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0到1,什麼是不可或缺的?
最近,筆者去看了幾個從0到1的項目。0,在有些地方,不僅意味著事業尚未啟動,還意味著幾乎一無所有。在一些偏遠地區的山村裡,一位農戶可能既沒有像樣的資產,也沒有像樣的收入,即所謂淨資產和現金流「雙零」,如果他想做點事,從0跳到1,銀行該如何幫助他?
傳統的眼光看來,農戶沒有任何可供抵押,為銀行對衝信貸風險的資產:最顯眼的就是自家的房子,還沒有房產證。然而,實際的抵押物選擇,要比想像中靈活得多,豬圈、羊圈、兔圈,都在視野之內。在基層信貸業務人員看來,更重要的,還是這個人將來能成事兒,抵押就是個形式,難道還能把這些圈舍轉手變現麼?
換句話說,眼前已經在做的事,有形的東西可能很有限,甚至可能是「0」,但看得更遠些,看無形的潛力,才有投入、冒險的動力。是的,這是一場冒險,所有「從0到1」的參與者,所有想從一片白地上做事的人,都必然要冒依然為「0」,甚至跌到「零下」的險。
那麼,是什麼阻擋了從0到1,拖延了人們冒險的決斷?也許是眼光不濟,只能看到眼前的、有形的東西。
老子說,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眼前有的,的確可以看成是利益,但眼前所無的,看不到的,才會在未來有大的用處。一個貨櫃廢棄在空地上,也許沒什麼用,但造出門和窗戶,就能變成一間房子。現在的家徒四壁,糾結憂慮沒有關係,重要的,是要不要去冒險,從0走到1。
或許,當你抓住了所有改變的機會,做了所有力所能及的事情,滴水就能穿鑿出石頭上本沒有的造型。(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張 忱)
(責任編輯:武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