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上下五千年,華夏民族在悠悠歷史長河中,沉積了輝煌燦爛的民族文化。經歷了無數次的風風雨雨,走過了多少次興衰成敗和朝代更迭,勤勞、勇敢、智慧的中華民族仍然雄立於世界東方。
相比於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其它三個文明古國,只有博大深厚的華夏民族文明傳續了下來,而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文明,早已都消亡殆盡了。
古巴比倫已於公元前538年為波斯所滅,幼發拉底河文明徹底灰飛煙滅。
古埃及文明,從公元前32世紀左右至公元前343年被波斯滅亡,延續了3000年多年的尼羅河下遊地區文明消亡了。古埃及先是被羅馬統治,後又被阿拉伯人徵服,再後被土耳其人、英國人佔領,現在的埃及人基本上是埃阿(拉伯)混血人種,文化也是典型的伊斯蘭文化,語言是阿拉伯語。
古印度種族先被雅利安人徵服並奴役,後來又被蒙古人徵服,再後來在英國人到來後,徹底使印度成為了英國的殖民地。英語成為印度通用語言,可以說,從語言文化膚色上代表印度文明的民族已經不存在了。
只有我們偉大的華夏民族,雖然在歷史上曾遭五胡亂華,蒙古人、後金人、契丹人、党項人、五代十國時期其他民族入侵,以及近代的西方列強和日本人的侵略,在文化上引入了外國的佛教、伊斯蘭教等,但代表華夏民族的主體民族、主體語言、文明根基沒有根本改變,華夏民族的歷史是完整的一直延續到今天的歷史。華夏民族從古至今一脈相承。
為什麼只有華夏民族文明能傳承下來呢?這是華夏民族的特性緊密相關的。如果用一個字來形容華夏民族的特性,那應當是什麼?個人認為應當是一個「水」字。
「水」,應當是涓涓細流匯成江海的水,應當是長江黃河的洶湧澎拜的水,應當是大海汪洋波瀾壯闊的水。先哲老子在《道德經》中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恩澤萬物而不爭名利。
「水哉!水哉!」孔老夫子曾「亟稱於水」,為什麼孔老夫子這麼稱讚水呢?孟夫子解釋說:「源泉混混,不舍晝夜,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爾。」
水有源泉,日夜湧流,積聚到一定的力量,再向前奔流,直到匯入江海。荀子曾說:「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華夏民族的品格正如水一樣,有根深蒂固的根基,雖然有時柔弱,又經常低頭,但心中總有一個高傲的源,一直在不斷地積蓄力量,直到匯成大江大海,直到積聚起足夠的能量,直到能夠掀翻一切的發動壓迫,把一切外族的勢力,淹沒在汪洋大海裡。
契丹人、西夏人無影無蹤了,蒙古人的統治讓朱元璋徹底打倒了,滿清的民族文化匯入到華夏文化了,西方帝國和日本人在中國的肆虐猖狂也終於被華夏民族戰勝了。雖然隱忍一時,但終將奮起,這不正是華夏民族的偉大嗎?因為我們「龍的傳人」有著自己的根。
其他的文化和哲學到中國後,也毫無疑義地中國化了。正是華夏民族的根基深厚的根,讓華夏文明源遠流長,延續無窮。華夏民族的品格不正如水一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