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創治療--腹外疝患者的新選擇

2020-12-12 魯網

  魯網濰坊12月18日訊 疝,英文為hernia;俗名疝氣,即人體組織或器官一部分離開了原來的部位,通過人體間隙、缺損或薄弱部位進入另一部位。腹外疝是最常見的疝,也是外科常見病,發病率約為人群的1.5%,可給人體帶來不適感和巨大的痛苦。

  濰坊市中醫院疝和腹壁外科緊跟醫學發展潮流,近年來開展微創腹腔鏡手術治療各種腹外疝取得了顯著療效,為眾多腹外疝患者解除了病痛折磨:

  典型案例1—小兒疝的微創治療

  患兒辰辰今年1歲半,出生2月後寶媽陳女士就發現在哭鬧時左側大腿根處鼓起一個包,哭鬧厲害的時候還能掉進陰囊裡,不哭的時候就消失了,陳女士從網上查到這種情況可能是疝氣,覺得長大後就會好的就沒有進一步檢查。但是,隨著孩子逐漸長大,包塊不但沒有變小,孩子一站立玩耍大腿根的包就會鼓出來,陳女士開始擔心了,於是來到了市中醫院疝和腹壁外科就診,張錫忠主任介紹小兒疝氣在兒童中很常見,1歲以內的小兒如果包塊沒嵌頓的話可以選擇保守治療,但超過1歲了疝氣一般就不能自愈了,就需要手術治療。目前我們科室應用微創單孔腹腔鏡技術治療小兒腹股溝疝,只在肚臍有一個0.5cm的切口,手術後不留瘢痕,清醒就可以進食、下床。聽完張主任的介紹後,陳女士選擇為兒子做了微創手術,術後第2天小辰辰就順利出院了。

  典型案例2—腹股溝疝的微創治療

  年輕的王先生20多天前無意中發現自己右側腹股溝鼓起了一個大包,久站後還會感到脹痛不適,於是來到中醫院疝和腹壁外科就診,張主任仔細檢查後告訴王先生是腹股溝直疝需要做手術治療。想到手術會留下大疤,王先生心裡就打鼓,聽出王先生的顧慮後張主任繼續介紹我們科室目前應用微創腹腔鏡手術治療疝氣,該術式美觀的同時還具有疼痛輕、恢復快等優點,術中還能夠發現無症狀的隱匿性疝。聽完介紹王先生打消了顧慮選擇了微創手術治療,術前診斷右側腹股溝直疝,在術中探查中竟然發現左側也有隱匿性斜疝,若這次手術不一併處理,術後對側的腹股溝斜疝極易出現症狀,還需再次手術治療。術後王先生得知手術一併解決了對側隱匿性疝氣後對手術方式的選擇感到慶幸不已,術後2天王先生即康復出院。

  典型案例3—復發疝的微創治療

  患者劉先生4年前因為左側腹股溝疝在外院做了疝氣修補手術,但是2月前左邊腹股溝做手術的地方再次鼓起了大包,劉先生心事重重的來到中醫院疝和腹壁外科的診室,張主任仔細詢問了劉先生的病史和上次手術的情況,為劉先生制定了微創腹腔鏡手術治療的方案,劉先生對上次手術後復發仍心有餘悸,張主任繼續介紹,腹腔鏡手術相對開放手術,視野更開闊,補片能更完整更貼合的填補整個腹股溝薄弱區,放置的3D補片更符合人體解剖,復發率比開放手術更低,尤其適合開放手術復發後再次手術的情況。打消顧慮的劉先生選擇了腔鏡手術,術後患者順利康復、出院。

  典型案例4—腹壁疝的微創治療

  濰城的孫女士5年前發現肚臍偏上方鼓起一個包塊,尤其是飯後比較明顯,但是因為沒有疼痛就沒有在意。1天前肚臍上的包突然變大了,並且伴有疼痛感,於是來到市中醫院疝和腹壁外科就診。張主任仔細檢查後診斷孫女士是臍疝,並且出現了嵌頓,也就是肚子裡的小腸、網膜等組織被卡在了肚皮下回不去了。這種情況就比較危險,如果腸管長時間卡壓會出現腸壞死。張主任立刻安排患者住院,儘快安排手術治療,幸運的是孫女士臍疝嵌頓的組織是大網膜,也沒有出現血運障礙,於是在微創腹腔鏡下做了臍疝的修補手術,術後孫女士順利出院。

  科室介紹

  濰坊市中醫院疝和腹壁外科是濰坊地區唯一的疝和腹壁疾病專業科室,是國家級中醫重點專科建設單位。科室遵循腹外疝的「規範化、個體化」治療理念,即依據患者年齡、性別、疝大小及類型、復發情況、經濟情況及患者需求等特點選擇最適合的個體化手術方案,依照最規範的手術流程規範開展了局麻下腹股溝疝無張力修補手術和先進的微創-腹腔鏡疝修補手術,對各型腹股溝疝、股疝、臍疝、腰疝、切口疝、造口旁疝、盆底疝、腹內疝、食管裂孔疝及腹壁腫瘤等治療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學科帶頭人

  張錫忠,濰坊市中醫院疝和腹壁外科主任,副主任醫師,山東省醫師協會減重與糖尿病外科醫師分會委員、濰坊市醫學會乳腺甲狀腺專業委員會委員,從事普外科工作20餘年,先後在北京中日友好醫院普外科、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疝和腹壁外科進修學習,擅長食管腫瘤、各種胃腸道疾病、闌尾炎及肛腸疾病的診治,尤其是在腹外疝、腹內疝、食管裂孔疝、腹部腫瘤及其他腹壁疾病診治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對腹股溝區的局部解剖有深入的研究,在濰坊地區最早規範開展了腹膜前腹股溝疝無張力修補手術,並率先開展了微創切口闌尾切除術及PPH手術,發表國家級論文10餘篇,主編專業論著2部。(通訊員 紀哲)

相關焦點

  • 腦瘤患者微創開顱手術 治療一周可出院
    東北網4月19日訊(徐旭 朱虹 記者 張璐 編輯 王豔)日前,因頭暈半個月,46歲的李女士在哈醫大一院確診長了腦瘤,經微創治療一周左右出院。接受微創治療的李女士康復在即。哈醫大一院群力院區神經外科主任楊孔賓介紹,現在開顱手術也能做微創,不僅損傷小,連頭髮都不用剃。在大家的印象中,開顱手術是非常危險的大手術,原來的開顱手術都需要剃頭,開一個長達20釐米的刀口,但現在國際上最先進的微創技術只需要開5釐米的刀口。由於微創手術創面小,可以大大減少碰損血管或神經的機率,避免造成大出血或癱瘓、植物人等意外情況。
  • 房顫患者突發腦卒中?微創治療「一站式」解決患者煩惱
    青島新聞網12月7日訊(記者 李麗濤)日前,青島市中心醫院心血管內一科團隊成功為一位房顫患者實施心房纖顫射頻消融術加左心耳封堵術一站式治療,患者恢復良好,近日已康復出院。心房射頻消融+心耳封堵的全新「一站式」治療模式,不僅有效幫助房顫患者改善症狀預防卒中,而且使患者痛苦小,手術總耗時少,總費用低,也讓房顫患者免除了長期吃藥及卒中風險的困擾,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69歲的張女士患有陣發性房顫多年,曾做過永久起搏器植入術,口服多種抗凝藥物期間,仍發生腦血栓事件,嚴重影響身體健康。
  • 微創手術帶來宮外孕治療新境界
    自有外科手術以來,宮外孕的治療一直沿用開腹行患側輸卵管切除術,這種方法不能保留生育能力。對需要生育的患者,微創腹腔鏡技術成為主要選擇,該技術可以達到多數情況下保留患側輸卵管的理想效果。微創手術是將原來10-20釐米的手術切口縮小到幾毫米的微小開孔,大大地減少了手術給患者帶來的創傷和疤痕,是電子顯示系統與高科技手術器械以及傳統外科手術相結合的前沿技術,其具有明顯的優勢:  1.創傷小,恢復快宮腹腔鏡手術只需3個小孔即可完成,對腹壁及腹內環境損傷很小,大部分病人手術當天可以下床活動,術後第一天可以進食,術後第三天可以出院。
  • 哪些痔瘡患者適合做微創手術?
    痔瘡肯定是臨床上最常見的肛門病了,痔瘡的治療是以保守治療為主、以對症治療為原則的。然而,一少部分痔瘡患者症狀十分嚴重、明顯影響生活質量、保守治療又無效,那就需要手術治療來解決問題。一說到痔瘡手術,相信許多患者都會想到痔瘡手術術後是「天下第一疼」,因此而感到非常恐懼。即使必須手術治療,患者也想選擇微創手術。那麼,是所有的痔瘡患者都適合做微創手術嗎?哪些痔瘡患者適合做微創手術呢?今天,作者就在這裡為大家講一講。
  • 泰安市中心醫院專家話健康:經鼻內窺鏡淚囊手術 微創治療新選擇
    門診有患者就診時述有流淚並伴流膿現象,而且擠壓淚囊區時還有大量的膿性分泌物從上下淚點擠出來,這種情況就被診斷為慢性淚囊炎。慢性淚囊炎是眼科的常見病,此病藥物治療效果欠佳,既往經面部切口行淚囊鼻腔吻合術是治療慢性淚囊炎的經典手術,雖然手術成功率高,但手術造成面部疤痕影響美容,尤其年輕的女性患者不易接受。
  • 微創治療精索靜脈曲張 降低術後風險造福患者
    近日他來到空軍總醫院,在泌尿外科接受了腹腔鏡微創手術,困擾一掃而光。原發性精索靜脈曲張是青少年男性常見病,多發左側,偶有雙側。在男性不育症患者中有近1/4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索靜脈曲張。該病多表現為一側陰囊、會陰部墜脹不適,伴有陰囊蚯蚓狀腫物出現。目前該病的治療主要有藥物和手術兩種。藥物治療適應於症狀不重,精液質量正常的患者。
  • 燕達醫院骨科成功運用關節鏡微創技術治療一例先天性斜頸患者
    近日,來自河南省固始縣的一名患有先天性斜頸的高二學生在燕達醫院骨科接受關節鏡下微創手術後,終於告別了16年的「歪脖子」生活。 據介紹,患者從出生就被發現「歪脖子」,由於家長未意識到此病產生的危害性,並未引起重視並及時就醫,導致患者症狀逐漸加重,導致左側頸部肌肉攣縮,右側臉頰增大並向左側傾斜,兩側眼睛不對稱。
  • 第九屆中國腫瘤介入與微創治療大會在廣州召開
    核心提示:很長一段時間,對於腫瘤的治療,都是以手術切除、放化療等大面積破壞性治療為主,不但會在身上留下醒目的疤痕,還可能出現術中併發症或毒副作用,讓腫瘤患者「苦不堪言」,基於對患者最大程度的保護和尊重,腫瘤介入與微創治療開始發揮出自己的作用。
  • 膽結石患者慕名而來,微創「保膽取石」滿意而歸!
    微創外科專家苗慶松介紹:隨著內鏡微創技術的蓬勃發展,患者有了另一選擇——保膽取石,微創保膽取石已是一項成熟技術,能幫助患者實現「兩大目標」:解除結石病痛 + 保護膽囊!經過完善術前準備,在微創團隊地協作下,苗慶松教授用時30分鐘,幫助蔡先生完成了「解除結石病痛」與「保護膽囊」兩大目標。「說實話,當初選擇來這就醫,我內心還是有一些擔心的,但事實告訴我,至少在保膽取石這方面,苗教授是真的厲害,也很慶幸選擇了濟南顯微外科醫院來治療我的結石疾病。」
  • 頑固性網球肘 可用微創手術治療
    大多數情況下,網球肘引起的疼痛從輕微開始,並逐漸加重,部分患者在用力握拳、伸腕時可因疼痛而無法持物。嚴重者甚至在進行擰毛巾、掃地等日常活動時也會感到困難。    酷愛釣魚「網球肘」反覆發作    30歲的李先生平時酷愛釣魚。半年前,他感到手臂酸痛,不能提重物,甚至無力用釣竿釣魚。來醫院就診後,被診斷為網球肘。
  • 磁石環手術成為胃食管反流患者治療新選擇
    在胃食管反流症的治療上目前主要以胃底摺疊術為主,但是其術後吞咽困難、脹氣並且易復發等副作用常常讓胃食管反流患者望而卻步,醫學界針對胃食管反流的治療問題一直在探尋新的內窺鏡療法,直到2019年6月香港成功進行亞洲第1例植入式磁石環增強下食道括約肌功能手術(簡稱磁石環手術)後,其恢復快、復發率低的優勢瞬間使其成為了胃食管反流患者的治療新選擇。
  • 局部進展期食管癌新輔助治療後微創手術可行性分析的病例對照研究
    關鍵詞:新輔助同步放化療;新輔助化療;微創食管切除術點擊查看本文圖表目的  探討局部進展期食管癌新輔助治療後行微創手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回顧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胸外科 2015~2016 年連續收治的新輔助治療後行手術治療局部進展期食管癌患者 56 例的臨床資料,男 51 例、女 5 例。將患者分為開放手術組[OE 組,25 例,年齡 61(50~73)歲]和微創手術組[MIE 組,31 例,60(55~79)歲]兩組。
  • 一日收到兩面錦旗 南華附一醫院消化內鏡下微創治療進入新「鏡」界
    南華附一醫院消化內鏡下微創治療進入新「鏡」界。紅網時刻衡陽1月6日訊(通訊員 吳豔 記者 譚倩)「真是太感謝你們了!從檢查診斷到住院治療,我爸都沒感覺到痛苦,現在吃飯、幹活跟原來一樣,感謝咱們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近日,患者羅某之子將印有「醫術高明醫者仁心」字樣的錦旗送到了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消化內科,並緊緊握住主任醫師曾斌和副主任醫師胡光勝的手不停地表示感謝。
  • 宮腹腔鏡聯合微創手術治療不孕不育
    (資料片)   6年前,青島市海慈醫院婦科每年接診不孕不育患者僅十幾例,如今,不孕不育患者已經佔到婦科門診量的近30%。為了解決不孕不育難題,海慈醫院婦科推出宮腹腔鏡聯合微創手術,目前已實施100餘例,受到患者廣泛好評。
  • 廈門中醫院普外科採取中西醫結合治療 守護患者健康之門
    廈門市中醫院(北京中醫藥大學廈門醫院)普外科運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優勢,為廈門經濟特區守好患者的健康之門,做市民的健康衛士。  【案例一】  微創腹股溝疝修補 患者次日即可出院  26歲的劉先生性格開朗,平常喜歡應酬和社交。幾個月前,他體檢時發現自己有右側腹股溝疝,但感覺沒有出現什麼症狀,就沒有在意。
  • 微創治氣胸,患者四天出院了
    以患者當時的情況來看,手術治療無疑是最佳治療方式。  「患者選擇的是微創手術治療,術後第二天便可下地活動,第四天便基本恢復出院了。」章丘中醫院胸外科副主任柏超說,張女士是一位40多歲的中年婦女,由於胸部脂肪比較多,如果採取傳統手術方式的話不僅手術實施更困難,而且也容易破壞患者的其他乳腺組織,並導致其他併發症的發生。
  • 曹縣中醫院骨一科成功開展微創治療拇外翻新技術
    中國山東網8月11日訊 (通訊員 袁建喜 劉玉國) 近日,曹縣中醫院骨一科採用最新引進拇外翻專用磨鑽動力系統,成功為一拇外翻患者實施微創治療,使患者擺脫了長期受到拇外翻造成的行走困難的困擾,填補了該項技術的空白。
  • 華夏論壇:泌尿系疾病 微創治療與快速康復當並重
    來自國內外近50位泌尿外科領域優秀的專家,主要圍繞腎癌、前列腺癌、泌尿繫結石等疾病的微創治療和快速康復,針對泌尿外科的新進展和特色技術進行討論和分享,為參會的泌尿外科醫師帶來一場高規格學術盛宴。Chuck Kim:Retroperineal partinl nephrectomy
  • 三月羊城 相約第九屆中國腫瘤介入與微創治療大會
    ,落實腫瘤微創與介入治療技術的規範化管理,總結相關領域的新知識、新理念、新數據、新經驗,推廣新技術、新產品。將邀請國內外從事腫瘤微創介入治療及相關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進行學術報告,以單病種為中心設置專題討論,融治療技術、治療理念、臨床經驗、基礎研究於一體,對腫瘤微創介入治療的現狀與發展熱點進行新一輪的總結與探討。同時,會議鼓勵基層醫生、中青年醫師積極參與,對現有治療模式提出新觀點、新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