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因哲學對「不可或缺論證」究竟意味著什麼?

2020-12-13 中國社會科學網

What Does Quine Mean to the Indispensability Argument?

 

  作者簡介:賈向桐(1975- ),男,河北石家莊人,南開大學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天津 300050

  原發信息:《北京社會科學》第201712期

  內容提要:「不可或缺論證」是當代數學哲學討論的重要問題,也是關涉數學實在論成立與否的核心論證環節。在「不可或缺論證」的爭論中,奎因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其立場在這場爭論中處於一個關鍵位置。奎因哲學,特別是其以自然主義為基礎發展起來的確證整體論和本體論承諾命題,構成了「不可或缺論證」的基本理論框架,成為數學實在論辯護的主要理論依據。但由於奎因思想本身的複雜性以及其內在矛盾,這些理論框架又同時激發著反數學實在論的發展,即奎因哲學引導著「不可或缺論證」正反雙方的邏輯發展路徑。

  The Indispensability Argumen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issues in modern Philosophy of science which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argument for the realism of mathematics.in this discuss,The Indispensability argument attempts to draw conclusion from the applicability of mathematics to science,which comes mainly from Quine,especially from his ontologically committed thesis and holism.At the same time,the antirealism also get a lot from his thesis.

  關鍵詞:不可或缺論證/數學實在論/整體論/本體論承諾  the Indispensability Argument/realism of mathematics/Holism/the Ontological Commitments

  標題注釋:天津市哲學社會科學重點項目(TJZX17-001)。

 

  數學實在論的經典辯護是訴諸於著名的「不可或缺論證」(the indispensability argument),「這一論證是關於數學實體的實在論論證。簡單而言,不可或缺論證認為我們應該相信數學實體的存在,因為它們對我們的科學理論來說是不可缺少的」[1](P231)。從理論淵源來看,這一論證可追溯到奎因,之後普特南又進一步明確和系統了「不可或缺論證」,以至於後來這個論證模式被人們統稱為「奎因-普特南不可或缺論證」。[2]隨之,關於「不可或缺論證」的問題開始為科學哲學界所持續關注,瑞斯尼克(M.Resnik)、迪考克(L.Decock)、柯利萬(M.Colyvan)、馬蒂(P.Maddy)等人針對這一論證展開了激烈討論。在這場爭論中,奎因處於一個非常獨特的位置:一方面,人們把奎因視為「不可或缺論證」的主要思想和理論來源,無論是「不可或缺論證」的支持者或反對者都形成了這一基本共識;但另一方面,奎因的相關論證和主張卻又是非常模糊的,爭論雙方都「沒有提及奎因確切在哪裡使用了這種形式的論證,也沒有給出奎因對不可或缺論證的詳細陳述。因為這是相當困難的,奎因對此問題的觀點並不非常清楚。一個人可以很準確地將不可或缺論證歸之於奎因,但這又僅僅只能是建立在零散的文本基礎之上」[1](P232)。如此一來,造成的結果便是奎因哲學在「不可或缺論證」問題上成為爭論各方共有的理論依據所在,但奎因本身的真實立場問題卻變得並不重要了。事實上,這正是目前「不可或缺論證」問題出現巨大爭議的重要理論背景和原因,面對這種情況,理清奎因自身的相關論證和主張就變得非常必要,這也是本文的主題之所在。我們認為,要真正把握奎因與「不可或缺論證」之間的關係,需要遵循柄谷行人「跨越性批判」的觀點,即在雙方理論「強烈視差」的不斷移動中去感知和理解,在奎因和「不可或缺論證」的立場反覆對照中才能進一步明晰二者關係。[3]

  一、從數學實在論解讀奎因立場

  普特南最早將「不可或缺論證」的思想歸功於奎因,所以,我們首先來看普特南是如何解讀奎因的相關論述的。在普特南的著作中,他也僅僅將「不可或缺論證」籠統歸之於奎因:「數學實體的數學化對自然科學是必不可少的,這無論是對物理學還是形式科學……這種類型的論證來自於奎因,他多年來一直強調數學實體量化的不可或缺性,並且認為否認日常預設的存在是智識上的不誠實。」[4](P425)但普特南在文獻中並沒有準確引用或明確奎因的具體文獻情況,只是在《邏輯哲學》的第八節中以「不可或缺論證」為起點,然後詳細論述了自己的主張以及對可能反對意見的分析。[1](P232)而對「不可或缺論證」做出最系統梳理的柯利萬同樣也將這一論證歸功於奎因,較之於普特南,他的描述更加詳細:「用以捍衛數學實在論的不可或缺論證的使用通常與奎因和普特南相聯繫」,「奎因不可或缺論證的視角可以在許多地方見到,例如在『成功與數學化的極限』中他寫道:『對科學語句的通常解釋不可避免地會承諾抽象對象的存在——國家、種族、數、函數、集合——這正如蘋果和其他東西一樣。所有這些東西都是作為變量的值出現在我們整個世界系統之中的。』」[5](P9-10)但如果我們再進一步深入分析就會發現,柯利萬和普特南一樣,只是在吸收奎因自然主義主張來為數學實在論辯護,同樣沒有更具體提及奎因到底是怎樣論述這一問題的。簡言之,從數學實在論的「不可或缺論證」正式提出開始,人們只是普遍把這一論證歸功於奎因,但奎因本身卻沒有給出過具體的相關論述,其真實態度仍不明確。

  為了更明晰「奎因-普特南」版本「不可或缺論證」的具體邏輯,以便展現奎因哲學與「不可或缺論證」的關係,我們援引柯利萬對「不可或缺論證」的經典總結來進一步探討這一問題:

  1)我們應該對所有的,並且僅僅是對最佳理論中不可缺少的實體做出本體論承諾;

  2)數學實體對於我們的最佳科學理論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因此,

  3)我們應該對數學實體做出本體論承諾。[5](P11)

  柯利萬接著提問,「為什麼要相信大前提?即,我們為什麼要相信最佳理論解釋中實體存在的不可缺少呢?」的確如此,我們最佳理論的成功如何能夠確證其理論中的術語指稱,這是科學實在論辯護的重要難題,柯利萬認為實現這一論證的「關鍵前提源自於(奎因的)自然主義和整體論。」[5](P12)筆者認為,這也是普特南等人在奎因本人並無明確的具體論證的情況下仍將「不可或缺論證」歸功於奎因的內在原因。因為這一論證的核心環節是要通過成功的最佳理論來肯定其數學實體的本體論承諾,這如同一般科學實在論對理論實體的肯定一樣,只能最後訴諸於「非奇蹟論證」(No Miracles Argument)。反言之,自然主義是「不可或缺論證」辯護的理論基礎,「實在論對經驗檢驗是保持開放的……實在論可以為科學發展的經驗研究所支持」,「認識論和語義學是『自然化的』」。[6](P223-225)因此,普特南和柯利萬等人認為數學實在論的辯護同樣要放在自然主義基礎上進行,而且,由此「不可或缺論證」便「可以直接從本體論承諾的標準以及整體論和自然主義信條中推導出來」[1](P232)。正是奎因的自然主義為數學實在論及其辯護模式確定了基本的方法論前提,而且,「不可或缺論證」即是自然主義哲學範式的一部分。

  布朗(J.Brown)針對數學實在論的論證做了頗具說服力的分析,從而進一步明確了從數學實在論對奎因思想和「不可或缺論證」之間關係的解讀。布朗首先明確指出,「不可或缺論證」斷言「數學對自然科學是必不可少的」這一論斷建立在兩個自然主義命題的基礎之上。其一是「奎因的認識論整體主義:理論評價不是一個單純的理論問題;理論、輔助性假說、初始條件和數學的應用,是要綜合在一起評價的;所以,任何理論部分都可能對失敗有責任,經驗預測的成功也是給予所有部分的信譽」[7](P2)。這就是奎因著名的確證整體論命題。在奎因的整體論看來,作為一個系統整體的科學理論,數學以及邏輯學居於科學信念的中心位置,數學與其他信念系統是有機融於一體的,理論經驗預測的成功確證了科學理論作為一個整體的真理性,由此數學在科學理論中的不可或缺性能和科學理論整體的真理性相聯繫。其次是「奎因的本體論承諾信念:接受一個『存在一個x,那麼x是f』的形式陳述,就是承認具有f數學的事物是真實存在的」[7](P2)。一個理論語句陳述的真,意味著其語言陳述詞項也具有真值,而我們要說每個科學陳述為真,即要承認該術語指稱事物的真實存在,否則這種所謂的陳述的真理性也就失去了意義。既然奎因的本體論承諾將實體的存在賦予在了理論「變量的值」之中,那麼我們就可以通過理論語句的真值來判定這些「數學實體是存在的」。[1](P233)

  由此,布朗總結說,考慮到以上自然主義的幾個前提,「人們就似乎承諾了數學對象及其事實。如果陳述『存在著素數』在蟬的生殖周期理論中起著關鍵作用,並且相信這一理論是真實的,那麼我們必須接受數的語義實在性。」[7](P2)所以,在傳統數學實在論看來,奎因的自然主義和確證整體論(confirmational holism)奠定了「不可或缺論證」的理論邏輯框架,二者的實在論立場是一致的。

  應該說,布朗和柯利萬等人從傳統數學實在論出發對奎因哲學的解讀是頗有道理的,而且整體論自然主義為「不可或缺論證」提供了最強有力的邏輯論證武器。但這是否符合奎因哲學的本意呢?換言之,如果我們站在奎因的角度來看,「不可或缺論證」支持者的相關解讀恰當嗎?這是本文討論的關鍵問題。由於奎因一直沒有正面回應過相關問題,這造成以上數學實在論的思路逐漸成為當前爭論各方的基本共識,但這種「共識」還是需要我們再次認真反思。所以,下面我們的思路是依據跨越性批判的「視差」觀點,從奎因立場出發對數學實在論立場進行交互考察和比較。

相關焦點

  • 邏輯對哲學的重要性
    Quine, Confessions of a Confirmed Extensionalist and Other Essays(《一個堅定的外延主義者的自白及其他論文》), Dagfinn Føllesdal【奎因的學生】and Douglas B. Quine【奎因的兒子】(ed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8.,在這之前未曾公開發表過。
  • 如何理解分析哲學的「分析」?
    在廣義上,它包括這樣一些學派和哲學,它們的傾向雖可各不相同,但有許多觀點仍是近似、彼此一致和相互聯繫的。在狹義上,「分析哲學」也可以更嚴格地用來指某些思想家和思想流派中的某些人或某些觀點。分析哲學反對傳統哲學那種抽象思辨的研究方式,試圖通過某種「精確的分析」清除哲學論爭中的混亂。  那麼,究竟怎樣才是「分析的」?
  • 梅劍華讀《二十世紀分析哲學史》︱從羅素到克裡普克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克裡普克並不是要反對哲學史上的弗雷格觀點、羅素觀點和塞爾觀點,而是要反對一般意義上的描述論。他在演講中所刻畫的描述論立場要比哲學史上曾經出現的描述論更為全面系統。一旦他反駁了自己所刻畫的描述論,那些歷史上曾經有的各種描述論版本就不攻自破了。所以他不在乎歷史上有誰對描述論說了什麼,而是在乎描述論可能是什麼,並進一步反駁之。
  • 孫利天 | 哲學體系的自身區分及其循環論證
    在非嚴格知識形態哲學的意義上, 語言轉向、生活世界轉向或生存論轉向等哲學變革,都是哲學順時應變,維持自身存在的努力。但是,現代西方哲學的這些轉向真的能夠為自身存在提供合法性證明嗎 ? 上述哲學轉向真的為哲學提供了新的堅實的理論基礎了嗎?本文認為,西方哲學的理論性質決定了它永遠是一個開放的循環論證的結構, 現代西方哲學轉向並未給出絕對自明性的理論基石,相反它卻需要古典哲學某些原理的論證和支持。
  • 黑格爾與分析哲學
    雷丁在分析哲學與黑格爾思想的繼續對話方面開闢了一個新的階段。保羅·雷丁的專著《分析哲學與黑格爾思想的復歸》富有思想內容並激發人思,意味著一種被黑格爾稱之為「它的被思想俘獲的時間」的哲學品格範式。與此同時,該專著在學術上令人眼前一亮,使人受益匪淺,富有哲學洞見和啟迪意義。
  • 普通人對哲學的誤解:哲學不是什麼?
    無論一個人是不是哲學專業的,或者是否涉獵過哲學類的書,相信也不會對「哲學是什麼?」這個問題感到陌生。但是不少人誤以為哲學就是朋友圈的心靈雞湯。不是哲學專業的,總是想找個讀哲學的問個究竟。但今天我們換個角度,談談哲學不是什麼。
  • 《名利場》:築橋——洛倫佐·奎因的雕塑世界
    據享譽國際的義大利藝術家洛倫佐·奎因(Lorenzo Quinn)說,這是因為它們「有這麼多面、這麼多角度、這麼多動作」。只要把手指向一個方向而不是另一個方向移動,就會給人一種完全不同的感覺。」然而,對奎因來說,掌握這種複雜的技藝的價值在於手的普遍性。「我希望每個人都能與我的雕塑產生共鳴,」他說。「當然,手是大家熟悉的,但也是全世界都可以接受的,它避免了審查的問題,消除了種族和性別的因素。
  • 什麼是哲學?
    編者註:本文的作者羅伯特·所羅門(1 942-2007),是世界著名的哲學家和哲學教師,尤其精於尼採、存在主義哲學和情感理論的研究,特別擅長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來解釋大哲學家複雜的思想,同時又不失其嚴格性。
  • 「分析哲學」是什麼以及能做什麼
    「分析哲學」是什麼以及能做什麼江怡摘要:雖然當代哲學家圍繞分析哲學的性質問題還存在各種不同觀點
  • 回歸哲學的愛智慧傳統
    從詞源上說,哲學是「philosophia」,即「愛智慧」,它意味著「對智慧的真誠熱愛、忘我追求和批判性反省」,因此哲學被稱為「智慧之學」。什麼是真理?我們能否達到真理?區別真理與謬誤的標準和途徑是什麼?語言在人認識世界的過程中有何種地位和作用?語言、思想與實在之間是什麼關係?我的心靈與我的肉體是什麼關係?除我自己的心靈外,還存在他人的心靈嗎?如何證明它們的存在或不存在?人死後有所謂的靈魂世界嗎?死亡對人生意味著什麼?究竟有沒有上帝?信仰或不信仰上帝的理由和根據是什麼?
  • 海賊王945話圖文情報:四皇大媽吊打奎因,奎因是古代種腕龍形態
    這次的焦點,就是四皇大媽的採石場冒險了,動漫迷就與醬鋪君一起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吧。(點擊關注醬鋪漫畫,看更多的海賊王動畫和漫畫情報分析)本話的爆點很多,上一話已經看到德雷克變成了古代種的恐龍形態,那麼這一話奎因(Queen)的形態終於揭曉,讓醬鋪君很是興奮啊。
  • 唐人街探案2:奎因手冊是什麼東西?為什麼會吸引秦風?
    大家好我是夏夏,在唐人街探案2裡,劉昊然多次向寶強索要奎因手冊,指的埃勒裡·奎因兄弟的手稿。那麼這個手稿有什麼魔力呢?竟然對秦風的吸引大於其他的吸引呢?電影截圖:剛到紐約剛剛坐上車就要看奎因手稿埃勒裡·奎因,是美國一對推理小說家兄弟的共用筆名,但是他們並不是親兄弟,卻是一對表兄弟,有意思吧?
  • 高考究竟意味著什麼。
    高考,對於我們這個民族,這個國家意味著太多了。他意味著神聖不可侵犯,諸如高考改檔案,替代上大學的事件引起了社會的高度關注和相關部門的高度執行相關措施。它意味著寒門逆天改命的唯一通道。它意味著社會階層的最大變動。它也意味著我們生活的方式和思考方式。對於高考,同樣受到非議。有人說還是國外的教育模式好,寬進嚴出,反倒是培養了更多的實用性人才和眾多科學家。
  • 同為射手,奎因飛機為何被ADC除名?不光因為機制,1數值成致命傷
    但不少玩家卻發出了一個疑問:「既然S10賽季大部分ADC都能登場,那麼為何同為射手的飛機和奎因依然沒能在下路獲得登場機會呢?」的確,不知從何時開始,飛機和奎因這兩位射手就幾乎只出現在中路和上路,所以很多玩家在潛意識裡就默認這兩個英雄不是ADC,平時在排位裡自然也不會選,但究竟為什麼不能打ADC卻很少人知道,那麼今天灰哥就為大家來解答這一困惑。
  • 海賊王新勢力瓜分世界,最先痛苦的是奎因,路飛第一個不答應
    凱多與BIG MOM的同盟,就意味著新世界裡面的力量發生了變化,現在的黑鬍子與香克斯都無法淡定,這是讓人不能接受的。 沒發生點什麼可能也說不清楚,現在最大的變數就是路飛了,因為路飛成為新晉五皇,實力增長很快,同樣不容小覷,只有幾天之後的大決戰才能看到一些。
  • 記憶與標準:「私人語言論證」研究
    原發信息:《哲學研究》第201911期  內容提要:在《哲學研究》中維根斯坦提出了「私人語言論證」,評論者對這一論證表達的內容存在諸多分歧。本文認為,「私人語言論證」的核心在於私人實指定義缺乏判斷記憶正確性的標準。
  • 哲學六大要素:回答什麼是哲學
    再次,威廉·詹姆斯的觀點看重哲學的能動性:「哲學的全部,僅僅是人的思想……」⑦另外一些人認為,哲學就是哲學的行為,是哲學起作用的方式,它決定了人們的生活,又受生活的影響。儘管當代哲學家對哲學的定義有著側重點和某些實質性的看法的不同,哲學家仍然可以用哲學的六大要素來描述,這六大要素都是不可或缺的。下面我們依次來討論它們。
  • 關於邏輯哲學的幾點思考
    這樣的討論與一階邏輯和模態邏輯本身的討論是不同的,因此屬於邏輯哲學。上述定義,雖然大致可以說明什麼是邏輯哲學,但是仍有明顯的缺陷。首先,依據這樣的定義和說明,似乎無法理解邏輯問題的主要特徵是什麼?具體地說,現代邏輯固然包含一階邏輯、模態邏輯等內容,但是現代邏輯究竟是研究什麼東西呢?
  • 海賊王945話情報:奎因是腕龍果實能力者,大媽一拳秒殺奎因!
    路飛和奎因看到大媽,都嚇得目瞪口呆。監獄裡所有人都嚇傻了,基德和基拉還泡在水裡。大媽獨佔兩頁。奎因變成了一個有超長脖子的恐龍(腕龍)。最後一頁,大媽跳得老高然後抓住了奎因的腦袋,奎因在嘲笑她。後來奎因被打得很狼狽……下周休刊!!!
  • 海賊王946,路飛被打到變形,奎因懷疑人生,這就是差距?
    兵之花五郎的作用是什麼?難道出現就是為了路飛學習高級霸氣?這個作用有點像是工具人。但是路飛對自己的朋友完全放不下,這就是有情有義的路飛,面對「BIGMOM」時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