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作動詞用怎麼就變了味兒?

2020-12-11 中國日報網娛樂頻道

幾個世紀以來,人們一直會將名詞轉化為動詞來使用。但是,為什麼這樣做有時也會冒犯別人呢?布蘭登·安布羅西諾(Brandon Ambrosino)帶我們去一探究竟。

這個夏天,對於生活在北半球的人來說,我們中有很多人可能都去了某個好地方,但我們不會說:「we』ve 『summered』」(我們去避暑了)。因為我們前往度過夏天的地方,基本與我們度過冬天的地方是一個。簡單來說,就是我們不是金主。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在一次對話中,對方使用了「summer」的動詞形式——作為其名詞形式的活用——你可能已經開始對他充滿銅臭的措辭翻白眼了。當然,除非你也迫不及待地想曬一曬自己有錢人的生活,如此我們也就可以腦補出你享受遊艇、打高爾夫、穿羊毛衫的畫面了。

麻薩諸塞州科德角南部的瑪莎葡萄園島是美國人將「summer"作為動詞使用的聖地(來源:Alamy圖片社)

「summer」作為動詞有傲慢、炫富的意思,我們這些不那麼富裕的度假者不會用這個詞,還會譏笑這麼使用的人。事實上,2007年,邁克·赫卡比(Mike Huckabee)代表共和黨競選美國總統時,就用「summer」這個詞來區分自己和常春藤聯盟競爭對手。他說:「在我的家庭裡,『summer』從來就不是一個動詞。我們從來沒有在任何地方奢侈過一回。」

誠然,500多年來,也有很多人一直過著享樂的日子。崔西·斯圖爾德(Trish Steward)是牛津英語詞典的助理編輯,她表示,「summer」的動詞用法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首次使用是在1440年。她表示,人們那個時候會說「summering their cattle and livestock」,意思是他們在特定區域放牧。「winter」一詞的使用也有異曲同工之處。實際上,在國王詹姆斯版本《聖經》的《以賽亞書》中,衣索比亞人的詩句「the fowls shall summer upon them, and all the beasts of the earth shall winter upon them」(夏天鷙鳥要宿在其上,冬天野獸都臥在其中)也同樣運用了「summer」和「winter」的動詞形式。18世紀,斯圖爾特說:「一旦你碰到了擁有金錢或閒暇的人,動詞『summer』就開始用來形容人了。」

詞類活用

除了會浪費一些金錢和時間,「summer」引發眾怒還有另外一個原因:「summer」顯然是一個名詞。更確切地說,是一個作為動詞使用的名詞。遙想童年時期,我們學會了一個名詞(人、地方或事物)和一個動詞(表示動作的詞語)之間的差異。因為它們有著明確的定義,所以很容易區分。但是,我們成年後,不免要「foot」(付款)帳單、「chair」(主持)委員會、與政治對手「dialogue」(對話),這些用法模糊了它們之間的界限。

「summering」一詞最初用於牲畜,但後來,隨著19世紀人們空閒時間的增加,這個詞開始用於人(來源:Alamy圖片社)

如今,你再看到這些作為動詞使用的名詞也不足為奇了——因為你每一天也會使用它,所以習慣了,大家都這樣做。《哀哉我也:簡明英語語法指南》(Woe Is I: The Grammarphobe’s Guide to Better English in Plain English)的作者帕特裡夏·奧康納(Patricia O』Conner)說過:「名作動的活用自英語這一語言的產生開始。」她表示,事實上,據專家「estimate」(估計,此處的「estimate」不要與名詞形式的「estimate」混淆,它們的發音不同),有20%的英語動詞最初是名詞,而且它們的數量就像「snowballing」(滾雪球,又一個活用)一樣越滾越大。她補充道:「自1900年以來,所有的新動詞中,大約有40%都來自名詞。」

這種將名詞轉換為動詞使用的現象稱為「去名詞化」(denominalisation),通常有兩種方法來進行轉換。第一種方法是給名詞添加後綴,比如添加「-ify」構成「purify」或「clarify」。或者,你也可以直接盜用名詞,將其用作動詞。第二種選擇也叫「零衍生」(zero derivation)——因為此用法中,構詞方式不發生改變。

聽不懂?那我「Calvin and Hobbes」(舉一個卡爾文和霍布斯的例子,此處的「Calvin and Hobbes」就是名作動)給你聽。

在1993年著名的連載漫畫中,卡爾文告訴霍布斯:「我喜歡把詞彙轉化為動詞用,比如名詞和形容詞。」霍布斯不解,於是卡爾文舉了「access」一詞解釋說:「還記得『access』曾經只是一個名詞嗎?但是現在你就在用這個詞表示動作了。」

他的結論呢?——「名作動的活用現象使語言變得更難懂了。」

相關焦點

  • 文言用詞法——名詞作動詞
    前面的文章中從文字的起源、形體演變,造字規律以及假借字、古今字、異體字和繁簡字等各方麵條分縷析,簡述了文字基礎知識,語言簡述了詞彙的內容,文言用詞法在文言中難度很大,名詞作狀語的已經進行分析和論述,下面針對文言用詞法中的名詞作動詞進行專項論述。
  • 高中語文文言文名詞作一般動詞
    (2)能願動詞+名詞  沛公欲王關中。(《鴻門宴》)  「王」前帶能願動詞「欲」。「王」譯為稱王,讀wàng。  (3)名詞帶補語  沛公軍霸上。(《鴻門宴》)  「軍」帶補語「霸上」,作動詞,駐軍。  (4)所+名詞  昔先皇頒僧保所貨西洋珠於侍臣。
  • 名詞用作動詞:普通名詞用作動詞
    名詞用作動詞:普通名詞用作動詞在古漢語中,有時名詞處在動詞的位置上了,於是,該名詞便失去其名詞的性質和特點,臨時取得了動詞的語法特點和造句功能,活用作動詞。由於詞性的變化,必然引起詞義相應的變化,即由名詞意義變為與之有關的動詞意義。例如:1、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
  • 名詞用作動詞:方位名詞用作動詞
    名詞用作動詞:方位名詞用作動詞在古漢語中,除普通名詞能用作動詞外,方位名詞也可以用作動詞。方位名詞活用的特點是:失去方位名詞的性質和特點,取得了動詞的語法特點和造句功能,因而它的詞義也隨之發生變化,它表示與該方位有關的動作。
  • 英語中名詞作動詞有多好用?
    英語中名詞作動詞有多好用?confused有沒有發現一個現象,英語中經常會把一些很具像的名詞用來當動詞用,達到眼前一亮的效果,形象又生動,說者津津有味,聽著畫面感十足。eye up and downeye 眼睛,這裡直接用eye up and down來表示上下打量,是不是特別有畫面感?
  • 文言用詞法——名詞作狀語
    文言中名詞用作狀語,是名詞活用的一種現象。名詞用作狀語,這是從明細語法功能角度說的;如果從詞類的角度說,這一現象則稱名詞用如副詞。在現代漢語中,除了表示某些時間或處所的名詞外,用普通名詞作狀語,如歷史地分析問題,是。一般說來,普通名詞是不能做狀語的,只見於一些偏正關係的語詞或詞組裡。
  • 名詞動詞讀音不同
    有些多音字,也是由於動詞、名詞的變化而發生了音變,但仍保留著相同的韻,如「校」,動詞讀jiào,名詞讀xiào;「彈」,動詞讀tán,名詞讀dàn;「藏」,動詞讀cáng,名詞讀zàng(如「寶藏」「西藏」);「泊」,動詞讀bó,名詞讀pō(如「湖泊」、「血泊」);「弄」,動詞讀nòng,名詞讀lòng(如「弄堂」,上海人讀錯的不少),等等。
  • and連接兩個不可數名詞作主語時,謂語動詞用單數還是複數?
    近日有朋友問我,and連接不可數名詞做主語時,謂語動詞用單數還是用複數?今天,Mark老師就把這類問題說一下。
  • cave 常作名詞,其實它還可以作動詞,主要用在短語動詞 cave in
    11:05:33 來源: 外語行天下 舉報   cave 最常見的用法是作名詞用
  • be動詞該怎麼變?
    如果主語是不可數名詞、單數名詞、不定式、動名詞或是從句時,謂語動詞用單數。句中的「candy」既可以作可數名詞,也可以作不可數名詞。英文中,動詞可分為實義動詞、情態動詞、系動詞、助動詞。其中系動詞後應接描述性的補語,用來描述主語狀態。be動詞是系動詞的一種。be動詞表示的不是動作,它通常與名詞、形容詞或其它詞類一起表示主語的狀態。
  • 名詞用作動詞:識別名詞活用作動詞的方法(完)
    名詞用作動詞:識別名詞活用作動詞的方法(八)第八,由於介賓詞組常常放在動詞前面作狀語,放在動詞後面作補語,因此,當名詞前面有介賓詞組,它的後面又沒有主要動詞時,這個名詞就活用為動詞;當名詞後面有介賓詞組,名詞前面又沒有其他動詞時,這個名詞也活用為動詞。
  • 文言用詞法——動詞用作名詞、動詞的使動用法、動詞用作狀語
    句中「救」為動詞用作名詞,講作「救兵」,作動詞「至」的主語。《禮記.檀弓下》中「黔(qián)敖左執食,右執飲,曰:"嗟,來食!」(黔敖左手拿著吃的食物,右手拿著喝的酒,大聲說:「喂!來吃吧!」)句中「食」、「飲」,均為動詞用作名詞,意思是「吃的食物」、「喝的酒」,分別作動詞「執」的賓語。
  • 動詞活用名詞的判別方法是什麼?
    一般地講文言文中「動詞」如果站在了主語和賓語的位置上,基本上該動詞動的本性基本上就沒有了。為啥呢?因為它站到了名詞該站的位置就變成了名詞詞性。先是作賓語的。「追亡逐北」。亡是逃亡,北是敗北、失敗。亡和北在這裡都是動詞。放在了賓語的位置上了,就失去了動詞詞性,變成了賓語名詞詞性。這裡是指逃亡、敗北的殘兵敗將。再舉個作主語的。「其進愈難,其見愈奇」。這裡的「其進、其見」都放在了主語位置上了,其動詞動性也變成了名詞詞性,是指「那前進的道路,和那看到的景物」。那前進的道路越是艱難,那看見的景物就越是奇特。
  • 名詞活用為動詞:名詞用作意謂性動詞
    名詞活用為動詞:名詞用作意謂性動詞當名詞活用作動詞以後,如果當事人(一般指主語)主觀上把賓語所表示的事物,看成這個名詞所表示的事物時,這個名詞便活用為意謂性動詞了。例如:1、孟子曰:「諸侯之寶三:土地、人民、政事。寶珠玉者,殃必及身。」
  • 名詞用作動詞:識別名詞活用作動詞的方法(上)
    在例1中沒有動詞,卻能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即「許子穿著用粗毛編織的衣服」。由此可以斷定,這三個名詞("許子」.「衣」、「褐」)中有一個名詞活用作動詞了。又經過分析它們的關係,排除了並列關係和偏正關係,也不是動補關係,它們是主謂關係(「褐」作賓語)。於是我們就知道名詞「衣」活用作動詞了,它的詞義也隨之產生變化,由名詞義變為動詞義,可譯為「穿"。
  • 「統計」作動詞用時怎麼翻譯?
    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困惑,查詞典時,「統計」對應的英文單詞是Statistics,但如果要把「統計」當動詞用,Statistics顯然是不合適的,因為它只有名詞形式,那該怎麼處理呢? 第一步,弄清「統計」和Statistics的含義。
  • 英語名詞變形容詞、動詞變形容詞的詞性轉換方法,滿分必備
    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英語詞彙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學習者的水平,英語中的詞彙大多是名詞,動詞和形容詞等,由於語言之間存在著相當的差異,相同的意思由於詞性的差別,引起了語言的轉換,因此要了解詞性轉換的一般規律,以此擴大詞彙量,正確的理解掌握英語單詞。
  • 動詞不定式當名詞
    之所以稱為動詞不定式,是因為動詞在前面加了「to」以後,詞性變得不固定,不再是動詞了,而是名詞、副詞或形容詞。先說說當名詞的情況。動詞不定式當名詞可以作主語、賓語和補語。一、作主語和補語To see is to believe .這句話翻譯為:眼見為實。「to see」是名詞做主語;「to believe 」是名詞,作補語,來補充說明主語。
  • 名詞活用為動詞,如何譯得準確、恰當?
    名詞活用為動詞,如何譯得準確、恰當?名詞活用為動詞,如何譯得準確、恰當,這也要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來決定,一般有下面幾種譯法:第一,譯作動詞。如"上之所禮」中的名詞「禮」,活用為動詞後,就可以直接譯為「尊重"。「非能水也」中的名詞「水」活用為動詞後,可以直接譯為「遊泳」或「遊水」等。第二,譯作動賓詞組。
  • 中考英語重難點梳理:接動名詞作賓語的動詞
    中考英語重難點梳理:接動名詞作賓語的動詞   【速記口訣】   Mrs.P Black missed a beefbag.(P·布萊克夫人丟了一個牛肉袋。)   【妙語詮釋】該句話中每個字母代表了一個動詞或短語,這些動詞要求後面跟動名詞作賓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