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針灸作為鎮痛的輔助療法,在改善和預防疼痛痛復發等方面具有悠久的歷史,之前國內外也有不少隨機對照研究報導針灸在治療疼痛方面的作用,但是這些研究往往質量不高、樣本量不足。
2020年3月25日,國際四大醫學期刊之一的英國醫學期刊BMJ刊登了來自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王偉教授團隊的針灸治療偏頭痛的多中心、隨機、對照、單盲臨床試驗。
這是近段時間以來,針灸研究第五次登上國際頂級學術期刊,這五項研究分別表明,針灸能夠緩解和治療癌症疼痛、治療酒精成癮、緩解心絞痛、治療偏頭痛。這幾項針灸研究的發表,不僅標誌著針灸越來越受到國際認可,也將推動針灸研究的國際化和規範化。
接下來依次介紹這五項針灸領域重要研究成果。
一、針灸治療偏頭痛
2020年3月25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王偉教授團隊在國際四大醫學期刊之一的英國醫學期刊BMJ發表了題為:
Manual acupuncture versus sham acupuncture and usual care for prophylaxis of episodic migraine without aura: multicentre, randomised clinical trial的臨床試驗論文。
臨床試驗設置了人工針灸(真實)組與假針灸(僅安慰劑性質,並非對準穴位,也非穿透性)或常規護理組的對照,結果表明,與假針灸和常規治療相比,針灸可以有效減少偏頭痛。
研究人員表示,研究結果表明針灸可以作為藥物的有效替代品,當臨床醫生與患者討論預防性治療策略時,應提供有關針灸的信息,以作為一種選擇。
二、針灸治療癌症疼痛
2019年12月19日,廣東省中醫院張海波與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薛長利作為共同通訊作者在國際頂級醫學期刊 JAMA Oncology(IF=22)發表了題為:
Clinical Evidence for Association of Acupuncture and Acupressure With Improved Cancer Pain: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的研究論文。
該論文表明,與假手術對照組相比,針灸和/或穴位按壓與癌症患者的疼痛強度降低顯著相關。也就是說,針灸能夠有效減少癌症疼痛,減少阿片類止痛藥的使用。
疼痛是一種令人痛苦的症狀,超過70%的癌症患者都經歷過這種痛苦的症狀,但這些患者中近一半沒有得到足夠的鎮痛治療。雖然止痛藥提供了緩解癌症疼痛的有效方法,但對止痛藥和藥理學幹預對疼痛治療的的副作用,對治療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因此還需要開發預防、緩解和治療疼痛的新方法。
系統評價共納入17篇RCT(1111例患者),Meta分析中使用了14篇RCT(920例患者)的數據。7個假手術控制的隨機對照試驗(35%),結果顯示針灸可以減輕疼痛強度。當在6項RCT中降低疼痛強度和在2項RCT中降低阿片類藥物劑量時,針灸與鎮痛治療相結合也發現了良好的關聯。
同時,該研究也強調,由於這些研究之間存在很大的異質性,因此證據等級中等。
三、針灸治療酒精成癮
2019年9月4日,韓國大邱韓醫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 Science 子刊 Science Advances 雜誌發表題為:Acupuncture attenuates alcohol dependence through activation of endorphinergic input to the nucleus accumbens from the arcuate nucleus
的封面論文。該研究認為,使用針灸來針刺神門穴,能夠直接激活大腦通路,從而解決對酒精的依賴,這項研究為針灸治療酒精成癮提供了新的潛在治療方法。
酒精使用障礙(AUD)的特點是戒酒後一段時間會慢性復發,這已成為世界範圍內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之一。成功治療酒精使用障礙的最重要方法是防止對酒的高度渴望和復發。不幸的是,目前還沒有令人滿意的醫療幹預來預防酒精成癮復發。
該研究團隊之前的研究表明,在手腕的神門穴刺入針灸針,可以激活下丘腦中的神經元釋放β-內啡肽,這是一種讓人「感覺良好」的化學物質,有助於減輕疼痛。
之前的一些研究表明,β-內啡肽可能在減弱酒精依賴性中起重要作用。
然後,研究人員對這些大鼠進行針灸治療,實驗結果表明,針灸治療的大鼠酒精戒斷症狀減輕了。實驗結果還發現,當給予治療後的大鼠足夠多的酒精時,它們比未經針灸治療的大鼠喝的得少,也就是說,針灸治療後的大鼠酒癮下降了。
研究人員進一步檢測發現,針灸治療後的大鼠的β-內啡肽水平高於未經治療的大鼠。而且,針灸治療的結果和直接向這些酒精成癮大鼠注射內啡肽的效果幾乎相同。
因此,研究人員得出結論,對於試圖戒酒的人來說,針灸可能是一種新的治療選擇。
四、針灸治療心絞痛
2019年7月29日,國際頂級醫學期刊JAMA Internal Medicine(IF=20.786)刊登了來自成都中醫藥大學梁繁榮教授團隊的題為:Acupuncture as Adjunctive Therapy for Chronic Stable Angina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針灸作為慢性穩定型心絞痛的輔助治療隨機臨床試驗) 的研究論文。
心絞痛,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最常見表現,也是導致重大心血管事件和心源性死亡的重要危險因素。
在我國,慢性穩定性心絞痛患者主要使用抗心絞痛藥物治療,部分患者也使用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
在這項臨床試驗中,共納入了404例慢性穩定性心絞痛患者,通過中央隨機分組的方法分配到循經取穴組、他經取穴組、假穴組、等待治療組。該臨床試驗一共持續20周時間,包括4周基線期,4周治療期,12周治療後隨訪期。
每位患者均根據指南接受抗心絞痛藥物治療,此外,循經取穴組針刺內關、通裡,他經取穴組針刺孔最、太淵,假穴組針刺兩個非經非穴,每周治療3次,一種針刺4周12次。等待治療組在研究結束後將獲得免費的12次針刺治療。
研究結果顯示,循經取穴組針刺可顯著減少患者心絞痛發作次數,降低心絞痛發作程度。此外,治療期間不良事件很少發生。
這項高質量臨床研究證實針灸作為抗心絞痛藥物的輔助療法,對於改善患者心絞痛發作次數和程度的效果明確,且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五、針灸治療偏頭痛
2017年2月20日,國際頂級醫學期刊JAMA Internal Medicine(IF=20.786)刊登了來自成都中醫藥大學梁繁榮教授團隊的題為:The Long-term Effect of Acupuncture for Migraine Prophylaxis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針灸治療偏頭痛的遠期療效隨機臨床試驗)的研究論文。該研究通過為期16周的隨隨機臨床試驗,針灸治療偏頭痛具有至少24周的持續性效應,且整個研究中未發生針刺相關的嚴重不良反應。
偏頭痛,是以慢性的、易復發的單側、搏動樣頭痛為特徵,常伴有畏光、畏聲、噁心和嘔吐等症狀,由於其發作頻繁,疼痛劇烈,常影響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長期患有偏頭痛的患者可能誘發心理疾病,伴有焦慮或抑鬱。
偏頭痛的發病原因和機制尚不明確,其治療的主要目的是預防偏頭痛發作,有效減少頭痛發作次數,並緩解症狀。目前西醫藥物治療能取得一定療效,但其副作用較大。
該研究通過為期16周的隨隨機臨床試驗,納入真實針灸治療組、假針灸治療組、等待治療組。經過16周的觀察,與假針灸治療組和等待治療組相比,真實針灸治療與無先兆偏頭痛發作次數顯著減少相關。而且試驗結果還表明,針灸治療偏頭痛具有至少24周的持續性效應,且整個研究中未發生針刺相關的嚴重不良反應。
這項圍繞針刺對偏頭痛的預防及治療的持續效應的臨床試驗表明,針灸可作為偏頭痛預防的一個選擇。
論文連結:
https://www.bmj.com/content/368/bmj.m697
https://doi.org/10.1001/jamaoncol.2019.5233
https://doi.org/10.1126/sciadv.aax1342
https://doi.org/10.1001/jamainternmed.2019.2407
https://doi.org/10.1001/jamainternmed.2016.9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