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位寶媽困惑了:為什麼老一輩帶娃很輕鬆,現在帶娃像伺候祖宗

2020-08-19 感覺統合公益科普

有網友留言問我:為啥我們小時候那麼好帶,現在的娃這麼難帶?


這個問題其實很有代表性,相信很多家長也會有同樣的困擾。



關於這個問題,可用心理學馬斯洛的需求理論來解釋。馬斯洛需求理論將人的需求按層次依次分為:生理、安全感、社交、尊重、自我實現。它告訴我們:人只有滿足了低層次的需求,才會進而去追求高層次的需求。


我們小時候受生活水平所限,可能那個時候只要達到基本的生理需求,就很滿足了。但現在我們能給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條件,所以,孩子的心理需求乃至其他層次的需求,也就要求的更高了。


雖然對需求層次的追求和年齡並沒有直接關係,但從經驗來看,對於3~12歲兒童來說,社交應該是這個階段最直觀的需求。



很多實驗研究都發現,在學校與同學之間的互動技巧高、容易被同伴接受的人,其課業學習和日後人生的成就會比較高。


即使是幼兒園的小朋友,能否交到新朋友,有沒有人緣,也能夠預測他們在課堂中的積極程度,以及能否獨立完成老師布置的功課。


科學家還從進化的角度,證明了社交的重要性。


我們都知道,人比大猩猩聰明多了。和500萬年前的人類祖先相比,現代人的頭骨顱容量增加了一倍。也就是說,我們的大腦比祖先大了一倍,也比他們聰明許多。


那麼變強大的大腦到底有什麼用呢?


英國心理學家尼克·漢弗萊提出了一種解釋:大腦是用來解決社會問題的,而不是物質問題。


我們人類不斷變聰明,就是要解決複雜的人際關係問題。我們每天都在模擬和猜測別人在想什麼,然後決定自己的行為。看來這可比數學題、物理題難多了。



但現實中卻有一些孩子,面臨著較為嚴重的「社交障礙」!


一位媽媽自述:我女兒3歲多,剛開始上幼兒園的時候,一直不適應,幾乎每天送她入園都要哭鬧,好不容易情況好轉了,老師又開始反饋說,她在班裡不合群。


比如,別的小朋友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但她總是一個人玩。老師組織做遊戲,她也總是站在旁邊看,不肯參與。


老師說,她好像總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完全沒有融入到集體裡來。


但是遇到她喜歡的事情,比如畫畫、做手工,她通常都還挺專注的,但其他時候就有些不耐煩,要麼發呆,要麼咬指甲、摳手指,但在家裡就不太會這樣。


我很擔心孩子是不是有社交障礙?要怎麼做才能讓她更合群一些?



我們要知道:有些孩子是天生敏感、慢熱的氣質,面對陌生環境,可能會比其他孩子需要更長時間去觀察和適應。


但有的孩子膽小、依賴、怕生、不合群、在家在外兩個樣……這些表面看起來是性格上的問題,其實根本原因是感覺統合(觸覺)失調


什麼是觸覺失調?


觸覺是人感受本身特別是皮膚的機械接觸刺激的感覺,是由壓力和牽引力作用於觸覺感受器而引起的。如果觸覺失調過於敏感,就會讓孩子對皮膚接收到的感覺進行錯誤的解讀:很小的刺激都會引起大腦皮層產生強烈的反應,就容易造成情緒的不穩定。


觸覺失調的孩子不敢嘗試新的事物,不願與人交流玩耍。當他們從熟悉的家庭環境進入幼兒園時,陌生的人群和環境會讓他們產生強烈不適,因此會主動的遠離和迴避,逃避社交。



這類孩子對別人的觸摸非常敏感,連帶著內心也比較敏感,因此他們在人際交往和生活中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但在孩子的社交敏感期(3-6歲),有沒有固定的玩伴和良好的社交關係對他們的成長非常重要,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


孩子之所以容易發呆、咬指甲、扣手指、不願意加入遊戲……是因為他的觸覺正處於「警報」狀態,當這個新環境還沒有讓她完全放鬆下來,她是沒有辦法去「探索世界」的,更不要說跟小朋友一起玩了。



所以這個時候,如果一心想要讓孩子「合群」,反而會變成施加給孩子的壓力,對孩子來說,無疑雪上加霜,表現更退縮。


那麼針對觸覺失調的兒童,家長應該怎麼做?


其實我們前面已經寫過很多觸覺失調的文章了,經常關注我們的家長相信已經從中學習到了很多知識。


還是那句老話,觸覺過度敏感主要是由於生活中的觸覺經驗刺激不足(如剖腹產,家長包辦代替過多,代養人有潔癖等)所造成,最好的改善方式,就是在日常生活當中,不要限制孩子「想要得到觸覺刺激」的行為。


如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為他們的身體做做撫觸擠壓按摩,多接觸帶有新鮮觸覺刺激的物體和環境,或者選擇專業的感統訓練機構,運用各種各樣的感統器材給孩子提供豐富的觸覺刺激。



總之家長應該適當放手,給孩子一點自己的空間,不過分控制和幹預孩子,讓孩子能有嘗試新鮮事物的機會,這樣才能慢慢發展他們的觸覺系統。

相關焦點

  • 為啥老一輩帶娃那麼輕鬆,現在帶娃像伺候祖宗一樣?
    昨天和奶奶聊天的時候,說起現在養孩子難,壓力大。我奶奶就說也不知道你們現在年輕人養孩子怎麼感覺那麼難,像我們那一輩,一家五六個孩子是正常的,雖然那時生活條件不好,很多時候會吃不飽穿不暖,但是孩子也不用操多大心,只要拉扯大就行了。看看現在條件好了,也不愁吃喝了,家裡最多也就兩個孩子,你們為啥還天天發愁?
  • 為什麼老一輩帶孩子那麼輕鬆,現在帶娃,就像伺候祖宗一樣
    為什麼現在孩子養起來這麼費勁。我們那時候沒這樣費勁呀?因為養法不一樣。為什麼小時候好幾歲了還給穿開襠褲啊?省事!為什麼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啊?省事!為什麼對孩子要求永遠是「聽話」?省事!給他口飯吃,跟他說好好學習要不揍你,這幾乎就是80年代父母對孩子的全部要求了。內心對孩子考大學完全沒有奢望,全部未來規劃僅限於讓娃跟哪個叔叔學點手藝。
  • 為什麼老一輩帶娃看起來比現在的父母更輕鬆?原因你想像不到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有不少父母都紛紛感嘆,現在的孩子實在太難帶了!而老一輩的人帶娃卻看起來十分輕鬆,孩子也沒有讓他們多加操心,每天只需要吃飽穿暖就萬事大吉了。相比之下,現在的父母真是壓力巨大。
  • 為什麼老一輩那時帶孩子那麼輕鬆,如今帶娃就像伺候祖宗?
    育兒路上,相信很多人都曾聽到過長輩們的那一句,我們那時帶娃如何如何(如何如何這裡是輕鬆、隨意的近義詞),不也照樣長大了嗎?擱以前,這句話一出,大概我會炸毛,這不就是旁敲側擊說我帶娃過分講究嗎?如今作為一個身體力行的追求「科學性育兒」"思考型育兒「老母親,我覺得這句話透露了不少信息,可以好好地盤一盤。
  • 帶娃從來都不簡單,從把娃「養活」到「養好」,變的不只是一個字
    生娃後,很多寶媽總覺得自己養娃知識不夠,一有空就學習各種育兒知識,有孩子的生活更是處處充滿著焦慮。而說起父母輩帶孩子,那可不是一次一個,而是5、6個孩子一起,也沒有人幫忙,自己還要幹農活,出門前後背一個,前面帶一個,左手牽一個,右手還要提東西,可那時候帶一堆娃真沒有現在一個娃累,現在帶娃怎麼就像伺候祖宗一樣呢?
  • ​國外寶媽帶倆娃很輕鬆,為何國內寶媽帶一個娃,總感覺那麼難呢
    文/可馨育兒說到帶娃,可能每位寶媽都有一堆委屈要說,都有一堆經驗分享,可是說來說去離不開的還是帶娃太難了,累就不說了,關鍵是自己的時間完全被佔用,想做什麼都要趁娃不在身邊,趁娃睡著趁娃去上學,自己的自由就這樣被支配了。
  • 為什麼很多家庭都是姥姥帶娃,而不找奶奶?原因寶媽們心知肚明
    沒辦法,她就讓自己親媽幫忙帶娃了。當然,奶奶有時候也表達過身體好了,想幫忙帶孫子。但是,我朋友直接拒絕了,理由是「孩子習慣姥姥了」,可實際上是她內心排斥讓奶奶帶娃。除了這位朋友,我身邊很多人也是讓孩子姥姥幫忙帶娃。為什麼很多家庭都是姥姥帶娃,而不找奶奶呢?原因寶媽們心知肚明。
  • 產後坐月子,親媽和婆婆各伺候半月,寶媽終於知道以後帶娃該靠誰
    不僅關乎身體恢復問題,也關乎以後帶娃問題。因為,坐月子是女人滿血復活,以及初步學習育兒知識、建立帶娃觀念的關鍵時期。說起坐月子,親媽和婆婆,寶媽會選擇哪一個來伺候月子呢?所以,產後坐月子,親媽和婆婆各伺候半月,寶媽終於知道以後帶娃該靠誰。那就是誰也不靠,就靠自己。因為親媽雖盡心盡力帶娃,但也容易犧牲感太強,累壞自己。而婆婆雖然疼孫子,但婆媳倆相處容易鬧矛盾,時間長了對娃不好,也不利於家庭和諧。
  • 為什麼老一輩那時帶孩子那麼輕鬆,現在帶孩子就像伺候祖宗一樣?
    現在的家長都有一個感受,生了一個孩子就像生了一個祖宗一樣,難道,現在的孩子真就這麼嬌生慣養?還是我們周圍的環境決定了所有人都在「拼爹」式地養育著自己的孩子?我們來看一個例子。我們小的時候,那時候是國企社會。什麼意思?我爸媽在一個工廠上班,工廠隔一堵牆就是家屬院。上下班走路也就是10分鐘吧。我們家屬院比較小,一個院子圍起來四幢3層樓,四幢樓中間是一個大概50*100米的小院子。
  • 雙標的寶媽:婆婆給自己帶娃應該的,親媽給自己帶娃應該給工資
    文|文兒前幾天看到一位寶媽留言:我就是一個雙標狗。我婆婆給我帶孩子。嗯,那是她應該做的。畢竟孩子隨她家姓呀。但是,如果是我媽媽帶。對不起,要工資。現在就是我媽媽幫著我帶孩子,一個月3000的工資。不知道有沒有和我一樣想法的姐妹?此留言獲得了很多點讚和評論,很多寶媽和女性對此觀點都表示強烈贊同,也都承認自己就是如此雙標。
  • 寶爸帶娃睡著後,寶寶用腳丫「伺候」爸爸,穿尿不溼的真不好惹
    很多人都認為寶媽是帶娃的主力軍,可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寶爸帶娃也成為了一種「新常態」。雖然很多寶爸帶娃帶出了很多笑話,但是也有不少奶爸通過學習和寶寶相處不斷總結經驗,成了經驗豐富的「超級奶爸」。最近,一位寶媽上傳了這樣一則視頻,視頻中的寶爸正在睡覺,可是寶寶卻精神地很,在寶爸的身邊不斷挑釁,甚至還把腳丫放到了寶爸臉上,動來動去仿佛在為寶爸做臉部按摩。寶爸也被弄醒了,可是卻不敢反抗,只能默默忍受,似乎已經意識到「不能和穿你尿不溼的一般見識。」
  • 寶爸責罵寶媽帶娃不上班太懶,寶媽怒極回懟:我上班你帶娃試試
    寶媽張女士的遭遇也是很多媽媽們正在經歷的:在家全職帶娃被丈夫怒罵好吃懶做,一番怒斥讓人心寒。「帶娃不上班就是好吃懶做」,寶爸怒罵寶媽,寶媽回懟太解氣你還喊著帶兩個孩子累呢,我媽那一輩子不是帶三四個娃的?有你這麼矯情嗎?」
  • 寶爸帶娃寶媽怕不靠譜,回家一看就拍照發朋友圈:真是帶娃鬼才
    很多時候,一個家庭中承擔帶娃重任的都是媽媽,爸爸的存在感非常的低,因為很多寶媽都認為爸爸帶娃很不靠譜,都不敢讓爸爸們照顧寶寶。朋友小梅和老公婚後育有一個兒子,有一回,她老公休假在家,小梅又正好需要出門逛超市,於是她將寶寶留在家裡交由老公照顧,希望藉此培養父子兩人之間的感情。
  • 老一輩帶娃「津津樂道」的5大育兒誤區!90後寶媽深有體會啊
    這種場景相信不少寶媽都很熟悉,帶娃路上難免要和老一輩碰撞,娃喝奶、吃飯、睡覺等等。隔代不僅存在代溝,帶娃觀點有分歧也正常,但今天咱們要說的就是老一輩流傳下來幾大帶娃誤區~~(往下看看吧↓↓↓)每個寶媽都希望自己的寶寶長得雙又大又圓的眼睛,在配上長長的睫毛,簡直不要太可愛啦!不少寶媽也是不管不顧,拿起剪刀就是「咔咔咔」事實上,剪睫毛只是改變睫毛的橫切面,對於睫毛的粗細和長短更是沒有什麼幫助。睫毛是對眼部具有防護作用,日常中遮光、防塵等,減掉睫毛寶寶的眼部就少了一層防護啦!!!
  • 全職寶媽在家獨自帶娃,買圍欄後悔了嗎?
    現在很多家庭因為老一輩都不在同一個城市的緣故,家裡都是「1+1+N」的模式。什麼是「1+1+N」模式1個在外努力賺錢的爸爸,1個在家裡全職帶娃的媽媽,1個或N個可愛的小寶寶。家裡面大小事務,基本上都落在了寶媽的身上。
  • 為什麼帶娃的最優選擇是姥姥?寶媽們給的理由,透露出無奈和辛酸
    YOYO說育兒原創,歡迎轉發評論收藏生娃容易養娃難,這句話想必很多寶媽都深有體會,在卸貨那一刻都是無比的輕鬆,但是孩子生下來之後為什麼會後悔,原因很簡單,孩子好像「綁架」了自己一樣,沒辦法再恢復以前的生活。可是,生活還要繼續,不去工作怎麼養娃,這仿佛是一個怪圈,但又不得不讓人順著這個邏輯去想,尤其是現在新晉寶媽很多都是90後,養娃經驗不足更是焦頭爛額,而都是獨生子女加上老人身體狀態也比較好的情況下,帶娃的擔子就落在了老人身上。
  • 一個人帶娃太難了!寶媽分享帶娃的六種「劫難」,你在第幾層?
    這一邊吳磊對妻子的變化充滿疑惑,可是另一邊的燕子卻也在跟閨蜜訴苦,閨蜜今年剛結婚,正準備要孩子,燕子跟她說,兩個人過日子是一回事,一家三口又是另外一回事,家裡多一口人可不是添一雙筷子這麼簡單,她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本以為一個人帶孩子很簡單輕鬆,沒想到卻過得像「渡劫」。
  • 「神變臉寶媽」帶娃火了,娃無語了:俺是渣男?
    導讀:「神變臉寶媽」帶娃火了,娃無語了:俺是渣男?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神變臉寶媽」帶娃火了,娃無語了:俺是渣男?!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為什麼有的寶媽一人可帶倆娃,有的帶一個都喊累?原因讓人無奈
    真是想不明白,為什麼有的寶媽一人可帶倆娃,有的帶一個都喊累?原因讓人無奈,其實說到底跟以下三方面「過了頭」有關。確實是這樣的,有些寶媽帶娃時總喊累,真的是「小心」過了頭,怕孩子吃涼的拉肚子,怕孩子跑得快摔倒,怕孩子玩沙子沾了細菌……總是提前預想最壞的結果,從而提前給自己找麻煩,自然很累。
  • 為什麼姥姥成為帶娃主力軍,奶奶帶娃越來越少?2點原因很現實
    可現如今,隨便在小區或者公園裡逛一逛,你就會發現,姥姥帶娃的情況反倒多了起來。為什麼奶奶帶娃越來越少,姥姥成為帶娃的主力軍呢?產假結束後,孩子要交給姥姥帶還是奶奶帶?小萌是位新晉寶媽,在月子裡的時候,自己的媽媽和婆婆都過來伺候月子,媽媽主要負責她的飲食起居,婆婆主要管寶寶多一些,兩位老人相處不錯。出了月子後,小萌堅持自己帶娃,不過產假即將結束,還是要麻煩老人來幫忙的。愛人提議由孩子奶奶來帶,小萌卻有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