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家優化神經微創手術走出國門 圓更多腦癱孩子「行走夢」

2020-12-20 中國新聞網

肖波團隊創立的相關手術能儘量緩解腦癱患兒的腿部肌張力,使其能夠正常地行走生活。 上海市兒童醫院供圖

中新網上海12月17日電 (陳靜 徐運)8歲的腦癱患兒路路(化名)麻醉後靜靜地躺在上海市兒童醫院的手術室中,等待接受經過中國專家優化的神經微創手術。記者17日獲悉,與此同時,來自全球15個國家和地區的200雙眼睛,通過視頻觀看這臺手術。

上海市兒童醫院方面告訴記者,手術成功,路路就能和其他同齡孩子一樣,自由地奔跑。路路出生時大腦意外受到損傷,造成痙攣性腦癱,孩子的運動功能產生問題。傳統的手術方案對腦癱的運動恢復治療從腿部做文章,可謂「治標不治本」。

來自全球15個國家和地區的200雙眼睛,通過視頻接受培訓。 上海市兒童醫院供圖

從2016年開始,上海市兒童醫院神經外科專家採用相關優化技術操作方案,迄今已經積累了約500個手術病例。這樣的技術不但讓腦癱患兒重新邁出自信的步伐,還通過國際教育培訓和手術視頻演示,輸出海外,尤其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相關醫務人員。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上海交通大學「一帶一路」國際教育培訓項目——2020上海SDR大師班分享了上海市兒童醫院神經外科專家肖波團隊創立的SDR手術方案及相關評估、運動分析及術後康復策略,線上培訓吸引了海內外近200名兒童腦癱治療領域的專家註冊學習,其中不少來自美國、英國、以色列、西班牙、日本等國家和地區。據悉,SDR是一種神經外科手術,全稱為選擇性神經根切斷術。

上海交通大學「一帶一路」國際教育培訓項目——2020上海SDR大師班舉行。 上海市兒童醫院供圖

肖波教授的手術演示是此次線上培訓的「重頭戲」。肖波告訴記者,痙攣性腦癱治療是個系統工程,長期且艱苦。合適的病人選擇、優化的SDR手術技術及術後針對性的康復是痙攣性腦癱患兒獲得最優治療的重要環節。該團隊創立的相關手術能儘量緩解腦癱患兒的腿部肌張力,使其能夠正常地行走生活。

據透露,未來,上海兒童醫院神經外科團隊將與海外專家密切合作,共同探究脊髓神經網絡模式的路徑及方法,在全球的範圍圓更多腦癱孩子行走之夢。(完)

相關焦點

  • 醫院新聞 |微創手術圓腦癱孩子的行走夢 兒童醫院神經外科SDR手術...
    醫院新聞 |微創手術圓腦癱孩子的行走夢 兒童醫院神經外科SDR手術走出國門輸出海外 2020-12-18 17: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臺神經微創手術吸引海內外近200名兒童腦癱治療領域專家在線學習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徐運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燁捷)日前,8歲的腦癱患兒路路(化名)麻醉後靜靜地躺在上海市兒童醫院的手術室中,等待一臺神經微創手術。來自全球各地15個國家的200雙眼睛,通過視頻演示觀看這臺手術,「取經」之後,他們將把相關技能帶回自己的國家,圓更多腦癱孩子的行走夢。路路出生時大腦意外損傷,造成痙攣性腦癱,使得運動功能產生問題。在此之前,傳統的手術方案對腦癱患者的運動功能恢復治療從腿部做文章,治標不治本。
  • 15個國家200雙眼睛,共圓一個行走夢→
    8歲的腦癱患兒路路(化名)麻醉後靜靜地躺在上海市兒童醫院的手術室中,等待一臺神經微創手術。如果手術成功,他將能和其他同齡孩子一樣,自由地奔跑。與路路一起等待觀摩手術的,還有來自全球各地15個國家的200雙眼睛,通過視頻演示觀看這個手術「取經」之後,他們將把相關技能帶回自己的國家,圓更多腦癱孩子的行走夢。
  • 脊柱裡的「斷舍離」,圓腦癱孩子的行走夢
    今年四歲的小文文患有腦癱,從出生起就住在ICU的他從來都沒有享受過像其他孩子一樣活蹦亂跳的快樂,拿著話筒好好地坐在病床上唱著自己喜歡的兒歌,就已經能讓他笑得很開心了。上海市兒童醫院的神經外科主任肖波告訴我們,小文文是屬於痙攣性腦癱,有點類似於大腦損傷之後的後遺症,這種病主要會使得孩子的運動功能產生問題
  • 痙攣性腦癱中樞神經通路外科幹預治療——SDR 手術
    專家簡介:張海石,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副教授、醫學博士,功能神經外科亞專業組骨幹成員,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長老會醫院、美國哈佛醫學院波士頓兒童醫院訪問學者,華山醫院痙攣狀態(腦癱)聯合診療團隊(MDT)核心專家。
  • 腰椎病做了兩次手術又復發 微創治療第二天可下地行走
    最終,經過深思熟慮,上周馮先生在海峽都市報骨科名醫館-福州中德骨科醫院,接受了他的第三次治療,通過德國狼牌椎間孔鏡微創技術治療,摘除突出髓核,治療第二天就能下地行走。如今馮先生已康復出院。 腰椎病做了兩次手術又復發 馮先生患腰椎間盤突出多年。
  • 幹細胞移植,打肉毒素,腦癱「保守治療」到底有無出路?
    「最大的希望是他能夠獨立行走,希望明年9月就可以送他上學,希望他能夠儘快融入社會,不要被其他人歧視。」浩浩媽媽說,照顧腦癱的孩子,一路走來非常艱難,但從來沒有想過放棄。浩浩1歲半的時候走路下肢無力,開始家人認為只是拉肚子虛脫,後來也有看過醫生被診斷為發育遲緩,直到4歲的時候才被確診為腦癱。
  • 短腿延長23公分 「長短腿」少女圓了行走夢(組圖)
    原標題:短腿延長23公分 「長短腿」少女圓了行走夢(組圖)   (雙腿足足差了23釐米。)小娟 [化名]手術前的X光照片,雙腿足足差了23釐米。術後小娟終於實現了自己行走的夢想。  紅網長沙2月28日訊(記者 董雷 通訊員 伍西明 羅聞)歷經4次大型手術,湘陰「長短腿」女孩小娟(化名)21年來終於能站起來行走了。為她手術的湘雅醫院骨科主任胡懿郃教授介紹,再過一兩個月的恢復,小娟有望像正常人一樣自如行走。
  • 讓愛成行丨中國畸形腳萬裡行公益救助圓你行走夢
    畸形足作為一種常見病,先天性的發病率為1.2‰,根據2015年中國人口普查報告顯示,中國的在記人口為13.6億,那麼患有先天性畸形足的患者就有1000萬1384人,在加上後天性畸形,小兒麻痺後遺症,腦癱後遺症及車禍、運動損傷等外傷患者及手術失敗修復患者,保守估計僅中國需要治療的患者已達到2000萬人口。
  • 微創專家會診報名火爆 備孕媽媽接受微創手術
    上周六,她來到重醫附二院託管學府醫院舉行的「2015微創手術成果展示暨微創新技術推廣交流會」現場,尋求專家們的幫助,希望可以儘快圓自己的二寶夢。  子宮肌瘤阻擋二寶夢  「子宮肌瘤是孕齡女性常見的良性腫瘤,但目前尚無方法可以預防,需要注意的是,當子宮肌瘤發展到一定程度,影響的就不僅僅是月經了。」
  • 腦發育遲緩不會獨立行走患兒怎麼辦?廣州文明微創醫院微創手術後...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孩子2個月大時母親發現孩子不會追聲追物,不會抬頭,表情呆滯,擔心是腦癱,意識到孩子有問題就去醫院看診,醫生說發育落後。 後面斷斷續續有做康復,一直到1歲才能獨坐,翻身,1歲7個月還不會獨立行走,獨站,飲水容易嗆咳,父母擔心再這樣下去孩子就毀了,想尋求進一步治療。
  • 腳尖走路,腳後跟不著地一定是腦癱嗎
    腦癱是一種非進行性的腦損傷疾病,通常表現為運動障礙和姿勢異常,具體可有膝關節屈曲、腳外翻或腳內翻、走路交叉腿,腳跟不著地等等。我們通過以下兩則案例對腦癱進行詳細了解。   案例1:七齡童因腦癱擱淺舞蹈夢,王東主任精湛醫術助其圓夢  來自河南7歲女孩小茹,因過月生產導致腦癱。曾經進行康復治療,取得效果不理想。
  • 神經外科專家於炎冰談面肌痙攣診治與神經健康
    本期導語2014年8月13日,中日友好醫院神經外科主任於炎冰作客新華訪談,暢談面肌痙攣的診治與神經健康。神經外科專家於炎冰談面肌痙攣診治與神經健康本期嘉賓:於炎冰於炎冰,現任中日友好醫院神經外科主任、腦癱治療中心主任、三叉神經痛和面肌痙攣微創治療中心主任。北大醫學部及北京協和醫科大學教授、博導,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009年入選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 眉山腦癱少年喜圓大學夢
    腦癱的患者,在2019年被鑑定為「肢體(貳級)殘疾」。一歲以後很長時間,餘杭櫛都是在隨父母在全國各地醫院接受檢查中,但最終仍然被殘酷地定性為「腦癱」。這對於一個普通家庭來說,無異于晴天霹靂。中考之前,父母帶他去醫院做了一次腳部神經矯正手術
  • 第九個世界腦癱日,記者見證腦癱兒正常行走的喜悅
    據悉,現代社會腦癱的發病率大概在千分之二到三,雖然腦癱發病率仍有增加趨勢,但隨著我國醫學發展和技術的提升,不少腦癱患者在進行了骨科手術後,肢體的運功功能障礙得到了很大改善甚至清除,從而恢復獨立生活。腦癱兒重新正常行走腦癱的「癱」指的是肢體的運功功能障礙,所以腦癱雖有大腦運動功能區的受損,卻並不一定會有智力或其他腦功能區的障礙。「不少腦癱患者智力並沒有問題,腦癱所導致的四肢運動功能障礙卻是可以被治療和改善的。」 南方兒童腦癱暨發育性肢體畸形治療中心主任、中國骨科醫師協會小兒骨科學組副主任委員李旭教授說。
  • 腦癱如何正確診療?專家:長期康復要有耐心信心
    輕者可見手的精細動作差,行走時腳後跟不能著地。此類患者多伴有言語發育、構音障礙以及斜視,約1/3患者存在不同程度抽搐及智力障礙。腦癱是個比較複雜的疾病,容易出現誤診,一旦誤診,在選擇治療方案上就會出現嚴重問題,既影響治療效果又增加經濟負擔和精神負擔。那麼腦癱容易和哪些疾病混淆?家長如何分辨?明確診斷腦癱後,應該怎么正確治療?在此,功能神經外科專家孫成彥教授給大家介紹。
  • 讓渴望站立的腦癱患兒看到希望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黃醫生,真的很感謝您和尹靖宇主任對我家孩子的醫治!」就在前天,來自梅州的陳女士致電廣東三九腦科醫院腦癱科,欣喜地向腦癱科黃林醫師講述她的兒子小永目前的情況,並發來了孩子最近接受康復訓練的視頻。
  • 宮腹腔鏡聯合微創手術治療不孕不育
    為了解決不孕不育難題,海慈醫院婦科推出宮腹腔鏡聯合微創手術,目前已實施100餘例,受到患者廣泛好評。  本報記者 楊林聯合微創手術圓得子夢  島城的王女士結婚後兩年一直沒有懷上孕,求子心切的她來到青島市海慈醫院婦科。海慈醫院婦科主任孫選先為王女士做了輸軟管造影,發現她一側的輸軟管裡有積水,另外一側的輸軟管也不通。
  • 腦癱寶寶適合做哪種手術「全面解析」
    許多腦癱患兒的家長對腦癱的認識不夠,認為腦癱是不可治癒的,導致許多孩子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間。其實腦癱不是不治之症,如果能早診斷早治療,除了極其嚴重的情況,均可治癒或正常化。因為嬰兒早期的腦組織處於生長發育最旺盛的時期,此時腦的可塑造性極強,代償也比較強。如果早期給予適當的治療和刺激,將對大腦的發育有很大的幫助,。
  • 手術直播!新橋醫院骨科將「針孔」脊椎微創技術推廣全國
    4月7日,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骨科專家藉助一套手術「天眼」和經皮內窺鏡系統就為山東聊城一位頸椎病患者完成了高難度後入路經皮內窺鏡下頸椎微創手術。該手術全程同時向1000餘位來自全國各地的臨床骨科醫生進行了全程手術直播,將這一高新尖技術向更大範圍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