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一曲維瓦爾第 四季·《秋》帶我們走進這神秘的秋季吧 | 曹氏

2020-12-17 琴界網曹氏提琴

維瓦爾第-四季·《秋》

這四部協奏曲是維瓦爾第最著名的作品,其中的旋律至今仍長盛不衰。四部作品均採用三樂章協奏曲形式的正宗標題音樂,不僅照給定的十四行詩配上音樂,而且還運用了不少描寫手法。維瓦爾第在總奏與主奏交替形成的復奏形式上,巧妙地配以標題。在維瓦爾第之前,還沒有人以標題音樂的方式譜寫過協奏曲。

由於維瓦爾第的《四季》屬於標題音樂,所以從形式上看,自然較其他協奏曲顯得自由而且不平衡,但這樣反而更能表現出巴洛克的特色及魅力。這四部作品畫意盎然,激發出人們對巴洛克時代音樂的濃厚興趣。

《四季》的標題分別為:《春》E大調

《夏》g小調

《秋》F大調

《冬》f小調

義大利作曲家維瓦爾第,用音樂最早抒寫"四季"的,四季不僅是大地人間的動人傑作,也是藝術家筆下誘人的題材。

violin

莽莽穹蒼的萬生萬物,都有可現的情態。

唯有時光——那晝夜平分的歲月,四時更迭的季節,卻無形地運行著,猶若流雲逝水,去不復歸。

但是,時光的無形妙手卻在大自然這塊有形的巨大畫幅上,繪出了自己的四季輪迴、春夏秋冬的壯美英姿。

《秋》描寫的是收穫季節中,農民們飲酒作樂、慶祝豐收的快活景象,這個樂章歡快而又活潑

F大調,作品第8號,第三首 A、農民載歌載舞,歡慶豐收. B、許多人痛飲美酒,興高採烈. C、結束慶典,昏昏欲睡. D、眾人遠離歌舞,呼吸清新空氣.

時間已到,大家去享受美夢. E。黎明破曉,獵人出發. F、號角、獵犬和槍枝,隨身攜帶,

人們追捕,獵物逃竄. G.槍聲和犬吠,一片嘈雜,獵物惶惶不安,精疲力竭 H.受傷而逃。奄奄而死. 1、農民載歌載舞:A1iegro第一樂章相當於十四行詩的頭四行(A—B—C).開始時的剛勁有力的副歌上標有頭兩行的字句(字母A).以後的兩行(B和C)是一個有補充標題「醉漢」的插部.酗酒者狂飲,腦子越來越不清醒,步履蹣跚,東倒西歪,這些都由那位技巧輝煌的小提琴獨奏者擔當,醉漢的天昏地轉變得更為狂野,與此同時,比較清醒的慶賀者的歌曲以副歌的形式一再重現.

醉漢們終於癱倒,沉入夢鄉,這時維瓦爾第突然離開第一樂章的正常急速,頓時慢下來,進入Largetto。 2、沉睡的醉漢:Adagio緩饅的第二樂章越來越輕,表示睡得越來越熟,它與十四行詩的第二個四行(字母D)相應. 3、狩獵:A11egro自有記錄以來,音樂家們部很喜歡用狩獵號角聲,但是這一樂章的副歌中以小提琴所模仿的原始獵號聲,必定是一位偉大的作曲家用這樣一個主題作為管弦樂曲整個一個樂章的基礎的最早範例. 幾個插部仍然主要是由小提琴獨奏奏出,說明獵物的奔逃和逐漸衰竭而死。

四季·秋 (全樂章)

相關焦點

  • 古典名曲賞析38 洋溢著豐收的喜悅,維瓦爾第《四季:秋》
    AllegroEberhard Zummach,Antonio Vivaldi曲目介紹《四季》是維瓦爾第最著名的作品,表現了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風景,每一首都附有一首十四行詩,詩與音樂互相輝映,以便人們更好地理解音樂表現的意境,之前和大家分享了《四季
  • 周末劇場|維瓦爾第《四季·秋》荷蘭巴赫協會合奏團
    義大利作曲家維瓦爾第(Vivaldi ),用音樂最早抒寫"四季"的,四季不僅是大地人間的動人傑作,也是藝術家筆下誘人的題材。 《四季·秋》(Autumn from The Four Seasons)描寫的是收穫季節中,農民們飲酒作樂、慶祝豐收的快活景象,這個樂章歡快而又活潑。
  • 維瓦爾第 四季 小提琴協奏曲
    維瓦爾第忠實地描寫出詩中的意境,使聽者不禁悠然神往,在這些曲子裡,雖沒近代音樂的華麗色彩,卻充滿了古代版畫中那股樸質淳厚的意味,《四季》在 1725 年 (維瓦爾第47歲) 出版,然而出版後隨即被人遺忘,一直到兩百多年以後,人們才重新開始重視它,而成為一首超越時代再度復活的作品。
  • 維瓦爾第寫了500多首協奏曲,你難道只聽過《四季》?
    > 在維瓦爾第的音樂裡,有最美的《四季》 (卡拉揚指揮、穆特演奏) 維瓦爾第的音樂純淨無暇 像一股清流浸潤心田
  • 內行人才知道,維瓦爾第的《四季》可以這麼聽
    昨日北京降下初雪,當你耳邊播放著維瓦爾第的《四季-冬》,穿行於雨雪人群之中,別提有多拉風... 關於維瓦爾第的《四季》組曲,想必我們每個人都陌生,在四個樂章中,我們用音樂的方式感受到四季的輪迴,春夏秋冬的壯美。 但你是否知道,其實在發布最初,這部著名的組曲,其實每個季節還都搭配著一首詩歌?
  • 「紅髮神父」維瓦爾第:在音樂中感受四季更迭
    sdfd維瓦爾第一生創作了近500首協奏曲和73首奏鳴曲,此外,還作有歌劇十餘部,以及康塔塔、經文歌等。其中相當一部分在他在世時就出版了,包括他最著名的作品小提琴協奏曲《四季》。暖春之際,一曲充滿生機的芭蕾舞跳出春天的優美,裙擺飄搖,仿佛巴洛克雕梁畫棟的經典花紋。盛夏之處,蛙群在荷塘中愉悅地跳著水上舞蹈,蕩漾的碧波向四周潑灑著點點銀沙。
  • 不可不聽的古典音樂(一)——維瓦爾第《四季》
    不可不聽的世界名曲(一)——維瓦爾第《四季》維瓦爾第(Vivaldi)1678生於義大利威尼斯,他的父親是理髮師,同時也是聖馬可大教堂管弦樂團的小提琴手,當維瓦爾第顯露他的音樂天分時,父親便讓他在教堂裡的樂團工作。
  • 維瓦爾第主要作品賞析
    >   維瓦爾第小提琴協奏曲《四季》作品大約作於1725年,是維瓦爾第大約五十歲時出版的十二部協奏曲的第一號到第四號,合稱《四季》。  這四部協奏曲是維瓦爾第最著名的作品,其中的旋律至今仍長盛不衰。四部作品均採用三樂章協奏曲形式的正宗標題音樂,不僅照給定的十四行詩配上音樂,而且還運用了不少描寫手法。維瓦爾第在總奏與主奏交替形成的復奏形式上,巧妙地配以標題。在維瓦爾第之前,還沒有人以標題音樂的方式譜寫過協奏曲。
  • 直播預告丨八位首席登場 今晚7:30國家大劇院再現莫扎特、維瓦爾第...
    在莫扎特的《降E大調交響協奏曲》中品味時光的輪迴多變,在維瓦爾第的《四季》中領略美輪美奐的四時圖景……今晚7:30,國家大劇院「聲」如夏花系列線上音樂會精彩繼續,跟著八位首席,一起在音樂會中聆聽四季!本周音樂會還將繼續邀請醫護代表、公安幹警、社區工作者等「最美逆行者」,作為特殊觀眾來到音樂廳共賞「四季留聲」。在音樂會開始前,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的老朋友——著名主持人李楊薇將走進大劇院「深處」,與樂團首席李喆一起揭開音樂廳「後臺區」的神秘面紗,開啟樂器探秘之旅。
  • 重組維瓦爾第《四季》的音樂家,開創了自帶床位的八小時音樂會
    原標題:重組維瓦爾第《四季》的音樂家,開創了自帶床位的八小時音樂會他在鬥膽改編了維瓦爾第《四季》之後,前不久剛剛結束了《SLEEP》歐洲巡演。��️明天剛好是維瓦爾第的逝世紀念日(Vivaldi 1678.3.4-1741.7.28),讓我們先應個景來聽聽他《四季》中的《夏》。
  • 吉他四重奏維瓦爾第《四季·夏》
    維瓦爾第小提琴協奏曲《四季》作品大約作於1725年,是維瓦爾第大約五十歲時發表並獻給波希米亞伯爵W.馮.莫爾津的一套大型作品《和聲與創意的嘗試》共十二部協奏曲的第一號到第四號,合稱《四季》。維瓦爾第為《四季》中的每部都寫了十四行的描述詩歌,又有很多人為歌曲填寫了詩情畫意的臺詞。我想每個聽了樂曲的人,都會各有不同的聯想。《四季之夏》第三樂章急板,也被稱作:「暴風雨」,是《四季》中最經典的樂章之一。作曲家在這一樂章描述了,在夏季天氣的變化,暴風雨到來時傾盆大雨和雷電交加的場景。
  • 維瓦爾第:冬的十四行
    也從此時開始維瓦爾第的創作深受威尼斯音樂的潛移默化。   維瓦爾第在世時即以歌劇、宗教劇和奏鳴曲聞名,光是協奏曲就有400首以上,他於27歲出版第一首作品三重奏奏鳴曲,35歲創作第一部歌劇,47歲寫出小提琴協奏曲《四季》。
  • 現代人的維瓦爾第——古老與時尚的交融
    也許維瓦爾第是這其中最為「損失慘重」的一位,因為一提到他,大多數人就只會想到《四季》,對他的其他作品不僅是視而不見,簡直就是完全不知道它們的存在。當然,像拉莫或者珀塞爾之類的作曲家就「更慘」,因為他們的作品中沒有能夠被「熱炒」的曲目。這種現象是怎樣一種心理造成的呢?或許該去問問弗洛伊德,不過他也未必能夠給出確切答案。
  • 如何比較維瓦爾第《四季》與貝多芬《英雄》交響曲?
    01.形態方面的區別兩部作品的形態有諸多不同,從整體到部分,又可細分二級,一為體裁,二為內部曲式結構。首先,兩部作品的體裁不同,《四季》所用的是盛行於巴洛克中晚期的獨奏協奏曲體裁,規格較小。三樂章的布局,樂章之間速度對比為快慢快,適於簡單情感的直觀抒發。
  • 《四季》更迭 清新永在
    音樂史家馬克·伊萬·邦茲在《西方文化中的音樂簡史》一書中寫道:「我們今天可能會覺得像維瓦爾第這樣一位聲名顯赫的作曲家竟然擔任孤兒院的音樂指揮,未免不可思議,但這些特殊機構中的女孩們受到了全面良好的音樂訓練。……儘管維瓦爾第後來曾在維也納查理六世的宮廷中任職,但他的許多最重要的大協奏曲均創作於威尼斯孤兒院期間。」         維瓦爾第在威尼斯歌劇團擔任過經理、指揮和小提琴演奏家。
  • 愛樂2011年第4期 維瓦爾第
    這裡首先要對《季節何止四種--<四季>版本介紹》一文提出特別表揚,陳思唱的這篇文章,緊緊扣住巴洛克風格這個關鍵點,通過分析十幾個《四季》版本對巴洛克風格的把握,來評判這些版本是否符合作品的本來面目,改變了以往版本推薦文章羅列各種版本的寫法,讀起來好看不累。
  • 敏茨演奏《維瓦爾第小提琴協奏曲四季秋》
    1968年秋,在一場原本應由帕爾曼擔任獨奏的音樂會開始前,帕爾曼因故不能到場。於是,11歲的敏茨臨時替代帕爾曼,與以色列愛樂樂團合作,在祖賓·梅塔的指揮下成功地演奏了帕格尼尼《第一小提琴協奏曲》,引起巨大的轟動。這次成功的演出不僅使敏茨的名聲大振,還引起了斯特恩的重視,並在斯特恩的幫助下,得以獲獎學金赴美國留學。
  • 一年四季中只有秋季的色彩是五彩的,我們該到哪裡去賞秋呢?
    正所謂「天道輪迴,四季更替」,宇宙中的所有事物都是處在輪迴和更替之中,在我們太陽系中,地球周期性的圍繞著太陽公轉,每繞一圈就是一年,地球公轉的周期為365日5時48分46秒,我們稱為「恆星年」。地球年復一年的繞著太陽公轉,從而也使得地球上的自然地理環境也具有了以年為周期的變化,其中春夏秋冬的四季更替是我們最為熟悉的,周期性變化的自然現象。
  • 維瓦爾第《春》
    維瓦爾第《春》 構成《四季》的四首協奏曲各有一首十四行詩描述樂曲的內容,據說都出自維瓦爾第本人。其中《春》的第一樂章最為著名,音樂輕快愉悅,使人聯想到春天的生機盎然。
  • 周末劇場 | 維瓦爾第《四季·冬》,穆特演奏卡拉揚指揮
    冬至,在這個應季時節,分享一曲維瓦爾第《四季·冬》,由穆特演奏卡拉揚指揮。 《冬》之第一樂章:在冰天雪地中受凍,顫抖。在可怕的寒風刺骨中走動。人們因過於寒冷,頻頻跺著腳發出聲音。在嚴寒中,牙齒在卡達卡達地打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