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新範式,人類表型組學策動生命科學原始創新

2020-12-12 光明網

  促進人類健康、解析健康原因始終是驅動生命科學原始創新的核心需求和問題之一。表型是生命體的生物特徵。表型組,是指生物體從微觀組成到宏觀、從胚胎發育到衰老死亡全過程中所有表型的集合。表型組學是繼基因組之後生命科學的又一個戰略制高點和原始創新源。基於大數據與人工智慧時代的新理念、新方法,人類表型組大科學計劃正深刻地改變著生命科學領域的科研面貌,引領生命科學的範式變革。

  10月24日,由復旦大學、中國生物物理學會表型組學分會、上海國際人類表型組研究院聯合主辦的第二屆中國人類表型組大會及第三屆國際人類表型組研討會開幕。作為表型組學研究領域最為重要的前沿學術峰會,今年兩場大會均聚焦「表型組時代的人類健康」這一主題,吸引了來自全球300餘位正式代表、近千位聽眾在線參加,共同分享表型組學最新研究成果,探討人類健康重大問題的科技解決方案,凝聚 「國際人類表型組大科學計劃」的中國動力與全球合力。

  「中國人類表型組研究協作組」三位共同組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常務副校長、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院長、上海國際人類表型組研究院院長金力,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校長王辰,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學副校長徐濤共同擔任中國大會主席。被譽為「國際代謝組學之父」的澳大利亞國家表型組研究中心主任尼克爾森(Jeremy Nicholson), 被譽為「系統生物學之父」的美國科學院、工程院、醫學科學院和人文與藝術科學院「四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胡德(Leroy Hood)以及金力三位「國際人類表型組研究協作組」共同發起人擔任國際研討會共同主席。

  「基於測一切之可測的理念,人類表型組計劃就是要對人類的各種表型進行全尺度、全周期、從微觀到宏觀的、精密系統測量,從而進一步去了解人類的各種表型和人類健康的關係。」金力表示,與30年前相比,精密測量技術和大數據科學的發展賦予了科學家們通過對大規模人群樣本全景精密測量獲得海量表型大數據並加以科學分析的強大能力。繼而,科學家們將能成體系發現表型-環境-基因境之間、宏觀表型-微觀表型之間的跨尺度關聯與相互作用,最終繪製出人類健康與疾病的全景式表型組參比圖譜。

  「我們可以把這張圖理解成為一張『導航圖』,也就是幾萬種甚至十萬種不同人類表型之間的關係圖。」金力強調:「科學家們按圖索驥,可以大大提高生命科學的創新效率,大大提高我們對生命現象認知的能力。」而這張解析複雜生命系統機理與奧秘的新一代「導航圖」,也將使人類表型組成為生命科學未來原始創新的關鍵策源地與戰略制高點,引領新一輪健康科技與生物產業變革。

  儘管「人類表型組計劃」的概念由美國科學家最先提出,但我國在全球範圍內率先對人類表型組大科學計劃進行了布局,並實質性推動相關研究開展。記者了解到,早在2014年,復旦大學就開始籌備發起「人類表型組」大科學計劃。2015年,復旦大學承擔國家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項目《中國各民族體質人類學表型特徵調查》,採集了55個民族共4萬餘人的形態觀察、人體功能、生化、生理等十餘類近千個表型數據,在此基礎上構建了專用資料庫和數位化樣本庫,提供數據全流程規範化管理;2016年4月,在國務院批准的《上海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方案》中,「國際人類表型組」被列入需布局的重大科學基礎工程;2018年3月,上海市首批市級科技重大專項「人類表型組計劃(一期)」正式啟動;2018年底,「中國人類表型組研究協作組」和「國際人類表型組研究協作組」相繼成立,人類表型組計劃的國內外協同創新網絡基本框架形成;2019年,經上海市批准,獨立法人新型研發機構上海國際人類表型組研究院成立,研究院致力於建成推進人類表型組大科學計劃的國內外協調機構、戰略性科研力量和高質量轉化平臺。

  據悉,從2018年至今,在平臺建設、數據系統、協同網絡、科研攻關等方面,我國已進一步為引領人類表型組大科學計劃探索構建起「四位一體」的基本構架。充分依託已經建成的人類表型組精密測量平臺,復旦大學自2020年正式啟動「上海核心自然人群隊列健康表型跟蹤研究」。該研究通過網絡和微信等渠道,將徵集1000名常住上海的志願者前往張江的人類表型組精密測量平臺,每人檢測20000個表型,開展深入分析與研究。目前,已有超過170名志願者完成了全部檢測項目。近年來,僅在復旦大學牽頭的上海市市級科技重大專項支持下,我國學者已在包括Nature、Science等頂級期刊上發表重要科研論文200餘篇。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面向經濟社會發展、面向人民健康,2018年至今,已有100餘項人類表型組應用基礎研究和應用示範研究,在「國際人類表型組計劃(一期)」重大專項支持下同步展開。部分項目已經取得了重要的「早期收穫」。

  金力介紹,人類表型組研究成果能夠幫助人們整量級地提高醫學診斷準確性和效率,實現對疾病的精準分型、精準分類,引導臨床實現精準診斷、個性化治療,促進個人的精準健康管理。這對支撐精準醫學、促進人類健康具有重大意義。同時,人類表型組計劃及相關科研成果將發現一批全新的表型標誌物,大量獲得藥物新靶點、新機制,為新型診斷試劑和產品、下一代原創新藥、個性化健康管理裝備、智慧醫療器械與設備等提供超級引擎。而在計劃推進過程中形成的高精度生物與健康大數據資源庫,將為培育和發展大健康產業提供豐富、堅實、多元的數據基礎。人類表型組計劃的深入推進,最終將為我國引領生物醫藥產業變革提供持久的創新動力。(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顏維琦 通訊員陶爍)

[ 責編:田媛 ]

相關焦點

  • 「一帶一路」人類表型組聯合研究中心在復旦大學揭牌
    央廣網上海12月13日消息(記者傅聞捷)2020復旦科技創新論壇今天在上海舉行。在下午的人類表型組分論壇上,中國科協「一帶一路」國際科技組織合作平臺——「一帶一路」人類表型組聯合研究中心正式揭牌。該聯合中心的主體部分將設立在位於張江復旦國際創新中心內的復旦大學人類表型組研究院。未來3—5年內,研究中心將在「一帶一路」區域相關夥伴機構設立5家分中心。在隨後的論壇上,由中國人類表型組研究協作組(HPCC)、上海國際人類表型組研究院、復旦大學人類表型組研究院聯合編撰的《人類表型組計劃發展報告2020》正式發布。
  • 表型組學新刊Phenomics開始接受投稿啦!
    2020年7月15日,Springer 又迎來新成員Phenomics 期刊將聚焦表型組學前沿研究,期望搭建全球表型組學領域專家交流的國際平臺,推動該領域相關的理論創新和學科發展。表型組研究將通過建立對分子、細胞、組織和生命體進行精密解析的標準技術體系和數據方法,形成綜合多層次生命解析技術,開展對生命全過程、全表型組的全方位精密測量、對基因-環境-表型的互作網絡進行精細解構,從而快速發現健康表型成因與疾病患病機制,進而實現精準調控。
  • Science:利用單細胞基因組學進行人類細胞表型分析
    瑞士巴塞爾分子與臨床眼科研究所人類視網膜與器官發育小組負責人Gray Camp說道,「為了對人類細胞類型進行分類,了解它們的發育方式,它們在不同人之間的差異,以及它們在疾病中出現功能障礙的方式,將徹底改變人們對人類細胞表型的理解。」圖片來自Science期刊。
  • Nature Protocols:整合宏基因組、代謝組和表型分析的的計算框架
    、解讀困難;分析的核心思想是降維:代謝組和微生物組物種通過數據驅動的聚類或分箱法降維;微生物組功能組成基於知識驅動如KEGG層級分類法降維;再篩選與表型顯著相關的數據特徵關聯分析;研究人員可以整理多組學和表型數據,獲得出版級關聯分析結果圖表,快速建立宿主和微生物組與疾病嚴重程度和治療結果間的潛在聯繫;本計算框架由R腳本編寫,可在個人電腦上1小時完成分析。
  • 2017 年度 「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公布
    北京時間1月26日消息,近日,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公布了2017年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排名不分先後)。據悉,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是經22家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成員學會推薦,由生命科學領域同行專家審核與評選出來的,目的是為了推動生命科學領域的創新發展,充分展示和宣傳我國生命科學領域的重大科技成果。
  • Nature子刊:整合宏基因組、代謝組和表型分析的的計算框架
    、解讀困難;分析的核心思想是降維:代謝組和微生物組物種通過數據驅動的聚類或分箱法降維;微生物組功能組成基於知識驅動如KEGG層級分類法降維;再篩選與表型顯著相關的數據特徵關聯分析;研究人員可以整理多組學和表型數據,獲得出版級關聯分析結果圖表,快速建立宿主和微生物組與疾病嚴重程度和治療結果間的潛在聯繫;本計算框架由R腳本編寫,可在個人電腦上1小時完成分析。
  • 在後基因組時代揭秘人體「小宇宙」——上海國際人類表型組研究院...
    ……這些答案的背後,也許暗藏生命密碼——表型組。隨著生命科學研究進入「後基因組時代」,表型組+基因組成為勾畫人類複雜「生命線」的關鍵密鑰。如今,參與破譯人類健康「生命線」的全球科學家,正從四面八方匯聚上海。日前,記者在上海國際人類表型組研究院的分子表型組數據平臺上看到,來自美國、歐洲、非洲、南美洲的科研數據,每天潮水般實時傳遞過來。
  • 上海科創中心「制度革新」聚人才 「源頭供給」發力原始創新
    (科創上海)上海科創中心「制度革新」聚人才 「源頭供給」發力原始創新中新社上海11月5日電 題:上海科創中心「制度革新」聚人才 「源頭供給」發力原始創新作者 樊中華 鬱玫「中國要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成為創新的一極,歸根結底是要培養出能為某一科學領域發展,甚至為人們認知世界、改造世界『扣動扳機』的人。」
  • 第一屆中國生物物理學會代謝組學分會年會暨2019代謝組學國際研討會勝利召開!
    本屆年會由中國生物物理學會代謝組學分會主辦,復旦大學人類表型組研究院承辦;遺傳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復旦大學遺傳與發育協同創新中心、上海國際人類表型組研究院、上海第一人民醫院等協辦。代謝組學分會會長、復旦大學唐惠儒教授任大會主席,;中科院化學與生物交叉中心朱正江研究員任大會秘書長。
  • 為什麼說人類基因組序列圖的繪製只是認識生命的起點?
    為什麼說人類基因組序列圖的繪製只是認識生命的起點?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隨後10多年間的事實表明,人類基因組序列圖的繪製並沒有在醫療實踐中發揮出人們預想中的重要作用。這也表明,生物系統本身是複雜的,人類基因組序列圖的繪就,僅僅是認識生命、維護人類健康的萬裡長徵中的第一步。
  • 環球網:人類基因組計劃帶給我們的重要啟示
    其旨在測定組成人類染色體的30億個鹼基對的核苷酸序列,從而繪製人類基因組圖譜,並辨識其載有的基因及其序列,達到破譯人類遺傳信息的最終目的。人類基因組計劃在研究人類過程中建立起來的策略、思想與技術,構成了生命科學領域新的學科——基因組學,也可以用於研究微生物、植物、動物。
  • 人類基因組時代的泛基因組學
    薩爾茲伯格是一位橫跨計算機領域和生物學領域的專家,名氣很大,他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計算生物學中心的主任,同時在計算機系和醫學院任職,專門從事基因測序和基因組學應用研究,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參與者之一,最近還主持了非洲裔美國人的基因組學項目等。開發過很多有名的生物信息算法,大家使用過的生信軟體如:bowtie、TopHat、cufflinks等都出自於他的實驗室,今天要談的泛基因組學也是他的研究內容之一。
  • 中文人類表型標準用語聯盟(CHPO)
    關於HPO隨著基因測序技術的發展,人們獲取自身基因組數據的途徑越來越便捷,科學研究的重點轉向了如何解讀這些基因組數據與人類疾病的關係。隨著對人類疾病研究的逐漸深入,科學家們越來越意識到臨床表型數據的重要性,將基因型與表型數據聯合分析,成為眾多疾病研究的一個方向。 人類表型術語集(Human Phenotype Ontology,HPO),旨在提供人類疾病中用於描述表型異常的標準詞彙。HPO每個術語描述了一種表型異常,如房間隔缺損(atrialseptal defect)。
  • 聚焦學科前沿 突出原始創新 ——專家解讀2020年度「中國生命科學...
    知識創新類,主要為基礎研究項目,評選標準為:項目在探索生命科學現象方面有重要發現,為國內外首次提出或其理論在國內外首次闡明;該發現在科學理論或學說上有突破性創見,或在研究方法上有原始性創新,具有重大科學價值並得到國內外生命科學界公認。
  • 蛋白質組學:照亮基因組外的星空,解碼生命系統的建構原理
    賀福初院士率先提出人類蛋白質組計劃的科學目標與技術路線,倡導並領銜了人類第一個關於組織、器官的蛋白質組計劃,揭示了人體首個器官(肝臟)蛋白質組。2014年,賀福初院士領導啟動「中國人蛋白質組計劃」(CNHPP)。此次獲獎是國際蛋白質組學領域對他率先提出並反覆實踐的「蛋白質組學驅動的精準醫學」這一理念與範式的高度認可,標誌著我國蛋白質組學研究再度領跑國際。
  • 中國科學家4篇論文齊上《科學》封面 開啟"再造生命"新紀元
    原標題:4篇論文齊上《科學》封面 開啟「再造生命」新紀元  北京時間3月10日凌晨三點出版的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以封面的形式同時刊發了中國科學家的4篇研究長文!這些技術將幫助在全世界的生命科學研究和相關實際應用中大顯身手,其價值不可估量。  國內外同行指出,這是繼合成原核生物染色體之後的又一裡程碑式突破,有望開啟人類「設計生命、再造生命和重塑生命」的新紀元。
  • 賀福初:大發現時代的「生命組學」
    地理學大發現所引起的觀念革命與它所帶來的經濟後果一樣巨大,為近代科學革命開啟了批判的理性天窗和革新的精神動力。  生命科學的大發現已持續五百年  近代以來,生命科學不斷出現大發現時代,整體上說,生命科學的大發現時代從500多年前持續至今,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十六七世紀,近代生命科學肇始於生物學「大發現」。
  • 神經語言學:語言學研究走進科學實驗室
    神經語言學研究的問題不是單純的理論語言學或者認知科學、心理科學、神經科學、生命科學可以單獨解決的,必須依靠多學科交叉、協同多個學科領域實現創新。當前,神經語言學作為語言學的重要分支和前沿,橫跨語言學、神經科學、心理學和認知科學等學科,綜合多學科開展語言神經機制和腦功能方面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語言學的當代形態。  「神經語言學最顯著的特點表現在方法論和研究範式上,實現了真正的學術創新。」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江蘇師範大學語言能力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楊亦鳴表示。
  • 代謝組學在醫學領域機制研究的實驗設計方案
    我們知道隨著代謝組學的不斷發展,對代謝物定性定量準確性不斷提高,代謝組學在醫藥學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小鹿特地總結了代謝組學在醫藥領域的主要應用方向(機制研究、標誌物篩選和藥效評價)及其對應的實驗設計思路(見下圖)。
  • 藝術教育研究的新視野與新範式
    隨著科學研究的發展,新的信念、規則和技術會取代原有的信念、規則和技術,新範式會出現,並完善、擴充或者代替舊的範式,這就是科學發展進程中的科學革命。②  「範式」的形成是一門學科成熟的標誌。教育研究範式是指教育研究群體對教育研究活動的基本規範和結構式框架的共同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