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不聽話,或許是患了「缺乏父愛綜合症」

2020-12-20 襯衫媽

快點關注我們吧

周末,與孩子們一起觀看了《完美的世界》這部電影。電影講述的是倆越獄犯布奇和同夥劫持了一個八歲的小男孩菲利普作為人質,並與警察展開周旋,經過了幾天驚險有趣的旅行之後,布奇和菲利普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誼,一起去追尋完美的世界的故事。

布奇生長在一個底層的人家,由母親撫養長大,母親在他12歲的時候上吊自殺,父親在他6歲的時候不知所蹤,小布奇在與父親相處的有限時間裡,總是被父親拳腳相向,後來成為一名職業犯罪者。和布奇相同的是,8歲的菲利普也生長在一個單親家庭中,從來沒有和爸爸一起玩過棒球,他甚至都沒見過爸爸,因為信仰的關係,菲利普不被允許玩萬聖節遊戲,不過聖誕節,不過生日,也不辦派對,從沒去過遊樂場,沒吃過棉花糖,沒坐過雲霄飛車。他軟弱不自信,在家裡存在感不足,被姐姐輕視,與布奇一樣都渴望父愛。

美國心理學家通過調查發現,那些沒有得到足夠父愛的孩子情感障礙十分突出,出現焦慮、孤獨、任性、多動、依賴、自尊心低下、自制力弱、害羞膽怯、情緒沮喪、自暴自棄、不求上進、沉默寡言、缺乏自信、過分內向、感情冷漠、游離集體、不喜交際、急躁衝動、反覆無常、害怕失敗、自私自利等性格缺陷,嚴重的還可能熱衷早戀、逃學、偷盜、吸毒、酗酒等,甚至迷戀暴力。心理學家據此提出了「缺乏父愛綜合症」這一概念。患有「缺乏父愛綜合症」的孩子成年後出現神經質、精神病或人格障礙等心理疾病的比率以及犯罪自殺率均偏高。

布奇就是一名典型的「缺乏父愛綜合症」患者。布奇的所有努力,越獄、劫持菲利普、偷車、搶劫,這一切不過是為了駕上一輛帶有收音機的福特汽車,行走1500英裡到阿拉斯加,去尋找他的父親,去追尋那份父愛。有父親有父愛,這就是他心目中完美的世界,所以即使在入獄期間,他仍然保留著父親寄自阿拉斯加的明信片。

布奇最看不得大人打罵孩子,他搭車時看到鮑勃的妻子斥責孩子,雖然沒有馬上發作,卻立刻就滿臉的不屑和厭惡。農場的工人馬克邀請在外露宿的布奇和菲利普去自己家,雙方本來相處的很好,睡了個好覺。布奇和馬克的妻子跳舞,聽音樂,菲利普和馬克的孫子嬉鬧。可當布奇看到馬克粗暴對待孫子,立刻怒不可遏,對馬克和他的家人施暴。

渴望父愛,這是男孩最深沉和迫切的心理需求。他渴望一位強健而富於幽默感、粗獷而溫和、自信而關愛、智慧而謙遜的男人在他身邊,向他注入真正的「男人氣」。男孩需要與父親呆在一起,幫助他建立起對周圍世界的安全感與自信心,從父親那裡學會做一個男人。女孩則需要通過父親了解男人並學會與男人相處的技巧。不良的家庭因素對孩子心理產生的負面影響不容忽視,尤其是父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至關重要。常被父親拒絕、否定的孩子,容易焦慮。

男孩到達青春期時,往往疏遠甚至厭惡父親,這種疏遠和厭惡摻雜著得不到父愛的失望與悽苦。他盲目地去嘗試種種可能補救的辦法,包括抽菸、喝酒、甚至性放縱或吸毒。渴望父愛,這是男孩最深沉的心理需求。男孩與父親在一起,培養對周圍世界的安全感和對個人前途的自信心。心理學家認為,父愛是幫助男孩走向健康之路的起點。

父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

心理學家和教育家指出,在孩子成長中,父母因性別角色、社會分工、家庭分工的不同,應各自運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擔負起不同的教育任務。一般來說,母親偏重於生活和情感,父親偏重於精神和心理;母親強調穩定,父親強調創新發展;父親傳遞給兒子的是堅強、勇敢、承受力強等陽剛之氣,母親傳遞著細膩、呵護、富有同情心等陰柔的一面。兩者相輔相成、共同作用,才造就了孩子健全的心理素質。相反,如果過分地強化或弱化某一方面,都將影響孩子的心理成熟和性格完善。

例如,在父愛不足和母性親情過強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容易養成膽小,意志脆弱、缺乏創新精神、過於依賴別人的性格。尤其對女孩而言,過於關愛的「保姆式」父愛,更會導致孩子情感和性心理發展方面的障礙。

父親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角色。在一些單親家庭中,母親一個人帶著孩子,她們認為再婚會給孩子帶來壓力,就為了孩子而不再選擇婚姻,或是害怕結婚。其實這是錯誤的想法。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如果缺乏父親的影響作用,男孩容易變得女性化,女孩容易依戀年長男性,或懼怕、不信任男性。還有的離婚母親會不自主地把對丈夫的埋怨、仇恨灌輸給孩子,在孩子幼小的心靈裡投下了抹不去的陰影,在他們長大後就會影響他們的人際關係、擇偶觀念和婚姻生活。

父愛缺失對孩子的影響

從多起心理諮詢的案例中發現,父愛缺失的男孩子,往往不知道作為男人,應該有什麼樣的使命。由於缺乏男性榜樣,他在性別認同,不知道怎樣對待異性。由於缺少成年男性的道德指引和行為規範,他缺乏自律,情感和性格也很不穩定,有的膽小怕事、優柔寡斷,有的脾氣暴烈、做事衝動,有的則抑鬱寡歡、自暴自棄。

而父愛缺失的女孩子,由於在幼年時沒有得到成年男性的接納和認可,容易懷疑自己作為女性的存在及其價值。由於缺乏男性偶像,她不知道男人應該是什麼樣的,應該怎樣對待女性才是平等的關係,有的會窮盡一生、付出很大的代價,去討取男人的歡心。對於她來說,愛是痛苦的。她會不由自主地愛上比她大很多或者對她漠不關心甚至虐待她拋棄她的男性,因為她沒有從父親那裡得到正常的男性的愛、呵護與尊重。她們的內心會產生嚴重的不安全感,對兩性間的親密關係也會更加渴望,以至難以把握男女之間的尺度,出現情感冷淡或狂熱。

對這一問題,最有發言權的當屬哈佛大學的羅斯派克博士。他在這一領域曾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派克認為,父親對女兒個性和性心理的影響有時甚至超過母親。父親對兒子,往往會提供較多的獨立機會,而對待女兒,卻容易走向兩個極端———疏離或鼓勵她們的依賴性。疏離的結果使她們更容易產生慕男情結,變成感情隨便的「花痴」;而縱容女兒的依賴性,則容易使她們變成沒有主見的「牛皮糖」。羅斯派克博士還認為,女孩子社會化的過程往往是父親影響的結果,如果一個女孩子缺乏父愛,那麼她的社會化水平就會比較低、性觀念也比較混亂,發生不當性行為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那麼作為父親具體應該如何做呢?

1.爸爸育兒,重在立榜樣,而非講道理:對孩子而言,榜樣作用要遠遠大於說教的作用。要想影響孩子的衝動性,靠講道理的方法顯然不靠譜,潛移默化的榜樣作用才是糾正孩子衝動的對症良方。

2.爸爸的教育重在肯定而非叫停:不少父母總是以為,爸爸的任務就是防止孩子犯錯誤或者走上邪道,於是爸爸們經常會帶著苛刻的、警惕的眼神尋找孩子身上的不足之處,一旦發現,立即糾正或者叫停。其實這是很不好的教育觀念。

爸爸在孩子看來是至高的權威,所以爸爸的肯定對孩子來說至關重要。爸爸肯定男孩,會讓他感覺自己有力量、很成功;爸爸肯定女孩,會讓她感覺自己很有價值、很值得別人愛。

3.爸爸育兒重在參與,而非旁觀+點評:在大部分的家庭中,爸爸往往主要負責賺錢,孩子不服管教或者出問題時,才出來去訓斥孩子或者指責媽媽,這完全是以旁觀者的身份給予理性的、嚴肅的指導。

孩子能體會到父親「嚴」的一面,但並未真正從爸爸那得到教益。沒有爸爸捲入,孩子就會缺少很多力量、更開闊的親子遊戲,他們的控制能力就無法激活,他們也會因為缺少理性的探索而無法很好地內化社會規則;同時孩子的生活會缺少剛性需求,最終無法從媽媽的溺愛中解脫出來。因此,爸爸要捲入到兒童的早期教育中,陪孩子做遊戲,教孩子規則,幫孩子獨立。

4、父親在教育孩子時切忌簡單粗暴。許多父親在與孩子相處時並不夠耐心,尤其是看到孩子身上的缺點,例如:學習成績差、寫作業磨蹭等問題,心裡就起急,忍不住就要打罵孩子。所以,許多孩子都反映:怕爸爸。孩子在這樣的高壓管制下,不僅缺點沒有改掉,反而變得沒有自信心,性格退縮,或者脾氣逆反暴躁,不好管了。所以,父親要學會和孩子交朋友,這樣才有利於教育孩子。

5、而對於父親長期在外打拼的家庭,怎麼彌補父親角色缺失?藉助視頻、電話各種媒介與寶寶頻繁互動,即使孩子心不在焉,也要做足功課。家中其他男性角色如爺爺、姥爺等的有效補充,給孩子有男性參與的成長環境。父母感情維繫好,不埋怨、不數落,在父親有限的在家時間裡,充分有效地陪伴孩子。

李海鵬老師說過這樣一段話:「我們是小孩的時候,肯定不是完美的小孩,但是應該得到愛與保護,當我們得不到的時候,刻下了生命的傷痕。我們是大人的時候,也不是完美的大人,但那傷痕不是教我們要刻薄報復,而是要擁有阻斷它再次傳遞的勇氣,所以更要為新一代的小孩們提供愛與保護。」

相關焦點

  • 「父愛」缺乏綜合症的女孩看過來
    讀者宇熙的戀愛目標是找個獨立、堅強、不黏人的女朋友。也真找到了這麼一位,菲兒是個有「冷美人」之稱的女孩,長於單親家庭的她,從小跟著母親生活,骨子裡有男孩子的獨立,不論工作還是生活,拎得起、放得下。「我不明白,是她演技太好?還是我眼神太差?」宇熙來找我的時候,一臉「女人都是騙子」的表情。我說:「都不是,戀愛,會喚醒女人內心很多沉睡已久的狀態……」有個名詞叫「父愛缺乏綜合症」,指從小缺乏父愛所導致的一種分離焦慮。
  •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父愛缺乏綜合症,讓多少人蹉跎歲月
    那麼,女孩子缺乏父愛會怎麼樣呢,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討論一下這個話題。豆瓣評分8.9分、騰訊評分9.2分的日本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就是講述了從小缺乏父愛的漂亮女孩松子,長大後眾叛親離,收割渣男,短暫而令人唏噓的一生的故事。
  • 喪偶式育兒的弊端:父愛的缺失,當心孩子患「缺乏父愛綜合症」
    有些孩子表面上看起來活蹦亂跳的,但其實缺失父愛的他們,內心就像沒有陽光的黑屋子一樣,空洞而又冷清。說到底,這些孩子在缺失父愛後會產生什麼不良反應呢?02.父愛經常缺失,會給孩子造成什麼負面影響呢?會時常感到孤獨,缺乏安全感。
  • 現在農民工常年在外打工,孩子會得缺乏父愛症候群嗎?
    父親參與缺失易引起孩子患「缺乏父愛綜合症」。患上「缺乏父愛綜合症」的孩子容易認知受阻、個性缺陷以及人際障礙。主要表現為:害羞膽怯、情緒低落、不自信、感情冷漠、內向、反覆無常,男孩子容易逃學、偷盜、暴力;女孩子最明顯的表現就是早戀。
  • 孩子叛逆不聽話,掌握這幾種方法,讓你的孩子也能成為乖寶寶
    許多青春期的孩子會出現這樣的問題,那家長們又該如何解決呢?孩子叛逆不聽話,要求過多毫無商量能否解決問題?孩子叛逆不聽話,掌握這幾種方法,讓你的孩子也能成為乖寶寶。隔壁鄰居家的孩子名叫澤澤,14歲了,正是青春期叛逆的時候。媽媽平時看不慣澤澤對待事情的做法,於是經常嘮叨。
  • 孩子越大越不聽話,甚至叛逆,家長應該知道的3點原因
    今天給大家討論的是,讓父母又擔心又生氣的一個現象,就是孩子越大越不聽話,甚至叛逆。比如你讓孩子去收拾一個東西 ,好像一副都不關他的事一樣,一動也不動。問他一個問題,孩子有時也不理會。這些現象真的讓爸媽很生氣而且苦惱。那孩子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呢?長大不是應該更懂事嗎?我們來看一下以下3個原因。
  • 孩子叛逆,真的就是孩子不懂事嗎?也許是缺乏認同感
    第二次,小君說孩子放假回來跟自己吵架,誰得話他都不聽。第三次,小君說孩子手機摔壞了,和朋友借了好多錢,還大言不慚要自己還,她就要看看一個高中生拿什麼還!(小君原話)第四次,小君把孩子帶到了聚會,跟一圈人說孩子怎麼怎麼不聽話。
  • 孩子叛逆與其說是不聽話,不如說是成長的過程
    對於青春期的孩子,我們首先要弄清楚孩子出現叛逆的原因。本文開頭說的那個男孩為什麼叛逆那麼嚴重,從他媽媽身上就知道原因了。孩子的媽媽第一次來我們輔導班,向我和愛人介紹孩子的情況時,別人根本插不上嘴。他媽媽總是說,自己是怎麼辛苦教育孩子的,孩子是怎樣的不聽話,唯獨沒有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對於有這樣喋喋不休的媽媽,孩子不叛逆才怪!
  • 孩子叛逆不聽話?掌握孩子的三個叛逆期,讓孩子乖乖聽話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家長會發現他在某個年齡階段特別叛逆,家長讓往東他往西,稍不順意就大喊大叫,讓人十分頭疼。其實叛逆未必是孩子變「壞」了,而是他心理髮育的正常過程,更像是「覺醒期」。在叛逆期的特殊階段,需要家長的正確處理方式,以免激化孩子的叛逆心理,影響親子關係!
  • 孩子不聽話、頂嘴,高壓教育則心生叛逆,如何讓孩子乖巧又聽話?
    在這個年齡段孩子所表現出的叛逆行為極為突出,但孩子開始產生叛逆心理其實早在5歲左右便已經開始產生。而叛逆心理的產生最根源的原因是孩子沒有找到所在團體的歸屬感。一名師大附屬幼兒園老師曾經在報告中提到每一屆每一班總有幾個特別叛逆的小朋友。有些是不聽老師的指令,經常和老師「對著幹」,情緒特別激動,易怒。
  • 《高情商養育》:孩子叛逆不聽話?該改變的人是你
    最近,我兒子,一位二年級的小學生,有一個口頭禪:我偏不。「該去寫作業了。」 「我偏不!」;」該洗澡嘍。「 「我偏不!」;「先把口算做了。」 「我偏不!」一年級時,聽話照做的模樣一去不復返了。為此,在「我偏不」的火花點燃下,每次不是大動肝火,上演母子大戰,就是讓我這個老母親一時語塞,頗有N只烏鴉在頭頂飛過的感覺。
  • 缺乏自信心的孩子,易患上「配角綜合症」,父母別不在意
    自信心是孩子內心強大的來源,缺乏自信心的孩子,在生活中會遇到不如意不順心的事情時,會更容易出現心理上的問題。所以雖然小明是個乖孩子,卻一點都不快樂。這種教育方式導致小明自身優秀而不自知,總是一副缺乏自信心的樣子。而且在學校裡的時候,他也不會主動為自己爭取提升自己的機會,在團隊合作中也不愛發言,像一個配角一般。
  • 孩子叛逆不聽話、厭學成績差,沉迷遊戲
    朋友家孩子讀初二了,叛逆期很叛逆,脾氣犟不聽話,多次偷家裡的錢,她快被氣死了;學校老師也多次說孩子成績差,希望家長幫一下。他爸氣不過動手打他,孩子不但不理解家長的擔心,竟和他爸還手,摔門就走。之前給他報補習班,幾個月也不見成績提高,孩子卻更加厭煩學習;朋友很擔心孩子叛逆期做傻事,耽誤學習,長大後悔抱怨家長。心急如焚,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 馬伊琍:女兒,你別太聽話!「你要聽話」是孩子人生的緊箍咒
    「你要聽話!」「真懂事!」這樣的話掛在嘴邊。在爸媽眼裡,聽話、乖巧的孩子,就是一個好孩子的標準。但在馬伊琍看來,太聽話的孩子,往往不會體會到太多幸福感。馬伊琍:女兒,你別太聽話!孩子小時候對父母有天然的依戀,總是被父母要求「你要聽話」,就相當於給孩子的思想戴上了一個緊箍咒,做什麼事都以別人為中心,成為永遠也掙脫不開的枷鎖。
  • 「每次媽媽一回來就不聽話了」為什麼乖巧懂事的孩子變得不乖了?
    一路上,小女孩給我的感覺就是不聽話。或許是車內的空間比較狹窄,小女孩覺得沒法釋放天性;也或許是小女孩覺得坐車太無聊了,總之,她就是屁股坐不住,一會兒整個人從後排座位湊到了前排,一會整個人左竄右跳的,一會兒用腳不斷地踢座位。起初,我們也是抱著理解的心態,覺得這是孩子正常的行為表現。可是,車開了五六個鍾,小女孩一直是這樣的一副狀態,除非是睡著了才停下來。
  • 孩子不聽話,越吼越叛逆?家長學會這幾點,你會發現孩子聽話多了
    孩子不聽話,家長越吼娃越叛逆,次數多了孩子甚至會頂嘴,或者直接和家長反著來。可以說不少家長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都會遇到這樣的難題,此時家長應該怎麼做呢?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個話題。,你會發現孩子聽話多了①家長給孩子做榜樣,不希望孩子做的事情自己也別做很簡單的道理,能做到的家長卻很少。
  • 孩子叛逆、不聽話怎麼辦?方法很簡單,但大多數父母不懂
    經常聽到一些家長說自己很苦惱,家裡的孩子很叛逆,兩人根本談不到一起去,那麼究竟有沒有方法可以讓孩子不叛逆呢?首先,我們要搞清楚孩子為什麼會叛逆?其實叛逆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現象,只有站在父母的角度才會覺得自己的孩子叛逆。假如你站在孩子的角度,他是不會覺得自己叛逆的,他只會覺得父母管我管的太多了。為什麼父母會覺得孩子叛逆呢?主要是因為小時候孩子完全依賴父母,父母叫他怎麼樣,他就會怎麼樣,不聽話打一頓就可以了。
  • 叛逆都是孩子的錯?叛逆只發生在青春期?簡單幾招搞定孩子叛逆
    叛逆的孩子通常有以下表現:容易發脾氣、經常拒絕要求他們做的事、不願接受成人的權威、不太良好的人際關係、氣憤到大喊大叫。叛逆的孩子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想法與情緒,他們缺乏成熟的情緒、情感,不能理智的處理各種挫折。
  • 閱聽|越長大越不聽話,孩子叛逆該怎麼辦?
    許多父母也常常抱怨,孩子越長大越不聽話。那麼,孩子叛逆現象是普遍存在的嗎?作為家長應該怎樣和叛逆期孩子相處?其次,適當延遲滿足孩子的某些需求,讓孩子學會珍惜和尊重。最後,學會對孩子說「不」,對於不合理的要求要明確地拒絕並說明原因。 02 受挫型逆反 青春期的孩子脆弱而敏感。
  • 孩子太聽話缺乏主見該怎麼辦?
    孩子太聽話缺乏主見該怎麼辦?孩子聽話或許在許多父母看來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是有的時候孩子們過於聽從父母的話就不是一件好事了,因為這樣的孩子往往會十分的缺乏主見,他們對於任何事物都沒有自己的想法,只知道去聽從別人的意見,雖然在小時候這樣的孩子我們看不出來有什麼問題,但是當孩子長大之後這種沒有主見的性格就會導致很多問題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