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氏族大家的文字化的家訓、家譜,到普通百姓人家裡父母長輩的言傳身教。家規、家教的形式雖不盡相同,但是其中傳達的都是一個家庭,乃至一個家族的道德準則與價值取向。
對中國人來說,有家就有家風。家風也在影響著一個家族每一代人的成長。
萬丈高樓始於基,一個孩子人生觀與價值觀形成的起點就是家風。而家風,就是孩子和一個家庭拔地成長的「地基」。
「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這是中國近代政治家曾國藩的家訓十六字箴言,這也成為了曾家後世突出的家風文化。
家風的形成,是一個家族延綿不斷的教育形成的家庭風氣。
當它徹底融入人的骨血當中後,就又會變成家族成員之間的精神紐帶,甚至會成為他們性格乃至命運的一部分。
家風,作為中華文化的縮影,文明的延續,它體現著一個個家庭、一個個家族對傳統美德的執著追求;它體現著炎黃子孫們超越時間洪流的家族凝聚力與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