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文學作家童喜喜:幸福是不斷追尋的過程

2021-01-09 新華網客戶端

  原標題:幸福是不斷追尋的過程

  15年前,我懷著一個小小的心願,希望寫一個故事,能夠用這個故事賺的稿費資助一個失學的孩子。我把這個舉動稱為「寫一個故事送給世界」。就這樣,我迅速寫出了自己的第一本兒童文學作品《嘭嘭嘭》,被當時中國童書第一品牌的「小布老虎」叢書看中。這個只出版名家名作的叢書,第一次收錄這樣一本純粹的新人新作。於是,我資助失學兒童的夢想順利實現,並且從最初資助一個孩子變成了資助30個孩子,成立了「童喜喜春蕾班」。

  《嘭嘭嘭》一出版,就暢銷不衰直至今天,我也因此晉升到專業作家隊伍裡,而這部10萬字的作品,我用6天就一氣呵成。按道理來說,我應該是幸福的,可事實恰恰相反。《嘭嘭嘭》的出版雖然的確給我帶來了一段時間的開心,但這種輕而易舉取得的成績,讓我覺得寫作是如此簡單,簡單到簡直有些乏味。直到一年之後,我給自己找到了一個新的方向:以兒童文學的方式反思南京大屠殺。

  此後的五年中,我前後寫了二十多個小說提綱、四次寫出數萬字的開頭,卻沒有一篇能夠完成。直到2009年春,我才完成初稿,當年6月完成了修訂稿。

  當我終於完成這部《影之翼》之後,我知道我完成了什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國際兒童文學的阿麗達教授聽完國家兒童讀物聯盟(IBBY)張明舟副主席對這本書的簡介後,當場淚流滿面,主動表示希望翻譯推介這部作品。這也再次證明:童書是人性光芒的匯聚,兒童文學沒有國界。

  從6天完成《嘭嘭嘭》,到5年完成《影之翼》,在兩者的比較中,我深刻地體會到何為幸福——幸福,不是收穫的結果,而是不斷追尋的過程。

  因為《影之翼》的寫作,在查歷史資料中,我得知了日本對教育的重視,被深深震撼。完成書稿修訂,我受到新教育發起人朱永新教授的邀請,參加新教育年會。我暫別文學,投入到了新的領域——教育。從那開始,我和全國各地的教育改革者並肩行動。

  2005年,我與作家李西西聯合創辦「喜閱會」,開始向貧困兒童贈送各類課外書。2010年底,我和朱永新教授聯合啟動「新教育種子計劃」公益項目,迄今已經服務了1000餘名一線老師。2011年底,我用稿費啟動「螢火蟲親子共讀」公益項目,迄今舉辦了7000多場閱讀推廣活動。2014年,我在二十一世紀出版社張秋林社長等各位師友支持下,啟動「新孩子」鄉村閱讀公益行。一年之中,我隻身一人走進了100所鄉村學校,覆蓋全國所有省區市,為7萬多位鄉村的老師、父母、孩子,進行免費閱讀講座196場。

  身為作家,記錄美好當然就是在創造美好。但是,還有一種創造美好的方式,就是讓文字的美好在生活中落地生根。如何讓文學的理想在教育的土地上紮根?我不斷反思著,結合著一線教育的需求,從教育的推廣人,成為教育的研究者。

  經過8年的研究,去年11月4日,在清華大學附屬CBD實驗小學裡召開了「童喜喜說寫課程全國高端研討會暨第三屆新孩子校長聯盟研修班」,以《童喜喜說寫手帳》系列圖書為初步成果,正式推出了我和團隊夥伴對說寫課程的研究成果。

  人的快樂,分為興趣、樂趣和志趣三重境界,興趣是偶然閃現的火花,樂趣是在興趣的基礎之上感受到其中持續的歡樂,而志趣則是有志於此,從而自得其樂,甚至以苦為樂,樂此不疲。而幸福,就是志趣的別名。為中國的孩子們寫作,我幸福。

  

相關焦點

  •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童喜喜:童書孕育未來
    童喜喜在國際兒童讀物聯盟(IBBY)世界大會上發言中國網8月31日訊(記者 曾瑞鑫)希臘時間8月30日上午9點,第36屆國際兒童讀物聯盟(IBBY)世界大會在希臘首都雅典國家會議中心召開。代表團由畫家、作家、翻譯家、出版人、閱讀推廣人等組成,著名插畫家熊亮、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彭學軍、薛濤、朱麗秋、著名翻譯家馬愛農、著名閱讀推廣人丁筱青、小雨、薛靜、著名出版人姚巍等參加了本次會議並發言。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教育專家、資深公益人士童喜喜以《童書孕育未來》為題發言,講述以童書締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考,受到與會者的好評。全文如下。
  • 兒童文學作家童喜喜攜新版《喜閱讀出好孩子》與讀者見面
    近日,兒童文學作家童喜喜攜新版《喜閱讀出好孩子》亮相2019北京圖書訂貨會,帶來一場「拼爹不如拼閱讀」的主題講座,與孩子們分享自己的寫作經驗和閱讀體驗。  這些年,童喜喜走訪了數百所新教育實驗學校,對全國各地新教育學校的書香校園建設情況進行了實地調研,總結了許多卓有成效的閱讀經驗。自2014年夏天開始,她用一年時間赴全國各地的100所鄉村學校,為7萬多名鄉村父母、教師、孩子免費開展閱讀推廣講座196場。2018年修訂此書時,她正帶領著團隊夥伴,開展「童喜喜說寫課」全國百萬公益巡講。
  • 兒童文學創作,一個幸福指數很高的職業-光明日報-光明網
    不久前在深圳少兒圖書館參加一項名為「圖書館之夜」的活動,一百多頂藍色的帳篷,一百多個快樂家庭,一百多個小朋友和爸爸媽媽一起接受兒童文學作家的籤名贈書,同時度過了圖書館一夜。一夜過後,黎明到來,早上七點我和孩子們一道分享繪本閱讀,追尋黎明在哪裡的詩意。
  • 臺灣兒童文學作家方素珍:知識的缺乏導致不平等
    原標題:臺灣兒童文學作家方素珍。   臺灣兒童文學作家方素珍。他當年閱讀既是為了擺脫不安,也是為了打發日子,但慢慢發覺閱讀還有另外的功能,即更好地了解一個世界,擺脫不滿的現實,「讀書不僅僅有教化的功能,也是對於幸福的一種追尋,雖然有時我們的生活並不完全如意,但我們可以通過閱讀了解世界,並相互了解,從而變得更為豐富。」但他覺得文學能夠改變個人,「文學是一種交流,它能讓你獲得一些新的東西,更進一步地了解世界。」
  • 童喜喜:喜閱校長之四《拄著拐杖的警衛》
    那就是人們創造出來的幸福。27,我們已經置身終身學習的時代,現在已經像工業時代,早已不存在什麼時間用心學習、什麼時間付諸行動。資訊時代的好校長,擅長把這兩種時間完全融合在一起,邊學邊幹,自己行動和帶領他人行動相結合,就是最愉快也是最迅速的共同成長之法。28,一位沉默的校長可以鼓勵教師說話,一位風趣的校長可以引導教師說話。
  •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葛冰走進濟南6所小學 分享創作「心法」
    這兩部作品的原著作者,著名兒童文學作家葛冰,這兩天先後走進山東省濟南市上山街小學,天橋實驗小學等6所小學,用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全新推出的「幸福快遞系列」圖書,為1-5年級的學生們上了一堂堂妙趣橫生的寫作課。在經驗分享中,葛冰結合自身的創作經歷,以講故事的方式把寫作的方法傳授給孩子們,為同學們上了一堂獨特的「3+2+2」的寫作課。
  • 中外兒童文學代表作家及作品
    14、懷特—《夏洛的網》懷特,美國當代著名散文家、評論家、兒童文學作家, 以散文名世,「其文風冷峻清麗,辛辣幽默,自成一格」。他寫了三部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品:《精靈鼠小弟》《夏洛的網》《吹小號的天鸚》。這三部童話都被改編成了電影。
  • 佛山兒童文學作家楊璞:童心不泯,育人無痕
    三水兒童文學作家楊璞篤信這一點。她為孩子寫下一篇篇真善美的故事時,考慮到孩子的父母可能也會在旁邊看,於是想著也要為這些忙碌的大人寫點東西。楊璞說,兒童文學很重要,足以影響人的一生。她喜歡日本兒童文學作家安房直子的作品以及英國的《愛麗斯漫遊仙境》等童話。然而,在佛山乃至廣東、全國,有本土特色的兒童文學作品還不算多,她想讓自己的文字成為打開童話的鑰匙,給孩子們一個美好的童年。2019年初,楊璞的第一本童話體長篇小說《你在天空,我在海裡》出版。
  •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祁智新作《奶牛阿姨》首發
    出版方供圖南報網訊(記者 邢虹)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祁智新作《奶牛阿姨》,12月26日下午在衛崗乳業90周年慶典上首發。這部作品用清新溫暖的擬人化筆觸,描繪了一群生長在牧場上的奶牛的幸福生活。祁智,鳳凰出版傳媒集團編審,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江蘇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一級作家。南京大學特聘教授。第四屆江蘇省『』德藝雙馨『』中青年文藝工作者,第二屆『』書香江蘇『』形象大使。擔任過曹文軒、周國平、畢淑敏、黃蓓佳、沈石溪、楊紅櫻、秦文君等著名作家重要作品的責任編輯。
  • 中國兒童文學重要作家作品
    「學得小課堂」中國兒童文學重要作家作品 《小貓釣魚》 作者:金近 體裁:童話 內容特點:通過貓媽媽和小貓釣魚的過程,讓兒童知道做事要認真,要有耐心,不能三心二意。
  • 童喜喜評「少兒講題」:令人驚喜的教育之橋
    童喜喜,兒童文學作家,IAP精英大使,新教育研究院副院長,新教育研究院新父母研究所所長,新家庭教育研究院理事長。提到講題訓練,她深有感觸,認為這種自主學習培養了孩子的能力,而自己的文學成就,正來自於小時候所接受的跟講題非常類似的「講述」訓練。她更對如何讓這種講題訓練在課堂、家庭場景下自然發生給出了自己的寶貴建議。
  • 第十二屆作家榜主榜發布 兒童文學作家持續火熱
    封面新聞記者 閆雯雯2018年4月13日,封面新聞、大星文化、作家榜APP全國獨家重磅發布了最後一個,同時也是最重要的一個榜單——作家榜主榜。從四川成都走出去的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楊紅櫻時隔八年再次重歸中國作家榜榜首。
  • 兒童文學作家安武林走進海口校園 分享讀書樂趣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海口5月9日消息(南海網記者 陳望)為了推動校園閱讀有序開展,讓孩子們養成多讀書、讀好書的習慣,第十屆海南書香節期間,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安武林受邀來瓊開展「閱讀改變人生」校園閱讀推廣活動。5月9日下午,安武林走進海口市英才小學,與孩子們交流讀書經驗,分享讀書樂趣。
  • 兒童文學作家王曉丹見面會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王曉丹為你揭秘寫作的通關秘籍。
  • 商曉娜:著名兒童文學作家
    個人簡介商曉娜,出生於遼寧人大連市旅順口區,1980年8月4日生,新生代兒童文學作家,曾任職小學教師、春風文藝出版社童書編輯以純正的兒童文學味道講述孩子們的心靈成長和精神世界,作品深受小讀者歡迎。主要作品商曉娜先後在國家、省、市級報紙、雜誌發表小說、散文、詩歌、評論等作品一千五百餘篇,作品多次被轉載或收錄書中。
  • 我們都是小國王--兒童文學作家陳詩哥走進南科大一小
    期盼了一年的深圳讀書月又來了,對於南科大實驗一小的同學們來說:2020年的讀書月是幸福的,「閱讀榜」閱讀活動本學期連進三次我們的校園。
  • 陝西兒童文學作家王曉一長篇小說《藍格盈盈的彩》面世
    同樣的童年,在陝北高原上的圪梁村裡,因由時代的變遷,三代人體味到不同的滋味——近日,我省青年兒童文學作家王曉一的兒童文學長篇小說《藍格盈盈的彩》由未來出版社出版發行,小說表現了改革開放帶來的城鄉巨大變化。
  • 新中國70年兒童文學創作:童心如歌 繁花似錦
    改革開放以來的兒童文學正是在以上種種直接影響、決定著中國兒童的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教育權等的重大事情的背景下,在與中國當代文學同步演進的過程中,艱難曲折同時也是成就輝煌地走過來的。中國兒童文學迎來了童書出版與兒童文學創作的「黃金十年」,迎來了曹文軒獲得國際安徒生獎,迎來了2016年兒童文學圖書總印數已佔全國出版的文學類圖書一半的比例這樣的驕人奇蹟。
  • 70位作家70部兒童文學作品結集出版
    「新中國成立70周年兒童文學經典作品集」由北京出版集團旗下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該叢書結集了70位作家的70部經典作品,全面總結當代中國兒童文學成果和經驗,是中國原創兒童文學繁榮創作的集中體現。據介紹,「新中國成立70周年兒童文學經典作品集」精選了老、中、青三代作家的作品,以兒童文學的方式,展現了不同年代兒童的生活狀態、精神面貌,以及70年來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為少年兒童生活成長帶來的變化和影響。
  • 觀點丨童喜喜:為孩子的自主閱讀搭梯子
    我這樣回答:外國文學(包括兒童文學)基本來說,應該是更注重個性與人性的文學,這一點與孩子當下的生活與思想軌跡可能會更合拍。而文學名著是人類精神高峰,《水滸傳》《紅樓夢》等名著,更是中國成人的精神高峰。也就是說,成年人讀懂它們,都像爬山一樣需要氣力(能力),何況未成年的孩子?何況除了精神的隔膜,還有古文與白話文之間轉換的不暢,因此,兩者其實根本就不應該放在同一平面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