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我們對日本奈良的印象尤為深刻的是它的建築風格,整個城市古老的建築大多都是是仿造唐朝長安城而修建,由於保護得很好,至今在城市的各個角落都能夠看到保存依然完好仿唐朝古建築,而且世界現存最早的木結構建築也在日本奈良。似乎我們都忽略了國內類似的風景了,其實在國內也有兩個相當佛系的小鎮,它們也是仿建的唐朝建築,名字聽起來就相當有詩意,一個在南方太湖邊上——無錫拈花灣小鎮,一個在北方歷史文化名城西安——詩經裡小鎮,風景一點不輸日本奈良。
一、太湖邊上的佛系小鎮——無錫拈花灣小鎮
拈花灣位於江蘇太湖之濱的無錫市濱湖區馬山國家風景名勝區的一座佛系小鎮。得盡天地人文靈氣的拈花灣小鎮,背靠著靈山,面朝太湖,既有江南小橋流水人家的風情,又有濃濃的唐朝長安城富麗堂皇的風格。拈花灣,這個名字聽起來就相當的佛系了,它的命名也是源於佛經中「佛祖拈花,伽葉微笑」的典故,同時位於太湖之濱所在的地塊形似五葉蓮花的神奇山水,取「灣」之意,故而得名「拈花灣」。
我們都知道太湖之濱,有很多江南水鄉古鎮,南潯古鎮就是其中最為典型的代表,充滿著詩情畫意的江南水鄉風情,拈花灣小鎮雖然是後天建設的小鎮,但是它並沒有去效仿江南小鎮的風格,而是取其精華,以唐朝長安城木結構建築為主基調,整體建築風格與日本奈良相似,又很好地把江南小鎮特有的水系風格融入其中,兩者相互融合在一起,並沒有失去原本的基點,反而形成一個獨特風格、別有情調的小鎮。
拈花灣最美的時刻是華燈初上,沒有城市絢麗的霓虹,以暖色調為主的風光,置身其中,仿佛穿越回唐朝繁華盛世之中。復古的老街,標誌性的唐朝木質建構的亭臺樓閣等建築,偶爾有穿著漢服的遊客穿行其中,小鎮隨處響起的中國風音樂把思緒也一起穿越回唐朝盛世,一花一木不是刻板的擺設,而是不經意的心思表達沉穩的心境,處處透露著唐朝盛世的繁華,也彰顯著拈花灣的佛系境界,一點不輸日本奈良的禪意。
二、從《詩經》中走出來的小鎮——詩經裡
詩經裡小鎮位於陝西省西安市灃河之濱,我國最古老的詩集《詩經》的開篇「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便誕生於此,整個小鎮圍繞著《詩經》裡人物、故事、地方、風俗、民俗等等為主題,把詩歌裡虛擬的形象用實景的形式轉化為現實的景觀、建築和表演,也全國首個詩經主題特色小鎮,詩經裡小鎮的名字也是應景,相當的詩情畫意,充滿了佛系。
西安,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之一,歷史上先後有十多個王朝在此建都,經過長年的歷史積澱使得西安擁有相當豐富的歷史遺蹟,尤其是唐朝作為都城的古長安影響極其聲甚遠,這座古城至今依然可以尋找到長安城的影子。詩經裡,雖然不是真正的古建築,但是小鎮的每一個景觀都是以三千多年前西周的畫面去還原呈現;每一幢建築都是仿唐朝木質結構的古建築,其布局與仿照長安城為藍本的日本奈良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座從《詩經》裡走出來的小鎮,這裡的一花一草,一景觀一建築,處處都在能夠都講述著《詩經》裡經典故事,置身其中,仿佛穿越回三千多年前《詩經》裡西周至春秋時期的生活情景,西周至春秋的詩禮文明都一一的呈現,感受到的不僅僅是《詩經》裡的詩情畫意,更有相當佛系的生活境界,在這裡仿佛時間都靜止了,一杯清茶一個下午,歲月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