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一首《詠雞》形象生動,獲國家級文學獎,網友翹起大拇指

2020-08-28 眼鏡評說

還記得小學一年級課本裡的那一首《詠鵝》嗎?你還記得它的全詩嗎?估計聽我提起,你已經在心裡想起、嘴巴裡不由自主地開始念出來了吧。

因為這首詩歌只有18個字,有趣且非常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大部分的人讀第一遍就能輕易記住。

可是往往越簡單的詩創作起來其實越難,而這首詩能做到如此耳熟能詳,除了它的朗朗上口以外。則是因為寫這首詩的作者功力深厚,所以才能寫得出來,於我們普通人而言,那就是比較困難得了。

詠鵝。

這首詩也有無數人模仿過,想要創作同樣一首如此有趣又朗朗上口的詩,只是沒人能真正實現過。

可是功夫不負有心人,終究還是有人創作出來了,是一位年近70歲的老農民,它模仿《詠鵝》,寫出了一首《詠雞》。

這首《詠雞》同樣只有18個字,寫出來發表以後,還獲得了國家級的文學獎。

每天準點打鳴的雞。

那麼我們都知道《詠鵝》是駱賓王7歲時創作出來的作品,是非常了不起的才子,危勇不僅佩服他而且也非常喜歡他。

駱賓王能用18個字就將鵝的形態和生活習性描述出來,並且貼切到位,是因為小時候整天沒事就喜歡盯著鵝看,於是才有了這首佳作。

荷塘裡的鵝。

而這首《詠雞》的作者危勇,是一位靠捕魚為生、靠海生活的漁夫。雖然主業是捕魚為生,但是因為從小到大都非常喜歡詩歌,於是他在閒暇時期也會自己作吟一些詩歌來娛樂一下自己,打發一下時間。

說到最喜歡的詩,這首《詠鵝》深得危勇的喜愛。而危勇能夠創作出這首《詠雞》,那便是因為他除了捕魚,也在家裡養了幾隻雞,閒暇時間也喜歡盯著雞看。

所以當他閱讀過《詠鵝》、再加上不斷的觀察雞的形態和生活之後,《詠雞》的想法就瞬間在他的腦海裡形成。後來是因為天時地利人和的情況,興致盎然下詩興大發,他連忙將這首詩寫了下來,全文是:

雞,雞,雞,

尖嘴對天啼。

三更呼皓月,

五更鼓晨曦。

於是一首《詠雞》,也是18個字的作品,非常形象的將雞的形態以及生活習性描述了出來,而且表達得淋漓盡致。

這首詩一出後不久,他就獲得了第二屆的農民文學獎,同時還獲得了上萬元的獎金。

獲獎的危勇。

危勇的創作事件讓大家耳熟能詳過後,激發了很多人的創作熱情。緊隨其後還出現了《詠豬》、《詠狗》等詩歌,只是沒有一個能像駱賓王和危勇這樣,寫得如此之好。

出名之後的危勇,就如同年少成名的駱賓王一樣,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在農村生活的農民,能夠獲得國家級的文學獎那是真的非常厲害且值得讓人敬佩的。危勇的後輩對此都感到非常光榮,感到驕傲和自豪。

他的家人還特意為他修訂了一本詩歌集,裡面記錄了危勇閒暇時寫的詩歌。2016年11月那一次創作大賽危勇獲得的上萬元的獎金,也讓他們家的生活變得更好,不僅給家裡買了新家具,還把自己的家裝修了一下。

至此以後,在家人的支持下,危勇有了更多的激情和時間創造詩歌。讓他的晚年變得更加有趣、有意義。

詩歌不分貴賤,不是大富豪的專屬,也不是文學人士的標配,只要熱愛創作的人都可以提筆創作。危勇就是一個值得我們學習的例子,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只要用心堅持創作,終有一天會實現自己的文學夢。

我們中華民族有很多文化瑰寶,詩歌就是其中一類。各朝各代,都出現過很多令人驚豔的才子之輩。

而在古代社會,不管是貧窮人家的才子,又或者大戶人家的子女、普通老百姓。閒暇時間都是非常喜歡吟詩作對的,生活愜意有趣。

可是到了現代社會,因為社會發展太快、生活越來越便利。卻讓更多的人變得越來越浮躁,大部分的人更喜歡賺錢,不僅不會去理會詩歌,更沒有心情去欣賞詩歌。相對來說枯燥乏味。

如果能在閒暇時間大家一起進行詩歌創作,既能打發時間又能開拓大腦思維,何樂而不為呢?




相關焦點

  • 老農仿照《詠鵝》作首《詠雞》,全詩18個字,斬獲國家級文學獎
    湖北一個年約七旬的老農仿照駱賓王的《詠鵝》,作了一首《詠雞》,全詩18個字,寫得也是意趣盎然,這首看似簡單樸實的《詠雞》還斬獲了國家級文學獎。一、駱賓王和《詠鵝》因為在詩詞歌賦上過人的天賦,駱賓王從小就被稱為神童。
  • 湖南老農仿照《詠鵝》作《詠雞》,短短18字,卻斬獲國家級文學獎
    二人一個問一個答,不知不覺就走到了湖邊,客人乾脆以鵝為題,讓駱賓王賦詩一首,於是有了《詠鵝》的誕生。 這首詩的格式並不難,因此歷年來仿詩者眾多,這不,湖南一老農也仿照《詠鵝》作了首《詠雞》,還拿了國家級文學獎呢。
  • 模仿《詠鵝》寫《詠雞》,農民憑18字獲得文學獎,引來反對聲一片
    2016年,年近七旬的農民詩人危勇憑藉一首《詠雞》斬獲詩歌大獎,頓時名聲大噪,風光一時無兩。兩個事件相距1375年,我們卻不得不將它們放在一起圍觀,原因就是這跨越千年的兩聲詠嘆之間,存在千絲萬縷的時空紐帶。危勇自己承認——即使他不承認,我們也能輕鬆地辨別出來,《詠雞》是《詠鵝》精心仿造的複製品。
  • 大爺仿寫《詠鵝》,靠著這18字詩斬獲文學獎,網友腦洞大開
    而在近些年,湖南農村有位大爺,模仿駱賓王的《詠鵝》,寫了首《詠雞》,竟然斬獲了當年的「農民文學獎」,獲得1萬元獎金,這位大爺就是湖南農民危勇。危勇在獲獎時已經年近7旬,平時就有寫詩的愛好,只是沒有想到,自己的作品會獲得第二屆「農民文學獎」,確實讓他有些意外。下面小編便將危勇的《詠雞》分享給大家。
  • 老人效仿《詠鵝》寫了首《詠雞》獲得文學獎,一個字價值555元
    一直以來,模仿《詠鵝》寫法的人並不少,但最後總覺得差那麼點意思,隨著《詠鵝》名氣越來越大,大家自然更不敢隨便模仿了,不過就在前幾年,一位湖南的普通農民危勇,還真成功借鑑《詠鵝》寫出了一首詩,並且一舉拿下「農民文學獎」,他到底寫了個啥?《詠雞》雞,雞,雞,尖嘴對天啼。
  • 翹起大拇指,為向明中學最年長的王素真先生送行
    同時,她抬起兩隻手,翹起了大拇指。這幾年每一次去看望,王先生總是會雙手翹起大拇指,是對自己學生的嘉許了。已是彌留之際,王先生又一次翹起大拇指。我知道王先生認出了我,心裡卻是明白,這是王先生最後一次對學生翹起大拇指了。書與畫,是王先生的長壽秘訣之一,此照拍於2015年,(張建軍攝) 悲傷,卻不是悲痛。
  • 他曾獲魯迅文學獎,給女明星寫一首仰慕詩,毫無顧忌,卻爆紅網絡
    他曾獲魯迅文學獎,給女明星寫了一首口水詩,卻遭到全網口誅筆伐見證過唐詩宋詞的輝煌,難免會對新詩心生鄙夷,中國當代詩壇為人詬病處頗多,令人興奮的萬馬齊喑最終也淪落得究可哀,甚至有人說,現代詩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垃圾。
  • 教授模仿《將進酒》作出《將進茶》,竟獲魯迅文學獎,這和抄襲有何...
    對於他所做的《將進酒》,大家更不陌生,一首震驚古人的偉大作品,如今依然被大家所稱讚,入選語文教材。 然而,卻有這樣一位教授模仿《將進酒》寫出了一首《將進茶》,並且榮獲了魯迅文學獎,這不禁引發人們的質疑,認為一首借鑑的詩詞不該獲此殊榮。
  • 溫科院職業農民培育項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
    溫科院職業農民培育項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 2018/10/19 07:33 來源:溫州商報 編輯:王一川 瀏覽:4995
  • 老漢模仿《詠鵝》寫出《詠雞》,評價褒貶不一,網友紛紛腦洞大開
    客人想考考駱賓王,便讓他對此情此景作一首關於鵝的詩,駱賓王稍作思考後創作出《詠鵝》。幾年前,有一位來自湖南的70歲老農模仿《詠鵝》寫下一首《詠雞》。獲得第二屆「農民文學獎」和萬元獎金,核算下來,一首詩一共18個字,平均一個字價值556元。這個消息一出直接引起網友們廣泛關注,網友認為這位老農絕非一般人。
  • 龍巖學子首獲海峽兩岸龍少年文學獎
    東南網龍巖8月2日訊(記者 唐亞新 通訊員 黃水林) 2017年第四屆海峽兩岸龍少年文學獎日前揭曉,連城二中九年級學生黃楚琦喜獲二等獎。這是龍巖市首個獲此獎項的學生。由韜奮基金會等單位主辦的海峽兩岸龍少年文學獎,是一項海峽兩岸青少年互動的國家級大型文學交流活動。
  • 北宋高僧的一首禪詩,畫面生動,語言形象,也充滿了禪趣
    下面介紹北宋高僧的一首禪詩,畫面生動,語言形象,也充滿了禪趣。 月裡北宋:竹庵士圭月裡嫦娥不畫眉,只將雲霧作羅衣。不知夢逐青鸞去,猶把花枝蓋面歸。作者只用了短短14字,就生動地描繪出嫦娥的天生麗質。李白曾有「雲想衣裳花想容」之句,今人讚賞寂寞嫦娥舒廣袖,她也懂得保持天然之美,以雲霧作羅衣,很有浪漫氣質,與此聯想恰可互映。 後兩句闡述禪理,「不知夢逐青鸞去,猶把花枝蓋面歸。」
  • 閻延文:「羊羔體」是魯迅文學獎的死亡證書
    閻延文 北京作家2010年10月19日晚,備受關注的第五屆魯迅文學獎評獎結果出爐,武漢市委常委、紀委書記車延高因詩集《嚮往溫暖》獲獎。這位湖北官員詩人一夜爆紅,兩首舊作《徐帆》和《劉亦菲》被網友命名為「羊羔體」。
  • 《北京摺疊》獲雨果獎 盤點世界各國文學獎
    中國網新聞8月31日訊 (記者慄衛斌 實習記者高翎家)近日,中國作家郝景芳的科幻小說《北京摺疊》獲得第74屆雨果獎中短篇小說獎,引起網友普遍關注。  雨果獎被稱為「科幻藝術界的諾貝爾獎」,亞洲首次獲此殊榮的作家是《三體》的作者劉慈欣。除了雨果獎以外,世界各國都有其帶有民族特色和文化傳播使命的文學獎。
  • 李敖剛走,又一位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大師去世,他們的書法與詩
    臺灣兩位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大師都去了。李敖2000年,還曾憑藉《北京法源寺》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李敖小說《北京法源寺》洛夫2001年他憑藉長詩《漂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把我撞成了嚴重的內傷奇特的比喻:瘦得 猶如一枝精緻的狼毫(《與李賀共飲》)瘦得如一句簫聲(《迴響》)把人的「瘦」與「狼毫」、「簫聲」搭配,引起讀者豐富的聯想,而「瘦」的視覺形象向
  • 藤田宜永以《大雪物語》獲吉川英治文學獎
    第五十一屆吉川英治文學獎前不久揭曉,迎來創作生涯三十周年的著名作家藤田宜永憑藉連作短篇小說集《大雪物語》摘得大獎。評論界稱,這部作品所收錄的六篇小說生動地刻畫了犯罪、戀情、家庭所構成的「人間模樣」,深深地觸及了人生的微妙之處。
  • 連城學子獲第四屆海峽兩岸龍少年文學獎
    東南網龍巖7月30日訊(記者 唐亞新 通訊員 黃水林)28日,記者從連城縣第二中學獲悉,在剛剛揭曉的2017年第四屆海峽兩岸龍少年文學獎上,該校九年級學生黃楚琦喜獲二等獎,名列大陸第三、福建省第一,也是龍巖市首個獲此獎項的學生。
  • 康尼挺直腰杆翹起大拇指 奚志康:能睡個安穩覺
    當申花隊昨晚在上海體育場這個「臨時主場」以2比0擊敗深圳紅鑽後,外號 「康尼」的奚帥更是驕傲地挺直腰杆對著球員翹起大拇指。  由於虹口足球場舉辦郭富城演唱會,有家不能回的申花,只能寄「上海東亞」籬下。不過,這個剛見證上海東亞獲得首勝的地方,果然讓奚志康賽前「讓申花沾點喜氣」的期盼,轉換成了現實。  上半場申花進攻發力,姜坤的傳中竟然被深圳後衛轉化為烏龍球破門。
  • 丹東高校學生竟獲國家級文學獎!
    丹東高校學生 獲國家級文學類獎項 近日,由中國楹聯學會青年楹聯研究會校園聯盟主辦的第二屆「青衿杯」詩詞大賽落下帷幕,遼東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大二學生楊寶翔以七律詩《題海棠夾蝶圖》獲二等獎。
  • 勤勞樸實的朱之文,是山東農民形象的代表
    中國農民的形象,按照地域的劃分,可以分為幾類。陝北的農民,給人的感覺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面色黝黑,皮膚呈現古銅色。而浙江、福建一帶的農民,以種植水稻、茶葉等為主,給人一種清淡典雅的感覺。至於山東的農民形象,在不同區域又有不同的體現。如魯南平原,以種植小麥為主,這裡的農民給人一種樸素質樸的感覺。膠東平原的農民,種植玉米小麥為主,由於膠東半島經濟發展程度較高,產業發展多元化,農民已漸漸不再以農業生產為主要收入來源,農業已漸漸作為副業,所以這裡的農民給人一種清閒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