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新媒體與社會發展」全球論壇舉辦

2021-02-06 中國傳媒領袖大講堂

        7月29日,由中國新聞史學會輿論研究委員會、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創新研究基地、上海交通大學輿論學研究院、《新媒體與社會》集刊編輯部主辦,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協辦,上海昂立教育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學福建校友會支持的「第七屆新媒體與社會發展全球論壇」在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舉辦。

    論壇分為嘉賓講演和圓桌會議兩部分。論壇由上海交通大學新媒體與設計學院新聞與傳播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李曉靜主持。舉辦方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副院長、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謝耘耕謝耕耘教授致辭。

謝耘耕教授致辭

 

    嘉賓講演階段,學者們先分別對新媒體對新聞業的影響、短視頻的動力與影響、新媒體時代的法規平衡原則等問題進行了演說。

圓桌全景

 

    復旦大學媒介管理研究所所長,《新聞大學》常務副主編朱春陽教授提到,新媒體是中國傳媒業最大的變量,新媒體行業是事業單位的企業化管理,基於壟斷而不是基於競爭。2004——2006年是傳媒業改革開放的窗口期,當代傳媒業發展的動力是資源配置競爭的壓力所致。

 

朱春陽

    中國傳媒大學研究員,《現代傳播》編輯部主任,中國高校影視學會秘書長張國濤教授就當下熱門話題短視頻進行了動力與前景的分析。他表示,目前視頻行業正逐漸崛起一批優質UGC內容製作者,快手、今日頭條、秒拍紛紛入局短視頻行業。2017年,短視頻行業競爭進入了白熱化階段,UGC用戶生產成主流。在分析了何為短視頻之後,張國濤教授對短視頻興起的動因進行了分析。他認為,技術推動、資本推動、生產方式變革以及創業環境是推動短視頻產生並發展的四大因素。最後,張國濤認為短視頻的發展取決於能否形成盈利模式、平臺的掌控力、內容跨界與類型的融合以及垂直聚合能力。創作與消費的地域下沉與全方位國際化,是短視頻未來突破發展的可實施運營策略。

 

張國濤

    此外,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傳媒發展研究中心秘書長、副研究員、《新聞與傳播研究》副主編朱鴻軍教授以「媒體融合政治邏輯的理性、困境和優化」為主題,對廣東省8家媒體的10款融媒產品展開調研。分別從媒體融合中的政治邏輯、傳統沿襲與現實需求、媒體融合政治邏輯的理性,模式缺陷與後天催逼、媒體融合政治邏輯的困境三個方面進行講述。提出自2014年以來的這場媒介融合運動,政治力量的強力介入有其合理性,政治力量主導的融媒發展道路,有其天生的局限性。朱鴻軍認為,媒介融合本質是市場行為,媒介融合的健康成長更多需要依靠市場邏輯來發展。

 

朱鴻軍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傳播學院教授、《亞洲傳播學報》主編郝曉鳴講到媒體的變化與新技術發展有很大關係,但它並不是不可預測的。當下,大部分現實中發生的新聞並非新聞工作者自己可以預測的,而是普通民眾看到的,新聞工作者根據民眾拍的照片和提供的文字進行跟蹤。未來,我們可以通過可穿戴、交互式的設備進行直播,在這種大部分新聞由民眾提供的形勢下,新聞工作者的角色更像「博物館館長」,選擇最好的素材,把它擺在受眾最容易關注到的位置。郝曉鳴說到,「在大數據海量背景下,數據的挖掘、整理是新聞工作者必備的素養。」

 

郝曉鳴

    劉幼琍教授以網絡直播為例,針對「新媒體時代的法規平衡原則:鼓勵創新VS公平競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表示無論是在用戶規模還是市場規模上均呈現加速成長之勢。劉幼琍教授指出,在公平競爭的環境下,每個人都有同樣成功的機會。但關於「公平」含義,並非每個參與者都有平等的成功機會,而是都依據一套相同的規則進行。同時,如果監管過於嚴格,也可能會扼殺創新。那麼如何衡平「估計創新」與「公平競爭」?劉幼琍表示,還需要法規議題和管制門檻的共同作用。

 

劉幼琍

    圓桌會議階段,朱鴻軍教授針對關於自媒體行業版權問題講到:「目前來看,媒體和媒體之間的轉載版權問題不僅僅是法律問題,通過知網提供給用戶,第一個環節:獲得同學們的授權,第二個環節:在使用的過程中獲得學術期刊的授權。今後應不斷加以完善,格局不斷穩定,意識不斷增強。」

 

    郝曉鳴教授在針對同學提出的「在當今自媒體泛濫,主流媒體公信力的下降的情況下,新聞媒體人該何去何從?」問題中說到媒體公信力的下降不是因為新聞來源多,人們難以分辨真偽。主流媒體報導的只是現實掌握的信息,當事件產生變化時,要勇於及時承認自己的錯誤。

    本次論壇共吸引來自上海交通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墨爾本,復旦大學、中國傳媒大學、湖南大學等國內外學子參加。現場氣氛活躍,專家學者們競相提問和參與討論,對於探索新媒體與社會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論壇嘉賓交流觀點

 

(田珂、石卓航、趙婉婷、馬曉晴、翟玉潔、史明陽、許曉婷)

 

相關焦點

  • 第三屆「新媒體與社會發展」全球論壇:網際網路改變中國
    人民網7月22日電(趙光霞 鄭廣嘉 李明哲)7月18日,由上海交通大學新媒體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學輿情研究實驗室、上海發展戰略研究所謝耘耕工作室、全美中國研究聯合會、美國杜克大學中國研究中心聯合舉辦的第三屆「新媒體與社會發展」全球論壇暨中美「新媒體與社會發展」雙邊研討會在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舉辦。
  • 第五屆「新媒體與社會發展」全球論壇:探討新媒體對社會發展的影響
    2015第六屆中國傳媒領袖大講堂於7月19日至27日在上海交通大學舉辦。本屆大講堂邀請50多位傳媒領軍人物,既涵蓋了學界泰鬥,也有業界精英,為來自海內外160餘所高校的350餘名學子帶來最新的傳播資訊與研究動向,講授傳媒業改革創新的經驗與教訓,分享他們的人生感悟,進而深化對新聞傳播學科和傳媒業的認識。
  •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第七屆「政治傳播與社會發展」論壇在京舉行
    10月31日,第七屆政治傳播與社會發展論壇和第四屆「政治與傳播」研究生論壇在線上正式召開。本屆論壇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主辦,主題為「計算科學、政治傳播與國家治理」,系統探討在大數據條件下把握公眾心理、實施有效政治溝通、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進路和方法。
  • 第七屆兩岸智庫學術論壇舉辦 聚焦「維護和平穩定 深化融合發展」
    中國臺灣網12月13日北京訊(記者 張亞靜)12月13日,第七屆兩岸智庫學術論壇在北京舉辦。60餘位兩岸專家學者通過連線方式,圍繞「維護和平穩定 深化融合發展」主題進行交流與討論。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中國歷史研究院院長高翔出席論壇開幕式並致辭。
  • 第七屆國家治理高峰論壇「新發展格局與北京冬奧」峰會在京舉行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第七屆國家治理高峰論壇「新發展格局與北京冬奧」峰會現場2020年12月3日,第七屆國家治理高峰論壇「新發展格局與北京冬奧」峰會在人民日報社舉行。在世紀疫情與百年變局交織條件下紮實有序推進北京冬奧會各項籌辦工作,必將推動建設文化強國、體育強國、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有利於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開放,必將釋放積極信號,為全球經濟復甦注入強大信心。舉辦一屆非凡、精彩、卓越的冬奧會,是中國人民的心願。
  • 第四屆「新媒體與社會發展」研究生學術論壇舉
    為促進國內各院校之間的學術交流,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上海交通大學新媒體與社會研究中心、輿情研究實驗室於2015年7月26日下午舉辦第四屆「新媒體與社會發展」研究生學術論壇。本系列論壇預期於每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學舉行,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擔任點評嘉賓,組委會遴選部分優秀論文出版,收入由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新媒體與社會》輯刊。
  • 第七屆阿拉伯研究國際論壇在北二外舉辦 專家暢談中阿發展前景
    新形勢下中阿傳統友誼煥發全新活力——第七屆阿拉伯研究國際論壇在北二外舉辦 專家暢談中阿發展前景論壇現場出席論壇的部分嘉賓9月28日,第七屆阿拉伯研究國際論壇暨「埃及與沙特的轉型之路」學術研討會在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成功舉辦。
  • 第五屆「新媒體與社會發展」全球論壇:新媒體時代下的媒介變革
    2015第六屆中國傳媒領袖大講堂於7月19日至27日在上海交通大學舉辦。本屆大講堂邀請50多位傳媒領軍人物,既涵蓋了學界泰鬥,也有業界精英,為來自海內外160餘所高校的350餘名學子帶來最新的傳播資訊與研究動向,講授傳媒業改革創新的經驗與教訓,分享他們的人生感悟,進而深化對新聞傳播學科和傳媒業的認識。
  • 第七屆產教融合發展戰略國際論壇將舉辦 4個核心議題探索產教融合...
    新華網北京10月12日電 10日,第七屆產教融合發展戰略國際論壇(IFIE)新聞媒體通氣會在京舉辦。本次新聞媒體通氣會由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創新發展處處長劉志敏主持,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主任陳鋒,中華職業教育社黨組成員、副總幹事李英愛,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副主任陳建榮,河南省駐馬店市副市長馮玉梅,應用技術大學(學院)聯盟理事長孟慶國,黃淮學院黨委副書記、校長劉先省參會。
  • 第七屆國際青年學者「雲」論壇分論壇舉辦
    【動醫學院】第七屆國際青年學者「雲」論壇動醫學院分論壇舉辦 為搭建優秀青年學者與學院深入交流平臺,進一步增進友誼、促進交流、加強合作,吸引優秀青年學者來院發展,第七屆國際青年學者「雲」論壇動醫學院分論壇於11月27日舉辦,華盛頓州立大學成德博士、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程祥博士、美國馬裡蘭大學劉功關博士、美國德克薩斯生物醫學研究所葉承金博士
  • 於變局中開新局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政治傳播與社會發展」論壇在...
    中國青年網北京11月2日電 (記者 楊月 實習記者 牟昊琨)10月31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主辦的第七屆「政治傳播與社會發展」論壇和第四屆「政治與傳播」研究生論壇在線上召開。
  • 第五屆慈濟論壇在臺北舉辦 聚焦全球防災與永續發展
    中新社臺北9月19日電 (記者 邢利宇 楊程晨)今年適逢「九二一」地震20周年、「莫拉克」風災10周年,臺灣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簡稱慈濟基金會)19日在臺北舉辦以「全球防災與永續發展」為主題的第五屆慈濟論壇,來自14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及相關業界代表與會。
  • 第七屆海峽兩岸大學生文創論壇舉辦
    本報訊 (記者 楊珊珊) 6日,作為第七屆海峽兩岸大學生創意文化節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七屆海峽兩岸大學生文創論壇在第十三屆海峽文博會上舉辦。 來自兩岸文創領域的專家學者及大學生代表會聚一堂,以「與你一起實現夢想」為主題,圍繞兩岸大學生文化創意設計、實踐、合作等方面展開腦力激蕩,對海峽兩岸高校文創發展提出建議。 論壇上,還頒發「2020年海峽兩岸文化創意交流工作特殊貢獻獎」「2020年海峽兩岸文化創意交流合作優秀單位」等獎項。
  • 北京林業大學第七屆MBA精英論壇舉辦
    2020年12月20日,北京林業大學第七屆MBA精英論壇在圖書館五層報告廳舉行。本次論壇主題為「綠色發展,創新驅動,國學賦能」,2019、2020級全體MBA學生,各專業研究生近200人參加本次活動。經濟管理學院院長溫亞利、黨委書記黃薇、MBA教育中心執行主任張元出席本次論壇。
  • 朗詩出席第七屆被動式建築高峰論壇,共探未來發展新機遇
    12月2日,在上海舉辦的第七屆中國被動式建築高峰論壇上,朗詩控股董事長田明如是說。   第七屆中國被動式建築高峰論壇現場  「中國整體建築節能水平相比10年前已有長足進步,是被動式建築主導了這場革命性的變化,未來還依然大有可為,朗詩將不遺餘力地深耕該領域。」
  • 「文明互鑑 文明互譯」天外舉辦第二屆社會語言學高端國際論壇
    天津北方網訊:10月19日上午,天津外國語大學舉辦第二屆「文明互鑑•文明互譯」學術交流季(以下簡稱「學術交流季」)啟動儀式暨第二屆社會語言學高端國際論壇。
  • 第七屆全球深商大會《莫幹山時刻》論壇亮點:市場改革和人本產權價值
    本網12月21日訊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向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邁進的關鍵時期,是積極應對國內社會主要矛盾轉變和國際經濟政治格局深刻變化的戰略機遇期。​
  • 第七屆中國國際芳香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務實高效、推新增效
    由誼和永邦(北京)會展有限公司主辦的」第七屆中國國際芳香產業(上海)展覽會(以下簡稱『芳香展』)」將於2021年4月9日-11日在上海跨國採購會展中心舉辦。第七屆芳香展展示面積15000平米。本屆芳香展以「貫穿芳香產業·發展芳香經濟·贏取康美未來」為主題,以芳香融入生活、芳香引領生活」為發展目標,將全面突出以行業平臺推動芳香文旅發展、以展覽展示促進產品交易,以會議論壇引導行業發展趨勢,以平臺效應推動科研成果轉化,以技術應用結合品牌研發,以芳療培訓拓展市場教育等全行業相生互促的特點,為全面推動我國芳香產業發展提供有效推動力。
  • 【中國社會科學網】第三屆「中國青年戰略論壇」在同濟大學舉辦
    【中國社會科學網】第三屆「中國青年戰略論壇」在同濟大學舉辦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時間:2020-11-28  瀏覽:
  • 全球健康論壇第二屆大會將於明年6月在青島舉辦
    央廣網青島12月23日消息(記者王茂盛 王偉)12月23日上午,博鰲亞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第二屆大會籌備工作會議在青島舉行。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李保東、全球健康論壇大會主席陳馮富珍、山東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孫繼業、青島市委常委、副市長薛慶國、青島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王清春、全球健康論壇大會組委會執行主任揭一等出席會議。李保東表示,受新冠疫情影響,全球健康論壇第二屆大會一再延期,但籌備工作從未停止,12月22日下午在全球健康論壇大會框架內成功舉辦了中日新時代健康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