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入路選擇性脊神經後根部分切斷術治療腦癱在西安交大一附院完成

2020-12-20 瀟湘名醫

近日,在西安交大一附院神經外科何百祥教授、鮑剛教授指導下,在麻醉科和手術室大力支持和配合下,由神經外科廉民學副教授和宋千、王寧主治醫師、廉海平電生理監測師在全麻下為14歲痙攣型腦癱患者小江(化名)成功進行了內鏡輔助下椎板間入路選擇性脊神經後根部分切斷術(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 SPR),手術完全從椎板間隙,未咬除骨質,硬膜切口僅2cm,內鏡下清晰可見脊神經出口,順利完成選擇性脊神經後根部分切斷術(SPR)。經檢索查詢,該術式為國內首例。

SPR術原理是通過電刺激神經小束測相應閾值,將閾值較低的神經纖維(大多是Ia類纖維)選擇性切斷來阻斷脊髓反射中的r環路,進而解除相應神經節段支配區域的肌肉痙攣。由於是阻斷了部分反射弧,因而從根本上解除了痙攣,具有效果確切的優點。是目前治療痙攣性腦癱的最為有效的手術方法。

傳統的SPR術採用切除全椎板的方式暴露脊神經根,術中需要剝離脊柱旁肌肉較多,加之術中咬除了椎板,破壞了脊柱的穩定性, 術後可能引起脊柱不穩甚至產生滑脫。影響了術後的恢復。

近些年來,科室神經脊柱組針對減少SPR術中損傷,維持脊柱穩定性方面做了一系列改進。從全椎板切除到跳躍式限制性椎板切除,保留了部分棘突及椎板,減少了椎板的切除範圍。再從跳躍式限制性椎板切除到椎板成形術,將椎板棘突棘間韌帶整塊取下再復位,保留了脊柱的結構完整,大大減少了術後脊柱不穩的發生。今年以來對於部分椎板間隙發育正常的患兒採用了完全椎板間入路SPR術,該入路優點在於經正常椎板間隙入路,不損傷椎板骨質,最大限度地維持了脊柱的穩定性。術後1周下地活動,大大縮短了術後康復的時間。但該術式操作空間小,椎板間間隙僅1.5cm左右,對於顯微操作技術要求較高,國內僅清華大學玉泉醫院開展此項技術。此項技術對於椎板間隙較窄的患兒則不適合。為使更多的患兒受益於此技術,我們採用顯微鏡和神經內鏡相結合,充分發揮內鏡視野更清晰,顯露範圍更廣泛,能夠近距離觀察病變,手術操作精確、細緻的優勢,擴大了椎板間入路的適應症,使得更多的孩子受益於此項技術。

來自渭南的14歲初中生的小江,平時正常上學,乖巧聽話。近幾年來家長發現孩子走路容易摔跤,下肢內旋、墊著腳尖走路,一側膝反屈。隨著小江年齡的增長,由於雙下肢肌張力異常高導致走路姿勢異常愈發嚴重。現在已經上初中二年級的小江,正常的生活與學習比其他孩子付出幾十倍的努力,卻仍然收效甚微。多年來一直沒有放棄希望的父母,一月前找到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腦癱診療專家廉民學副教授,確診分型為痙攣型腦癱。

在了解到小江的病情後,廉民學副教授介紹:「由於對疾病認識的不足,早期的症狀的不明顯,導致家長沒有及時發現孩子患有腦癱的主要原因。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由於肢體肌肉生長不能同步骨骼的生長,導致肢體逐漸畸形,腦癱的症狀也逐漸凸顯出來」。

入院檢查評估後確定患兒適合腰椎SPR手術,但孩子年齡偏大,椎板間不易撐開,創傷最小的椎板間入路可能保證不了神經的顯露,如採用椎管成形術,可以保證術後脊柱的完整性,但創傷較大,需要術後臥床4周。腦癱專家組成員神經外科何百祥教授、鮑剛教授、廉民學副教授,同時聯合康復科、骨科、兒科等多學科專家組進行會診討論,決定採用雙鏡(顯微鏡+神經內鏡)聯合實施椎板間入路SPR術,但該術式國內讓未見報導。為此專家組術前做了詳盡評估和充分準備,確保手術順利進行。

術中脊柱骨性結構均完整保留,椎板間硬膜切口僅1.5㎝,內鏡下脊神經根出口清晰可見,神經電生理監測下順利完成功能性選擇性脊神經後根部分切斷術。術中僅出血50ml,用時1.5小時。術後患兒恢復良好,第二天已能坐起,目前已經術後近一周的患兒已經出院,一周後就可以進行康復鍛鍊。

目前全國腦癱病人總數約700萬,每年新增腦癱病例4-5萬人。其運動發育和姿勢異常嚴重影響了腦癱患者的生活質量。由於醫療資源分布不均、醫療技術及腦癱治療專家有限,超六成的腦癱患者還沒有得到有效治療,或誤診誤治導致嚴重的併發症。(西安交大一附院供稿)

編輯:劉少華

【來源:西部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八歲孩子患痙攣型腦癱 七小時手術讓他獲新生
    但對於 8 歲的腦癱患兒小鵬來說,這是個不尋常的日子。他要接受治療腦癱的神經手術,這關乎到術後能否擺脫長期肢體殘疾的困擾。7 小時後,看著清醒的小鵬從手術室推出,西安交大一附院手術室門口焦急等待的小鵬媽媽懸著的心放下了。據了解,目前患兒術後恢復順利,由於創傷小,腦癱神經手術獲得了成功,患兒也將於本周出院,大大縮短了術後恢復時間。
  • 八歲孩子患痙攣型腦癱七小時手術讓他獲新生
    但對於 8 歲的腦癱患兒小鵬來說,這是個不尋常的日子。他要接受治療腦癱的神經手術,這關乎到術後能否擺脫長期肢體殘疾的困擾。 7 小時後,看著清醒的小鵬從手術室推出,西安交大一附院手術室門口焦急等待的小鵬媽媽懸著的心放下了。據了解,目前患兒術後恢復順利,由於創傷小,腦癱神經手術獲得了成功,患兒也將於本周出院,大大縮短了術後恢復時間。
  • 關於腦癱偏癱,這些知識早了解早受益!
    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博士學位,現就職於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外科醫學博士,副主任醫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美國阿拉巴馬州立大學UAB、美國南加州大學USC神經外科訪問學者,訪學期間在世界知名的脊柱中心和腦癱中心學習了目前脊柱手術和腦癱手術的先進治療經驗。從事神經外科20餘年,神經脊柱14年,目前主要專業方向:腦癱偏癱的手術治療及脊柱脊髓疾病的微創治療。
  • 西安交大二附院「骶神經調控」治療排尿障礙轉化率全國第一
    央廣網西安9月3日消息(記者雷愷)記者從今天(3日)舉行的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泌尿外科 骶神經調控100例新聞發布會暨學術研討會上獲悉,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成功完成了第100例患者「骶神經調控」植入治療,一期體驗治療向二期永久植入的轉化率高達94%,位居全國第一。
  • 痙攣性腦癱中樞神經通路外科幹預治療——SDR 手術
    擅長功能神經外科疾病,如攣性腦癱的手術治療(術中電生理監測下單椎板高選擇性脊神經背根切斷術,SDR)和綜合治療、面肌痙攣和三叉神經痛的微創顯微血管減壓術(MVD)、神經調控治療(DBS腦起搏器治療、SCS脊髓電刺激治療等)、痙攣狀態的藥物治療、肉毒素注射治療、巴氯芬泵置入手術治療等綜合治療;各類顱腦腫瘤及椎管內腫瘤的顯微外科手術治療、顱腦外傷、腦出血等外科治療和綜合治療;腦和脊髓腫瘤、外傷及腦出血術後肢體痙攣性癱瘓的外科治療和神經康復綜合治療
  • 西安交大一附院神經外科高規格面肌痙攣手術培訓班舉辦
    西部網訊 2020年9月11-9月13日,由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外科顱底腫瘤及顱神經疾患診療組主辦的高規格面肌痙攣三叉神經痛顯微血管減壓(MVD)手術入路及解剖操作培訓班落下帷幕,本次培訓受到省內外20餘家醫院,60餘名神經外科主任教授一致好評。
  • 合肥康華醫院幫助痙攣型腦癱患兒站起來
    這也給小欣一家點亮希望之火,在基金會志願者的幫助下,專家給小欣做了初步檢查,發現小欣是雙下肢痙攣,肌張力高,踝陣攣,初步診斷為痙攣性腦癱。篩查組專家在與小欣父母溝通後告知可以通過&34;的治療方法讓小欣康復起來,並為其推薦治療機構。
  • 腦癱孩童從小被母親遺棄,卻選擇笑對生活困境
    但有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小鴻的家人——小鴻雙腿非常僵硬,無論是站立,還是走路,總是踮著腳;下蹲時,腳後跟無法著地;走起路搖搖晃晃,經常摔倒。據小鴻的爺爺回憶,孩子是足月順產出生,當時身體各項指標正常,所以出生後很快就出院了。幾個月後,家長卻發現小鴻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樣抬頭、翻身、坐立,同時發現他的雙腿十分僵硬。家人懷疑孩子是腦癱。
  • 讓渴望站立的腦癱患兒看到希望
    結合患兒雙下肢肌張力高、行走姿態和評估結果,小永符合痙攣型腦癱的診斷。對於痙攣型腦癱,想要僅僅依靠康復治療改善下肢廣泛痙攣的症狀是比較難的。建議先通過SPR手術緩解痙攣,經過間期康復後再矯正畸形,術後再進一步康復治療。我院腦癱科專家團隊耐心地和陳女士溝通了治療方案。
  • 西安交大二附院「骶神經調控」植入突破100例 助排尿障礙患者走出...
    該療法目前在西安交大二附院泌尿外科一期體驗治療效果良好後再接受二期永久植入術的患者轉化率達94%,位居全國前列。手術治療的患者中年齡最小的11歲,最大的84歲,平均年齡為50歲。近日,西安交大二附院泌尿外科收治了一名29歲男患者,無明顯誘因出現夜尿次數增多,一晚上起夜多達6次,並伴有尿急不能趕到廁所,排便不暢等症,患者身心受到巨大折磨,無法正常社交,嚴重影響正常生活質量。西安交大二附院教授種鐵帶領的功能泌尿診療團隊收治患者後經過系統檢查,最後診斷這名患者為頑固的難治性膀胱控制障礙患者,入院前患者曾嘗試採用保守療法,但效果並不理想。
  • 西安交大一附院完成多例經鼻內鏡顱底手術
    依託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與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解剖教研室而成立的顱底精細化解剖實驗室,在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張少強主任、白豔霞副主任的領導下,由交大一附院耳鼻喉頭頸外科權芳主任醫師、劉利鋒副主任醫師、張鵬飛主治醫師、申震主治醫師、康偉住院醫師等醫務人員組建的鼻顱底專科小組,在近日成功完成多例經鼻內鏡顱底手術,該手術難度大,風險高
  • 北京專業治療小兒腦癱
    核心提示:腦癱這種病的早期症狀表現的並不適合明顯,如果不仔細注意是無法發現的,腦癱發現早治療,孩子患上小兒腦癱疾病,病因是多發性的,很多因素都會造成孩子患上小兒腦癱疾病,小兒腦癱會給一個家庭帶來沉重的打擊,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一個孩子的健康與否會給家庭帶來很大的影響。那麼,寶寶輕微腦癱能治療嗎?下面請北京天使兒童醫院的專家來介紹一下。
  • 西安交大一附院婦產科
    安瑞芳是婦產科主任,也是主任醫師、三級教授,1985年工作至今,她一直對妊娠滋養細胞腫瘤有獨到的造詣,據她介紹,妊娠滋養細胞腫瘤的治療經驗為西北少有,慕名而來的患者覆蓋多個省份,她經常聽不少基層醫院說沒有見過這個病種,其實就是患者都跑到交大一附院了,而且交大一附院婦科是西北地區較早開展各種婦科腫瘤根治性手術的龍頭單位,現在各類婦科腫瘤的綜合規範治療已經成為醫院的主要特色之一。
  • 國內外少見頸靜脈穿刺反向封堵術在西安完成
    12月16日,西安交通大學一附院張玉順手術團隊歷時五小時再創奇蹟,成功實施了頸靜脈穿刺反向完成經導管卵圓孔未閉合併房間隔膨出瘤封堵術。11月的一天,陝西渭南患者王先生的愛人,慕名來見西安交大一附院結構性心臟病科張玉順教授。王先生兩個月前突發左上肢肢體活動障礙,在當地醫院急診進行頭顱磁共振提示「腦梗死」,並進行了溶栓治療,不幸的是又引起腦出血,轉診到西安某醫院治療,出院一月又出現胸痛、咳血和氣短等症狀,檢查又發現肺動脈栓塞,繼而在西安另一家醫院進行了下腔靜脈濾器置入術,術後雙下肢靜脈又長滿血栓,輾轉多家醫院醫生均無解決方案。
  • 腦出血危及生命 緊急施救轉危為安——西安交大一附院韓城醫院成功...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通訊員:鬲濤 夏青)近日,西安交大一附院韓城醫院神經外科成功為1例慢性硬膜下大量血腫合併腦疝患者實施「慢性硬膜下血腫鑽孔引流術」,術後患者症狀迅速改善,目前已康復出院。
  • 什麼表現可以排除腦癱 北京著名的偏頭痛醫院在哪裡
    核心提示:我們在生活中總會聽說很多的嬰兒誕生之後,不幸患上腦癱,因此很多的新手父母都會格外關注寶寶的動態,那麼什麼表現可以排除腦癱呢?通常情況下,小兒的腦癱在出生一個月內症狀是不太明顯的,也不容易被發現,但是如果注意觀察,還是可以早點發現的。
  • 西安交大一附院、二附院援湖北醫療隊平安返陝
    西安交大一附院供圖 攝 中新網西安3月31日電 (記者 阿琳娜)經過50多天的「抗疫」,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第二附屬醫院援湖北醫療隊的共265名隊員圓滿完成任務,31日搭乘兩架包機返回陝西。 西安交大一附院援湖北醫療隊平安回家。
  • 中國首例「四代」機器人輔助自體腎移植術在西安交大二附院獲得成功
    超越常規腔鏡和人手極限,擁有7個自由度「轉腕」,可540度自由旋轉……7月7日,國內首例第四代機器人輔助自體腎移植手術在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成功實施。現年52歲的張女士,因右側腰部不適到西安一家醫院就診,相關檢查顯示右側腎盂擴張積水,右側輸尿管中上段長段佔位,右側輸尿管息肉伴局灶性纖維上皮乳頭樣增生。因病變輸尿管長度較長,手術難度較大,患者輾轉多家醫院,均未得到有效治療。前不久,患者到西安交大二附院泌尿外科就診,該科種鐵教授團隊經過多次縝密的討論,決定為患者實施機器人輔助自體腎移植術。
  • 中國專家優化神經微創手術走出國門 圓更多腦癱孩子「行走夢」
    上海市兒童醫院供圖中新網上海12月17日電 (陳靜 徐運)8歲的腦癱患兒路路(化名)麻醉後靜靜地躺在上海市兒童醫院的手術室中,等待接受經過中國專家優化的神經微創手術。記者17日獲悉,與此同時,來自全球15個國家和地區的200雙眼睛,通過視頻觀看這臺手術。
  • 世界首例頸靜脈穿刺反向封堵術在西安完成
    12月16日,西安交通大學一附院張玉順手術團隊歷時五小時再創奇蹟,成功實施了全球首例頸靜脈穿刺反向完成經導管卵圓孔未閉合併房間隔膨出瘤封堵術。「醫生,我愛人才四十多歲,怎麼就腦梗了?肺栓塞了?你救救我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