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個世界腦癱日,記者見證腦癱兒正常行走的喜悅

2020-12-17 湘湘帶你看社會

年僅7歲的小聆已經能夠在不藉助矯正鞋的情況下放平雙腳走路了,雖然走的並不快,但是步伐穩健而有力,孩子臉上滿臉洋溢著正常行走後的幸福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父母也站在旁邊喜極而泣、兩手不停地抹淚……昨日(6日)是第九個世界腦癱日,廣州日報全媒體巡城記者在某骨科醫院兒童骨科門診看到了上面的一幕。據悉,現代社會腦癱的發病率大概在千分之二到三,雖然腦癱發病率仍有增加趨勢,但隨著我國醫學發展和技術的提升,不少腦癱患者在進行了骨科手術後,肢體的運功功能障礙得到了很大改善甚至清除,從而恢復獨立生活。

腦癱兒重新正常行走

腦癱的「癱」指的是肢體的運功功能障礙,所以腦癱雖有大腦運動功能區的受損,卻並不一定會有智力或其他腦功能區的障礙。「不少腦癱患者智力並沒有問題,腦癱所導致的四肢運動功能障礙卻是可以被治療和改善的。」 南方兒童腦癱暨發育性肢體畸形治療中心主任、中國骨科醫師協會小兒骨科學組副主任委員李旭教授說。

昨日,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就在醫院看到了小聆。出生在廣東的小聆,臉龐清秀,說話一樣地伶牙俐齒,格外開朗。但是小聆是早產兒,出生時體重僅有1.25kg,當1歲3個月大時其他小孩都已經可以獨立行走,小聆連坐都還沒學會。雖然爸爸媽媽心中也很疑惑,但想著可能有些孩子發育就是會晚一點的,所以就一直沒太在意。小聆2歲半多的時候開始蹣跚學步,有人扶的時候可以走得順暢些;可一旦沒人扶,她最多只能走上三四米,並且雙腳呈剪刀狀,腳後跟無法著地。

小聆很快在當地醫院被確診為腦癱,開始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了,其他小朋友每天都背著書包興高採烈地上學,但由於行動不便而且家庭經濟困難,小聆大部分時間只能待在家裡。父母也曾帶她到處尋醫,在康復治療了3個月後效果不佳,隨即又回家了。生活,又回到了原點。

今年7月,小聆已經滿7歲了,爸爸偶然認識了一位朋友,推薦他來到廣州的醫院找到了李旭教授求醫。經過專家組會診,給小聆制定了手術計劃。8月,小聆做完手術後已經開始下地行走和康復訓練;9月,原來走路踮腳尖的小聆,現在已經能夠放平雙腳走路了,剪刀步態也得到了明顯的改善,並且自己可以獨立行走較遠的距離,平衡力也越來越好。「很激動,很開心!」小聆沒有用太多的詞語形容自己的心情,但激動的表情已經溢於言表。

小聆爸爸目睹了孩子的整個治療和恢復過程,十分感慨:「我現在只盼望女兒可以像其他小朋友一樣可以獨立生活,我們計劃明年暑假就讓她去上學;十分感恩廣州醫生團隊,讓我們全家看到了希望,如果今後遇到同樣的問題的孩子,我一定會跟他們說,腦癱是可以治療的!」

腦癱可以治嗎?

腦癱的「癱」並不在腦、而在四肢,這是可以治療改善的

「腦癱」這個全社會都幾乎並不陌生的詞彙,卻是一類幾乎所有人都非常陌生的疾病。腦癱是由於在圍產期和出生早期、因為各種原因出現腦損傷,而導致患兒運動功能受損的一類疾病;其可以伴有或不伴有情感、認知、語言、智力和精神行為異常等,是導致兒童機體運動功能障礙的主要疾病之一。

腦癱可以治嗎?李旭表示,腦癱的「癱」並不在腦、而在四肢,但這卻是一個幾乎全社會都普遍存在的誤區。不但普通公眾對此類疾病有很多誤解,有的家屬會問「我的孩子不傻會是腦癱嗎?」很多人甚至有的骨科醫生都會認為,腦癱的根源在「腦」、就應該去治療腦袋。殊不知腦癱的腦損害是不可逆的,也是幾乎不可治療的,但卻將終生維持在最初損害水平,不會隨生長發育加重;而腦癱所導致的四肢運動功能障礙卻是可以被治療和改善的。換而言之,腦癱治療的應該是四肢,而不是腦袋。

現代社會腦癱的發病率大概在千分之二到三。據統計全球有超過1700萬腦癱病人,而在中國這個數字超過700萬,其中300萬以上是孩子;而這個數字在以每年4-5萬的數量在遞增。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醫療水平的進步,腦癱的發病率不但沒有下降,甚至有逐漸增加的趨勢。這是由於很多早產、低體重、圍生期缺氧或出生早期嚴重疾病的患兒,經過現代醫療手段的救治存活了下來,但這個過程中可能發生了腦損傷,導致負責運動的大腦功能區受損,從而形成了腦癱。

李旭說,腦癱的「癱」指的是肢體的運功功能障礙,所以腦癱雖有大腦運動功能區的受損,卻並不一定會有智力或其他腦功能區的障礙,事實上很多腦癱的患者是很聰明的。「近期我們接診的一個23歲的腦癱孩子,雖然並不能獨立行走,但孩子並沒有因為自身的殘疾影響學業,他已經通過了全國研究生入學考試,現在已經是一名研究國際政治經濟學研一的學生了。」李旭說。

李旭表示,由於腦癱發病於圍產期,患者初次就診時絕大多數為兒童;而繼發於腦癱的肢體畸形均為矯形難度更高的神經肌肉型畸形,包括繼發於腦損害的選擇性控制障礙、肌張力異常、肌肉攣縮、骨骼畸形、髖關節脫位、脊柱側彎等等,而這恰恰屬於小兒骨科專業的診療範疇。因此,腦癱患者(包括成年腦癱患者)的治療和護理,國際通行的體系是由小兒骨科主導,由康復科、神經科、兒科、護理等提供專業協助的全方位、多學科診療體系。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全傑 通訊員:陶春傑、楊冬玲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全傑 通訊員:陶春傑、楊冬玲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吳一釩

【來源:廣州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腦癱考生考出優異高考成績,腦癱兒、唐氏兒、畸形兒區別在哪裡?
    腦癱不算遺傳疾病,很難在事先預防。很多腦癱患者是因為在出生時,早產而導致的腦癱。 腦癱的高危因素主要發生在缺氧缺血性腦病、早產、高膽紅素血症、顱內出血等一項或多項因素的新生兒,其中部分可能發展為腦癱。有四分之一的腦癱兒智力沒有問題,二分之一智力稍稍受影響,只有四分之一的腦癱患者才有明顯的智力障礙。
  • 一茶一坐關注腦癱兒慈善日 讓他們的微笑更美麗
    慈善日關注腦癱兒童 人民網上海9月26日電  前段時間的「冰桶挑戰」讓很多人了解了「漸凍人」,而近日一茶一坐舉辦的慈善日活動則讓更多人走近腦癱兒。 9月的一個中午,一茶一坐熱鬧的店堂裡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們有著和我們一樣的喜怒哀樂,他們渴望學習更多,他們希望能去更大的世界看一看,但身體的缺陷讓他們的大腦沒有辦法自如地支配身體的肌肉,連微笑都要十分努力才能做到,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腦癱兒。
  • ...70度是腦癱嗎|足背屈角|肌肉痙攣|腦癱兒|屈角|腦癱|寶寶|神經|...
    患者諮詢,「我幫扶著寶寶站立時,寶寶站立不穩,足背屈角有問題,後來到網上查了下,對於寶寶的這種現象,好多說法都說寶寶的這種症狀是腦癱兒,於是我就帶著孩子到當地醫院做了評估檢查,這個過程裡,醫生扶著寶寶的腿伸直,讓寶寶的足背屈向小腿,並且用手掌壓住寶寶的足底,足背和小腿前側形成的角度就是所說的足背屈角,而我的寶寶足背屈角大於70度,並且呈90
  • 廣州小兒腦癱醫學研究院:腦癱患兒和正常孩子的區別?什麼原因導致...
    我們希望自己的寶寶出生之後一直是正常健康的寶寶,但是,有很多嬰兒都會有腦癱的情況出現。那麼,腦癱兒和正常兒有什麼區別呢?腦癱的原因是什麼?接下來大家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產檢一切正常,孩子生下來是腦癱!預防腦癱出現的6大原因
    原標題:產檢一切正常,孩子生下來是腦癱!預防腦癱出現的6大原因產檢一切正常,胎兒也是健康的,生下來孩子卻是腦癱。在醫學上,這種屬於『缺氧性腦癱』,在生產過程中宮內缺氧,簡單說就是『被捂著』,這種情況機率大慨在10%左右。
  • 提醒:1~6個月腦癱兒的12種信號,對比正常寶寶,早發現早治療
    說起腦癱兒,顧名思義就是指寶寶出現了大腦癱瘓。其實大多數寶寶在出生之後就已經存在腦癱的症狀,但是有的家長因為育兒經驗不足以及疾病意識不夠就沒有想到寶寶患上的,除非是特別症狀特別明顯才會被家長察覺。1到6個月的腦癱寶寶會發出以下12種信號,家長務必要引起重視。
  • 父母堅持18年呵護腦癱兒 將其培養成遊泳高手
    文\記者何有貴、姚卓文圖\記者喬軍偉從中醫針灸到西醫探索;從偏方治療到物理治療;從踩單車鍛鍊到雙槓鍛鍊;從水中漂浮到遊泳嘗試;從不識水性,到水中健將……他們一次次的嘗試碰壁,又一次次的在碰壁後嘗到了克服困難後的喜悅,是因為18年的不拋棄不放棄;腦癱兒一般的生存年齡就是10多歲,而他們的兒子現在已經18歲,並且越來越健康,是因為18年的不拋棄不放棄:
  • 寶寶肌張力高未必患腦癱 最好及早到醫院做GMs評估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楚燕通訊員吳芙蓉)「當時我們都急壞了,以為孩子得了腦癱,醫生的專業評估幫我們消除了顧慮。」日前,一對年輕夫婦抱著出生14個月的小米來到醫院,檢查顯示,孩子發育正常,確定排除腦癱。
  • 遼寧出臺殘疾兒童救助新政 腦癱兒的一道曙光
    遼寧出臺殘疾兒童救助新政 腦癱兒的一道曙光 作者:吳強 2018-11-09 07:20   來源:瀋陽晚報   這項福利實施後,腦癱患兒選擇手術治療的病例開始增多。什麼樣的腦癱患兒適合這項手術?手術後效果如何?還需要其他治療嗎?11月8日,記者採訪了遼寧省人民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李巖峰。  案例:腦癱患兒的福利來了  6歲的小雨家住葫蘆島農村。一歲左右時,家人發現他不會走路,整個下肢痙攣,兩條腿呈內八字。當地醫院診斷為腦癱。
  • 腦癱孩子肌張力高腳後跟不著地怎麼辦?
    核心提示:腦癱如果能早一天得到發現與確診,於患兒的治療與康復將有著極大的意義。對於家長來說,學會辨別孩子步態是否正常是一種簡單易行的方法。一般來說。正常孩子1歲左右開始會走路,如果神經系統或骨骼肌肉方面沒有疾病,早幾個月或晚幾個月也算正常。但是,如果孩子在學走路時經常用腳尖走路,對這種情況就要注意是不是腦癱,應及時到醫院檢查。
  • 怎樣判斷寶寶不是腦癱?
    但是腦癱的寶寶們,嚴重的會影響到他自身的發育以及健康,雖然他們也來到了這個世界上,可是不能像正常孩子們一樣去感受這個世界的美好,同樣也給父母帶來了沉重的打擊。4、姿勢障礙:腦癱兒童身體的各種姿勢異常,姿勢的穩定性差,在運動時或靜止時姿勢彆扭,左右兩側不對稱,有些嚴重的病例頭常不能像正常的孩子那樣處於豎直正中位置,而是習慣於偏向一側,或者左右前後搖晃。
  • 接生拖延時間致孩子腦癱 醫院被判賠償36萬元
    律師稱該案件對非先天性腦癱兒童維權有極大借鑑意義    本報順德訊 (記者陳麗莉攝影報導)順德北滘17歲腦癱兒的父母強忍悲痛,堅持不懈維權,指出接生醫院拖延時間導致孩子腦癱。本報去年的連續報導,掀起了一場「健康父母生出腦癱兒,醫院是否有過錯」的討論。
  • 寶寶超過特定月齡,還是緊握拳頭或無法抬頭,可能是腦癱預警
    以下幾種情況,可能是新生兒腦癱發出的信號 1、反應遲鈍 正常情況下,,這個先天性無條件反射叫踏步反射或者是行走反射,大約也在寶寶4個月左右自行消失,如何遲遲未消失,說明寶寶有出現腦癱的風險。
  • 寶寶「腦癱」早期有哪些症狀?過4個月後,家長要注意這些表現
    孩子如果一切發育正常到了一定的月份,就會自主地張開,而且會慢慢學著去抓東西。朋友王琴家有一個孩子,小寶寶特別招人喜歡,王琴由於家庭經濟條件還可以,所以生完孩子以後就辭職做起了全職媽媽,雙方老人也不需要幫她帶孩子,一家人生活的很幸福。
  • 【海關注】每天早起偷偷做這件事兒讓養父母心疼,文昌12歲腦癱兒:我想上學!
    8月20日,在文昌靠撿破爛為生的60歲老人何承生焦急地對記者說。他剛從外面工作回來,滿身疲憊。他的兒子何志豪今年12歲了,因患有腦癱,無法邁進校門。讓記者意外的是,小志豪並不是何承生和妻子何根玉親生的,而是12年前,他妻子撿破爛時撿到的。
  • 肌張力異常就是腦癱嗎?如何早期診斷小兒腦癱?小兒腦癱專家翟向京...
    肌張力異常就是腦癱嗎? 肌張力其實就是肌肉的緊張度,只有肌肉維持一定的緊張度,人們才能維持正常的姿勢,以及進行運動,如坐、站、行走等。
  • 中國專家優化神經微創手術走出國門 圓更多腦癱孩子「行走夢」
    肖波團隊創立的相關手術能儘量緩解腦癱患兒的腿部肌張力,使其能夠正常地行走生活。 上海市兒童醫院供圖中新網上海12月17日電 (陳靜 徐運)8歲的腦癱患兒路路(化名)麻醉後靜靜地躺在上海市兒童醫院的手術室中,等待接受經過中國專家優化的神經微創手術。記者17日獲悉,與此同時,來自全球15個國家和地區的200雙眼睛,通過視頻觀看這臺手術。
  • 浙江大一新生自幼腦癱,無法正常行走,596分考入大學!
    李新是紹興人,因患先天性腦癱無法正常站立行走,今年高考總分為596分,被溫州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錄取。由於李新生活不能自理,需要父親陪讀,學校特地為他提供了單間宿舍,修了殘疾人專用道,還制訂了個性化的學習幫扶措施。考慮到李新的家庭情況,學校將為他的父親提供合適的就業崗位,儘可能讓他安心地學習和生活。
  • 寶寶腦癱別慌張,寶寶腦癱的誤區,家長們了解多少?
    說起腦癱很多人大概都認為是智力低下,其實這是個誤區,其實大部分患有腦癱的孩子只是運動能力低下,當然也有嚴重的的腦癱患者會殘疾或者是治療低下,不能正常走路和說話,但是輕度腦的人,一般除了有些動作難以完成,基本上看和正常人一樣,很多孩子在剛出生的前兩年都很難判斷是否是智力正常,也是很多家長錯過孩子腦癱治療最佳時期的原因,所以,大家不要狹隘的理解為「腦癱」只是智力差,有些
  • 3歲腦癱兒獲愛心資助治好「芭蕾足」 爺爺稱不放棄
    1月10日,在遼寧省人民醫院神經外科病房,一個剛剛接受完手術的腦癱兒被爺爺緊緊抱在懷中。他的命運,令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智障母親生下胖兒子「這孩子命太苦啦!」郭宏偉低頭嘆息著說,他今年60歲,來自法庫農村。「我兒子身體有殘疾,再加上家境不好,就娶了一個智障姑娘。」他回憶,兒媳懷孕了,全家人都欣喜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