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媽媽》通過寫小蝌蚪在鯉魚媽媽和烏龜的提示下找到自己媽媽的經過,同時展現了小蝌蚪發育成青蛙的變化過程,巧妙地把知識蘊含在小故事裡,是一篇充滿兒童情趣的科學童話。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藉助圖片、表示時間變化的句子、表示動作的詞語,了解課文內容,說清楚蝌蚪成長的過程;看圖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猜謎激趣,引入新課
出示謎語:一位遊泳家,說話呱呱呱,小時有尾沒有腳,大時有腳沒尾巴。(小蝌蚪)
結合課文插圖,認識小蝌蚪。
導入新課:這群可愛的小蝌蚪在水裡遊來遊去,他們在幹什麼呢?
讀課題,說說你知道了什麼?還想知道什麼?
初讀課文,識字寫字
藉助拼音自由讀文,標出自然段序號,圈畫出生字多讀幾遍,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本課生字識記採用隨文識字法。
寫字指導:「皮」的筆順:橫鉤、撇、豎、橫撇、捺,「跳」右邊的「兆」的筆順:撇、點、提、豎彎鉤、撇、點。「頂」右邊最好一筆是點。比較「足」和足字旁、「子」和子字旁的筆畫變化。
精讀故事,了解故事內容
一、學習第1自然段。
了解小蝌蚪生活在池塘裡。 小蝌蚪生活在哪裡?正確讀「塘」。圖中的池塘什麼樣?「塘」,左邊提土旁表示池塘裡的水是被土圍著的。2.了解小蝌蚪的樣子。
小蝌蚪長什麼樣?用橫線劃下來。第一自然段是按什麼順序介紹小蝌蚪的樣子?
讀好輕聲詞語「腦袋」。小蝌蚪的腦袋怎樣?連用兩個「大」讓我們感受到小蝌蚪的腦袋確實很大。
怎樣的身子?(灰黑色的身子),讀準「灰」。
小蝌蚪長著怎樣的尾巴?你從連用的兩個「長」感受到什麼?文中哪個詞寫出了小蝌蚪長長的尾巴特別好玩?(甩)用手做一做甩的動作。
自由讀第一自然段,感受小蝌蚪樣子的可愛,在池塘裡遊來遊去的快樂。
二、學習第2~6自然段。
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動物?讀一讀2至6自然段,用「一」畫出小蝌蚪和動物們說的話。
1.學習第2自然段。
小蝌蚪為什麼找媽媽?
他們看見鯉魚媽媽在教小鯉魚捕食。
讀好多音字「教」,讀準「捕」,讀好停頓。
小蝌蚪是怎樣做的?正確讀「迎上去」。分角色扮演小蝌蚪、鯉魚媽媽,演一演「迎上去」。
小蝌蚪有禮貌地稱呼鯉魚什麼?讀詞「阿姨」,鯉魚阿姨和藹地對小蝌蚪說什麼?分角色朗讀對話。
從鯉魚媽媽的話中,小蝌蚪知道了什麼?讀詞語「寬嘴巴、四條腿」。
2、學習第3自然段。
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又遇到了誰?他們看見烏龜是怎樣做的?讀「追上去」,「追上去」是什麼意思?角色扮演「小蝌蚪、烏龜」,表演「追上去」。
小蝌蚪為什麼「連忙」追上去?
指導朗讀對話:
「媽媽,媽媽!」
結合感嘆號讀出小蝌蚪的驚喜之情。烏龜的語氣讀得舒緩些。
從烏龜的話中,小蝌蚪知道了什麼?(頭頂大眼睛 披著綠衣裳)讀準後鼻音「頂」。
3.學習第4自然段。
小蝌蚪遊哇遊,看見一隻大青蛙,這隻大青蛙長什麼樣呢?
他們遊到荷花旁邊,看見荷葉上蹲著一隻大青蛙,披著碧綠的衣裳,露著雪白的肚皮,鼓著一對大眼睛。
讀一讀,誇誇這隻既漂亮又神氣的大青蛙。
結合課後第三題,用「披、鼓、露」說一句話。出示相關圖片,引導說話,如「超人披著紅紅的鬥篷,豬八戒鼓著圓滾滾的肚子,大灰狼露著尖尖的牙齒……」
4.學習第5自然段。
小青蛙找到了媽媽嗎?你從哪裡知道的?
「媽媽,媽媽!」「好孩子,你們已經長成青蛙了,快跳上來吧!」
這兩個感嘆句你感受到什麼?帶著感受練讀對話。
讀一讀最後一句,找到描寫小青蛙動作的詞。 「蹬」「跳」「蹦」三個動詞能不能互換位置?通過朗讀體會,小青蛙一連串動作是瞬間完成的,體現了小青蛙身體輕盈、動作敏捷。
5.學習第6自然段。
小青蛙跟著媽媽,天天做什麼?讀一讀小青蛙捉害蟲的資料。你想對小青蛙說什麼?
整體回歸,學講故事
四人一小組,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在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中,他的身體在不斷地發生變化,回顧2至6自然段,把相關的句子用波浪線標出來。
結合課後第二題,按順序把圖片連起來,再藉助圖片和板書,講一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課後練習,鞏固拓展
課後第四題:讀一讀,記一記。
把《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講給家人聽。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一些幫助,別忘了點讚、收藏,點擊關注可以看到作者所有內容,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