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18 19: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最近大家都在關心申報個人所得稅
手機上也安裝了個人所得稅app
然鵝
這個app真的很神奇!
有人通過它發現自己
成了好幾家外地公司的「老闆」!
事件回放
日前,白領劉小姐在使用app申報個稅時,發現自己的申報界面跟其他同事不一樣,裡面多了2個選項:一個是「我的辦稅權限」,一個是「企業辦稅權限」。
點擊進入「我的辦稅權限」,上面記錄著一家名為「廣州市XXX有限公司」的相關信息。
劉小姐自己連廣州都沒去過,更別提註冊公司了,更要命的是,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查詢,發現這家企業的個別項目已被納入經營異常名錄。(以上截圖來自APP「新聞坊」)
▼那麼,問題來了……
如果這家公司出現了問題,對劉小姐有什麼影響呢?怎麼樣才能做到合理合法維權?
且聽上海鐵路運輸法院(以下簡稱上鐵法院)周法官給你講講「被老闆」的那些事。
原來是這樣當上「老闆」的……
「被老闆」其實是個人身份信息遭到冒用,在本人不知情的情況下,被他人用來註冊成立公司,被冒名者便成為了該公司的股東、董事等。
通過法院法律文書檢索發現,全國各地此類冒用他人身份證註冊成立公司的案件已有不少,而且出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在此類案件中,個人被冒用身份進行工商登記後,若該企業存在違法行為,被冒用人將可能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甚至牽涉進入刑事案件。
若冒用身份設立的企業被列入嚴重違法名單後,被冒用人3年內不得擔任其他企業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已經擔任其他企業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的,還應當依法辦理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變更登記。
即便冒用身份設立的企業尚未發現違法行為,因冒用身份設立企業本身的違法性,也存在極大的潛在風險,若被冒用人屬於國家機關、事業單位或國有企業等對個人財產狀況審核嚴格的人員,因其在外「設立或投資企業」,還會嚴重影響其升遷、考核等。
個人身份信息洩露並遭人利用的主要原因是身份證遺失、被竊等。身份證件是公司註冊登記材料中必不可少的申請材料,在申請人向公司登記機構出示身份證原件的情況下,以目前的公司登記材料審查機制,登記機關很難發現身份證件系被冒用的。
想不當這個「老闆」?
不容易!
「被老闆」的人想擺脫「老闆」身份,得經歷一番波折。
被冒名者可以向準予公司設立的登記機關提出糾錯的申請,需附上身份證件遺失或被竊的證明材料,有時還得進行對籤名的筆跡鑑定。然後,由登記機關審核,是否啟動糾錯程序。即使糾錯程序啟動了,若案涉公司經營異常、其他股東下落不明,則還得經歷漫長的公告過程,費力又費時。
登記機關一旦對被冒名者的糾錯申請存有疑問或疑慮,則糾錯程序未必能順利啟動。這時候,通過行政訴訟解決冒名登記問題,是最有效的解決途徑。
怎樣才能儘可能
避免「被老闆」?
要防止此類事件的發生一定要牢記以下幾點: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妥善保管自己的身份證件。
◆ 若一旦有過身份證件失控的情況,應及時取得相關證據先向公安機關報案,如果侵權人的行為造成被冒用人經濟損失或者危害社會公共利益的,侵權人就可能涉嫌犯罪,可以由公安機關依法進行偵查。
◆ 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投訴,要求撤銷相應登記,由其啟動糾錯程序。
◆ 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反映仍無法及時解決的,可在法定期限內(除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案件外,其他行政案件最長起訴期限為5年」)提起行政訴訟,要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撤銷相應登記。
來源|上海鐵路運輸法院
責任編輯 |邱悅
聲明|轉載請註明來自「浦江天平」公眾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