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局:我國已經進入秋冬季節的天氣轉型期

2020-12-18 中國臺灣網

中國氣象局:我國已經進入秋冬季節的天氣轉型期

2008-10-27 10:02     來源:氣象局網站     編輯:張方翼

  10月20日至25日,入秋以來最強冷空氣影響我國大部,西北以及中東部地區普遍出現大風、降溫和降水天氣過程。新疆北部、青海、甘肅中西部、寧夏、內蒙古、黑龍江西部以及吉林等地出現小到中雪(雨)或雨夾雪,其中,10月22日,黑龍江西北部的新林和呼中分別降了29毫米和28毫米暴雪,25日08時,內蒙古東北部、黑龍江西北部積雪深度達10至25毫米;北方大部地區出現4至5級偏北風,其中新疆北部風力有6至7級,風口地區達9至11級;西北地區大部、華北西部和北部、東北、江南中西部以及貴州中東部、廣西北部等地平均氣溫下降8至10℃,其中內蒙古東部、黑龍江南部、吉林中西部等地降溫幅度超過12℃。22日和25日,烏魯木齊和蘭州氣溫分別降至-1.7℃和1.2℃,為兩市入秋以來最低氣溫。

  目前,我國已進入秋冬季節天氣轉型期,冷空氣勢力不斷加強,氣溫將逐步下降,暴雪、強降溫、大風以及靜穩天氣下所產生的大霧、空氣汙染和一氧化碳(煤氣)中毒將成為危害交通、電力、通訊、畜牧業、農業和群眾生產生活的主要氣象災害。

  交通部門應進一步完善秋冬季節大霧、積雪、路面結冰和大風等災害性天氣的應急預案,加強災害性天氣下交通危機管控能力,加強主要幹道沿線氣象監測能力建設。電力部門應提前對輸電(通訊)線路承載力進行評估,及時巡查改造承載力低的線路,更新老化、殘舊輸電(通訊)設施,加強冬季電線覆冰的監測,確保電力(通訊)安全。衛生部門應加強氣象災害對人體健康影響及一氧化碳中毒等的科普宣傳;做好秋冬季節感冒、腹瀉、外傷、凍傷等治療藥品的準備,提高對呼吸系統疾病、骨折、凍傷等傷病員的救治能力;加強對重點地區、重點人群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等疾病的監測和報告,對易受災的山區和農村地區要開展巡回醫療和疫情監測。牧區要做好牲畜的防寒、保暖和防白災工作,加強棚圈建設,草場上可建設透光保溫的棚圈;建立飼料基地,儲草備荒,尤其是今年遭受嚴重乾旱的新疆阿勒泰、塔城和伊犁河谷地區要提前做好牲畜飼料的儲備。北方農區須提前對設施農業進行防風加固,露天蔬菜要及時收穫、儲存,避免低溫凍害;各地同時要加強冬小麥、油菜等越冬作物的田間管理。

延伸閱讀

相關焦點

  • 中國氣象局2015年10月新聞發布會
    2015-09-29 15:47:51張祖強: 最後介紹一下2014年中國公共氣象服務白皮書的情況,中國公共氣象服務白皮書是中國氣象局今年的一個新嘗試,主要目的是全面總結每一年我國在公共氣象服務這方面的一些工作的情況,讓公眾可以比較全面的了解氣象部門一年的工作,從2015年開始中國氣象局組織編制年度的中國公共氣象服務白皮書向社會公開發布,這是第一本系統介紹中國氣象局年度工作進展一個產品
  • 濟南進入霧霾天氣高發期 秋冬佔全年霾日數64.2%
    記者從濟南市氣象局獲悉,其實自打進入9月後,濟南已出現4個霾天,且秋冬季節本就是霧霾多發期,接下來的日子裡還將常常「抬頭見霾」。  今年中秋又逢白露節氣,白露之後冷空氣南下逐漸頻繁,暖空氣節節敗退,再加上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南移,北半球日照時間變短,日照強度減弱,夜間常晴朗少雲,地面輻射散熱快,所以溫度下降速度也逐漸加快。遍地秋風起後,人們除了能感受到早晚的涼意,還有霧霾天的增多。
  • 中國氣象局發布會介紹7月全國天氣氣候特徵等情況
    大運會是繼北京奧運會、廣州亞運會之後在我國舉辦的又一次國際性綜合體育賽事。由於常年8月份深圳的天氣異常複雜,氣象保障服務面臨又一次嚴峻考驗。    中國氣象局高度重視大運會氣象保障服務工作,成立了以矯梅燕副局長為組長的2011年深圳大運會氣象服務工作領導小組,先後三次召開會議研究部署大運會氣象保障服務工作,落實中國氣象局各相關單位、泛華南地區氣象部門支持大運會氣象服務工作的具體任務。
  • 華東區域陸續進入梅雨季節
    東方網實習記者杜麗華6月20日報導:據上海市氣象局網站發布的信息顯示,近日,華東區域陸續進入梅雨季節。安徽省、江蘇省已於昨天正式入梅,上海市梅雨期則比往年拖後。上海氣象局首席服務官丁若洋稱,預計21日後上海將逐漸進入梅雨期。
  • 「實時天氣 一手掌握」百度輸入法官方合作中國氣象局中國天氣網
    手機,已經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夥伴。而對於手機來說,必不可少的夥伴,則是輸入法。個性皮膚作為手機輸入法的最佳搭檔,越來越被用戶視作彰顯個性的重要元素。近日,百度輸入法宣布與中國氣象局中國天氣網達成合作,獨家首發「顏鍵盤·天氣皮膚」。天氣皮膚不僅顏值爆表,獨有百度輸入法YAN鍵盤百變背景和動效加持,更是首創在皮膚上支持極端天氣實時預警、每日天氣預報推送、實時天氣快捷查詢,開創了「功能型」輸入法皮膚新玩法,樹立起極具創意的行業標杆,更是在公眾與氣象部門間搭建起了「權威信息互通」的橋梁。
  • 中國氣象局介紹未來十天的天氣趨勢及關注建議
    中國氣象局今天上午10時,在中國氣象局幹部培訓學院多功能廳召開7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副司長廖軍表示,下面向大家介紹一下未來十天(7月3日至12日)的天氣趨勢及關注建議。一是南方地區多降雨並伴有強對流。
  • 中國氣象局2010年11月份新聞發布會
    10月22日,準確預測「10月31日本市受高氣壓系統控制,以多雲到晴天氣為主」,氣象條件總體有利於高峰論壇暨閉幕式各項活動正常進行,隨後根據最新天氣形勢,逐日發布服務專報,開展逼近式跟蹤服務。為了做好高峰論壇及閉幕式的服務保障工作,10月29日,中國氣象局進入世博氣象服務特別工作狀態。
  • 中國氣象局重要會議頻頻點名!地球系統是什麼?
    什麼是地球系統,中國氣象局又是如何部署的?實際上,「地球系統」也並非這兩次會議上的新提法,中國氣象局早有布局。在去年召開的全國氣象觀測工作會議上,即提出明確任務要求:「面向生態文明建設等國家戰略,優化完善地球系統多圈層綜合觀測能力」,以及「強化氣象觀測站網建設,拓展地球系統綜合觀測能力」。相關工作已進入落實階段。
  • 氣象局就4月天氣氣候特徵等答問
    歡迎大家來參加中國氣象局2016年5月份的新聞發布會,下面我介紹一下出席今天發布會的領導和專家,他們是: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發言人張祖強國家氣象中心氣象服務室正研級高工王維國國家氣候中心氣候監測室正研級高工周兵今天主要內容有三項,一是4月全國天氣氣候特徵、國內外主要天氣氣候事件回顧。
  • 中國氣象局:「十三五」時期災害性天氣預警準確率提升3.5%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封面新聞記者 滕晗12月4日,中國氣象局舉行12月新聞發布會,中國氣象局辦公室副主任鄭江平在介紹「十三五」時期氣象事業發展成就時表示,與「十二五」期間相比,常規氣象要素短期預報準確率平均提升2.28%,災害性天氣預警準確率提升3.5%。
  • 中國氣象局:近24年中國平均每年發生43個龍捲風
    龍捲風現身鐵嶺,罕見但不奇怪中國氣象局:近24年我國平均每年發生43個龍捲風本報北京7月4日電(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邱晨輝)針對遼寧鐵嶺地區遭受突發龍捲風襲擊,遼寧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王太微今天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龍捲風是受到東北冷渦以及蒙古氣旋前側低壓帶共同影響而形成的
  • 秋冬季節注意孩子的保暖,學會正確增減衣服,有效地防寒冬
    國慶假期剛剛結束一段時間,許多的寶寶已經重新上學了。但是細心的家長發現,假期過後,感覺天氣寒冷很多,要進入了秋冬季節了。父母平時也要注意天氣,這個天氣尤其要重視寶寶的情況,寶寶的體質比較弱,稍微沒有注意就會感染風寒,到時孩子的身體狀況也會出現很大的考驗。
  • 我國梅雨天氣氣候業務發展:從無序到統一國家標準
    來自江南梅雨之鄉的我,是改革開放後的上世紀80年代新一代大學生,在南京大學氣象系開啟了天氣動力學專業的學習歷程。自從1980年在中文期刊《氣象》上「認識」了長江中下遊的梅雨,從此,我與天氣氣候業務「相依為命」,在研究季風與降水問題中逐漸成長。作為梅雨研究和業務的參與者,我見證了改革開放偉大時期我國「梅雨事業」發展的歷程。從此,與梅雨結下不解之緣。
  • 六大茶類中的哪幾種茶,適合秋冬季節來喝?
    轉眼間我們就邁入了秋冬這個季節了,各個地方都飄起了大雪,我們都穿上了厚厚的毛衣了,我們知道現在是天寒地凍,萬物蟄伏,寒邪襲人,遇到這種寒冷的天氣,喝一壺屬於這個季節的熱茶,應該是一項不錯的選擇,那麼在六大茶類中哪幾種茶是比較適合秋冬季節來喝的呢,在說這個問題前,我們就需要知道,秋冬季節是比較乾燥、寒冷的,那麼我們就需要補水,保暖,起到這兩者作用的茶,莫過於紅茶、普洱茶和黑茶。
  • 江蘇淮河以南正式進入梅雨季節
    江蘇淮河以南正式進入梅雨季節 2008年06月14日 13:31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網南京六月十四日電:(記者 丁梅)一場強降雨將把南京帶入梅雨季節
  • 中國氣象局已認證為世界氣象中心!全地球天氣都要歸他們管了!
    對於我們的生活來說,陰晴雨雪恐怕是對人影響最大也是最直接的事情,這也使得,不少人要通過天氣預報來規劃生活和工作。這也促進著天氣預報的發展。在今年5月召開的世界氣象組織(WMO)執行理事會第69次屆會上,中國氣象局被正式認定為世界氣象中心(WMC)。
  • 中國氣象局舉行6月新聞發布會
    請中國氣象局辦公室主任、新聞發言人陳振林,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新聞發言人張祖強,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副主任魏彩英,國家氣象中心環境氣象中心首席馬學款,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室首席周兵出席發布會介紹5月以及春季全國天氣氣候特徵回顧,端午節和高考期間天氣預報和我國風雲氣象衛星服務「一帶一路」有關成效,並回答記者提問。
  • 瞭望專訪中國氣象局副局長:極端天氣頻發,我們...
    6月以來,我國長江中下遊地區、華南、西南暴雨明顯增多,多地發生洪澇地質災害,造成較為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我國是遭受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和氣象災害影響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接受《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採訪時,中國氣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餘勇說,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強降雨、高溫熱浪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發生趨勢愈加明顯。
  • 中國氣象局官員:天氣預報擬增可能引發病症預報
    在隨後舉行的發布會上,針對全國發生多起熱射病死亡案例,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陳振林表示,今後天氣預報將進一步完善,預報出天氣可能引發的各種病症。  陳振林介紹,7月以來,江南、江淮、江漢及重慶等地出現大範圍、持續的高溫天氣,主要有以下特點:一是高溫日數多,持續時間長;二是高溫強度大,極端性突出;三是影響範圍廣,南方相對較重;四是高溫少雨疊加,旱情發展迅速。
  • 國際季風研討會議-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但實際上,中國夏季風帶來的洪澇屬於中小尺度的劇烈降雨。因為強降水並非是平均分布在一個季節當中,而是集中在幾天之內,預報出來還是沒預報出來造成的災害損失相差很大;同時,降雨是天氣的產物,不能說是氣候系統,因為它不是季節平均的下雨,而是在每日變換的天氣系統之下的產物。季風有很多尺度,不同的空間、時間都是季風系統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