六當最具潛力的青年畫家梁健的戲曲人物畫作品賞析七
  • 欣賞:文學作品賞析
    一、語言美 語言賞析的角度: 1、從詞、句特點上: 疊字,疊句;動詞、形容詞、量詞的選用;整句散句;長句與短句 2、從修辭的角度: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引用 、對偶、借代等,並簡析作用 3、從語言風格上:如含蓄深沉、嚴謹深刻、細膩纏綿、質樸自然、清婉明麗、底蘊豐厚 4、從語體角度:書面語與口語等 5、從情感角度:體味作者字裡行間表露出來的感情,含蓄、直露、奔放、細膩 語言賞析常見的寫作思路:
  • 杜一帆繪畫作品賞析
    杜一帆繪畫作品賞析 2020-12-12 17: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姚衛國作品賞析
    相比之下,姚衛國畫紅衣羅漢畫家,他的宗教人物作品多以羅漢為主,在吸收傳統筆墨之外,更多運用現代的審美形式,為羅漢題材的作品平添了許多新意。他的紅衣羅漢圖不只將羅漢人物當作畫面主角,而是營造出相應的情境,形成頗有情趣的羅漢形象。體現出東方藝術之美和禪意意境,深得藏家青睞。(姚衛國 供圖)
  • 書法家張國強|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張國強書法作品賞析
    書法家張國強草書書法家張國強草書 《醉太平·寒食》生叫破韶華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張國強書法作品賞析書法家張國強草書書法家張國強 《七律·登廬山》躍上蔥蘢四百旋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張國強書法作品賞析書法家張國強草書書法家張國強草書 《淮上喜會梁州故人》相逢每醉還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張國強書法作品賞析
  • 重組維瓦爾第《四季》的音樂家,開創了自帶床位的八小時音樂會
    原標題:重組維瓦爾第《四季》的音樂家,開創了自帶床位的八小時音樂會他在鬥膽改編了維瓦爾第《四季》之後,前不久剛剛結束了《SLEEP》歐洲巡演。��️明天剛好是維瓦爾第的逝世紀念日(Vivaldi 1678.3.4-1741.7.28),讓我們先應個景來聽聽他《四季》中的《夏》。
  • 攝影大賽作品賞析:步入橋園
    原標題:攝影大賽作品賞析:步入橋園   天津北方網訊:迎接2014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由市委宣傳部、市網信辦主辦,北方網承辦,天津泰達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獨家冠名贊助的第二屆「美麗天津」攝影大賽自5月21日啟動以來,得到廣大網友的熱情響應,大家積極尋找天津的「最美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