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勞動報》報導,明明只是一位在職普通員工,下載註冊個稅申報App後,點開一看,自己搖身一變成了一家陌生企業的法人代表,註冊資金高達幾百萬。讀者楊先生近日致電勞動報熱線電話,訴說自己遇到了匪夷所思的事。
為了弄清自己究竟什麼時候變成的「老闆」,以及註銷這家莫須有公司,他求助了稅務、工商、公安等多個部門,差點一紙訴狀把自己告上法院。在本報多次協調聯繫下,事情昨天有了進展,寶山市場監管部門表示將啟動核查程序,若確認該公司註冊未經過楊先生同意,將進行撤銷。
員工莫名成了法人代表
「我本來計劃要買房,現在這樣,豈不是要承擔巨大風險,還能正常貸款嗎?」從2019年開始,這句話在楊先生口中已經重複不下幾十遍。讓他如此焦慮的原因,得從下載註冊了個人稅收申報App說起。
楊先生任職於浦東曹路的一家公司,從事倉儲物流工作,從2009年入職至今已近十年。今年1月,應單位要求,他下載了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個人所得稅App,並進行了註冊。沒想到的是,楊先生發現,信息中出現了「企業辦稅權限」一欄,自己名下居然有一家名為「上海焱邏貿易有限公司」的單位。
這家企業既不是他目前工作的單位,也不是曾經就職的公司,讓楊先生很奇怪。正巧他的愛人是一名財務,得知這一情況後當即指出是個人信息被盜用了。通過網際網路查詢,楊先生發現自己竟然成了「上海焱邏貿易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公司註冊時間為2016年9月28日,註冊資金380萬,註冊地點在寶山區淞濱路。
面對莫須有公司怎麼辦
前一天還是一名普通職工,一夜之間就成了莫須有公司的老闆,楊先生直言「心驚膽戰」。讓他著急的是,自己近期打算貸款買房,如果這家「被代表」的公司以他的名義在外欠下債務,或者存在違紀違法行為,那麼,他是不是就成了風險承擔者?
發現問題後,楊先生第一時間撥打了12345熱線求助。很快,寶山稅務局給了他回復,表示沒法處理。「理由是,所有公司肯定是先在工商註冊後,才產生稅務,所以要找工商部門解決這個問題。」楊先生說。
針對楊先生「被法人」的問題,稅務局建議其撥打110報警。出於安全考慮,楊先生在1月3日下午前往派出所報案。在公安接報回執單上這樣描述:報警人表示,未遺失過身份證件,或將身份證借予其他人。
在溝通過程中,楊先生獲悉,這家貿易公司是通過授權方式註冊的。「工作人員說,必須要我帶著營業執照原件過去才能註銷公司。」楊先生說,除此之外,還有一種辦法———向法院發起訴訟,訴訟對象就是他本人。
既然不是自己註冊的公司,又到哪裡去獲得營業執照原件,這讓楊先生犯了愁。「難道只有一紙訴狀告自己,才能解決問題?」他禁不住發問。
「被註冊」或因系統漏洞
求助無門的楊先生給勞動報打來了電話,記者第一時間向市場監管部門了解相關情況。通過本報協調聯繫,寶山市場監管局展開了調查。據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資料顯示,註冊人當時提供的材料中有授權書及一張在有效期內的身份證。
昨天,在看到這張身份證複印件後,楊先生當即表示,這並不是他現在使用的身份證。楊先生告訴記者,自己因戶口本更新原因,曾於2015年在四川老家重新辦過一次身份證,有效期從2015年起,而註冊公司的這張身份證有效期是從2011年開始的。「雖然還在有效期內,但舊的身份證在2015年就被老家的派出所收走了。」楊先生一再強調。
既然2015年已經更換了身份證,為何2016年註冊公司時還能使用老身份證呢?對此,寶山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的二代身份證,即便已經補辦或更新,但只要老的身份證還在有效期內,就依然可以使用,不會自行註銷」。他表示,這可能是信息系統上存在的一個漏洞。
楊先生最關心的是,名下冒出的這家公司如何處理。寶山市場監管部門表示,建議楊先生到老家所在公安部門開具一張書面身份證更換證明。此後,監管部門將啟動審核程序,不排除通過筆跡鑑定等科技手段,若確認這家貿易公司的註冊未經過楊先生籤字同意,將對該公司的註冊行為進行撤銷。
個稅申報時發現信息被盜
記者發現,個人信息被盜用或冒用的情況並非個例,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很難主動去發現,也鮮有途徑查詢。近期,個稅申報App的註冊反而成為一種「契機」,使得不少隱藏的個人信息被盜問題得以曝光。
據業內人士介紹,其中最集中的是「被入職」,也就是說,自己的名字出現在未曾任職和受僱單位的名下。上海稅務部門表示,市民若發現這樣的情況,可第一時間通過App在線提交申訴。
相關人士表示,像楊先生這樣「被法人」的情況,不排除是一些不法人員冒用他人信息產生的結果。對於這一事件能否圓滿解決,本報將持續予以關注。
(文章來源:東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