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小編和朋友們聚餐,聊天時談及兒童疫苗,一位女兒已經9歲的朋友就以過來人的態度跟我們分享:「我們家婷婷從來不打要花錢的疫苗,長這麼大,你們看也健健康康的,就只打一類疫苗。也不是說咱們經濟條件不好打不起,這實在是怕不安全啊。」朋友侃侃而談,小編不太好打斷他,值得等他興致了了,才糾正他的觀點。畢竟,咱們專門寫母嬰育兒訂閱號的小編,必須得專業,是不是?那麼今天,我們也一起來聊一聊。
像小編的朋友這樣,對二類疫苗的安全性存在質疑的,其實是大部分家長。據一項題為《中國家長疫苗態度》的網絡調查顯示,83%的家長會選擇免費疫苗,17%的家長則傾向於選擇自費疫苗。兩項選擇的主要原因是出於「安全」考慮,大多家長認為一類疫苗比二類疫苗更安全。
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心理,覺得國家強制要打並且幫我們省去了費用的一類疫苗,才是寶寶真正「剛需」的,那些根據自己經濟實力,決定打還是不打的疫苗其實都是浮雲。這些人會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對一類疫苗和二類疫苗到底為何有這個分類並不清楚。
區分一類疫苗和二類疫苗,並不是這些家長所想的那樣。之所以有這個區分,是因為目前我國是發展中國家,且咱們國家人口眾多,受限於財力現階段不可能做到將全部疫苗都實現免費接種,所以區分出兩種疫苗。隨著國家財力不斷增加,以後一類疫苗的範圍也會逐漸擴大。事實上,不少二類疫苗在發達國家也已經實現了免費接種,也算是發達國家的「一類疫苗」。
目前,咱們國家的一類疫苗有14種。兒童常規使用的一類疫苗包括:卡介苗、B肝疫苗、脊髓灰質炎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風疫苗、麻腮風疫苗、A群流腦疫苗、A+C群流腦疫苗、乙腦疫苗、減毒A肝疫苗等11種。另外還規定了炭疽、鉤端螺旋體、出血熱三種疫苗,如果有疫情、突發疫情的時候作為應急接種疫苗,這3種疫苗也為免費接種疫苗。
而像水痘疫苗、手足口病疫苗、流感疫苗等等,如果要給孩子注射就只能自掏腰包了。這些疫苗,雖然不能百分百保證孩子不會發病,可是如果注射了疫苗,即使發病了程度也會輕很多。比如小編的朋友麗麗,花了300多塊給兒子打了手足口疫苗,雖然兒子上幼兒園的時候還是被同學傳染了,但由於打過疫苗,症狀較輕,很快就康復了。
所以說,所謂的一類疫苗比二類疫苗靠譜,那其實是錯!錯!錯!
此外,還有一個觀點是,通過疾病獲得免疫比通過疫苗獲得的好。這種觀點同樣也是錯誤的。要知道,疫苗與免疫系統相互作用產生的免疫反應與通過自然感染產生的免疫類似,但疫苗不會導致疾病,也不會使接種者受到潛在併發症的威脅。相比之下,通過天然感染獲得免疫可能會付出高昂的代價,孩子歲通過生病獲得免疫,生病的過程卻也是家長最為揪心的過程,還不如去打疫苗呢,你說是不是?
至於疫苗的安全問題,小編沒辦法百分百保證,只能是建議大家到正規的大醫院選擇比較品牌的疫苗接種,也相信隨著咱們國家監管的日益完善,加上之前爆出的長生疫苗事件掀起的輿論風波,我們的疫苗事業也一定可以發展得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