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若問什麼動畫片好看,不少觀眾都會回答說日本的動畫。雖然日本動畫是日本的重要產業,在全世界都少有對手,可是早期的國產動畫片並不比日本動畫差,比如本篇文章要分享的這部國產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

《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不僅富有童趣,而且還蘊含著很多哲理。正是基於這個原因,所以《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被收錄進了小學語文課本當中,從而讓這則故事家喻戶曉。
故事講述了小蝌蚪找媽媽,看到烏龜它喊媽媽,烏龜笑著搖了搖尾巴,告訴小蝌蚪們我不是你的媽媽……於是,這群可愛活潑的小蝌蚪在找媽媽途中,不知不覺變成了小青蛙,後來幫助媽媽一起抓害蟲的故事。

#國產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是美影廠根據方惠珍、盛璐德同名童話改編,由盛特偉、錢家駿、唐澄導演,取材於畫家齊白石的魚蝦等形象創作的首部水墨國產動畫片。

國產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自1961年出品之後,憑藉其有趣的故事情節、水墨繪畫特色、民族音樂等特點,讓國產動畫片走向了世界。
國產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榮獲了首屆美術片百花獎,榮獲了法國第4屆安納西國際動畫節短片獎、榮獲了第4屆坎城國際電影節榮譽獎。可以說,在國產動畫片的「萌芽探索時期」,老一輩藝術家出品的國產動畫片,都是奔著國際大獎去的。

那麼,國產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為什麼能在國際上「斬獲」這些獎項呢?
01教會小孩子們調查、探索的本事
動畫片中,小蝌蚪們是看到小雞和媽媽玩耍後,這才提出了疑問,並靠他們的調查和探索解決了這個問題——小雞有媽媽,我們的媽媽是誰?小蝌蚪們通過向蝦、魚、烏龜等動物收集線索,終於找到了他們的媽媽青蛙。

02用簡單的方法將「教孩子認知世界」這一個不簡單的事情給闡述了出來
《小蝌蚪找媽媽》用一個簡單的故事,向小孩子們闡述了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教孩子們如何認知世界——既然鯉魚告訴小蝌蚪們「四條腿、寬嘴巴」的是小蝌蚪的媽媽,那麼,為什麼小蝌蚪看見烏龜後喊媽媽卻認錯媽媽了呢?

03給小孩子們灌輸科學理念
《小蝌蚪找媽媽》不僅通過簡單易懂的一則故事,告訴了孩子們兩個非常重要的生物學知識——其一是有的生物雖然外表不同,但卻是一個物種;其二是生物在不同生命階段,會呈現出不同的形態。這與國外那則毛毛蟲破繭成蝶的經典兒童故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