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病做了兩次手術又復發 微創治療第二天可下地行走

2020-12-23 海峽網

N海都記者 林寶珍

福州馮先生患腰椎間盤突出症多年,在過去的十多年裡已先後做過兩次手術,上個月他的腰椎病又犯了!到底要不要進行第三次治療,讓他糾結了很久。

最終,經過深思熟慮,上周馮先生在海峽都市報骨科名醫館-福州中德骨科醫院,接受了他的第三次治療,通過德國狼牌椎間孔鏡微創技術治療,摘除突出髓核,治療第二天就能下地行走。如今馮先生已康復出院。

腰椎病做了兩次手術又復發

馮先生患腰椎間盤突出多年。據他回憶,第一次患病大約在2001年,那時他還是二十多歲的年輕壯小夥,渾身有使不完的力氣,幹的都是重體力活,突然有一天,他就腰痛腿麻得走不動了。

「病痛來得很突然,朋友趕緊把我送到醫院,醫生檢查完診斷L4-5腰椎間盤突出,隨後就為我做了髓核摘除手術。」馮先生說,當時做的是傳統手術,也就是開了「大刀」,他臥床休養了好久,恢復了好幾個月才正常上班。

沒有想到,就在今年上半年,許久沒有發作的腰椎間盤突出症又復發了。

「今年上半年我在南寧工作時,一天腰痛腿麻再次發作,有了第一次生病的經驗,我迅速到醫院治療,醫生再次確診是L4-5腰椎間盤突出。醫生又為我做了手術治療。可是這次治療,我感覺手術沒有做到位,這不,還不到半年就復發了。」馮先生介紹,後來他換工作來到福清上班,了解到福州中德骨科醫院是專業的骨科醫院,有更多治療辦法,就前往求診。

突出部位還是老地方 用微創新技術治療

在醫院,海峽都市報骨科名醫館專家、福州中德骨科醫院劉俊主任為馮先生進行詳細檢查後,確診腰椎間盤突出的部位還是腰4-腰5。

根據馮先生的既往病史,劉主任建議他接受德國狼牌椎間孔鏡微創新技術治療。他介紹,椎間孔鏡是一種微創新技術,只需做局部麻醉,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始終是清醒的,時間大概40分鐘。治療時,先打開一個花生米大小的小切口,通過椎間孔入路到達目標區域,消除引起疼痛的病灶,避免了傳統手術對椎管和神經的幹擾,不影響脊柱的穩定性。

經過微創治療,馮先生第二天就能下床行走,出院時「整個人感覺舒服了」。

L4-5腰椎容易受損 平常要注意保養

為什麼馮先生三次發生腰椎間盤突出症,都在L4-5這同一部位?

劉俊主任介紹,腰椎間盤突出最容易發生的位置就是L4-5和L5-S1,其中L5-S1發生突出康復難度比L4-5大一些。腰椎間盤突出症是由於椎間盤發生了退行性病變,在外力作用下導致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於後方後前側椎管內,壓迫神經根引發腰痛或下肢麻木、疼痛等症狀。L4-5腰椎間盤突出症會造成腰部疼痛,臀部外側,大腿和小腿外側,大腳趾和二腳趾附近這條路線的酸麻脹痛,咳嗽打噴嚏會有腰痛或者伴隨這條路線上的神經痛,大多發生在一側。

劉主任表示,L4-5腰椎間盤突出,是大部分患者比較普遍的症狀,L4-5椎間盤屬於腰椎彎、直、轉動的重要支柱,比較容易受損。

據介紹,馮先生從事鋼鐵行業重型機器的安裝,需要用力的地方非常多,而且工作以來一直都是從事這個行業,沒有轉行過,估計他腰椎間盤突出症頻發,與平常的體力活繁重有著比較大的關係。

相關焦點

  • 手術後即可下地走回病房!治療靜脈曲張射頻消融微創治療在高區利民...
    作為治療靜脈曲張的有效治療方法,射頻消融療法可以代替傳統的靜脈剝脫術。射頻消融術是在超聲引導下,射頻消融導管經皮膚穿刺口(約2毫米)導入病變靜脈,導管將能量以熱能方式傳遞至靜脈壁,靜脈壁隨即收縮並閉塞。病變靜脈閉塞後,下肢血液即改變路徑,經其它健康靜脈回流至心臟。
  • 治療手術後復發的脂肪肉瘤 再次手術還是微創消融?
    三次外科手術 「擋」不住復發的脂肪肉瘤  八十歲的李某來自浙江,十幾年前發現腹膜後有脂肪肉瘤,為了徹底的將腫瘤切除,甚至連右側腎也切掉了,但是還是出現復發,不得已接下來又動了兩次外科手術,,而最讓李某擔心的是隨著手術次數的增加,脂肪肉瘤的復發間隔時間也越來越短,最後一次復發間隔時間在1年。到現在手術刀口依然有疼痛。
  • 微創手術可以治療拇外翻
    他表示,對僅有畸形沒有症狀或症狀較輕的拇外翻初期患者,可以採取一些保守的治療方法,如果發展到了後期,症狀嚴重,就需要採取手術治療了。    如何治療拇外翻?    據了解,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骨科主任溫建民教授創立的中西醫結合微創技術治療拇外翻,由於該微創手術復發率低,手術方法簡便、高效、安全,目前已在全國20多個省市、近千家醫院推廣應用,受到普遍認可,為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的治療方法。    與傳統的大切口手術方法比,這種微創手術具有局麻、切口小、不做內固定、不打石膏、恢復快、併發症少的特點。
  • 泰安市第一人民醫院骨科成功實施椎間孔鏡微創手術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張澤文 通訊員 管士偉近日,泰安市第一人民醫院骨科在醫院手術麻醉科和影像中心的通力配合下,成功為一位重度下脫垂腰椎間盤脫出症患者實施微創椎間孔鏡手術,患者原有的疼痛症狀術後即刻消失,在腰圍保護下可自由下地行走。
  • 華北醫療集團峰峰總醫院:微創腹腔鏡疝囊高位結紮治療小兒疝
    但是想到一年前,孩子因腹股溝疝在外院做過傳統開刀手術,家屬很是恐懼和疑惑。為了獲得及時治療,家長帶著孩子慕名前來峰峰總醫院外五科就診。就診當天,外五科主任醫師、副主任王彬,副主任醫師和學強等團隊為患兒查體並結合檢查結果:左側腹股溝有一腫物,站位時出現,平臥後消失,考慮為左側腹股溝疝復發。
  • 骨科微創手術+快速康復理念 更多患者在市人民醫院獲益
    78歲老人樂觀堅強,半年做4次手術都快速康復11月11日,是78歲的任婆婆在市人民醫院骨科中心關節外科做了髖關節置換術後的第6天,記者見到她時,她正下床在病房裡自由行走。(任婆婆術後下床行走)「看到母親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快速康復,我們一家都很高興。」任婆婆的女兒陳女士介紹,任婆婆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等基礎病多年,今年又因發現腎腫瘤、子宮內膜癌,分別於3月、4月做了兩次手術治療。雖然她堅強樂觀,但接連兩次手術帶來的身心創傷,還是可想而知的。
  • 73歲老人手術當晚就能下地活動,這是什麼神操作!
    7月27日,文登區人民醫院骨科由林浩主任帶領團隊,為腰部疼痛、活動困難多年的王先生,實施了「微創內窺鏡椎管擴大解壓手術」,經過四個小時的手術,王先生的病痛解除,當晚便能下地走動了。患者王先生今年73歲,年輕時意外閃了腰,因為疼痛並不明顯,一直沒有在意。隨著年齡的增加,腰部的疼痛逐漸加劇。
  • 頑固性網球肘 可用微創手術治療
    大多數情況下,網球肘引起的疼痛從輕微開始,並逐漸加重,部分患者在用力握拳、伸腕時可因疼痛而無法持物。嚴重者甚至在進行擰毛巾、掃地等日常活動時也會感到困難。    酷愛釣魚「網球肘」反覆發作    30歲的李先生平時酷愛釣魚。半年前,他感到手臂酸痛,不能提重物,甚至無力用釣竿釣魚。來醫院就診後,被診斷為網球肘。
  • 永州市中心醫院:微創通道手術巧解椎間盤突出難題
    近日,永州市中心醫院零陵院區脊柱外科通過引進先進的脊柱微創通道系統,為椎間盤突出患者開展微創通道下經椎間孔入路椎間植骨融合術(MIS-TILF)及MIS-TILF 結合經皮微創釘棒置入固定術等脊柱微創通道相關手術治療,取得了明顯效果。
  • 眩暈了11年,手術後又復發,上海長徵醫院這項技術讓他徹底得到根治
    對於每一位做完此項手術的患者,長徵醫院的回訪都會持續2年以上時間,主要就是看患者術後有沒有復發。11年病痛折磨,手術後還是復發了梅尼埃病是以發作性眩暈、波動性耳聾、耳鳴或耳脹感為特徵的特發性膜迷路積水。由於病因不明,頑固性眩暈無法通過藥物治癒,嚴重影響患者正常工作和生活。
  • 做痔瘡手術不換藥?PPH微創術下床可活動
    叫PPH痔瘡微創術 肛腸醫院率先引進這種手術,已經做了10000多例了,這個手術還有一個洋氣的名字,叫PPH痔瘡微創術。該手術專門用於治療Ⅱ-Ⅳ度重痔,不破壞肛墊正常生理功能且顯著縮短手術時間並極大減輕術後疼痛的痔吻合術。它通過對直腸黏膜及黏膜下層組織進行環形切除。有效治療重度脫垂內痔。
  • 拇外翻最佳治療方法:拇外翻微創矯正術
    在常見幾種拇外翻手術方法中,拇外翻最佳治療方法是什麼呢?相對比來說,微創手術療法是比較受歡迎的。  治療拇外翻的常見方法  治療拇外翻常用的傳統手術包括軟組織手術和截骨手術,以滑囊及骨贅切除術、第1蹠骨楔形截骨術、趾蹠關節成形術最常使用。
  • 50歲膀胱癌早期,做了微創手術,但吸菸、喝酒,如何延長生命?
    18歲湖北女孩白血病復發,用歌聲對抗病魔 二、定期膀胱灌注 早期膀胱微創手術後,如果不復發,就被認為已經治癒了
  • 醫院新聞 |微創手術圓腦癱孩子的行走夢 兒童醫院神經外科SDR手術...
    醫院新聞 |微創手術圓腦癱孩子的行走夢 兒童醫院神經外科SDR手術走出國門輸出海外 2020-12-18 17: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胸腔鏡微創手術治療氣胸——胸外科專家沈曉詠教授科普系列
    因此積極治療是十分重要的。氣胸治療的主要目的氣胸治療的主要目的是,使萎陷的肺組織迅速而完全復張,恢復肺功能和預防復發。多數經胸穿或胸腔閉式引流可治癒,約 20 %的患者由於反覆發作或肺膨脹不全需要手術治療。
  • 微創治療--腹外疝患者的新選擇
    腹外疝是最常見的疝,也是外科常見病,發病率約為人群的1.5%,可給人體帶來不適感和巨大的痛苦。聽完張主任的介紹後,陳女士選擇為兒子做了微創手術,術後第2天小辰辰就順利出院了。  典型案例3—復發疝的微創治療  患者劉先生4年前因為左側腹股溝疝在外院做了疝氣修補手術,但是2月前左邊腹股溝做手術的地方再次鼓起了大包,劉先生心事重重的來到中醫院疝和腹壁外科的診室,張主任仔細詢問了劉先生的病史和上次手術的情況,為劉先生制定了微創腹腔鏡手術治療的方案,劉先生對上次手術後復發仍心有餘悸
  • 83歲老人重度腰椎管狹窄長期臥床,手術後可下地行走
    據悉,該患者腰椎管狹窄病史長,症狀重,因疼痛長期臥床,不敢行走,CT及MRI(圖1)顯示L4/5節段椎管嚴重狹窄,且L4/5突出間盤已明顯骨化,手術難度大。考慮到患者已深受病痛折磨,保守治療無效,有絕對手術指徵。
  • 腦瘤患者微創開顱手術 治療一周可出院
    東北網4月19日訊(徐旭 朱虹 記者 張璐 編輯 王豔)日前,因頭暈半個月,46歲的李女士在哈醫大一院確診長了腦瘤,經微創治療一周左右出院。接受微創治療的李女士康復在即。哈醫大一院群力院區神經外科主任楊孔賓介紹,現在開顱手術也能做微創,不僅損傷小,連頭髮都不用剃。在大家的印象中,開顱手術是非常危險的大手術,原來的開顱手術都需要剃頭,開一個長達20釐米的刀口,但現在國際上最先進的微創技術只需要開5釐米的刀口。由於微創手術創面小,可以大大減少碰損血管或神經的機率,避免造成大出血或癱瘓、植物人等意外情況。
  • 老人腹股溝長6釐米包塊,微創手術2個小孔解決疝氣困擾!
    眼看著左側的疝氣越來越大,長時間站立後腹部感到墜脹疼痛,在幾經打聽後來到了濟南顯微外科醫院微創外科尋求苗慶松教授的治療。因為患者抗拒開刀手術,苗慶松教授準備為其進行「腹腔鏡下左側腹股溝疝修補術」,該項手術不僅創口小、疼痛輕、無疤痕,而且恢復快,患者一般術後當天就能下地行走。
  • 北京世紀壇醫院新型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
    後經醫院檢查,確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症,醫生建議手術治療。這可愁壞了苗女士。她的女兒馬上就要生產,需要前去照顧。而傳統的手術要全麻,之後在背部切開8釐米至10釐米的刀口,剝離肌肉和韌帶、切除骨質,患者14天左右才能出院。後在朋友的特推薦下,苗女士來到北京世紀壇醫院骨外科就診,醫生給她做了新型手術。手術採用局麻,創口只有小指甲蓋那麼大,術後三天就痊癒出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