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訊(記者張劍 李杏 通訊員蔡敏 田娟)偏頭痛作為一種常見的慢性神經系統疾病,其全球疾病負擔在神經系統疾病中排名第二,僅次於中風。
近日,由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院長、神經內科教授王偉牽頭在全國7家醫院開展的《針灸用於無先兆發作性偏頭痛預防的RCT研究》入選2020年世界神經領域研究十大進展。這項研究證實,針灸治療偏頭痛科學有效。
王偉表示,這項研究的初衷源自國際醫學界對針刺鎮痛效應的質疑。
傳統手針是一種古老的鎮痛技術,又稱針刺療法,是將針刺入特異性穴位後,採用手指捻轉、提插、按壓、彈刮針柄等多種傳統手法誘導,從而獲得「得氣」,發揮對疾病的治療作用。這項技術沿用至今,其療效經過了2000多年的臨床檢驗。然而,當傳統手針的臨床療效採用現代循證醫學檢驗時,卻難以獲得令人信服的臨床證據。
2016年6月,同濟醫院啟動臨床招募,將150名無針灸體驗的發作性無先兆偏頭痛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平均年齡為36.5歲,按照2:2:1的比例隨機分配到手針組、假針刺組、養生組。最終,共有144名患者完成全部研究周期。研究結果顯示,傳統手針對偏頭痛的預防效應明顯優於假針刺和養生組。與辨經假針刺和養生組相比,傳統手針起效更早、效應值更大,療效更持久。
在144名接受臨床試驗的患者中,26歲的曹女士(化姓)是其中一位。她是武漢一名兒科醫生,一直受偏頭痛困擾,平均每周至少發作兩次或兩次以上。碰到值夜班,她的偏頭痛更嚴重,噁心嘔吐算是輕的,有時還怕光、怕吵、易怒,導致在工作中很不順利。她雖然是醫生,但對自己的偏頭痛也是束手無策。
得知同濟醫院神經內科正在進行偏頭痛針灸臨床試驗後,她隨即報名參加。在堅持完成了20次治療後,她的偏頭痛真的被治好了。
12月23日,曹女士接到同濟醫院的回訪電話,開心地表示:「兩年裡,我的頑固性偏頭痛再也沒有發作過了。」
王偉說:「研究中,通過對發作性無先兆偏頭痛患者進行傳統手針即傳統針灸治療後,我們發現可明顯降低偏頭痛的月發作頻率。」
這項研究也得到國際醫學期刊專家認可。世界著名的四大綜合性醫學期刊之一《英國醫學雜誌》特邀專家Heather Angus-Leppan評價:「這項研究有助於將針灸治療偏頭痛從未經證實的替代醫學的地位推進到可接受的具有循證證據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