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S,考生家長很著急,陳默老師教你為孩子:助力不添亂

2020-09-13 少年大不同

這一屆畢業班學生,實在是太「南」了!

疫情又進入無症狀感染階段,高考延期一個月打亂了節奏,網課的效果差強人意,如果孩子不夠自律,家長真叫急死也使不上勁。

少年大不同最近收到很多家長發來的SOS:

  • 如果孩子拖拖拉拉,你無比著急;
  • 如果孩子緊張焦慮,你無從幫忙;
  • 如果孩子沉迷手機,你無計可施;
  • 如果孩子心門緊閉,你無法溝通;
  • 如果孩子畏難退卻,你無從鼓勵;
  • ……

眼看著考期臨近,考生家長該如何助力孩子積極備考?

今天,少年大不同分享大不同親子教育導師、著名兒童和心理專家陳默老師的課程節選《家有中考生、高考生:家長如何助力不添亂》,為考生家長們送上定心丸。

著名兒童和青少年心理專家 陳默

陳默老師,著名兒童和青少年心理專家、華東師範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特聘督導,實戰派的專家,從業近30年,積累的家庭諮詢案例超過1萬例,在線課程播放量突破1500萬次,對當下中國的家庭教育現狀,有臨床一線的觀察和總結。

她深切地了解當下親子教育中孩子的問題、家長的困擾以及背後深層的原因,是真正實戰派的專家,她對問題的分析,有強大的理論支撐,同時又對當下中國的教育現狀,有臨床一線的觀察和總結。

每年考試之前,陳老師的諮詢報名都會爆棚,家庭教育中的各種問題會在這個階段集中爆發。陳默老師一直強調,解決孩子讀書的問題,首先要找準家庭教育中的問題,發現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考生焦慮的原因


備考階段,你的孩子有以下狀況嗎?

  • 學習不投入,一直看手機;
  • 晚上睡不著覺;
  • 出現頭痛、胃痛等軀體反應;
  • 整天緊張兮兮,家長從TA後面走過去,都會激起TA的情緒:「幹什麼!」
  • ……

這些考前焦慮的反應,會嚴重影響孩子的考試表現。先請陳默老師幫助各位家長來做一番分析,考生焦慮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1. 過強的學習動機

我們現在很少看到孩子學習有內源性的動力。

我這麼多年諮詢,看到過一個孩子,初中生,他立志要做一個外科醫生,拿手術刀。他一定要考一個好的高中,為了考一流的醫學院,有好的老師帶他。為什麼?他說,他最親的人是爺爺,從小爺爺帶他,而爺爺死在了手術臺上。

所以,這個孩子立志要當一個拿手術刀的醫生。他愈戰愈勇,越是到後面,成績越好,他的動力是內源性的。

而我們很多的孩子,他的動力是外源性的。他要考一個好的學校,他想的是什麼?他想:

  • 我如果考進一個好學校,他們就沒話好說了,我的日子就好過多了;
  • 我如果考進一個好學校,我的班主任很滿意,他三年沒有白帶我;
  • 我如果考進一個好學校,我在同學面前,很有面子;
  • ……

這些外在動機是不堪一擊的,所以當他壓力很大的時候,他就開始焦慮了。

2. 心理承受力脆弱

我們的孩子現在很脆弱,脆弱的原因,是他小的時候,總是一個人在玩玩具,沒有群體遊戲,不像我們小時候經常玩警察抓小偷等,能跟小夥伴一起玩。群體遊戲是人成長的養分,現在沒有。

還有,現在的孩子還被家長剝奪了處理現實問題的能力。比如,班主任一個電話打過來:「王小明媽媽,你的孩子在學校打架,對方家長也來了,你能不能來處理一下。」

你會在電話裡說,小孩子打架是他們自己的事情嗎?一般不會,你一定請假去學校了。

如果你孩子是初中生,跟你說,「老媽,我牙齒痛。」你會跟他說,「這個是醫保卡,你找個時間自己去醫院看一下」嗎?你一定不會,肯定請假帶他去醫院。

這些事情,我們小時候都是自己做的。為什麼這些事情他們現在不能自己做了呢?因為被家長剝奪了,沒有了處理現實事務的可能性。

一個自己玩玩具、玩虛擬遊戲的人,很可能會成長為心理承受力比較脆弱的人。現在他15歲、18歲了,要面臨中考、高考,你們都來告訴他,這是一次多麼重要的考試。這個人就被壓垮了。

壓垮的表現就是這些焦慮的症狀。

3. 害怕失敗

我們再來分析深層次的原因,我們的孩子普遍害怕失敗。我們現在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都是教育不讓一個孩子失敗的。

小孩子從幼兒園回來,家長一定是問他,你今天得了幾顆五角星?1顆。你們班王小明今天得幾顆?2顆。那你明天要得3顆,超過他。我們是這樣教孩子的。

現在幼兒園的孩子,如果跟他下象棋,他輸了,他就不玩了,他一定要贏,普遍都是這樣。

上次,我去一個幼兒園,問幼兒園園長:「你們為什麼吃午飯要評五角星啊?」吃飯這種事情是一個人的本能啊,脾胃虛弱的人,就是吃得又慢又少,脾胃好的人,吃得又快又多。這種事情去評五角星幹嘛?園長說:「是家長要評的。」

也就是說,家長讓孩子吃飯也要比賽,這個孩子無時無刻不在比賽當中、競爭當中。這種孩子知道,家長最怕的是什麼?就是比不過人家。孩子從小養成了「我不能比不過人家」的心態,什麼事情都要得到好評價。所以我們的孩子都是結果導向,我們家庭教育也都是結果導向,從來沒有過程導向。

一個媽媽不會跟孩子說,「寶寶啊,你搭積木搭了這麼多時間,終於把這個東西搭好了……」這個是過程導向。她們會說,「你這搭的是什麼東西啊?這麼難看」,或者,「你搭得真棒」,我們都是對他的結果發聲音,告訴他結果好與不好,會不會受到別人肯定或否定,不是去讚揚他在過程中的付出,最後把這件事做完。

所以,現在的孩子很害怕失敗,我在臨床上看到這種孩子太多了。一個幼兒園的孩子準備自己的節目,排練了好久,看到人家表演的節目更好,就死活不肯上臺,因為她得不到最好的評價,她就不去了。

一個高二的男生,搞機器人搞了四年,要去香港參加比賽,什麼都準備好了,臨上飛機前,不去了。問他為什麼?因為得知另外有兩支隊伍很強,肯定得不了冠軍。我問他,你去跟小朋友們切磋切磋不是也很好嗎?他說:「得不到獎,我就不去了。」我跟他母親說,這個絕對是你教育出來了,絕對不是肚子裡出來就這樣的。

孩子現在普遍害怕失敗。那麼你想想,現在更大的競爭來了,腿都軟了,當然要焦慮。


4. 擔心父母失望

我們有很多孩子,很深很深的地方,其實就是這個問題,擔心父母失望。也就是說,父母把孩子帶到這個世上來,父母該做到的,都做到了,父母該提供的條件都提供了,他無話可說。

父母給到他了,他也要回報父母啊,這其中有某種交換。父母經常說,我給你學鋼琴用了多少錢,我給你補英語用了多少錢……這個孩子現在也要做到家長希望他做到的,他做不到的話,他怎麼對得起家長呢?他怎麼面對他的家長呢?他以後不就成為家長面前的罪人了嗎?所以,他害怕達不到目標,覺得將來無顏面對家長。

這方面就很挑戰現在的教育觀念,所以,家長在教育觀念上做得好一些,孩子這部分的壓力就會小一些。

我經常對焦慮孩子的家長說,你去跟孩子說:「考得好,你是我的孩子;考得不好,你也是我孩子。就算腦癱,也是我的孩子,你是腦癱,我們家都會把你養得很好的。我們愛你,不是因為你是好學生呀,我們愛你,是因為你是我們的孩子。我們把你帶到這個世界上,我們又沒有問你要不要來,所以你來了,我們一定寶貝你的。」

孩子聽了,他會心安的。「如果家長給我提供的條件,我達到的成績配不上,我無言以對父母。」這個觀念被去除的話,孩子的焦慮就會得到緩解。

所以這個部分家長要意識到,孩子很深很深的擔憂,就是家長對自己徹頭徹尾的失望。父母雖然嘴上不說,但是內心的失望,孩子們能感受到。那麼,家長一定要觀念調整,如果你的孩子達不到你理想的結果,你能不能不對他表達失望。要內心裡真的不失望才行,否則一定會表達出來的,掩飾不住的。

孩子深層焦慮在這裡,家長不要成為孩子的壓力源。


考生家長焦慮的原因


接下來,家長們對照看看,你有沒有以下這些問題,從而誘發孩子和自身的焦慮情緒:


1. 虛榮心,作祟

一個就是虛榮,虛榮是很淺薄的東西。一些家長腦子裡老做假想,「我們兒子考進一所不錯的高中。人家問我,你家兒子到哪個學校去了?我就說,一般性一般性。」現在就已經想好,「我兒子考進985,我請誰吃飯」,兩桌人名單都想好了。

你這個虛榮一定要克服,虛榮要逼死人的,因為要滿足你的需求,你就會去逼孩子。


2. 歪曲信念

有一個初三的孩子跑來,他一考試就要上衛生間,一場考試去了好幾次衛生間,老師就光火了,「你不要考了」。

這孩子怎麼會這樣?因為他的媽媽跟他說:「中考是人生最重要的一場考試,就是分水嶺,你的人生將來就是這張卷子決定的,你考進好的高中和考不進好的高中,這張卷子對你一生意味著什麼?你自己腦子要清楚,你要全力以赴去迎戰這次考試,因為媽媽看下來,人生最重要的考試實際上就是中考!」

這個孩子只有15歲,他媽媽跟他說這種話,所以這個孩子考試的時候就一直要上衛生間,已經變得焦慮不堪了。

我跟他媽媽說,你這個信念太歪曲,15歲就要決定他的一生,我在40歲時還不知道自己60歲要幹什麼呢。你跟他這麼講,他去考試,下筆有如千斤重,這考試還怎麼考啊?!這張考卷要決定我一生啊,誰還敢考這場試啊!

我曾經看過一個視頻,一個學校把高三的學生全都在操場上站著,然後讓他們家長坐著,一個人演講,在那邊煽情,「同學們啊,請你們轉頭看一看你們父母頭上花白的頭髮,他們日益為你們操勞。你們現在馬上要高考了,是騾子是馬拿出來遛遛。同學們,你要有感恩之心啊!」

操場上一片哭聲!你看看這個人是什麼信念,照他這樣講法,這些考生去高考,下筆有如千斤重,十八代祖宗都在這張考卷上,這個真是在幫倒忙!

這個是戰略定位錯了,他認為面對高考,是孩子們不夠努力,所以我要來促使他們努力。考生有四座山壓在他們身上(社會、學校、同伴、家長,課程中第二集內容《誰是孩子考試最大的敵人?》),這才是它的最大的問題,你要打贏仗,就是把這四座山減輕分量才對。

3. 價值觀取向有問題

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幹嘛?「人來到世上就是要超越別人,就是要做得比別人好」,這種想法根本就是要逼死孩子。如果家長焦慮心態背後的原因是這個的話,那一定要調整和克服自己攀比的心態。

實際上人和人沒有可比性,所有的痛苦都是比出來的。一個人他很有社會成就,只活了45歲,另一個人沒什麼社會成就,人家活了95歲,讓你選到底要選哪個?很難說,對吧。

一個攀比的家長,他往往不能客觀看待自己的孩子,他看別人孩子卻很清楚,這個孩子語言學習能力很強,那個孩子數學學習能力很強,他就是不能看清自己孩子的特質在哪裡。

我經常會問一些家長,你告訴我你對自己的孩子了解有多少,你覺得你孩子的特質在哪裡?他們講不清楚,要想很長時間,但是別人家的孩子卻看得清清楚楚。所以,你不攀比的話,你才能看清自己孩子,才會客觀。

每個人都是人才,人就是這麼回事,走對了地方,潛能開發出來,走高走遠。走錯了地方,潛能開發不出來。這才是家長需要做功課的地方,而不是瞎焦慮。

孩子迎考,家長的正確做法:

  • 你的笑臉就是孩子的助推器
  • 維持好正常的生活狀態
  • 不要給孩子不良暗示
  • 不要幹預孩子的具體學習
  • 不要將壞情緒傳遞給孩子
  • 創造愉悅的家庭氛圍
  • 控制好談話的內容
  • 臨考前,有張有弛
  • 考試中,智慧地支持孩子
  • 這些話,你千萬不要對孩子說
  • ……

希望在這個特殊時期,陳默老師能為焦慮的家長們理清問題、尋到對策,調整心態,助娃備考。

公號:少年大不同(ID:sndbt2018),專注家庭教育,頂級專家為你育兒支招。更多好文好課給你從容和智慧,讓我們一起做不焦慮的家長,讓孩子成為自己。

相關焦點

  • 陳默教授:如何做好初中生家長?
    一、「不焦慮」不焦慮,一直是陳默老師的高頻詞彙。焦慮不僅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特徵,更是當代家庭教育的癥結所在。10月6日當天,陳默老師用一上午的時間,給講座現場的每位家長帶來了一場「不焦慮的盛宴」。這個時代,有各種誘惑和刺激、在鼓動和引導你變得焦慮。但教你如何不焦慮的,僅此一家別無分店。
  • 大咖陳默老師來長春啦,幫5000多名家長破解教育秘訣!
    現場,陳默老師引用眾多日常諮詢過程中的案例,生動形象的為在座的力旺學校家長們對比了不同氣氛下孩子的心理狀況。幽默詼諧的話語和引人入勝的案例引得家長們爆發出了陣陣笑聲。 陳默老師模仿家長們在與孩子溝通時的表現,惟妙惟肖!仿佛就是一個當代活生生的問題家長!家長們一會兒哄堂大笑,一會兒又低頭沉思。當時老師舉了一個例子,有個孩子在學校體育課上用球拍打人,還拍斷了,老師打電話來說讓家長好好教育「孩子」,作為家長該怎麼辦?
  • 陳默:新學期開始了,又是一波諮詢高峰
    可今天的教育環境下,家長如果不了解教育,不了解孩子成長的規律,觀念混亂,方法失當,逼急了,孩子會抵命反抗。 家長普遍存在一種錯覺,認為孩子只喜歡玩,不喜歡學習。事實不是這樣。 哪個小小孩不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不追著家長問十萬個為什麼?那種旺盛的求知慾為什麼沒能延續?又是怎麼被撲滅的?……我們值當好好反思。
  • 陳默:從幼兒家長到小學新生家長
    2020年9月6日,新東方特約專家陳默教授為求是小學、青年路小學教育集團的全體一年級家長帶來《從幼兒家長到小學新生家長》的專題講座,趕緊來看看吧 ... ...作為家長要怎麼幫助孩子順利渡過從幼兒園到小學生活的過渡期,為孩子入學後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呢?講座中陳默教授從10個方面為大家解答了以上問題。
  • 陳默:你的孩子遇見好老師了嗎?|教師節專題
    要在今天當一個好老師,可不容易,學校的要求、家長的期待、學生的培養……在這個教育生態裡,老師是核心傳導者。那麼,你的孩子遇見好老師了嗎?什麼樣的老師才能稱作好老師呢?今天,「少年大不同」特邀大不同親子教育導師、著名兒童和青少年心理專家、華東師範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特聘督導陳默老師,來跟我們聊聊這個重要的話題。
  • 心理專家陳默:中國孩子已經變了,老師和家長卻還沒跟上
    】中國孩子已經變了,老師和家長卻還沒跟上文|陳默(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諮詢中心特聘高級諮詢師,上海心理學會基礎教育專委會秘書長。)現在的孩子到底怎麼了?老一輩的總是抱怨現在的孩子太難帶,老師們也覺得他們教的孩子一屆不如一屆。可是,你有沒有想過,從80年代開始,孩子們的成長環境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我們現在面對的教育對象是90後和00後,他們大都是獨生子女,也是伴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成長起來的一輩人。
  • 心理專家陳默:中國孩子已經變了,老師和家長卻還沒跟上
    作者:陳默 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諮詢中心特聘高級諮詢師,上海心理學會基礎教育專委會秘書長。現在的孩子到底怎麼了?老一輩的總是抱怨現在的孩子太難帶,老師們也覺得他們教的孩子一屆不如一屆。
  • 《一年級》拼音測試逼瘋眾孩子 語文老師教你不著急
    家長著急 「笨鳥先飛」不可取    新學期開學後,長沙市芙蓉區燕山二小語文老師劉安瑤發現,其實班上有不少學生提前學了拼音。有些孩子是幼兒園學過,有些孩子則是父母提前教的。    所謂的「笨鳥先飛」,「先飛」的不應該是課堂上的內容,家長應該調整好心態,多多「注重孩子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的培養」,「很多孩子因為年齡小等原因,思維開竅沒有那麼快,但是他們依照老師的要求每天鞏固好知識,培養好學習的良好習慣,成績是一定能趕上同齡孩子的。」燕山二小語文教研組組長楊欣是這樣看待家長心急成績的心態。
  • 心理諮詢講座——陳默教授
    青春期的孩子,往往在各方面都很敏感和脆弱,容易產生心理疑惑。面臨愈來愈近的中考壓力,如何釋放?   我校考慮到初中學生的特殊性,希望更好的使孩子能夠在這四年中學到知識、學會做人、學會交流和溝通、學會如何正確的看待自己。5月27日,我們請來了心理專家陳默教授為學生和老師做講座,希望這樣的嘗試能夠帶來較好的效果。
  • 老師勸告:孩子不到這個年齡,家長不要著急教他認字,壞處多
    孩子學習識字必須要遵循成長規律,拔苗助長只會適得其反。過早認識漢字,固然會在同齡人中佔優勢,但是識字並不像家長想得簡單記憶、反覆練習那麼簡單。丫丫從3歲開始學識字,用了不到一年就學會了600字,媽媽引以為傲。可自從上了一年級,老師反應丫丫經常上課走神甚至出現厭學情緒。媽媽也感到困惑,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丫丫如此大的變化呢?
  • 傲爸媽智庫大講堂杭州首場陳默老師、沈奕斐老師、王金海老師將作...
    (原標題:傲爸媽智庫大講堂杭州首場陳默老師、沈奕斐老師、王金海老師將作主題分享)
  • 「中不溜秋」孩子是大多數,如何彎道超車?陳默說:先搞好親子關係就容易了
    和優等生、後進生相比,「中不溜秋」的孩子被夾在中間易被忽視,結果也容易保持「平庸」。但是,中不溜秋的孩子是大多數,他們如何「彎道超車」?圍繞這一熱點話題,今天,復旦大學教授錢文忠、兒童青少年心理教育專家陳默等為怎樣培養中不溜秋的孩子支招,注重培養學習品質之外,建立和諧的親子關係也是利器。
  • 心理專家陳默:中國孩子已經變了,老師和家長卻還沒跟上!
    老一輩的總是抱怨現在的孩子太難帶,老師們也覺得他們教的孩子一屆不如一屆。可是,你有沒有想過,從80年代開始,孩子們的成長環境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我們現在面對的教育對象是90後和00後,他們大都是獨生子女,也是伴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成長起來的一輩人。其實孩子們也有很多苦惱,只是我們沒有深入了解。
  • 家長群中這幾種行為最讓老師無語,你有沒有?老師:別添亂了
    現在各個班級都會建立班級群, 建立班級群的初衷自然是為了方便學校跟家長溝通交流學生的學習情況,布置一些教學任務,家長之間也可以互相交流一下教育心得。班級群就是家校之間的橋梁,是為了孩子教育而成立的。班級群剛剛建立的時候,家長們不太熟悉,群裡的消息基本上都是老師布置教學任務,家長們的發言比較少,而且也一般是圍繞孩子教育學習的話題的。
  • 孩子經常無理取鬧,家長冷處理還是該著急,三種方法教給你
    孩子經常無理取鬧,家長冷處理還是該著急,三種方法教給你相信很多的家長都會遇到這樣的一個問題,當沒有滿足孩子一定的需求的時候,孩子就會又哭又鬧,並且會經常性的這樣無理取鬧,那麼有的家長就會冷處理不管孩子,有的家長就會對著孩子著急,那麼到底應該怎麼去做呢?這裡教給大家三個方法。
  • 上海"等第制"評價讓家長們都炸了,九成家長希望給孩子更多元評價
    百分制環境下的老師和家長,尤其是母親,往往會把焦慮轉加到孩子的身上,由此產生了「分分必較」和「生生比較」的現象。同時,也會讓孩子對自己產生不合理的評價。在陳默看來,等第制是以段落來歸類孩子,帶有一定的寬泛性和模糊性,不會像過去只要一分就會把人比下去,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老師、家長和孩子的壓力和焦慮。陳默說,小學是整個學業的起跑階段。今後,孩子還有漫長的學業生涯,絕不能讓他們在起跑時,就對跑道產生恐懼感和焦慮感。只有解除了內心的不安和恐懼,孩子身心健康發育,將來才能發展為一個強大的人。
  • 小學生頻繁換老師:家長認為不利於孩子學習,學生無動於衷不著急
    二年級班主任私發消息說根據區教體局會議精神,本學期各校要求化解大班額,每班學生不能超過55人,為了更好地落實精神,進行了隨機分班工作,結果我的孩子被分到新開的班級,要求家長儘快與新班主任老師取得聯繫,謝謝配合!雖然是私發,但是因為不是我一個人,群裡還是炸開鍋了。家長們的表現都是很在意,說這樣不利於孩子學習,孩子又要磨合,還有的說這樣孩子成績又要下降了。
  • 【警民同心】五大連池:助力高考 為「小迷糊」考生解燃眉之急
    2020年是一場特別的高考季,牽動著千萬人的心,十餘載寒窗苦讀,終到人生重要的岔路口,芊芊學子們厚積薄發,只為今朝金榜題名,然而,卻有不少考生為了一件事犯了愁,那就是:身份證丟了!「你好,我是第四中學的學生,馬上就要高考了,可是我身份證丟了,現在辦理不知道來不來得及
  • 教育講壇聚焦等第制 九成家長希望給孩子更多元評價
    本報記者 蔣迪雯 攝  不少家長教育孩子「凡事都要贏」,但「競爭感」並不等於「競爭力」,競爭感太強,不利於孩子成長。前天,由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市教委和解放日報·上觀共同主辦,上海教育新聞宣傳中心和長寧區教育局承辦的「第11屆新解放教育講壇」在長寧區少年宮劇場舉行,主題為「等第制延伸,改變評價體系」。講壇現場,新解放教育講壇與長寧區教育局結為合作夥伴。
  • 為孩子高考助力——家長請你這樣做
    絕大多數的家長都會努力營造和諧、寬鬆的氛圍,為孩子的考試助力。但目前家長最大的問題並不是孩子的學習,而是自身的焦慮情緒。不知道如何幫助孩子;擔心孩子的學習狀態;為孩子的成績著急上火;怕孩子考場發揮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