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二附院精細手術,為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患者除病痛

2020-12-10 澎湃新聞

  陽光訊(記者 鄭亞雷 杜麗芳 張華)近年來,伴隨著醫學技術不斷進步,功能神經外科已成為發展最快的熱門學科之一,為過去諸多無法治療的患者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療效甚至完全治癒,迎來了新的曙光。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的功能神經外科亞專業組便是其中一支頗具特色的團隊。亞專業組由科主任屈建強教授帶領多位神經外科骨幹組成,主要成員有周樂、權俊傑、張熙三位副主任醫師。他們仁心仁術,在「大腦禁區」揮灑汗水,在顯微鏡下創造奇蹟。他們瞄準國際一流診療水準,積極探索,十餘年來已成功為數千例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舌咽神經痛患者解除了病痛,一路走來譜寫華彩篇章。

 

  

仁心仁術設身處地為患者著想

  

6月10日上午,在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神經外科病房內,查完房的周樂副教授接受了記者的採訪。「很多人知道我們在西北地區最早、也是做了最多的顯微血管減壓術來治療面肌痙攣、三叉神經痛和舌咽神經痛,但我們更在意患者的感受。」說到這,周樂副教授給記者聊了一個故事。他說,很多年以前,有一位年近80歲的三叉神經痛患者和家人均因害怕手術,而長期不願意接受外科治療。直到有一天,疼痛症狀已無法忍受時,全家才匆匆趕到醫院。為了止痛,2小時的路途中竟然吞食了76片卡馬西平!到醫院後,患者很快昏迷不醒。好在搶救及時,老人最後轉危為安,才避免了悲劇發生。後來,家屬和患者才下定決心接受顯微血管減壓術治療。

  

老人康復了,屈教授他們卻陷入了沉思。「為什麼大家會害怕手術?如何才能將顯微血管減壓術做的更加安全、更加有效、更加微創?」我們那裡還做的不夠?帶著這些問題,專業組在其他科室的協助下,發揮了綜合醫院的優勢,開展了一個又一個新技術,將科室顯微血管減壓術的診治水平帶到全國先進行列。

  

減少患者痛苦是醫者的責任

  

近年,他們用最先進的快速康復理念優化了診療過程,極大改善了診療效果,加快了手術患者的康復過程。他們在西北地區率先開展的核磁共振FIESTA、MRTA序列檢查可以在術前直觀了解患者的病變神經是否存在血管壓迫?是那根血管壓迫?手術更有針對性,也更加的安全。早在十餘年前,為了客觀地了解手術減壓是否充分,他們就將電生理監測技術應用於顯微血管減壓術中,極大的保證了手術的有效性。術前局部剃髮、縮短圍手術期禁食時間、儘早術後下地活動、加強心理護理等加速康復技術的應用,加快了術後康復,改善了患者體驗。很多患者術後第二天即可下地活動。

  

這些技術的開展,使該團隊在顯微血管減壓術治療面肌痙攣、三叉神經痛、舌咽神經痛方面處於全國先進水平。早在2014年,在全國同行的認可和支持下,科室成功舉辦了全國第一屆顯微血管減壓術治療顱神經疾病高峰論壇。

  

精耕深作「針」對「天下第一痛」

  

被稱為「天下第一痛」的三叉神經痛對患者生活的影響更為嚴重,因不能忍受疼痛而自殺的情況時有耳聞。顯微血管減壓術對三叉神經痛的短期有效率可以達到90%。但是,仍有部分患者效果不佳,或不能進行顯微血管減壓術。這些患者怎麼辦?

  

周樂說:「免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權利。目前,無論是歐美的三叉神經痛治療指南,還是我國的三叉神經痛診療專家共識,明確建議『如果藥物治療效果不好或副作用不能耐受時,應儘早考慮外科治療』。

  

周樂介紹,為了進一步改善三叉神經痛的治療效果,該團隊先後嘗試了多種治療方式,但之前的治療方式效果差強人意。兩年前,該團隊成功開展了經皮穿刺微球囊壓迫技術後這一局面被徹底扭轉。

  

微球囊壓迫技術是在X線引導下,用一根針從口角穿刺卵圓孔,然後將球囊導管置入麥氏囊內,然後充盈球囊壓迫三叉神經,達到止痛目的。該技術在全麻下進行,無需開顱,創傷很小,止痛效果確切,術後疼痛緩解率可達90%以上。患者一般麻醉清醒後很快即可恢復正常生活。即使是行動不便的老人,大多也可耐受手術。兩年多來,專業組已經利用微球囊技術為近200位患者解除了病痛。其中約有一半的患者年齡在70歲以上,很多都是80多歲的老人。「也許你離告別『天下第一痛』只有一根針的距離。」周樂說。

  

患者術後的笑臉是最大的褒獎

  

記者採訪時,剛好碰上做完手術第二天的行先生。他今年80歲,當時已經在地上走來走去,臉上露出孩子般開心的笑容。他指著自己的臉,說「現在是一點都不疼了,一點都不疼!」據這位患者介紹,自己得三叉神經痛已經有四五年了,一直靠藥物維持,但是效果極差,每天疼的吃不成,睡不著,慕名來到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周樂團隊一次微創手術後就徹底不痛了。

  

加上顯微血管減壓術、射頻熱凝技術、藥物封閉技術,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神經外科已經完全掌握當下所有三叉神經痛的外科治療技術,能根據不同病情特點,為患者提供國內一流水平的個體化治療方案。作為西北地區開展球囊壓迫技術的龍頭單位,科室在2019年成功舉辦了西北地區第一屆微球囊技術治療三叉神經痛學習班,並協助省內多家醫院成功開展該項技術。

  

「無論是面肌痙攣還是三叉神經痛,我們希望我們這裡是患者治療的最後一站」。周樂副教授告訴記者,「看到患者術後的笑臉就是對我工作最大的褒獎」。

  

專家介紹

  

屈建強 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西安交大二附院腦科病院副院長、神經外科主任

 

  

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學分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外科學分會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神經外科學專委會顱神經疾患學組副組長,世界華人醫師協會神經外科分會功能神經外科專委會常委/副秘書長,中國醫師協會功能神經外科學組委員,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功能電生理學組委員,世界顱神經醫師聯盟會員,陝西省及西安市神經外科學會副主任委員,陝西省抗癌協會神經腫瘤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從事神經外科工作近30年,擅長顱內及椎管內腫瘤、面肌痙攣、三叉神經痛、舌咽神經痛、顱內動脈瘤的顯微外科治療。長期致力於顱神經疾病、中樞神經系統膠質瘤的基礎與臨床研究,其中關於顱神經疾病發病機制和手術治療的研究處於國內領先水平。

  

周樂  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

 

  

現任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神經外科學專業委員會顱神經疾患診療學組委員。1998年畢業於西安醫科大學臨床醫學系,留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神經外科工作至今。曾先後赴日本大阪大學附屬醫院,北京天壇醫院,臺北榮民總醫院交流學習。在西北地區率先開展經皮穿刺微球囊壓迫治療三叉神經痛,效果顯著。擅長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和舌咽神經痛的顯微血管減壓治療;在後顱窩腫瘤、膽脂瘤、聽神經瘤、腦膜瘤、腦膠質瘤、垂體瘤以及椎管內腫瘤的顯微手術治療方面經驗豐富。主持並參與多項臨床科學研究,並發表相關文章多篇。

  

權俊傑  副主任醫師,博士

 

  

長期從事神經外科醫療、科研及教學工作。擅長顱神經疾病(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舌咽神經痛)的顯微外科手術治療;應用球囊壓迫及射頻熱凝技術治療三叉神經痛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在顱腦腫瘤以及椎管內腫瘤的顯微手術治療方面有較多心得。主持、參與國家及省級課題多項,發表論文20餘篇,參編著作1部。在多個學會任職。

  

張熙  副主任醫師,博士

 

  

掌握神經外科常見病以及多發病的診斷及治療,主要擅長帕金森病、梅傑症候群、昏迷促醒、面肌痙攣、三叉神經痛和顱內腫瘤等疾病的治療。長期從事膠質瘤的血管抑制治療方面的研究,目前主持陝西省社會攻關項目1項,院科技新苗項目1項,院基金重點項目1項,第二參與人參與陝西省資源主導型產業關鍵技術項目1項,陝西省社會攻關項目2項。發表SCI論文3篇,核心期刊10餘篇。

相關焦點

  • 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的微創治療
    省內率先開展顯微血管減壓術、手術操作全程在顯微鏡下完成……濟南腦科醫院神經外科自成立以來,已成功為眾多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患者施行了微創手術,據了解,「微血管減壓術」治療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安全高效低復發。
  • 西安交大一附院神經外科高規格面肌痙攣手術培訓班舉辦
    西部網訊 2020年9月11-9月13日,由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外科顱底腫瘤及顱神經疾患診療組主辦的高規格面肌痙攣三叉神經痛顯微血管減壓(MVD)手術入路及解剖操作培訓班落下帷幕,本次培訓受到省內外20餘家醫院,60餘名神經外科主任教授一致好評。
  • 面肌痙攣和三叉神經痛有何異同?——寧波市鄞州人民醫院高峰
    擅長:膠質瘤,垂體瘤,腦膜瘤,神經鞘瘤,腦積水,面肌痙攣,三叉神經痛及動脈瘤,腦血管畸形等神經外科疾病的微創手術治療,重型顱腦損傷的綜合治療,高血壓腦出血,脊髓腫瘤等疾病的診斷及顯微手術治療。什麼是面肌痙攣?面肌痙攣是指單側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呈陣發性,發作時間不固定,程度不等。
  • 西安交大二附院演繹藏漢一家親擔當藏族人民心中的「白度母」
    11月6日,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駐西安辦事處黨委副書記,主任田福利一行三人冒著濛濛細雨,代表西藏自治區那曲市色尼區那曲鎮牧民塔措,來到西安交大二附院神經外科,親手將「民族團結一家親醫術精湛傳四方」的錦旗交到了西安交大二附院黨委副書記黨變玲和神經外科王睿智副教授的手中。
  • 面肌痙攣 The Neurosurgical Atlas全文翻譯
    抽搐一般從眼輪匝肌開始,逐漸擴散至同側面神經所支配的其餘面部肌肉,甚至擴展至頸闊肌。約2%的發病人群表現為雙側面肌痙攣症狀。面肌痙攣發病率為11/100000,其中女性發病率為男性的兩倍,一般首發症狀發生於48-60歲。目前文獻統計患者一般於發病後8年左右由於嚴重影響生活才開始接受治療。面肌痙攣的家族性病例罕見報導。
  • 軍醫詳解手術如何緩解三叉神經痛和面肌痙攣等病症
    對於三叉神經痛,於橫竇乙狀竇夾角處進入,打開橋腦小腦池進一步放出腦脊液,注意避開巖靜脈,在顯微鏡下對三叉神經全程進行檢查,尋找責任血管並弄清與三叉神經的關係,將責任血管鬆動並移開,將Teflon棉片墊入其間,尤其要將腦神經入腦幹段(REZ)與責任血管墊開。對於面肌痙攣和舌咽神經痛,於面聽神經下方打開外側延髓小腦池,進一步放出腦脊液。
  • 【教案】半側顏面痙攣
    面神經醫院專家介紹,易患面肌痙攣的人群主要有以下特徵:  (1)面肌痙攣又稱面肌抽搐或半側顏面痙攣,表現為陣發性單側面肌的不自主抽搐一種間歇、不隨意、不規則的陣攣樣面部肌肉收縮,面肌痙攣為陣發性半側面肌的不自主抽動,通常情況下,僅限於一側面部,因而又稱半面痙攣,偶可見於兩側。開始多起於眼輪匝肌,逐漸向面頰乃至整個半側面部發展,逆向發展的較少見。
  • 左眼跳財右眼跳災 實為面部面肌痙攣
    家住西安的陳女士5年前開始出現左側眼瞼抽動,想了想大家常說的「左眼跳財,右眼跳災」說法,也就沒放在心上。誰料半年後,左側口角也開始抽動,不管是進食、微笑,甚至安靜休息時也抽動不已,與外人交談或情緒緊張時症狀更加嚴重。隨即前往當地醫院就診,被診斷為面肌痙攣,隨通過肉毒素注射、打封閉治療,但隨後又很快復發。長期的治療導致陳女士一側臉部始終處於歪斜中,而且面部肌肉萎縮。
  • 「左眼跳財,右眼跳災」造成面肌痙攣的原因有哪些?
    面肌痙攣是生活中很多人都會患上的疾病,初期症狀為眼瞼跳動,民間又有「左眼跳財,右眼跳災」之稱,嚴重時可出現睜眼困難、口角歪斜以及耳內抽動樣雜音。這種疾病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有很大的影響,嚴重影響患者的心理健康。
  • 西安交大一附院完成多例經鼻內鏡顱底手術
    依託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與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解剖教研室而成立的顱底精細化解剖實驗室,在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張少強主任、白豔霞副主任的領導下,由交大一附院耳鼻喉頭頸外科權芳主任醫師、劉利鋒副主任醫師、張鵬飛主治醫師、申震主治醫師、康偉住院醫師等醫務人員組建的鼻顱底專科小組,在近日成功完成多例經鼻內鏡顱底手術,該手術難度大,風險高
  • 西安交大一附院、二附院援湖北醫療隊返回西安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黃博)3月31日,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第二附屬醫院支援湖北醫療隊267名醫務人員,圓滿完成支援任務,乘包機返回西安。2月4日,西安交大一附院院長施秉銀帶隊前往武漢。
  • 「左眼跳財右眼跳災」實為面肌痙攣 女子面部抽搐5年
    「左眼跳財右眼跳災」實為面肌痙攣 女子面部抽搐5年時間:2015-01-18 09:41:09來源:三秦都市報作者:編輯:    家住西安的陳女士5年前開始出現左側眼瞼抽動,想了想大家常說的「左眼跳財,右眼跳災」說法,也就沒放在心上。誰料半年後,左側口角也開始抽動,不管是進食、微笑,甚至安靜休息時也抽動不已,與外人交談或情緒緊張時症狀更加嚴重。隨即前往當地醫院就診,被診斷為面肌痙攣,隨通過肉毒素注射、打封閉治療,但隨後又很快復發。長期的治療導致陳女士一側臉部始終處於歪斜中,而且面部肌肉萎縮。
  • 西安交大二附院「骶神經調控」植入突破100例 助排尿障礙患者走出...
    該療法目前在西安交大二附院泌尿外科一期體驗治療效果良好後再接受二期永久植入術的患者轉化率達94%,位居全國前列。手術治療的患者中年齡最小的11歲,最大的84歲,平均年齡為50歲。近日,西安交大二附院泌尿外科收治了一名29歲男患者,無明顯誘因出現夜尿次數增多,一晚上起夜多達6次,並伴有尿急不能趕到廁所,排便不暢等症,患者身心受到巨大折磨,無法正常社交,嚴重影響正常生活質量。西安交大二附院教授種鐵帶領的功能泌尿診療團隊收治患者後經過系統檢查,最後診斷這名患者為頑固的難治性膀胱控制障礙患者,入院前患者曾嘗試採用保守療法,但效果並不理想。
  • 大醫院背後的小故事——張嘉益和交大二附院的不解之緣
    劇中有個情節刁菊花(張嘉益飾演的刁大順之女)因為早孕去「大醫院」檢查,亮出了一張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的化驗單,也讓西安交大二附院小小火了一把。其實,在這張化驗單的背後,張嘉益多年前就曾和交大二附院結緣,並實實在在做了一些事情。2012年5月,西安交大二附院和屈正愛心基金會合作,邀請10位陝西籍明星幫扶先天性心臟病兒童。
  • 給肝臟病患者「第二次」生命!西安交大一附院肝移植手術突破1000例
    9月29日上午,西安交大一附院舉行肝臟移植手術1000例新聞通氣會暨移友會。肝移植手術是解決中末期肝臟疾病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2000年西安交大一附院完成西北第一例肝臟移植手術,二十年來,先後為一千位肝病患者成功移植肝臟,一千例肝臟移植,意味著一千份希望,一千次新生。
  • 西安交大一附院婦產科
    奮楫揚帆敢為先  西安交大一附院婦產科與醫院同步成立於1956年,建院初期,婦產科條件簡陋、設備簡易、人員缺乏,只能開展一些常見疾病的診治。經過半個多世紀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和不斷發展,醫院婦產科在醫、教、研三方面均取得了長足進步,婦產科的病床也由原先不足30張床位到現如今的146張床位。
  • 西安交大一附院、二附院援湖北醫療隊平安返陝
    西安交大一附院供圖 攝 中新網西安3月31日電 (記者 阿琳娜)經過50多天的「抗疫」,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第二附屬醫院援湖北醫療隊的共265名隊員圓滿完成任務,31日搭乘兩架包機返回陝西。 西安交大一附院援湖北醫療隊平安回家。
  • 西安交大一附院病人輸錯血 患者嚴重溶血
    陝西電視臺《第一新聞》熱線平臺接到觀眾反映,說西安交大一附院一名姓梁的女患者在手術輸血過程中本來是
  • 三叉神經痛怎麼治療 三叉神經痛可以這樣解決
    三叉神經痛是最常見的一種腦神經疾病,往往引起三叉神經痛的原因是有許多的。那三叉神經痛怎麼治療呢?三叉神經痛症狀有哪些呢?引起三叉神經痛的原因是什麼?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一一解答一下。想知道的朋友就來看一下吧。
  • ...間入路選擇性脊神經後根部分切斷術治療腦癱在西安交大一附院完成
    近日,在西安交大一附院神經外科何百祥教授、鮑剛教授指導下,在麻醉科和手術室大力支持和配合下,由神經外科廉民學副教授和宋千、王寧主治醫師、廉海平電生理監測師在全麻下為14歲痙攣型腦癱患者小江(化名)成功進行了內鏡輔助下椎板間入路選擇性脊神經後根部分切斷術(selective posteri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