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首80年代的老歌,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名字叫《愛拼才會贏》。「人生可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時起有時落好運歹命,總嘛要照起工來行,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愛拼才會贏!」此時還沒有停止手中工作的你,是不是還在拼搏呢?最近在網上一則視頻走紅了,寫實的生活場景不僅讓人感嘆:這裡面描述的就是你我,我們的常態。
凌晨四點,加班的程式設計師才剛剛關了燈,鬆了一口氣。而與此同時,早餐店的老闆開了燈,開啟了一天的勞作。你是不是那個習慣手機24小時開機,只是因為老闆要求能夠隨時聯繫到你,只是因為不能錯過老闆交代下來的工作。你是不是那個因為一場長達數小時的手術而久久未回復消息,累得攤在了地上,只要有一塊地能夠躺下你就能睡著的人?
剛下班的你來不及吃上一口飯,就為了工作而放下了手中的碗筷,而你總是說「沒事兒...」想多陪陪孩子,但卻因為工作而抽不了身。你捨不得睡,是想多賺得一些積蓄。你無法安睡,是為了讓更多人酣睡。你總說忙,你總說累,但又害怕真的閒下來...你是不是在裡面看到了熟悉的自己?所以,為什麼,為什麼要這麼拼?你不斷地詢問自己,或許身為普通人的我們,除了努力和拼,我們似乎也沒有別的途徑可以去與生活對抗了。
1、沒有傘的孩子只能努力奔跑
當李嘉誠還不是香港的「李嘉誠」的時候,數十年前,他還只是一個為了避難而去香港的窮苦孩子,那時的他,一無所有。當時的香港,戰火紛飛,物價飛漲,為了支撐一家人的生活,李嘉誠的父親李雲經因為過勞染上了肺病而病逝。彼時的李嘉誠,才只有十幾歲就要擔起家庭的重擔。為了生計,他先是在舅父的中南鐘錶公司當泡茶掃地的小學徒,後來又做店員,學會了鐘錶裝配修理技術。那時的他決不會想到,未來的自己會成為香港的首富,控制著香港經濟的呼吸。十幾歲的他,為了家庭每天的食糧,只能早早地就出來做工。
貧窮、喪父、養家......對十幾歲的孩子來說,幾乎沒有比這更糟糕的狀況了,但這一切都沒有打垮這個少年。在繁重的服務生工作中,李嘉誠還要抽出時間來學習英語。
後來李嘉誠離開舅父的鐘表行,去做五金廠的推銷員,由於成績突出,在20歲就升任塑料花廠的總經理。而因為塑料花,他才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才得以著手建立自己的商業帝國。
沒有人是不想擁有高床與軟枕,星辰與大海的。但現實中人生要想翻盤,就要打著赤腳忍痛奮力奔跑。
2、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容易」二字
叔本華曾說:眾生皆苦。這麼看來確實是沒有錯,對於成年人來說,他們的世界裡沒有「容易」二字。明明拿著和工作量不相匹配的工資,還要盡全力把他們做好。一天24小時持續待命,連休息日也可能隨時被召喚。
要忍受職場上的不公,忍住自己想辭職的任性。身邊的朋友曾經分享了這樣的一個故事,本來領導已經決定讓她升為部門的主管,但後來卻硬生生地把這個崗位給了一個走後門來的人。
而她則繼續待在原來的崗位,要知道她為了升職,是加班了多少個日夜,熬夜寫了多少個方案,在人事調動消息公布的當天,本來歡天喜地的她瞬間好像瞬間掉入了人間地獄。
領導還厚著臉皮地說,請她好好輔助這位新上任的總監。而她卻連辭職的勇氣都沒有,因為家裡還有孩子的學費等著她付,老人生病體檢的錢要交。
成年人的苦,藏了太多的心酸,生活給予他們的折磨,從來只會更多不會更少,生活與職場永遠比我們想像中的殘酷很多,也許唯有更加的努力才能磨平對於生活不甘,唯有學會強大才能讓自己的生活結出美味的果實。
3、向死而生的生活
這幾天,一篇文章刷爆了很多人的朋友圈:《向死而生,一名記者的住院日記》。主人公是一位事業順利,家庭幸福的二胎爸爸。作為首席記者的他,被一次體檢打亂了所有節奏:高壓超過190,低壓超過135。
其實在一年前,他就知道自己的血壓,但他卻沒有理會。熟識的醫生曾警告過他:離死也就是兩三個步驟的距離。然而在這樣的狀況下他卻遲遲沒有去醫院,還繼續生活工作,直到一年後的這次體檢。接下來的事情讓他始料不及,體檢之後就是直接住院,醫生說,可能咳嗽一下,血管就爆了,而如果不是為了生活,誰願意去忍受傷害身體的高強度工作呢?
身體,經濟、事業,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是困境也是危機。我們的拼命努力,是為了抵抗隨處可見的風險,是為了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所有拼命追求的過程都不會太容易。但即使委屈也好,遇到困境也罷,大家都只會擦乾眼淚,微微笑,繼續接下來的生活,因為你知道,除了拼,你別無他法。除了努力,你無法掌控生活中的其他意外。每個人都是自己生活中的英雄,希望你拼盡全力,不輸未來!
今日話題:你怎麼看成年人的生活?歡迎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