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程思維」歸根結底是根據孩子的思維發展規律,培養數理邏輯能力。生活中我們可以先利用一些玩具和實物進行培養,再過度到編程的學習上,這樣會更加自然更容易讓孩子接受。
ㅇㅇ 第一步形象化思維 ㅇㅇ
學齡前3-6歲的孩子主要以培養形象思維為主。比如,問孩子「3+2等於幾」,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其實並不那麼容易,但若問他們「3個珠子和2個珠子放在一起是幾個珠子」,大多數孩子會覺得好算很多。
因此,這一階段「玩」實物能夠有效的訓練孩子的思維。
ㅇㅇ 逐步養成抽象邏輯 ㅇㅇ
6-11歲是培養孩子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的關鍵時期。讓孩子通過觀察分析,逐步學會對事物進行概括、抽取出事物的特性,形成概念,並進行推理及判斷。
數學遊戲是典型的計算思維與邏輯的練習方法。家長們可以選擇魔方、益智棋等方式來提升兒童的思維能力。以這種方式不但能讓孩子鍛鍊思維能力,而且趣味性十足不會讓孩子反感。
ㅇㅇ 日常對話中的邏輯性 ㅇㅇ
千萬不要忽視了與孩子的日常對話,這對訓練孩子的思維能力是有很大影響的:
1、強調日常對話中的因果關係:
明辨因果關係是邏輯思維的基礎能力之一。
比如,去公園的時候告訴孩子:因為今天天氣很熱,所以你現在口渴了;因為你口渴了,所以你需要喝水。
孩子並不一定能理解這裡的因果聯繫,但如果父母在表達的過程中注重邏輯,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的思維方式。
2、教孩子區分事實和觀點:
教孩子區分事實和觀點是美國小學課堂上教孩子思辨的重要課題之一。
事實,包括太陽是熱的、蛋糕是甜的、A是字母表裡的第一個字母、蜘蛛有八條腿;而觀點,包括「我喜歡曬太陽」、「蛋糕很好吃」、「我不喜歡背古詩」、「我覺得蜘蛛很可怕」。
平時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區分表達的是感情、觀點,還是道理、依據,這對於孩子以後分析問題和做判斷是非常有用的,同時也是日後思維發展的基石。
通過在生活中不斷的積累,培養孩子的理性分析和邏輯思維能力,當孩子的計算性思維得到充分訓練時,「數理化」這些課程就會變得很容易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