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車行業,智能互聯的浪潮正撲面而來,並且已逐漸滲透到汽車的方方面面,就連一向主打舒適性與安全性的汽車座椅也越來越多地被貼上了智能化標籤,成為集多功能於一身的汽車內飾件。而與此同時,全球排放法規的加嚴也使得輕量化成為其重要發展方向之一。
如此一來,有幾大問題便被擺到了座椅供應商的面前:座椅智能化以及多功能的實現與汽車輕量化是否矛盾?如何來均衡這幾方面的發展?汽車座椅輕量化未來潛力如何?在近日舉辦的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年會暨展覽會(SAECCE)中,蓋世汽車採訪了麥格納座椅系統工程總監錢濱,其針對以上問題給予了解答。
麥格納座椅系統工程總監錢濱
蓋世汽車:首先請您介紹下汽車座椅整體的發展趨勢有哪些?
錢濱:座椅是裝在車上的,首先從車的發展趨勢看,車內座椅的發展需求主要是兩點:
第一是智能化。智能駕駛現在越來越多了,所謂的智能大家都知道,第一就是疲勞駕駛。一般的做法是實現對疲勞駕駛的探測,然後告訴你「你已經很疲勞了,不要再駕駛了」。麥格納不是探測疲勞,而是根據駕駛者身體的狀態來預測你會不會疲勞,告訴你適不適合開一個長距離。我們在座椅當中根據人的坐姿、壓力分布和一些傳感器的分布探測出人的生理狀況,根據這個狀況預估多久之後你會產生疲勞,這是一個智能預估過程。另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體型、不同的坐姿,甚至對於長途、短途的距離你的駕駛姿態會不一樣。麥格納的座椅可以通過特殊的傳感器和壓力分布,根據人的坐姿感受到不同地方的壓力,繼而進行相應的智能化調節。
第二是多功能化。可以看到,相對於去年來說,今年SUV、MPV發展很快,因此針對座椅來說,座椅的多功能性會越來越突出。舉例來說,上一代的大捷龍的座椅需要放倒的時候,需要一個按鈕把座椅靠背放下來,另外需要一個按鈕把靠墊放到裡面去,比較麻煩,沒有專門的說明書很難去操作。而麥格納有一鍵解鎖式的座椅,只要一個按鈕就能夠實現以上所有的功能。
蓋世汽車:在全球環境法規日益嚴苛的情況下,汽車輕量化成為一個很重要的方向,而座椅在減重方面可以起到比較大的作用,那麼座椅在輕量化方面有多大的潛力?麥格納在這方面有哪些關鍵性的技術?
錢濱:輕量化是一個主題。對於麥格納來說,我們主要有三個技術可以實現輕量化,這三個技術有一部分已經上市在量產過程當中,有一部分還在策劃階段。
首先,我們的鋼材用的是熱成型技術,即熱成型衝壓和高強度雷射焊接。市場上常用的鋼材基本上是在600-700兆帕之間,到1000兆帕已經是非常高了,而麥格納的產品可以達到1600-1700兆帕,這樣帶來的結果就是,在同樣的座椅強度情況下,我們的材料只需要別人2/3或者一半的尺寸,可以實現20%-30%的減重;第二是鋁合金工藝,這一技術已經應用在保時捷的座椅上面。其在量產過程當中,相對於前一代的產品可以實現30%左右的減重;另外,鎂與鋁相比密度更低,我們也開發有新一代的鎂合金骨架,這個骨架用在大捷龍第二排座椅的靠背上面,已經在開始量產的過程當中,可以實現40%的減重。
這是目前比較主流的三項技術。此外還有一個技術是針對塑料和合金材料的,也在我們實驗室的研發過程當中。總之,針對輕量化這個課題,我們有長期、短期以及更遠期的打算:短期就是利用已經成熟的熱成型工藝,中長期就是鋁鎂合金的正常運用,更長期的規劃是新材料、新化學成分等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