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走法規邊緣前景幾何?
——爭議中的另類APP「秘密」背後的秘密
新華社北京5月13日電(記者 程士華 南婷)5月12日,一款名為「秘密」的匿名社交軟體APP疑遭蘋果應用商店下架,再次引發公眾關注。自其誕生以來,力挺者譽其「情感樹洞」,可緩解工作壓力釋放不良情緒。反對者稱之為吐槽的「垃圾醬缸」,誨淫誨盜、毀三觀沒有底線。
在網民的爭議聲中,這款剛剛出現在中國網民面前的匿名社交軟體,展現出了驚人的爆發力,粉絲量快速上升,似乎前景無限光明,但「色情」話題的困擾以及抄襲國外同類軟體的原罪,決定了它隨時都可能戛然而止。
另類APP躥紅 「假面舞會」式狂歡
兩款同名「秘密」的手機APP,近日在網友中躥紅——身體疾患的難言之隱、男女「性福」的鑰匙真諦、戀愛相處中的糾結迷濛、大學寢室的室友摩擦、同僚上級的暗戰角力,這些吐槽,都能成為「秘密」熱門話題。
帶有蒙面圖標的「秘密」APP,是基於通訊錄的匿名熟人社交軟體,如同是一場線上的熟人假面舞會。瓶子圖標的「秘密」APP,則定義自己為「性感的私密傾訴社區」。
在瓶子版「秘密」裡,一個「被丈夫用皮帶抽打的滿身傷痕的妻子」的帖子引發熱議,許多網友都是支持樓主儘快離婚,並建議樓主可以收集一些被毆打的證據,以此提交法院作為證明「家庭暴力」的存在,會更有利於促使法官作出有利於樓主的決定。
除了疑難雜症求助帖,還有「前男友和閨蜜上床了怎麼辦?」「明知自己成了小三卻無法割捨」「現在還有不出軌的女人嗎?」等,這些帖子都引發「秘友」的關注和跟帖,有些樓主還會主動選擇一些跟帖進行回復互動。
「秘密」用戶小李每天都會登陸看「秘友」發言,自己也會時常吐槽工作和生活中的不滿。她說,出於身份、關係、人情等等方面的顧忌,很多內心吐槽並不方便發在朋友圈或QQ空間裡,「秘密」提供了一個不必忌諱的地方,「仿佛有魔力一樣,吸引我上去看和發帖。」
專家指出,這種匿名性提供一個人人皆可傾訴煩惱和壓力的「樹洞」,而且還有大量的匿名評論,用戶之間可以互相交流,尤其是那些有著相同經歷者,答疑解惑互相支招,有助於幫助人們釋放壓力、舒緩負面情緒。
「回聲樹洞」屢現「毀三觀」行為
自匿名社交軟體「秘密」出現以來,對其質疑和指責的聲音就沒有停止過,情色、謠言交織在「秘友」的真心話大冒險之中。
首先,大尺度的內容和圖片,在「秘密」內到處充斥,甚至直接成為其主打話題,APP甚至直接將這些大尺度內容中最為勁爆的部分主動篩選強行推送到用戶的手機中。
記者使用時看到,不時有網友上傳與性相關的圖片,有的上傳高清晰的男女情色圖片,有的隔三差五發表「外圍女」情色服務軟體推廣的圖片廣告。
上述圖片展示了一天多仍然存在。業內人士指出,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除了用戶點「舉報」外,「秘密」管理團隊缺乏有效的審查屏蔽手段。
第二,對競爭公司的攻擊、對同事朋友的詆毀時有出現。「易歡歡、羅明雄大家怎麼看?」,一堆網友在下面進行評論,有的攻擊性明顯。
網民「-瀞瀞地」說,匿名軟體中的很多內容不是秘密,而是謠言,這款利用人的陰暗面發展的軟體,製造了太多負能量和不信任。
第三,在沒有進行驗證的情況下,可用他人手機號隨意註冊,部分網民反映出現了手機號被盜用的情況。
網民「Drkalvin」發微博說,「秘密」如果不進行穩妥的信息審核,遲早有一天會自我毀滅。「所謂的秘密和謠言之間很多時候只有一層窗戶紙的距離。」
匿名帶來新挑戰,恐成「謠言」保護傘
一些網民把匿名社交軟體比喻為「面具派對」下的本性狂歡,和之前已為公眾熟知的「陌陌」等移動社交軟體一樣,憑藉著「性」等敏感話題吸引大量眼球,前途無限但風險未卜。
匿名社交軟體給網絡管理帶來挑戰。相關網際網路管理職能部門有關負責人表示,類似「秘密」的匿名社交軟體很多,其中很多都是有憑藉「色情」等敏感話題博得公眾關注的做法,對這個領域的管理,一般是沿襲之前網際網路內容的管理規章和法律法規。匿名社交軟體屬於小眾媒體,但一些信息在小圈子內密集傳播時,同樣會形成大眾傳播的效果。
匿名是否會成「謠言」保護傘?接受記者採訪的上述負責人表示,如果僅僅用匿名社交軟體作為發洩情緒、緩解壓力,相關職能管理部門不會介入。但如果出現了謠言並造成不良影響,造謠者並不會因為匿名就可以逃避責任,因為目前大多數手機號碼已實行了實名制,網絡地址也是如此,管理部門可以快速鎖定責任人。另外,網絡企業也有責任自查自糾,做好網絡淨化。
一名網際網路業內人士說,目前「問題營銷」也已成為擴大知名度的一種手段,通過宣稱自己存在「色情」問題有多麼嚴重,激發網民的好奇心。之前有些像「陌陌」一類的社交軟體採取的就是類似營銷方式。
安徽大學社會學專業教授翟年祥認為,對「秘密」這類匿名社交軟體,最基本的一點,就是其中的各類吐槽,都不能觸犯法律道德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