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網濰坊12月18日訊 疝,英文為hernia;俗名疝氣,即人體組織或器官一部分離開了原來的部位,通過人體間隙、缺損或薄弱部位進入另一部位。腹外疝是最常見的疝,也是外科常見病,發病率約為人群的1.5%,可給人體帶來不適感和巨大的痛苦。
濰坊市中醫院疝和腹壁外科緊跟醫學發展潮流,近年來開展微創腹腔鏡手術治療各種腹外疝取得了顯著療效,為眾多腹外疝患者解除了病痛折磨:
典型案例1—小兒疝的微創治療
患兒辰辰今年1歲半,出生2月後寶媽陳女士就發現在哭鬧時左側大腿根處鼓起一個包,哭鬧厲害的時候還能掉進陰囊裡,不哭的時候就消失了,陳女士從網上查到這種情況可能是疝氣,覺得長大後就會好的就沒有進一步檢查。但是,隨著孩子逐漸長大,包塊不但沒有變小,孩子一站立玩耍大腿根的包就會鼓出來,陳女士開始擔心了,於是來到了市中醫院疝和腹壁外科就診,張錫忠主任介紹小兒疝氣在兒童中很常見,1歲以內的小兒如果包塊沒嵌頓的話可以選擇保守治療,但超過1歲了疝氣一般就不能自愈了,就需要手術治療。目前我們科室應用微創單孔腹腔鏡技術治療小兒腹股溝疝,只在肚臍有一個0.5cm的切口,手術後不留瘢痕,清醒就可以進食、下床。聽完張主任的介紹後,陳女士選擇為兒子做了微創手術,術後第2天小辰辰就順利出院了。
典型案例2—腹股溝疝的微創治療
年輕的王先生20多天前無意中發現自己右側腹股溝鼓起了一個大包,久站後還會感到脹痛不適,於是來到中醫院疝和腹壁外科就診,張主任仔細檢查後告訴王先生是腹股溝直疝需要做手術治療。想到手術會留下大疤,王先生心裡就打鼓,聽出王先生的顧慮後張主任繼續介紹我們科室目前應用微創腹腔鏡手術治療疝氣,該術式美觀的同時還具有疼痛輕、恢復快等優點,術中還能夠發現無症狀的隱匿性疝。聽完介紹王先生打消了顧慮選擇了微創手術治療,術前診斷右側腹股溝直疝,在術中探查中竟然發現左側也有隱匿性斜疝,若這次手術不一併處理,術後對側的腹股溝斜疝極易出現症狀,還需再次手術治療。術後王先生得知手術一併解決了對側隱匿性疝氣後對手術方式的選擇感到慶幸不已,術後2天王先生即康復出院。
典型案例3—復發疝的微創治療
患者劉先生4年前因為左側腹股溝疝在外院做了疝氣修補手術,但是2月前左邊腹股溝做手術的地方再次鼓起了大包,劉先生心事重重的來到中醫院疝和腹壁外科的診室,張主任仔細詢問了劉先生的病史和上次手術的情況,為劉先生制定了微創腹腔鏡手術治療的方案,劉先生對上次手術後復發仍心有餘悸,張主任繼續介紹,腹腔鏡手術相對開放手術,視野更開闊,補片能更完整更貼合的填補整個腹股溝薄弱區,放置的3D補片更符合人體解剖,復發率比開放手術更低,尤其適合開放手術復發後再次手術的情況。打消顧慮的劉先生選擇了腔鏡手術,術後患者順利康復、出院。
典型案例4—腹壁疝的微創治療
濰城的孫女士5年前發現肚臍偏上方鼓起一個包塊,尤其是飯後比較明顯,但是因為沒有疼痛就沒有在意。1天前肚臍上的包突然變大了,並且伴有疼痛感,於是來到市中醫院疝和腹壁外科就診。張主任仔細檢查後診斷孫女士是臍疝,並且出現了嵌頓,也就是肚子裡的小腸、網膜等組織被卡在了肚皮下回不去了。這種情況就比較危險,如果腸管長時間卡壓會出現腸壞死。張主任立刻安排患者住院,儘快安排手術治療,幸運的是孫女士臍疝嵌頓的組織是大網膜,也沒有出現血運障礙,於是在微創腹腔鏡下做了臍疝的修補手術,術後孫女士順利出院。
科室介紹
濰坊市中醫院疝和腹壁外科是濰坊地區唯一的疝和腹壁疾病專業科室,是國家級中醫重點專科建設單位。科室遵循腹外疝的「規範化、個體化」治療理念,即依據患者年齡、性別、疝大小及類型、復發情況、經濟情況及患者需求等特點選擇最適合的個體化手術方案,依照最規範的手術流程規範開展了局麻下腹股溝疝無張力修補手術和先進的微創-腹腔鏡疝修補手術,對各型腹股溝疝、股疝、臍疝、腰疝、切口疝、造口旁疝、盆底疝、腹內疝、食管裂孔疝及腹壁腫瘤等治療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學科帶頭人
張錫忠,濰坊市中醫院疝和腹壁外科主任,副主任醫師,山東省醫師協會減重與糖尿病外科醫師分會委員、濰坊市醫學會乳腺甲狀腺專業委員會委員,從事普外科工作20餘年,先後在北京中日友好醫院普外科、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疝和腹壁外科進修學習,擅長食管腫瘤、各種胃腸道疾病、闌尾炎及肛腸疾病的診治,尤其是在腹外疝、腹內疝、食管裂孔疝、腹部腫瘤及其他腹壁疾病診治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對腹股溝區的局部解剖有深入的研究,在濰坊地區最早規範開展了腹膜前腹股溝疝無張力修補手術,並率先開展了微創切口闌尾切除術及PPH手術,發表國家級論文10餘篇,主編專業論著2部。(通訊員 紀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