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繁轉學為哪般?無奈的家長!受傷害的一代!

2020-12-15 育來育好

打工潮的興起,讓人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量的農民工湧入城市,在為自己創造財富的同時,也為流入地的城市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外出務工,使農村變得富有,使城市更加發達。當然,也催生了許多新生的事物,比如「新市民」「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等。

流入地優越的教育資源和家庭對教育的重視氛圍也在影響著從農村、從大山裡來的民工子弟們,他們也嘗試著把孩子接到身邊,花銷比在老家多出許多倍的上學費用,為孩子求學創造條件。隨著九年義務教育的落實和異地高考政策的放開,更是有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把孩子接到自己身邊讀書,減少了「留守兒童」現象。只要有學校願意接收,他們就可以輕易把孩子帶到自己工作的城市讀書,因辦理轉學手續並不麻煩。

但生活往往並非能遂人願,工作的不穩定,老家的變故,夫妻關係的破裂,無法就讀初中或高中等原因,又迫使他們不得不給孩子轉學。小編常年做學校學籍管理工作,每學期開學和結束都要經手辦理學生轉進轉出各有五六十例。有的是讀完一學年轉學的,有的是讀完一學期轉學的,有的則讀了兩三個月,甚至有的家長前腳剛把孩子轉進來,後腳又要把孩子轉走了,實在讓人無奈。小編負責的是小學,轉進轉出的從一年級到六年級都有,一般集中在二三四年級。

其實,最無奈的是家長,作為經常和家長打交道的小編來說,小編深深理解這些家長的無奈。

在轉學原因中,家長的工作變動是最主要的因素。原來是在家務農,後來跟著親戚朋友外出務工,孩子留在家中老人照看。老人多溺愛孩子,且無法輔導功課,孩子成績變差,做父母的就想方設法把孩子接到身邊就讀。在外工作並且孩子隨同外出就讀的,有的是原來的工廠或公司經濟效益不好,或自身有更高的追求,家長不得不重新錄求出路,當所在區域無法找到合適的工作時,家長就要向外圍突破,如果家校不超過二十裡,還可以讓孩子乘坐校車來解決上下學問題,一旦距離過遠,轉學必然產生。

若老家有父母傷病要照顧,有高齡老人要贍養,也會迫使家長必須帶著孩子返鄉。眼界的打開,外在的誘惑,機遇率的增高,讓夫妻關係破裂而離婚的現象加劇,也導致了孩子無辜受累,催生轉學。還有的地方,雖然國家實施九年義務教育,但因當地公辦初中無法容納過多的生源,學生在流入地完成小學學業後,也只好返回原籍就讀初中,原籍作為人口流出地,是有義務為這些人提供教育的。

所以,就有了「頻繁轉學」的現象。

而頻繁轉學對孩子的不利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第一,換了新環境,一切從頭適應。轉學首先要和原來的朋友同學告別,難捨之情會使人心情壓抑沉悶。接著進入一個新的陌生環境,要換一群不認識的人去接觸,也會使人產生焦慮緊張無助的情緒。成年人在剛換工作時候都會覺得多少有點緊張,更何況孩子呢。新的環境,新的人際關係,這些都需要去適應,去培養。和新同學相處,有的人可能沒有什麼問題,有的人可能因為性格、風俗習慣等原因很難與他人相融。還要考慮是否能夠適應新學校的學習進度與上課方式,要適應新的老師的教學風格。老師和老師的差距真的很大,每個老師教學方法都不同,如果家長不能有效地引導孩子自學,成績會受到很大影響。如果孩子各方面不理想的話,轉去一個好的學校,其實並沒有好處,反而會使原本自信的人,因為壓力過大而越來越自卑。家長原本打算自己照管孩子,扭轉老人帶孩子成績差的局面,但往往有時願望會落空。

第二,教材不統一,學習很難跟上。如果是跨省轉學,甚至是跨市轉學,就會碰上教材不一樣的事情。上海有上海版,江蘇有蘇教版,浙江有浙江版,還有人教版、北師大版、西師大版、語文S版。教材不統一,直接導致孩子的成績在一段時間內很難有提升。另外各地開設的科目也不盡相同,比如:江蘇從三年級就開始學習英語,而有的省份要到初一才有英語;還有的就是雖然也開設了英語課程,但普遍不教。所以讓轉入的孩子學習有壓力,並且成績提高相對比較費勁。

第三,有了新問題,需要孩子面對。一個自身條件比較優秀的學生,如果從教學條件落後的學校轉入條件比較先進的學校,問題可能很少,會使其在許多方面得以提升。如果學習能力不強,進入好的學校,對其來說是一種巨大的挑戰。反過來,從條件優秀的學校轉入條件相對落後的學校,無論優秀的學生抑或一般的學生,則可能面臨很多問題,如:1、校園環境是否理想;2、班級裡是否有不友善的壞孩子,孩子可能遭受「欺生」,比如騷擾,甚至是歧視;3. 最主要的是教師對孩子是否友善,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問題,解決方法是否簡單粗暴。等等。遭遇這些情況,對孩子的傷害不小。

第四,相識又分離,很難擁有友情。俗話說「一輩同學三輩親」。同學相處,友情珍貴。但頻繁轉學則使孩子很難與別人建立友情,不懂得去珍惜友情。因為對待離別,覺得反正遲早要分開,無所謂了,所以不去珍惜。短時間的相處,不僅使其在人際交往中,無法去深交,缺少真心的玩伴,而且轉學後,很難持久保持那份友誼和記憶。

小編總結:

以上,小編從轉學根本原因和轉學的不利影響等兩大方面和大家聊了聊關於轉學的事情。對孩子來說,轉學是個比較敏感的話題,小編建議我們這些做家長的宜慎重考慮。在自身工作、家庭因素與孩子學業之間,要做好權衡。雖然轉學,可以方便照顧孩子,可以享受更好的教育;雖然轉學,可能有苦衷、有無奈;但頻繁轉學,讓孩子頻繁離開原先熟悉的環境和熟悉的同學老師,重新去面對、去融入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這對他們的傷害有多大呢?轉學有弊端,家長需謹慎!不知大家怎麼看?歡迎留言!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家長眾籌給老師買車庫,校長怒批引眾怒,最後無奈給孩子轉學
    前段時間,某中學的一個學生,他爸爸在家長群裡眾籌給孩子的班主任買車庫。雖然班主任看到之後制止了,但還是被人傳到了網上,給學校造成了很壞的影響。無辜的班主任也被校長痛批一頓,勒令聽課反思。這個家長的這種作為可謂是惹了眾怒,既讓其他家長反感,又得罪了班主任和學校,孩子也埋怨他。
  • 小學三年級數學題,全班不會,老師無奈,家長:想給孩子轉學
    小學三年級數學題,全班不會,老師無奈,家長:想給孩子轉學 這幾天我正在為一件事情頭疼呢,孩子上學以後本來是為我減輕了身上的負擔,但是現在我覺得自己反而被孩子弄得更加疲憊了,孩子在學校除了學習,回家還要寫作業,我知道他們辛苦,我們也是從那個階段走過來的,但是現在我覺得孩子的學習有點讓我擔心了。
  • 孩子頻繁轉學是個兩難問題,魚與熊掌家長如何抉擇
    這樣留守的問題是解決了,另外一個問題又隨著出現了,頻繁轉學對孩子的影響也不小。遠的不說,就說我自家堂哥的孩子,小男孩從上幼兒園就跟著堂哥去了寧波,在寧波光幼兒園就轉了三次學,上小學是託了一大堆關係,補辦各種不符合入學條件的方面,最後總算是入學了,小學二年級的時候,由於堂哥的工作地要改地方,接送孩子是個問題,再次給孩子辦理轉學。
  • 寧波一學校為「最差生」保送 非本地生無奈轉學
    近日,記者通過採訪發現,原來在浙江省寧波望春初級中學裡,本地人、「最差生」小李等人也可以經學校保送順利就學;然而,另一位同學、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蔣某則沒有這麼幸運,只能中途無奈被迫轉學。  家長:外來學生成績差怕拿不到畢業證書 無奈被迫轉學   2007年9月份,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小蔣被寧波望春初級中學錄取,因為小學基礎不紮實,其初中成績一直排在班級後幾名。然而,他卻沒能像小李這樣幸運,因為他在讀初二時就已經無奈被迫轉學。
  • 隨遷與留守學生:頻繁轉學影響成長
    他們目前的遷徙狀態受哪些因素影響?規模近億的這部分兒童少年,成長過程伴隨著父母的外出流動,然而他們生命歷程中的流動性現象還不甚明晰。本研究通過對隨遷與留守中學生就學地情況的調查,關注流動人口子女的流動性問題。問卷調查內容包括學生個體及家庭基本情況,父母外出流動信息,監護現狀,外出流動和轉學經歷,學習狀況和對就學地及學校的評價,目前遷徙狀態的原因和態度等。
  • 畢業生三個月竟做四次胸透,重複入職體檢為哪般?
    原標題:三個月竟做四次胸透,重複入職體檢為哪般?深圳新聞網訊 一名從海外留學歸來的畢業生,在深圳求職,三個月內四次跳槽,卻經歷了四次體檢,尤其是做了四次胸部拍片,這讓當事人十分擔心頻繁體檢尤其是胸透所帶來的健康問題。
  • 單親媽媽給孩子轉學4次,孩子:求我也不上學了
    這個孩子可以說是被她媽媽頻繁轉學給廢了。我們一起來看看家長給學生轉學的那些事。什麼情況下給學生轉學1、家庭實際困難父母一方或雙方工作調動,無法照顧到孩子。這種情況下可以轉學。如果學校的校風確實影響到了學生的發展,建議有條件的家長讓孩子轉學,避免受到更大的影響。如果孩子學習習慣很好,能出淤泥而不染,行為上也很自律,是學校的佼佼者,那還是不要轉學。薄弱學校一般會重視這樣的孩子,當作尖子生培養,說不定能給他開小灶。「寧為雞頭,不為鳳尾」,這樣的情況不轉學會好一些。
  • 家長託關係為孩子轉學 數千「中介費」打水漂
    昨日,福州倉山多位市民致電本報新聞熱線968111投訴,為給孩子辦轉學,她們通過中間人找到了倉山區蓋山鎮江邊小學的鄭老師,對方答應幫忙,但是現在學沒轉成,中間人收取的四五千元不等的「中介費」,至今也沒全要回。  昨日,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鄭老師否認了此事,表示自己的確答應過鄰居,幫助了解轉學事宜,但從沒允諾一定能辦成,更沒拿家長一分錢。目前,倉山區教育局已介入調查此事。
  • 說話像「吵架」為哪般
    (原標題:說話像「吵架」為哪般)    劉天放
  • 漢中家長稱孩子被變相退學,教體局:多次違反校規,自願轉學
    該負責人回應,仁德學校讓小劉回家反省,意在讓家長帶回家開展家庭教育,經教體局調查不存在勸退或開除的說法。此外,轉學是學生和家長自願行為,家長目前已聯繫小劉所在學區的公立學校,正在辦理轉學手續。學校讓家長領回家,是想讓家長配合學校共同教育小劉,讓他從思想上轉變,能夠認識到錯誤並遵守學校規定。王老師還說,小劉回家反省期間曾來過一次學校上學,但因為被老師發現又帶著其他同學吸菸,隨即又讓家長領回家教育。目前,小劉轉學一事是自發行為,學校從未勸退小劉。
  • 北京西城收緊中小學轉學政策:區內不能轉 外區轉入有戶口有房
    央廣網北京12月13日消息(記者馬喆)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近日,北京西城區教育考試中心的一則通知,再一次引發了無數中小學生家長的關注。通知的核心是北京西城在全市政策的基礎上,進一步收緊中小學的轉學政策。  其中,西城區內小學、初中各年級都不能辦理轉學。
  • 小學生被同桌扒褲子怕上學 家長無奈轉校換環境
    無奈之下,家長只好給孩子轉學。  家長張先生說:「兒子近來晚上睡覺不願脫褲子,我再三詢問他才說出原因。原來,和兒子同桌的亮亮(化名)比較調皮,經常在課間脫兒子的褲子玩。班上很多同學都不願和亮亮同桌,班主任就將比較瘦小的兒子和亮亮安排成同桌,時間長了,兒子就有了心理陰影。」隨後,張先生找到班主任希望給兒子換座位,沒想到被拒絕了。
  • 孩子咬人、打人為哪般?感官敏感期到了,請幫助孩子了解世界
    孩子咬人、打人為哪般?身邊有許多家長,當孩子咬人或打人的時候,第一反應就阻止和訓斥,有的甚至責怪孩子沒禮貌,嚴重者還會動手打孩子。因為在這些家長眼裡,孩子咬人、打人就是沒禮貌,是不好的表現,是犯錯誤。其實,這是不了解孩子。凡是掌握育兒知識的家長都知道,每個寶寶成長過程中,都有過喜歡打人或咬人的現象。只不過有的寶寶表現突出,而有的寶寶表現不是那麼明顯而已。
  • 給孩子轉學記住兩步驟,家長可以少走不少彎路!
    每逢放假或開學,都會有好多家長去學校給孩子辦理轉學,尤其是對那些外出打工的家長們來說,因為工作的變動,給孩子轉學相對會更加頻繁。那辦理轉學如何操作,會要哪些手續呢?筆者在學校做學籍管理員多年,對轉學流程非常了解,今天花了點時間,整理出來供大家參考。
  • 因吸菸漢中仁德學校讓學生回家反省,家長:學校拒收已準備轉學
    教體局:學生適應不了仁德學校轉學是自願行為10月底,劉先生帶著兒子再次找到學校,校方表示劉先生的態度不誠懇,如果想讓孩子繼續就讀,要求家長在校外租房陪讀,而發現小劉如果有一次遲到,則還是會被拒收。位於勉縣境內西漢高速出口的漢中市仁德學校 11月20日,勉縣教體局基礎教育股一負責人表示,小劉的情況,漢中市教育局曾轉來家長的投訴,責成勉縣教體局核實調查過。經核實,小劉因適應不了仁德學校教育環境,加之自制力差,總是違反校紀校規。學校曾多次和家長溝通過,要求家長配合學校加強教育,但效果不佳,仍然違反校紀校規。
  • 關於轉學、借讀那些事兒,家長們必須明白的道理!
    通過轉學、借讀等方式,獲得更加優質的學習資源,無可厚非,單純地從獲得學習資源的角度來說,這肯定是一種正確的選擇。我們今天要要對轉學、借讀提出一些不同的觀點,主要是從轉學、借讀的動機,以及對舊學校的「深耕」兩個方面,為更加理性地選擇是否轉學、借讀提供一些方法。
  • 兒童春季扁桃體反覆化膿為哪般
    如今,扁桃體腫大的孩子真的很多,每天在醫院排隊割扁桃體的孩子也很多......這個季節又是最容易感冒,最容易發作發炎的… 最近門診裡也是常有扁桃體化膿的寶寶, 和心急如焚的家長。
  • 北方:送花圈只為討債,辱人害己為哪般?
    原標題:北方:送花圈只為討債,辱人害己為哪般?  作者:北方   「人好好的活著,有人竟將花圈送來了,這不是糟踐人麼!」幾天前的一個雨夜,山東淄博張店一小區樓門口驚現4個花圈,讓人氣憤的是,這花圈竟然是給活人送的。原來,被送花圈的受害人和李某之間有經濟糾紛。李某多次討債未果,一氣之下就找朋友給受害人送去了4個花圈。
  • 校園貸——還與不還都受傷害
    校園貸——還與不還都受傷害從校園貸出現後,已經有無數學子因此而陷入還貸的無底洞,更有甚者,因無法承擔後果的學子們,被逼無奈走向了死亡。但這並不是最嚴重的,最讓人感覺到悲哀的是針對女大學生推出的「裸貸」,以女孩的裸照為抵押,無法償還貸款,只能承擔身敗名裂的下場,無法承擔的,要麼家人為其還款,要麼自己自殺死亡。
  • 一年之內27位高管離職 人事頻繁變動為哪般?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一. 前一日在亞振家居第三屆董事會第六次會議上,公司董事會同意聘任財務總監趙海燕為公司副總經理。索菲亞(SZ002572)5月31日,索菲亞家居公告稱董事會近日收到公司董事、副總經理王飈的書面辭職申請,王飈先生因個人原因向公司申請辭去董事、副總經理職務,辭職後不再擔任任何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