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幾位參加「範長江行動」的香港學子在圖片展上合影。攝影:蔡文豪、何家駿
大公網9月12日訊(記者何全益)曾參與今年暑假範長江行動港企行、內蒙古行、甘肅行和國企行等四路行程的港澳傳媒學子,10日再次聚首浸會大學範長江行動圖片展座談會上,與導師、同學共同分享沿路採訪的經歷與體驗,在歡笑聲、歡呼聲和掌聲中,道出「準記者」報導走訪中的艱辛與甘苦,他們表示,在自己身體力行的同時,也深切體會到祖國的強大發展,此行打破了他們對內地的固有印象。
座談會上,不少同學表示在參與「範長江行動」旅程前,其實對內地的印象與實況也並不了解,但經歷了這次「記者」旅程後,對祖國的認知的確加深不少,而且印象也漸漸改觀。
參與甘肅行的香港科技大學張思宇表示,走進甘肅,最多人想起的就是敦煌;但這次行動是向隴東走,讓他見識到不一樣的甘肅,而且並不只是沙漠和佛像;因為現今的甘肅已經邁向新型工業化、城鎮化發展。在整個範長江甘肅行中,張思宇能體驗怎樣做一個記者外,還可藉此機會了解自己國家的文化和悠久的歷史。除了看到經濟上的發展,甘肅也擁有彌足珍貴的歷史文化。紅軍長徵、三師會寧、岐伯中醫藥等,都在中華民族歷史上擔當著重要的角色。
聽港企故事 識有志新聞人
參與內蒙古行的香港中文大學何詠雯表示,對於內蒙古,她的第一印象當然就是草原風光和特色美食,而且因為氣候環境也跟南方非常的不同,所以令她對內蒙古的一切都十分感興趣。在12天的旅程中,她重走了當年範長江先生的路線,看到了很多不同的風景。了解到除了聞名的草原風光之外,內蒙古的其他面貌,包括旅遊產業,沙漠產業,農業和工業發展,同學都更立體的了解了內蒙古。當中她對內蒙古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的態度十分深刻。
同為參與港企行的香港樹仁大學鄭雲風表示,透過港企行,他很幸運認識了一班有共同目標的人,他們各有所長,有的文筆很好,用美麗的文字寫下他們當時的體會。有的勇於發問,為求答案從不放棄。有的熟悉香港發展,每次與他們交流好像聽一場演講一樣。有的專心拍照,記錄我們日常的點滴。以上種種,都讓我獲益良多,也很高興認識到一班有才能,又樂於新聞工作的人。
參與國企行的香港大學許婷婷(圖)表示,自己理想是成為新聞工作者,在參與範長江行動後,令她深切地感受到傳媒的使命感。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導師鄭主任跟他們分享的一個事例,曾經因為有記者的報導內容出錯,而導致到一間上市公司停牌。聽完這個事例後,立刻令我想起電影蜘蛛俠中一句金句:能力愈大,責任愈大。記者的一字一句都會直接影響每一個人、社會,甚至世界。因此,必須要好好運用這把雙刃刀。報導真相是傳媒的職責,但令讀者對社會有反思就是傳媒的使命。唯有令人能有獨立思考及反思,才能真正發揮傳媒的職能,推動社會,甚至世界的進步。因為,社會始終是由人作主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