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際交流】| 少數民族國家級文學獎駿馬獎作品薦讀

2021-02-26 湖工大就業圈

 

高校黨外知識分子集中,是統戰工作的戰略要地。做好新形勢下的高校統戰工作,不僅對於推進高校改革發展、鞏固壯大統一戰線,而且對於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維護社會和諧穩定、鞏固黨的執政地位,都具有重要意義。

日前,我校圖書館聯合中南民族大學圖書館,推出由中國作家協會、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共同主辦的少數民族文學的國家級文學獎——駿馬獎獲獎作品。作品囊括少數民族作家用漢文或少數民族文字出版的長篇小說、中篇小說集、短篇小說集、詩集、散文集、報告文學、理論評論集、翻譯等,以促進兩校師生交流少數民族新的精神風貌文學作品,熟悉了解各民族語言文化的極大魅力。

書  名:《倖存的人》

責任者:益希單增

索書號:I291.44/8048#1

館藏地:中南民族大學圖書館

益希單增(1941年12月21日出生),藏族作家。祖籍西藏阿里,出生於四川省甘孜州巴塘地方。益希單增早年生活艱苦,1951年隨軍進藏,在西藏丁青地區先後當過文工隊員、翻譯、公安員。1957年入中央民族學院學文化。1969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專業,後返回西藏,在自治區展覽館工作。1976年開始創作小說,1981年加入西藏文聯。曾任任西藏自治區人大副主任,西藏文聯副主席,西藏作家協會名譽主席,《民族文學》編委,中國作家協會理事等職。

《倖存的人》是其成名作及代表作,曾被譯成法語,故事設定在1936至1951年噶廈政府統治的西藏,表現了幾個農奴領袖對農奴主的反抗,試圖告訴讀者農奴是西藏進步的根本力量。長官仁青晉美因德吉村拒絕交稅,派兵屠殺了30個村民,德吉桑姆和和桑傑普珠得以倖存。桑姆為擺脫追殺而改名換姓,成為農奴,逃難中與農奴索甲相愛。長大後的桑姆貌美,晉美試圖將她霸佔,她本欲將計就計手刃仇人,但失敗,索甲被殺。此時,農奴洛卡達日起義,晉美損失慘重。晉美試圖以金錢和勢力逼迫桑姆屈從,但不能成功,遂將她投入雅魯藏布江,最後桑姆被解放軍和農奴救起。

書  名:《格桑梅朵》

責任者:降邊嘉措

索書號:I291.44/7734/1

館藏地:中南民族大學圖書館

降邊嘉措,生於1939年,四川省甘孜州巴塘人。1950年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並隨軍進藏。邊進軍邊訓練邊修路邊做群眾工作,沿途深入農村、牧場、寺廟,跨越雪山、草地、冰川,耳聞目睹了解放軍進軍西藏的全過程,歷時一年,到達拉薩。這一經歷,為其日後的文學創作奠定了堅實的生活基礎。

《格桑梅朵》的創作始於1960年,1963年完成初稿,受到出版社的重視,提出進一步修改的具體意見,書稿修改近20年,方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於1980年正式出版。這是當代西藏乃至整個藏族作家的第一部長篇小說。1982年由民族出版社出版藏文版。

格桑梅朵意為吉祥花、幸福花,是小說中一對青年男女邊巴和娜真純潔愛情的象徵,也是藏族同胞嚮往吉祥、幸福生活的象徵。《格桑梅朵》以現實主義的手法,選擇了一連串新鮮有趣的故事,熱情歌頌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西藏的偉大勝利,歌頌翻身農奴的迅速成長,歌頌漢藏民族的舊情新誼,歌頌西藏高原第一個春天。她向世界宣告,翻身農奴夢想的吉祥幸福變成了現實。

小說選擇1950年10月至1951年10月這一特定時間,選擇從金沙江天險到拉薩古城這一特寫地段,選擇一個莊園、一個兵站、一個犛牛運輸隊這樣的特定範圍,通過一支解放軍小分隊藏漢族指戰員艱苦而又巧妙的鬥爭,把進軍西藏這個震撼世界的重大歷史事件寫得既輪廓清楚,又細膩可讀。

書  名:《醉鄉》

責任者:孫健忠

索書號: I297.34/1925/2

館藏地:中南民族大學圖書館

孫健忠,男,1938年生,湖南乾城(今吉首)人,土家族。1955年畢業於湘西民族師範初師部,先後任小學教員,縣報記者編輯。1956年發表處女作《小皮球》。1960年調湖南省作家協會至今。曾任湖南省作協主席。七屆、八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作協全國委員會委員,一級作家。土家族作家孫建忠的小說大多都是描寫土家人在時代潮流中的風雲變化,不僅在於描寫了土家人在新時期精神和人格上的自立與覺醒,而且還把筆觸伸向了土家族歷史文化和民族生活的深處,一度克服了新時期少數民族文學圖解政治而缺乏民族文化底蘊的根本缺陷。

居住在崇山峻岭的湘西土家族,是一個「舍酒難以生存的民族」,那裡素稱「醉鄉」。前輩作家沈從文先生以他生花的妙筆,曾描繪過這個神秘的世界,那是反映沈老生活的那個時代,是「醉鄉」的昨天和前天。那麼,「醉鄉」的今天怎樣?土家族作家孫健忠,最近以他的力作《醉鄉》奉獻給各族讀者,猶如在精神領域裡給人們開闢了第二個「張家界」旅遊風景區,在那「山色空濛石更奇」的原始森林中,吹響金色的蘆笙,奏出土家人民心靈解放的交響樂。

書  名:《嘎達梅林傳奇》

責任者:扎拉嘎胡

索書號:I291.24/5256/2

館藏地:中南民族大學圖書館

扎拉嘎胡,男,1930年2月4日生,蒙古族,內蒙古科右前旗人,中共黨員。歷任中共呼盟委和內蒙古東部區委員會幹部,內蒙古日報社記者、編輯,中國作家協會內蒙古分會理事、《草原》主編,中共內蒙古黨委宣傳部文藝處處長,內蒙古文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中共內蒙古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內蒙古作家協會主席,文學創作一級。內蒙古第四屆人大代表,中國作家協會第四屆理事、第五屆全國委員及民族文學委員會第四、五屆委員。

本書描寫的是本世紀二十年代末蒙古族英雄嘎達梅林的傳奇性故事。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主人公嘎達梅林的悲劇性格,以及眾多的個性迥異、心理複雜的王爺、王子、梅林、喇嘛、貴族、漂亮少女和造反義士等人物形象;同時反映了蒙古民族、內蒙古地區絢爛多彩的民俗風情。

書  名:《穆斯林的葬禮》

責任者:霍達

索書號:I247.57/1447=2

館藏地:文學館[5樓D區]

霍達,女,生於1945年11月26日,回族,北京人。國家一級作家,1976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發表第一部小說《不要忘記她》,1987年創作長篇小說《穆斯林的葬禮》,該作於1991年獲得茅盾文學獎。1988年成為全國政協委員,當選第七、八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委員、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副會長、中華文學基金會理事、《港澳百科全書》編委、開羅國際電影節評委。2019年9月23日,霍達長篇小說《穆斯林的葬禮》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

該小說以回族手工匠人梁亦清的玉器作坊奇珍齋升沉起伏為主線,在歷史的背景下描寫梁家三代人不同的命運變遷,表現了主人公為追求理想和事業,為完善自身素質所發出的蓬勃不息的命運意識。

全書五十餘萬字,以獨特的視角、真摯的情感、豐厚的容量、深刻的內涵、冷峻的文筆宏觀地回顧了中國穆斯林漫長而艱難的足跡,塑造了梁亦清、韓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韓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豐滿的人物,展現了奇異而古老的民族風情和充滿矛盾的現實生活。作品含蓄蘊藉,如泣如訴,以細膩的筆觸撥動讀者的心靈,曲終掩卷,迴腸盪氣,餘韻繞梁。作品用樸實的語言描述了穆斯林與穆斯林之間的純真厚愛的感情,用歡快的字跡書寫了楚老師和新月之間的師生之情和可歌可泣的師生戀情。故事最後的情節跌宕起伏,一些難以面對的事實層層呈現在了活人面前,讓讀者真實的感情都融進了作者的心血之中,感情高昂,悲壯。

書  名:《金牧場》

責任者:張承志

索書號:I247.57/3805

館藏地:文學館[5樓D區]

張承志,回族。中國當代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1948年生於北京,1968年到內蒙古插隊,197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1978年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民族系,1981年畢業獲得歷史學碩士學位,精通英語、日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對蒙古語、滿語、哈薩克語亦有了解。他1978年開始發表作品,早年的作品帶有浪漫主義色彩,語言充滿詩意,洋溢著青春熱情的理想主義氣息。代表作有《北方的河》、《黑駿馬》、《心靈史》等。已出版各類著作30餘種。

本書是張承志十幾年創作生涯的掠影,是二十年個人經驗的沉澱,是對生活之旅的探討,也是對思想之路的追索。書中穿插敘述了幾條不同線索的故事:紅衛兵重走長徵路、牧民重返家園的大遷徙,以及在日本做學術交流等。這是幾個都以主人公或主人公所代表的群體的追求失敗為結局的故事。金牧場——阿勒坦•努特格——是主人公所在的牧民大隊人的故鄉,但是,當他們在一場生死拼搏的大遷徙之後回到故鄉,這個故鄉卻永遠不屬於他們了。因此,金牧場在歷史的變遷之中成了一個不能再返回的家園,一個只能在回憶中敘述的夢。本書結構獨特、思想豐富、寄寓深刻,字裡行間飽含作者張承志的創作激情,不可不讀。

書  名:《茫茫的草原》

責任者:瑪拉沁夫

索書號:I247.57/2083

館藏地:文學館[5樓D區]

瑪拉沁夫,蒙古族,中國現當代作家,1945年參加八路軍。194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建國後,入中央文學研究所研究生班學習。歷任《內蒙古文藝》編輯,內蒙古文化局副局長,中國作協內蒙古分會副主席《民族文學》主編,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少數民族文學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作協第三、四屆理事。我國當代文學史上卓有成就的一位少數民族作家。

《茫茫的草原》是建國後內蒙古文壇出現最早的長篇小說,也是第一部表現40年代末期內蒙古社會生活的作品。它描寫的主要是察哈爾草原上小小的特古日克村發生的故事,但它揭示的卻是特定年代內蒙古人民的歷史命運,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因為小說是把故事放在巨大的時代背景上來敘述的。這個背景就是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社會乃至內蒙古社會不同政治勢力的對峙、交鋒。在小說中,代表國民黨的劉峰來到了特古日克村,代表共產黨八路軍的蘇榮也來到了特古日克村。是跟共產黨走?還是跟國民黨走?還是像曾經留學日本、日本侵華時期任偽蒙疆政府副廳長的齊木德鼓吹的那樣,蒙古人應當獨立,復興自己的民族?這並不僅僅是特古日克村人或者明安旗人面臨的選擇,而且是所有內蒙古人民面臨的選擇。

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階級矛盾與民族矛盾的交織,都在特古日克村的生活中體現出來。這種生活的複雜性甚至集中到一個家庭—個大牧主瓦其爾的家庭中。瓦其爾精明、自私而又圓滑,只要能保住他巨大的家產,他不管你是共產黨還是國民黨。所以內戰爆發後他縫製了兩面旗,一面是共產黨八路軍的五星紅旗,一面是國民黨的青天白日旗,誰來就掛誰的。但他的兩個兒子則走上了截然相反的兩條路:大兒子旺丹參加貢郭爾的保安團,偷偷為貢郭爾送情報;二兒子沙克蒂爾卻參加了八路軍領導的騎兵中隊。家庭生活中的衝突實質是國家、民族的基本矛盾在家庭生活中的反映。不過,瓦其爾最後遭國民黨匪軍嚴刑拷打的結局,說明只有跟共產黨走才有光明的前途。

書  名:《塵埃落定》

責任者:阿來

索書號:I247.57/1277

館藏地:文學館 [5樓D區]

阿來,本名楊永睿,1959年出生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馬爾康市,中國當代作家。1982年開始詩歌創作。1998年,《塵埃落定》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2000年,憑藉《塵埃落定》獲得第五屆茅盾文學獎,2009年3月,當選四川省作家協會主席,兼任中國作家協會第八屆全國委員會主席團委員;同年,出版長篇小說《空山》。2014年,出版長篇非虛構作品《瞻對》。2018年,憑藉《蘑菇圈》獲得第七屆魯迅文學獎中篇小說獎。2019年,長篇小說 《雲中記》創作完成;同年,《塵埃落定》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

《塵埃落定》是藏族作家阿來的一部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1998年。小說描寫一個聲勢顯赫的康巴藏族土司,在酒後和漢族太太生了一個傻瓜兒子。這個人人都認定的傻子與現實生活格格不入,但卻有超時代的預感和舉止,並成為土司制度興衰的見證人。小說展現了獨特的藏族風情及土司制度的浪漫和神秘。

《塵埃落定》這部小說視角獨特,「有豐厚的藏族文化意蘊。輕淡的一層魔幻色彩增強了藝術表現開合的力度」,語言「輕巧而富有魅力」、「充滿靈動的詩意」,「顯示了作者出色的藝術才華」。

——第五屆茅盾文學獎評委會評

《塵埃落定》都有許多讓人覺得新鮮和特別的地方,它敘述的是發生在中國的邊鄙之地的一群藏族土司之間的奇特故事;作者自覺地追求語言的詩性效果,創作了許多頗具詩情畫意的意象,使讀者強烈地感受到作者的精神氣質和美學追求。但是,讀完作品,仔細品味,不難發現小說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敘事視角的轉換存在著較為嚴重的缺陷。

——揚州大學文學院文藝學博士生劉滿華

相關焦點

  • 廣西3部作品獲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
    8月23日,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評獎委員會公布25部獲獎作品和5名獲獎譯者,廣西3部作品獲獎。這是2004年以來,該獎項自第八屆大幅壓縮評獎獎項和數量後,廣西首次有三部作品同時獲獎,實現了重大突破。  廣西獲獎的3部作品分別是:  長篇小說《駐村筆記》(作者:紅日 瑤族),中短篇小說集《人間消息》(作者:李約熱 壯族),散文集《被風吹過的村莊》(作者:莫景春 毛南族)。
  • 最好讀的諾貝爾文學獎作品
    想要有內涵有深度,是要讀讀嚴肅文學的,尤其金字塔尖的諾貝爾文學獎。不常閱讀的小夥伴也不要被「諾貝爾」三個字嚇到,我從汗牛充棟的諾獎作品裡挑出來幾本最好讀的作品,推薦給大家:第1本《萬物靜默如謎—辛波斯卡詩選》/陳黎、張芬齡 譯/湖南文藝出版社辛波斯卡,這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波蘭女詩人,因為幾米的繪本《向左走,向右走》在國內翻紅。
  • 「駿馬獎」一獲獎作品被指「抄襲」
    1981年開始發表作品。2001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詩集《被神祇放逐的誓文》,長詩《飄浮在淵面上的鷹嘯》《放浪之歌》《憤怒的淚水》,報告文學集《撒拉爾的傳人》等。作品曾獲1991年青海省首屆青年文學獎、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1999年青海省人民政府第四屆文學獎等。 (資料來源於中國作家網。)
  • 茅盾文學獎值得一讀的10部作品,看看你都讀過了幾部?
    現在茅盾文學獎已經走過了30幾個年頭,一共頒發了9屆,在這9屆中,還是產生了許多非常不錯的作品,而且這些作品,也都非常的有分量,那麼下面就來帶大家盤點一下,茅盾文學獎中10部值得一讀的作品,看看你都讀過了幾部?
  • 鏡湖區文化館積極開展館際交流活動,促進群文工作繁榮和發展
    為切實提高文化館工作管理和業務水平,本著「走出去,請進來」的理念,1月7日下午,由鏡湖區文化館館長譚閩月和黨支部書記張志平帶隊的一行四人,前往弋江區文化館積極開展館際交流學習活動。隨後兩館領導就第五次國家一級館評估定級、2021年建黨100周年特色文化活動、原創作品的挖掘和宣傳推廣、群文活動組織、基層文化輔導、數位化建設等方面工作進行交流探討,並分享了各自的工作經驗。大家紛紛表示館際交流是一項很好的取經學習的機會,不僅開闊了眼界,還感受到了弋江區豐厚的文化底蘊。
  • 老農仿照《詠鵝》作首《詠雞》,全詩18個字,斬獲國家級文學獎
    《詠鵝》是初唐四傑駱賓王兒時的作品,這首詩幾乎算是家喻戶曉、膾炙人口。《詠鵝》作為唐詩的代表作之一,讀起來朗朗上口、合轍押韻。這首詩將鵝這種動物,刻畫得栩栩如生、活潑有趣,言簡意賅地描繪出了鵝的特點,整首詩展現出來的畫面感又讓人印象深刻。誰能想到,這只是一個7歲小兒隨手寫出來的詩呢?
  • 農民一首《詠雞》形象生動,獲國家級文學獎,網友翹起大拇指
    因為這首詩歌只有18個字,有趣且非常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大部分的人讀第一遍就能輕易記住。可是往往越簡單的詩創作起來其實越難,而這首詩能做到如此耳熟能詳,除了它的朗朗上口以外。則是因為寫這首詩的作者功力深厚,所以才能寫得出來,於我們普通人而言,那就是比較困難得了。詠鵝。
  • 阿來作品國際研討會在京舉行
    日前,「邊地書、博物志與史詩——阿來作品國際研討會」在北京舉行。研討會由中國作家協會主辦,中國作協創研部、四川省作家協會、北京師範大學國際寫作中心承辦。數十位國內著名作家、評論家以及來自瑞典、美國、德國、英國的十餘位漢學家和學者齊聚一堂,探討阿來的文學人生。
  • 童書薦讀——《總有一天會長大》
    隨著鮑小珍第二屆名師工作室的開張,童書薦讀欄目以嶄新面目回歸啦!此次我們力求「閱讀+五育並舉」,改變了原有的薦讀結構,以三個全新的板塊重新出發。此次薦讀,我們基於生活內容、生長過程和生命目標這三個主題展開,一月一主題,一周一主推。       本月,我們想與大家分享的是基於成長過程的內容閱讀系列童書:本周,我們一起來看看《總有一天會長大》,感謝您的關注!
  • 湖南老農仿照《詠鵝》作《詠雞》,短短18字,卻斬獲國家級文學獎
    這首詩的格式並不難,因此歷年來仿詩者眾多,這不,湖南一老農也仿照《詠鵝》作了首《詠雞》,還拿了國家級文學獎呢。 老人家小時候家裡沒條件,讀不起書,等到義務教育普及後終於有了讀書的機會,雖然礙於年齡跟學習能力,沒辦法學習太過高深的學問,但一些基礎的唐詩倒學得有模有樣。
  • 薦讀|「羅爾德·達爾作品典藏」系列
    這個社會最底層的家庭在讓我們讀到其艱辛與不易之時,又何嘗不在用他們的愛溫暖著我們?很多人生都是充滿意外的,於是有了撿來的五十便士,有了幸運的、最後一張金獎券的出現。作為成年讀者,我們是可以預料到這個轉折點的;作為兒童讀者,他們更是會期待這個轉折點。我們從內心裡不知不覺已經有了代入感,似乎查理一家的命運已與我們相聯,也必須與那座神秘而誘人的巧克力工廠聯繫在一起。
  • 第四屆北京·延慶天文科普發展論壇暨加強館際交流
    2020年9月19日,第四屆「延慶天文科普發展論壇」暨「加強館際交流與館校合作探討主題研學基地建設沙龍」在北京市延慶區舊縣中學拉開序幕。活動論壇為期一天,分為上下午兩個階段,以「延慶天文科普發展」及「加強館際交流與館校合作探討主題研學基地建設」為主題,共同探討加強多方溝通、交流,優勢互補,合作共贏,開拓天文科普及研學課程的新渠道。上午的主題報告和研討活動在延慶區舊縣中學舉辦。
  • ...第四十期——與你一起品讀作品約瑟夫·拉迪亞德·吉卜林《如果》
    如今我們處在一個信息爆發的時代如何在這幾近泛濫的信息中剝離出有意義的、有價值的、有深度的好文我想這是媒體傳播應該深思的問題推出【一路薦讀】這個專欄將小編發現的好文字分享給大家它可能是一篇文章中的一個章節也可能是一份作品賞析希望【一路薦讀】可以陪伴著你我一起讀書、閱己、共樂讓人生中
  • 臺灣小鎮美術館加入江蘇美術館館際聯盟
    2019-01-15 09:17圖文來源:新華報業網 近日,江蘇美術館館際聯盟2018年度年會在江蘇省美術館新館舉行。會上,江蘇省美術館與江蘇省臺灣小鎮美術館籤署了江蘇美術館聯盟協議書,這標誌著江蘇省臺灣小鎮美術館正式加入了江蘇美術館館際聯盟。
  • 文學青年訓練營薦讀大使劉醒龍:文學創作是一場曠日持久的馬拉松
    文學青年訓練營推出之時正值新冠疫情全球爆發之勢,中國全民抗疫也已到決勝收尾時刻,在逐漸有序復工復產的大背景下,以廣大校園文學愛好者、青年潛力作家為主要服務對象,文學青年訓練營為大家帶來為期一個月的公益薦書讀書活動,帶領大家閱讀現當代文學經典著作,用文學記錄我們自身的生命記憶。
  • 村上春樹:諾貝爾文學獎的熱門入選作家,卻始終是諾獎「陪跑者」
    諾貝爾文學獎,這一影響巨大的世界級別的文學獎項,不知道是多少作家一生都在孜孜追求的文學獎項夢想,村上春樹作為諾貝爾文學獎的熱門入選作家,多年的諾獎「陪跑者」,卻一直無緣獲獎。和我們國家的莫言相比,村上春樹實在是太不走運了!
  • 餘華為何還未獲茅盾文學獎?是因為作品不好,還是因為字數不夠?
    迄今為止餘華已經多次獲得國際文學大獎,比如義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第一屆法國"外國信使"國際小說獎,諾貝爾新發現圖書獎等,在諾貝爾文學獎評選活動中,餘華也多次入圍賠率名單。他是繼莫言之後在國際上很知名的中國作家,被譽為中國的"查爾斯·狄更斯"。
  • 龍巖學子首獲海峽兩岸龍少年文學獎
    東南網龍巖8月2日訊(記者 唐亞新 通訊員 黃水林) 2017年第四屆海峽兩岸龍少年文學獎日前揭曉,連城二中九年級學生黃楚琦喜獲二等獎。這是龍巖市首個獲此獎項的學生。由韜奮基金會等單位主辦的海峽兩岸龍少年文學獎,是一項海峽兩岸青少年互動的國家級大型文學交流活動。
  • 諾貝爾文學獎評委稱中國人不應翻譯本國作品
    他就是瑞典學院院士、諾貝爾文學獎評委馬悅然(Goran Malmqvist)教授。近日,在哥德堡號造訪廣州期間,馬悅然教授參加了在中山大學舉行的「中歐文化接觸與交流——紀念高本漢學術研討會」。昨天,利用研討會的間隙,記者對馬悅然進行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