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詹姆斯·曼高德《致命ID》
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多重人格障礙,《致命ID》給我一遍又一遍的心理衝擊。電影一開始給人的感覺是眾多謀殺劇中的一部,因為一場暴風雨,命運將十一個此前完全不了解的陌生人,聚集在一個搖搖欲墜的破旅館中。十一個人,一個接一個被有計劃的謀殺,而在他們中誰又是兇手呢?整部電影觀看下來以後,便是細思極恐。
《致命ID》是美國導演詹姆斯·曼高德推出的一部以殺人遊戲為主要內容的驚悚劇情電影,由約翰·庫薩克,雷·利奧塔,阿曼達·皮特主演。該片劇情結構嚴謹,情節一氣呵成,結尾部分出人意料。影片於2003年在美國首映,獲得過土星獎的兩項提名。
《致命ID》是一個非常典型又引人入勝的懸疑故事:在一個汽車旅館裡,住進了10個人,他們中間有司機、妓女、過氣女星、夫婦、警探和他的犯人,還有神秘的旅館經理。這天風雨大作,通訊中斷,10人被困在了旅館裡,驚悚的故事於是開始了。他們一個接一個的死去,並且按照順序留下牌號。10個人存活下來的漸漸變少,他們開始恐慌,互相猜忌,卻無意間發現了彼此間的聯繫。但是,大家懷疑的嫌疑人卻紛紛死去,謎團籠罩在旅館狹小的空間裡,這樣的兇殺案件卻有著人們猜不到的真相……
《致命ID》其實這個題目便大有文章,ID指的是本我,而與本我相對應的便是自我。題目中致命的本我,便是那個小男孩,與之相對應的自我是指協調機制的那十個人。當這個孩子受到虐待時,作為本我會時刻想著報復社會以及虐待對方,但作為孩子的本我沒有與之相匹配的力量,同時超我的存在也抑制了本我的發揮,於是自我為了保護自身思想心靈,便生成了心理防禦機制,來對抗施加在自己身上的痛苦。
《致命ID》本以為這部電影是娛樂片,沒想到卻是一部非常精彩的懸疑片,和《記憶碎片》一樣,不到結尾就見不到真相。或許劇情設計有些老套,但進行到中段的解謎階段就很緊張了,後面的真相揭開後,又將劇情推向一個讓人瞠目結舌的高潮,難得的是在結尾,居然再次給了觀眾心靈一記刺痛。善與惡,原本就是一體的。
電影有精妙絕倫的劇本。大量的細節描寫使得影片非常耐人尋味,切換焦點時鏡頭的微小變動更是非常隱喻。結局倒不出乎我的意料,這種片子到最後肯定會回頭給觀眾一槍。編劇真的太牛了,前後呼應的巧妙簡直讓人佩服得五體投地。即使是6年前的片子,如今看來也生猛十足,在懸疑片影史上可以排得上前十了。
《致命ID》對於人性的探討,是電影永恆的主題之一,該片或許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最邪惡的靈魂,往往表象最無害,隱藏得最深。說回到電影本身,懸疑帶點恐怖,沒有特別出彩的橋段,但環環相扣,可以說沒有一個浪費的鏡頭,每一個畫面都可以找到前因後果。這類影片在觀眾剛剛產生無聊的感覺,劇情就會突然峰迴路轉,再次抓住觀眾的心。整個故事毫無BUG,鏡頭從沒有浪費,邏輯推理完全的合理。難怪2004年土星獎最佳驚悚影片的桂冠會頒給這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