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福果媽媽
在很多人眼中,給孩子餵母乳是一件特別尋常是的事情。
「這不該是一個媽媽的本能嗎?」「什麼奶粉都比不上母乳,為什麼不讓孩子吃母乳?」「沒有奶,那你多喝點下奶湯,請個通乳師啊!」「哎呀這孩子真受罪,媽媽沒奶。」……
這些關於母乳的話,是每個媽媽產後最討厭聽到的。
我小時候還覺得,媽媽們在餵孩子奶的時候,這一幕特別美好,特別幸福,特別歲月靜好,直到後來自己生了娃,才體會到餵奶表面平靜下的洶湧。
前兩天有網友上傳了一段剛出生的寶寶用針管喝水的視頻。
你以為沒什麼力氣的寶寶,嘬著一個針管,不用人推針管,就可以把水吸進嘴裡,把針管的助推器吸到底部。
還有的寶媽,測試了兩個月的寶寶吃奶的力氣有多大。她讓寶寶嘬了一下自己的胳膊,到了第二天,胳膊上一個大大的紅印子,微微泛著淤青。
難怪老話中形容一個人使得力氣大,會說他是「把吃奶的力氣都用出來了。」
寶寶力氣這麼大,可以想見,餵母乳的那個疼,真的是鑽心的疼啊!
有位媽媽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叫做《母乳是一場社會道德綁架》,引起了一些討論,她在網上自白說,她很佩服那些堅持餵孩子母乳到一兩歲的媽媽,她就沒有堅持下,因為太疼了:
「我給你們形容一下餵母乳有多疼,我是剖腹產所以不知道順產有多疼,反正跟剖腹產相比,母乳它疼一萬倍,它是真的能讓你體會到什麼叫心尖疼,疼得肝腸寸斷,尤其是堵奶的時候。我有一次半夜堵奶沒有通乳師,我就坐在床頭,坐了一宿,躺也躺不下,誰也睡不著。」
所以說,餵母乳完全不是別人口中上嘴皮一碰下嘴皮的事兒,也不要跟媽媽們說,「不就餵個奶嗎」這種話,去看望孩子的人,也不要一進門就問,「奶夠不夠吃」。
孩子的吃奶問題,沒有人比她做媽媽的更為關心,而你的關心,也起不到什麼真正的作用,反而會讓媽媽覺得,自己只是一個餵奶的工具。
而想要餵母乳的媽媽們,遇到餵奶特別疼的時候,首先區分一下什麼原因導致的,然後再做出相應的處理方式。
一、堵奶
堵奶的時候,一是奶堵著本身就會特別難受,就像上面提到的那位媽媽描述的一樣,另一個就是出奶少,寶寶就會加大吮吸力度,餵奶的時候就更疼了。
如果是堵奶了,那最好的方式還是請通乳師,不要自己去按摩,因為乳腺是非常脆弱的,盲目按摩容易傷到。
其次就是不要生完寶寶後就著急下奶。產後開奶最好的方式是讓寶寶多吮吸,飲食上需要的是清淡,不能急著下奶,這樣反而容易造成堵奶。
二、寶寶銜乳姿勢不正確
如果寶寶銜乳姿勢不正確,只是叼著乳頭在吸奶,就很容易吸的特別疼,正確的方式是讓寶寶把乳頭銜到口腔後區,也叫舒適區,這裡比較柔軟,空間相對也比較大,媽媽不會感到特別痛,而嘴巴接觸的部分是乳暈,摩擦拉扯都不會那麼疼,方便乳汁流通。
餵奶的時候要主動引導寶寶張大嘴巴,餵奶過程中如果感覺到疼,也可以及時喊停,調整姿勢。
三、乳頭皸裂
很多媽媽餵奶的過程中,由於餵奶次數頻繁,加上沒有精心護理,會出現乳頭皸裂的情況,餵奶的時候就更疼了。
由於餵奶之後水分增發,會讓乳頭變得乾燥,加上寶寶吮吸力度比較大,就會出現皸裂情況。
遇到這個問題,首先要停餵幾天,可以試試能不能用吸奶器吸奶。
每天用熱毛巾敷幾次,敷過後再用軟膏或者魚肝油抹一下,等到恢復後再餵奶。餵奶的時候注意每次餵奶前先用熱毛巾敷一下,餵奶之後用溼巾清潔,並且用軟膏進行塗抹,防止乾燥皸裂。
餵奶沒有那麼簡單,疼起來的時候真的很要命,不要用自己想當然的方法去評價一個媽媽遭受的痛苦等級,給她下定義,說她是不是矯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