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媽媽,看到烏龜它喊媽媽,烏龜笑道:孩子我不是你的媽媽

2020-12-15 漫小談

現在若問什麼動畫片好看,不少觀眾都會回答說日本的動畫。雖然日本動畫是日本的重要產業,在全世界都少有對手,可是早期的國產動畫片並不比日本動畫差,比如本篇文章要分享的這部國產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

日本動漫

《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不僅富有童趣,而且還蘊含著很多哲理。正是基於這個原因,所以《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被收錄進了小學語文課本當中,從而讓這則故事家喻戶曉。

故事講述了小蝌蚪找媽媽,看到烏龜它喊媽媽,烏龜笑著搖了搖尾巴,告訴小蝌蚪們我不是你的媽媽……於是,這群可愛活潑的小蝌蚪在找媽媽途中,不知不覺變成了小青蛙,後來幫助媽媽一起抓害蟲的故事。

小蝌蚪找媽媽,看到烏龜它喊媽媽

#國產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是美影廠根據方惠珍、盛璐德同名童話改編,由盛特偉、錢家駿、唐澄導演,取材於畫家齊白石的魚蝦等形象創作的首部水墨國產動畫片。

水墨國產動畫片

國產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自1961年出品之後,憑藉其有趣的故事情節、水墨繪畫特色、民族音樂等特點,讓國產動畫片走向了世界。

國產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榮獲了首屆美術片百花獎,榮獲了法國第4屆安納西國際動畫節短片獎、榮獲了第4屆坎城國際電影節榮譽獎。可以說,在國產動畫片的「萌芽探索時期」,老一輩藝術家出品的國產動畫片,都是奔著國際大獎去的。

小蝌蚪們幫助媽媽一起抓害蟲

那麼,國產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為什麼能在國際上「斬獲」這些獎項呢?

01教會小孩子們調查、探索的本事

動畫片中,小蝌蚪們是看到小雞和媽媽玩耍後,這才提出了疑問,並靠他們的調查和探索解決了這個問題——小雞有媽媽,我們的媽媽是誰?小蝌蚪們通過向蝦、魚、烏龜等動物收集線索,終於找到了他們的媽媽青蛙。

小蝌蚪們找到了它們的媽媽

02用簡單的方法將「教孩子認知世界」這一個不簡單的事情給闡述了出來

《小蝌蚪找媽媽》用一個簡單的故事,向小孩子們闡述了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教孩子們如何認知世界——既然鯉魚告訴小蝌蚪們「四條腿、寬嘴巴」的是小蝌蚪的媽媽,那麼,為什麼小蝌蚪看見烏龜後喊媽媽卻認錯媽媽了呢?

小蝌蚪們向蝦打聽它們的媽媽

03給小孩子們灌輸科學理念

《小蝌蚪找媽媽》不僅通過簡單易懂的一則故事,告訴了孩子們兩個非常重要的生物學知識——其一是有的生物雖然外表不同,但卻是一個物種;其二是生物在不同生命階段,會呈現出不同的形態。這與國外那則毛毛蟲破繭成蝶的經典兒童故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相關焦點

  • 根據課文改編的兒歌:《小蝌蚪找媽媽》
    於是一起追上去大聲喊:「媽媽!媽媽!」鯉魚笑著說:「呵呵,我不是你們的媽媽。我是小鯉魚的媽媽。你們的媽媽長著四條腿,你們到前面去找找看吧,也許能找到。」沒遊多遠,它們看見迎面遊過來一隻大烏龜。小蝌蚪們見大烏龜長著四條腿:心裡想,這回肯定是媽媽了,它們追上去大聲喊著:「媽媽!媽媽!」烏龜聽到後大笑著說:「我不是你們的媽媽。我是小烏龜的媽媽。你們媽媽肚皮是白色的,你們快到前面去找吧。」小蝌蚪們謝過烏龜媽媽繼續向前遊。
  • 親子閱讀:小蝌蚪找媽媽
    作者:寶寶知道 皮仔媽小傢伙今天午睡沒多久就起來玩兒,一直玩了六七個小時,精力充沛的很,為娘累shi了可是不管多累,還是要給你做晚飯、餵飯,還得幫你洗澡,不過看見你在水裡笑得那麼開心,我也開心哈。哦,它們在找媽媽(小傢伙也跟著喊「媽媽,媽媽」)它們看到一隻鴨子(小傢伙指著鴨子就說「嘎嘎」)遊來了,就問:您是我們的媽媽嗎?鴨子笑著說:「我不是你們的媽媽哦,你們的媽媽頭頂上有兩隻大眼睛,嘴巴又寬又大…」鴨子還沒說完,它們就遊走啦。(小傢伙說:遊泳遊泳~)一條大魚遊過來了,兩隻大眼睛,嘴巴又寬又大,一定是媽媽,小蝌蚪興奮地喊媽媽。
  • 再來回味一下小蝌蚪找媽媽這篇文章吧
    小蝌蚪們追上去喊「媽媽、媽媽」。大魚笑著說「孩子們,我不是你們的媽媽,你們的媽媽長有四條腿,你們再去前面找找看吧。」這時,一隻大烏龜遊了過來,小蝌蚪們高興極了,因為大烏龜頭頂上有兩隻大眼睛,嘴巴又寬又大並且有四條腿。它們遊過去對著大烏龜喊「媽媽、媽媽」,大烏龜回過頭對小蝌蚪們笑著說道「我不是你們的媽媽,你們的媽媽肚皮是白白的,你們再去找找看。」
  • 小蝌蚪找媽媽(新篇)
    第一個完全放手胖孩子獨立成長母親~~青蛙。從出生後到成長過程中從不幹預,也不在身邊陪伴,讓孩子獨立完成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的有多大的強大的內心世界,試問孩子有多大的怨言?放眼望去現在的父母什麼時候才放手讓孩子自己成長?看下小蝌蚪的成長變化史一群小蝌蚪在池塘裡快活地遊來遊去,慢慢地它們紛紛長出了兩條後腿。
  • 《小蝌蚪找媽媽》:經典水墨動畫背後是對兒童自我認同構建的思考
    蝌蚪找媽媽,奔走詢問忙。只緣執一體,再三認錯娘。莫笑蝌蚪傻,人亦有如此。認識不全面,好心辦壞事。莫笑故事誕,此中有哲理。畫意與詩情,三美此全具。——矛盾《小蝌蚪找媽媽》是無數人的童年回憶,可以說是中國的國民童話。目前,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教材中的第一課就是《小蝌蚪找媽媽》。
  • 二年級語文《小蝌蚪找媽媽》,老師:紮實基礎不抓瞎
    二年級語文《小蝌蚪找媽媽》,老師:紮實基礎不抓瞎!發文之前先對粉絲朋友的支持和信任表示一下感謝,淘氣老師入駐頭條號僅三天的時間,就收穫了一大批的粉絲朋友,慵懶如斯的我每天在網友們的督促和鞭策下變得勤快,儘量的堅持每天都更新網絡筆記來回饋給大家。
  • 《小蝌蚪找媽媽》教材解讀說課稿:講課過程師生問答激發孩子興趣
    「已」要和「己」相區別,可以教學生說說小口訣「張口己,半口已」。  (二)朗讀感悟  這篇課文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顯得有點長,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朗讀練習時間。  如:學生看著圖,自己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有哪些變化?小蝌蚪的媽媽是什麼樣的?讀後討論交流,初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些什麼?想到了些什麼?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嗎?
  • 中班語言教案:小蝌蚪找媽媽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幼兒園教案>正文中班語言教案:小蝌蚪找媽媽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理解,熟悉故事內容,並能看圖複述故事。
  • 二年級語文《小蝌蚪找媽媽》,老師:重點句子和詞語要圈畫!
    你我儘管從未謀面,但隔著厚厚的電腦屏幕我都能感受到大家暖暖的誠意,在粉絲朋友給我的私信和留言評論裡,有表揚,也有非常誠懇批評和建議。再次感謝大家吧,不廢話了,繼續更新教學筆記。昨天跟大家分享了二年級語文上冊《小蝌蚪找媽媽》的課文主題和段落大意,今天分析重點句子和字詞。
  • 【閱讀之書中淘金】4.3第三天,小蝌蚪找媽媽。
    作者:寶寶知道 灝然麻麻池塘裡有一群小蝌蚪,大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著長長的尾巴,快活的遊來遊去。小蝌蚪遊啊遊,過了幾天長出兩條後腿。它們看見鯉魚媽媽在教小鯉魚捕食,就迎上去問:「鯉魚阿姨,我們的媽媽在哪裡?」說:「你們的媽媽四條腿,寬嘴巴,你們到那裡去找吧!」
  • 《小蝌蚪找媽媽》課後習題講解
    小蝌蚪找媽媽《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我上小學的時候就在學,講得是池塘裡的一群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因為青蛙媽媽生的寶寶並不是小青蛙,而是頂著個黑黑的大腦袋,拖著條細黑尾巴的小蝌蚪,所以它們在找媽媽的過程中分別誤認鯰魚、烏龜為自己的媽媽。遊著遊著,它們慢慢長大,先長出兩條後腿,再長出兩條前腿,尾巴也由變短到消失,最後也披上了一身漂亮的綠衣裳,鼓起一對大眼睛,仔細尋找害蟲,認真保護莊稼呢!課文比較長,生字、詞較多;加上青蛙從出生到長大的特殊性,成長順序也成了考察對象。
  • 二年級上冊《小蝌蚪找媽媽》教師手寫筆記,暑假孩子預習好幫手
    《小蝌蚪找媽媽》通過寫小蝌蚪在鯉魚媽媽和烏龜的提示下找到自己媽媽的經過,同時展現了小蝌蚪發育成青蛙的變化過程,巧妙地把知識蘊含在小故事裡,是一篇充滿兒童情趣的科學童話。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藉助圖片、表示時間變化的句子、表示動作的詞語,了解課文內容,說清楚蝌蚪成長的過程;看圖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 二年級上《小蝌蚪找媽媽》,一線老師:抓住這幾個重點
    二年級上《小蝌蚪找媽媽》,一線老師:抓住這幾個重點!課文主題和體裁:《小蝌蚪找媽媽》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科學童話。一群天真活潑的小蝌蚪在尋找媽媽的過程中,不知不覺變成了小青蛙,並幫助媽媽一起捉害蟲。教材以童話故事的形式呈現了青蛙生長過程的科學知識,蘊含了從小能獨立生活、遇事主動探索的道理。
  • 超輕黏土教程:小蝌蚪找媽媽,孩子們看見高興咯
    大寶二年級的課本上有篇我們熟悉的課文《小蝌蚪找媽媽》,為了幫助大寶更好理解課文的內容,用黏土捏了這款立體的池塘,大寶一看,一下懂得更透徹了,也不枉費為娘的苦心啊。這款小池塘面積雖小,「五臟」都齊全,荷花、荷葉蜻蜓、鴨子、魚、烏龜等,當然還有主角青蛙和蝌蚪。做這些的難度不算大,只是費點時間加點耐心就ok啦!
  • 《小蝌蚪找媽媽》我國最早的水墨動畫片,畫面是齊白石的原畫
    我是兆豔看動漫,喜歡的給個關注喲!《小蝌蚪找媽媽》我國最早的水墨動畫片,畫面是齊白石的原畫。今天小編就大家看下水墨畫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小蝌蚪找媽媽》《小蝌蚪找媽媽》動畫片這部動畫片,可能有很多人沒有看多,但是在上小學的時候,每個人也都在課本上學習過,故事的情節講述的是一群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青蛙媽媽在生了小蝌蚪之後離去
  • 第1課《小蝌蚪找媽媽》,二年級語文上冊
    小蝌蚪為什麼要找媽媽?它們都找到了誰?誰又為他們找媽媽提供了信息?它們最後找到媽媽了嗎?下面跟著丹格教育的老師一起來預習一下這篇課文吧!方慧珍,編劇,1960年,參與編劇電影《小蝌蚪找媽媽》。本文通過寫小蝌蚪在鯉魚媽媽和烏龜給它們的提示下,找到了自己的媽媽的過程,同時展現了小蝌蚪變成小青蛙的過程,巧妙地將做事要堅持不懈的科學道理蘊含在故事之中。
  • (部編)二年級語文上冊預習教案,《小蝌蚪找媽媽》
    本文是一篇科普童話,講述了一群天真活潑的小蝌蚪在尋找媽媽的過程中,不知不覺變成了小青蛙,並跟著媽媽一起捉害蟲的故事。鼓勵小朋友們從小要學會獨立生活,遇到問題要像小蝌蚪一樣主動去探索。二、生字及筆畫。第二段,小蝌蚪向鯉魚媽媽詢問自己媽媽的去向。第三段,小蝌蚪誤把烏龜當作自己的媽媽。第四段,小蝌蚪看到了一隻大青蛙蹲在荷葉上。第五段,小蝌蚪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媽媽。
  • 部編語文《小蝌蚪找媽媽》一等獎教學設計,這老師真厲害
    它還有一個讀音jiào,可以組詞「教師」「教室」。◆識字方法「捕、迎」可通過表演認讀;「腦、袋、灰」可利用小蝌蚪的圖片認讀;「阿、姨」可利用鯉魚的圖片認讀;「寬、龜」可利用烏龜的圖片認讀;「頂、披、鼓」可利用青蛙的圖片認讀。
  •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第1課《小蝌蚪找媽媽》課件及同步練習
    通過寫小蝌蚪在鯉魚媽媽和烏龜的提示下,找到自己的媽媽的奇妙經過,自然活潑地展現了小蝌蚪發育成青蛙的變化過程,以及生活習性的變化,蘊含了遇事主動探索的道理。「迎」字可以看出小蝌蚪想急切見到媽媽的心情。從小蝌蚪稱鯉魚為阿姨,可以看出小蝌蚪非常的懂禮貌。2.「小蝌蚪遊過去,叫著:「媽媽,媽媽!」青蛙媽媽低頭一看,笑著說:「好孩子,你們已經長成青蛙了,快跳上來吧!」他們後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葉上。」
  • 部編語文二年級上1《小蝌蚪找媽媽》知識點+圖文講解+課堂練習
    通過寫小蝌蚪在鯉魚媽媽和烏龜的提示下,找到自己的媽媽的奇妙經過,自然活潑地展現了小蝌蚪發育成青蛙的變化過程,以及生活習性的變化,蘊含了遇事主動探索的道理。「迎」字可以看出小蝌蚪想急切見到媽媽的心情。從小蝌蚪稱鯉魚為阿姨,可以看出小蝌蚪非常的懂禮貌。2.「小蝌蚪遊過去,叫著:「媽媽,媽媽!」青蛙媽媽低頭一看,笑著說:「好孩子,你們已經長成青蛙了,快跳上來吧!」他們後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