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遷徙圖景:當追的偶像都不是人了,未來還將發生什麼?

2020-12-17 每日經濟網

電視臺的觀眾大批遷徙到視頻網站,微信的受眾轉移到了今日頭條及抖音,廣播也開始被無數音頻APP取代。伴隨著網際網路原住民的長大,中國的娛樂大遷徙正在開始。在這場遷徙中,沒誰不想成為聚集年輕人的下一站。

夜晚,深圳第二高樓京基大樓的LED屏上滾動著「李澤言生日快樂」七個大字,路過的人想這又是哪位粉絲幹的吧?那當然是。只不過,這次的偶像李澤言已不是你想像的「那個人」。

李澤言是戀愛遊戲《戀與製作人》中的虛擬主角之一。為了慶賀這個虛擬主角的生日,粉絲買下了一分鐘五萬元的京基大樓廣告位。比起遙遠的日本偶像初音未來,一分鐘五萬元的費用更直觀的體現了中國虛擬偶像的「錢」景。

錢讓李澤言更快地跳入現實,並連通了二次元與三次元的世界。然而這一切到底是怎麼發生的?10月23日,每經記者參與了克拉克拉上線虛擬直播功能的戰略發布會,在會上聽克拉克拉董事長劉子正和投資人沸點資本姚亞平描述了這場娛樂遷徙的圖景。

▲2018年4月7日,《戀與製作人》在武漢舉辦了線下首場全明星見面會。從全國各地趕來的數萬粉絲熱情打call,場面極其火爆。(圖片來源:東方IC)

遷徙源頭:網際網路原住民習慣在網際網路解決一切

投資人們都意識到,最年輕的00後已經18歲了。當往後的消費生力軍變成00後時,投資人需要迅速定位00後的去向。

沸點資本姚亞平就講了個他朋友的例子。他說朋友約00後去KTV唱歌的時候,00後說各自找個KTV的APP再開直播不就行了嗎?80後的姚亞平覺得這不可思議,但又一想,也許這才是網際網路原住民習慣的事情——在網際網路上解決一切。

90後無法被稱為網際網路原住民,00後才是。世代更替培養了00後對網際網路的熟識,這個時候電視臺變成「優愛騰」、廣播變成喜馬拉雅、報紙則變成了今日頭條,而追星也可以變成追虛擬偶像——完全生於線上的虛擬偶像。這便是姚亞平投資克拉克拉的邏輯。

克拉克拉的前身是做語音直播的紅豆live,在觸到知識變現的天花板後,17年5月轉型為主導二次元領域的平臺,並更名為克拉克拉。今年10月,克拉克拉宣布了虛擬偶像戰略。

直到戰略發布會前的最後一刻,每經記者都以為克拉克拉是想推出一個全新的虛擬偶像,正如前幾天巨人網絡宣布推出首位虛擬主播Menhera Chan那樣。但實際上,克拉克拉想做的是把這些虛擬偶像、虛擬主播都拉到平臺上和用戶互動,更遠的一步是,讓用戶只用一臺手機就可以打造自己的虛擬偶像。

現階段,克拉克拉已經獲得了來自新浪微博、沸點資本、青雨資本、中信資本以及紅衫資本共1.2億元投資。

▲10月23日,北京克拉克拉戰略發布會,克拉克拉董事長劉子正演講現場。(圖片來源:每經實習記者 張玉路 攝)

遷徙現狀:誰得到了受眾注意力,誰就是未來

劉子正說這1.2億的投資將會被大量用於研發,進而降低用戶創造虛擬偶像的成本。在虛擬偶像行業,前輩洛天依還依賴著線下音樂會的收入去攤薄前期成本,而克拉克拉已經想著靠虛擬偶像的孵化和互動進行收割了。

繼追的偶像是虛擬的之後,未來你還可以直接創造虛擬偶像,這想想就很炫酷。然而這也只是想想,現實中仍舊存在許多問題。技術上的難關是一方面,產業生態鏈的推動更難。要引進用戶進入生產,要能夠讓用戶在平臺獲取商業收益,這些都不容易。但只有解決了技術和產業鏈的問題,克拉克拉才能成為劉子正所描述的UGC(用戶生產內容)平臺。

回溯這一兩年,不同平臺之間的口水戰一波波從未停止,比如騰訊和頭條系的罵戰,再比如湖南廣播電視臺和搜狐視頻的摩擦。往昔3Q大戰能佔據頭版,現如今就是見怪不怪。

這些是非背後,電視臺的觀眾大批遷徙到視頻網站,微信的受眾轉移到了今日頭條及抖音,廣播也開始被無數音頻APP取代。伴隨著網際網路原住民的長大,中國的娛樂大遷徙正在開始。在這場遷徙中,沒誰不想成為聚集年輕人的下一站。

做平臺的驅動力正來自於此。現有大平臺用戶漸漸老去,00後習慣興趣與前人大異的情況之下,變化正在產生。誰能為下一代提供嶄新的娛樂方式?誰將會成為遷徙途中的聚集站點?沒有人知道。

不久之前,當每經記者問一個五年級女孩子平時玩什麼,她說平常玩遊戲《第五人格》、看遊戲同人漫畫、還會刷抖音遊戲攻略。在這位00後所描述的娛樂方式面前,如筆者這樣的90後都開始顯得無比「土氣」了。

原來,新世代的娛樂遷徙早就開始了。

相關焦點

  • 未來教育的四種圖景——OECD《2020年未來學校教育圖景》報告要點與思考
    (一)未來教育圖景 圖景是以快照或故事的形式給出未來環境的圖像。它不僅推斷某個特定趨勢,還通過描述「如果一個或多個趨勢繼續發展(或發生改變),未來可能是什麼樣」來推斷趨勢。圖景可以幫助人們朝著未來努力,重構人們對當前世界的認識。想像未來的多種圖景,有助於人們認識到通往未來的路徑不只一條,而是有許多條(OECD,2001)。
  • 你的偶像真不是人
    《跨次元新星》愛奇藝選秀節目帶出了眾多偶像,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於是節目《跨次元新星》盯上了虛擬偶像這塊肥肉,集結來自眾多公司的虛擬人物進行才藝競賽。節目中各家公司力推的「參賽者」,可以看出虛擬偶像這塊市場絕不是一塊荒地。
  • 遙遠的未來,人類星際遷徙的可能性很高,那將是怎樣的一種情形?
    太陽雖然會發生巨變,最終還會徹底熄滅,但是人類可以藉助未來的科技進行星際大遷徙,尋找並定居於新的家園。那麼,在太陽系之外,有哪顆星球適合我們居住呢?相信大家都聽說過比鄰星吧,比鄰星是太陽系之外距離地球最近的一顆恆星,其與我們的距離大約為4.2光年,而在比鄰星周圍的宜居帶內有一顆行星,我們稱之為比鄰星b。
  • 人類偶像崇拜發展簡史:「追星」如何追出「飯圈文化」?
    因為長得好看帥氣,街上的婦女都手拉手堵住他不讓他走,這不就是今天的「送哥哥上下班」嗎?再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兩大帥哥男團(唯粉們別罵我),潘安和衛玠,不是出門被一群姑娘追著送禮物,就是直接被粉絲組成的人牆給看死了……看來,偶像崇拜也是人的本質之一啊。
  • M-IDOL娛樂全新系統打造時代偶像 共築行業新風尚!
    M-IDOL娛樂M-IDOL娛樂由熠澄文化與小熊座經紀組建成立,主打國際化運營理念,從事練習生培養、藝人經紀、項目策劃、演出運營的娛樂品牌。通過帶領專業的娛樂運營團隊,結合韓國專業的造星模式,形成更適合中國的藝人的孵化體系,以培養優秀的偶像藝人為目標,建立符合中國文化娛樂發展的新生代偶像產業鏈!
  • 辰星娛樂:中國藝人團體行業向日韓學什麼
    說到最近兩年聲勢最大的娛樂節目及衍生節目,創造101和偶像練習生這兩款節目佔了很多娛樂頭條。男女團藝人,這在過去都是日本和韓國傳到中國來的。以前中國的年輕人都會哈日哈韓。而現在以這兩檔節目為分水嶺,中國的年輕偶像也有了本土出道的機會。辰星娛樂公司就是這樣環境下的一家藝人培養公司。
  • 從初音未來到LOVELIVE,為什麼日本人沉迷虛擬偶像,魅力在哪裡?
    這也不得不讓人感慨如今科技的飛速進步,給了很多平凡的人成名的機會,長相已經不是作為出道的唯一標準,只要有自己的魅力成為偶像爆火就在一瞬間。要說到最初代的虛擬偶像,諸位阿宅心中早就有一個呼之欲出的名字,那就是初音未來,也是被阿宅們成為公主殿下的蔥娘。
  • 女粉絲追偶像,最後嫁給了偶像,90後都認識這位偶像
    在每個人的心目中,或多或少都會住著一個自己崇拜的偶像/男神、女神。其中有不少還是娛樂圈中的明星藝人。比如說今年的夏天,就有不少迷妹喜歡上的」現男友「李現,以及治癒系男孩肖戰,將他們當成了自己的「老公」,幻想著自己有一天能嫁給男神。不過說到肖戰,現在也是有說不完的關於他的話題。
  • 全球氣候變異圖景出爐 過去兩千年最嚴重變暖事件就發生在最近
    全球氣候變異圖景出爐 過去兩千年最嚴重變暖事件就發生在最近 原標題:   氣候變暖使南極半島西部地區降水大量增加,許多企鵝雛鳥的抗潮羽毛還沒有長出來,在極地的風中被淋溼,然後凍死。
  • 未來學校是什麼樣的?OECD報告:未來學校的四種圖景
    該報告是OECD每三年出版一次的「塑造教育趨勢」系列(Trends Shaping Education series)的配套卷,重點論述了經合組織對未來學校教育的四種圖景,它是對經合組織2001年發布的《未來學校是什麼樣的?》(What Schools for the Future?)報告的進一步深化。
  • 中國美院攜手新華智雲構建未來圖景——黑鏡頭·七種方式
    ——馮瑞雲 我與未來圖景的30天對話。或許很多人都對未來有所暢想,為之而好奇,我們通過以感官為媒介接收外界的信號,並作出回應,未來的媒介是什麼樣子的呢,未來接受信號的方式是否發生變化,帶著很多的疑問,和秉承著希望能夠向未來拋下一塊先行磚的好奇心,我來參加這次未來圖景的暢想。
  • 歐豪:偶像不是貶義詞 我可以為角色拼命
    粉絲們一邊調侃「人怎麼沒了」,一邊擔心他「曝光」太少。他感激大家的理解,卻也並不為自己感到擔憂。在他看來,「偶像」絕不是貶義詞。比起這些不同的身份,歐豪更怕被「定義」:「我覺得自己很多面,我希望能夠用不同的角色展示出來。」
  • 當「偶像」成了快消品
    「愛豆」「偶像」輪流坐莊,「鮮肉」「小花」依次上場,粉絲砸錢打榜,熱搜你追我趕,熱鬧倒是熱鬧,但總覺得亂糟糟。亂在哪兒?「偶像」千人一面、性別模糊是為其一,徒有其表、能不配位是為其二。君不見,屏幕之上、鏡頭之中,「花樣美男」油頭粉面、弱柳扶風,「懵懂少女」裝傻賣萌、靠哭賣慘。所謂的「偶像養成」,很多是炮製話題、營造人設,說唱彈跳都不過爾爾。
  • 培養出童星小戲骨的「未來偶像」,不是經紀公司也不是藝術學校
    說 Q 版是因為,劇裡所有演員,年齡都在 6 到 12 歲之間。 如果你想知道這些小孩是怎麼 hold 住許仙白娘子的,就離不開要說說「未來偶像」這家公司 —— 半數以上的「小戲骨」都是「未來偶像」在當地的加盟機構「你好童夢」的課程學員。 不過可能與多數人所想的不同,「未來偶像」並不是一家專業的童星經紀公司。
  • 虛擬偶像3.0:打破次元邊界是通往未來的船票?
    然而視頻一經放出卻引發了熱議,一部分粉絲大讚跳得好,但也有很大一部分粉絲表示「這明明就是在三次元MV裡插入卡莎的照片,根本不是概念視頻。」而就在前一天,韓國娛樂巨頭SM公司時隔6年再推出的全新女團aespa終於登上初舞臺。
  • 偶像追偶像實在是太簡單了,追星的成功率實名制羨慕了
    偶像追偶像實在是太簡單了,只要稍微用心一點就能夠變成人生贏家,成為追星界的扛把子。明星也會有自己的偶像,這是很正常的現象。熟悉肖戰的人都知道,他一直很喜歡孫燕姿老師,把她作為自己的偶像。高圓圓發動態加一張美圖,秦霄賢一連打出七個啊,三個害羞的表情,如同一個小粉絲好不容易見到了偶像營業,激動得是語無倫次。都知道海濤經常吃吳亦凡的醋,還在線幫沈夢辰追星,在近日播出的《乘風破浪的姐姐》中沈夢辰的偶像吳亦凡來到了現場,現場為沈夢辰打call助威,沈夢辰秒變迷妹。
  • 姜濤:中國刑法現代化的未來圖景(2)
    市民刑法與社會刑法之間為何「共處」而不是替代,作為問題的必要反覆,「刑法是什麼」這一問題不僅關係著犯罪圈和刑罰圈的劃定,而且決定著犯罪論體系的建構與責任模式的認定,同時還直接因應刑法是「良方抑或毒藥」的提問。然而,對於「刑法是什麼」這一概念問題,從不同的路向出發,顯然有不同的解答。
  • 黃明昊:不一樣的偶像,翩翩少年未來可期
    娛樂行業高度成熟的韓國,有著異常嚴格的練習生制度,唯有最優秀的練習生,才能碰觸到光。當初剛到韓國練習時,他既不會唱歌、也不會跳舞,在國外也沒有可以依靠的人,就連韓語也一竅不通,平時在韓國的生活要仰仗經紀人進行翻譯。
  • 那年紅磡到底發生了什麼?
    在此之前他們很少有機會親眼目睹來自北京的新音樂丰采,而在香港這個中國人的娛樂重鎮中,紅磡體育館向來被視為偶像與巨星的舞臺,人們在這裡一向只為娛樂而來,在聲光舞影中求取一夜歡樂。  沒有一場演唱會像這天一樣,沒有熟知的偶像,沒有華麗的衣裳,甚至沒有人帶著香港演出中慣見的哨子和螢光棒,他們空手而來,這是一個沒人見過,不知道發生什麼事的演出。
  • 唱歌偶像藥丸?《BanG Dream!》製作人宣稱樂隊少女偶像將火
    武士道社長木谷在某一次發言中透露,偶像的熱潮已經結束,2017年將會是樂隊的時代。 木谷在發言中說道:「一直持續的偶像熱潮在2016年結束,二次元偶像領域還有《偶像大師》、《LoveLive!》這樣的強作遺留下來,而在三次元的偶像們現在已經完全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