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綠心森林公園裡的東方廠址於近期對外開放,有著「東方」情懷的遊客紛至沓來。
明年年初,東方廠址周邊將進行生態修復保護育核,完全通過自然修復的力量實現森林的演替。屆時,沿著保留的東方化工廠原有道路一路行走,可見東方化工廠遺留下來的大型水泥罐原樣保留,野兔、刺蝟、狍子、貓頭鷹等各種小動物在這片「城市荒野」中自由撒歡兒,形成工業遺蹟和自然景觀合交相融合的特色景象。
預計於明年年初,市民就能通過預約遊覽的方式到綠心公園裡探秘「城市荒野」了。
城市綠心森林公園東方廠址打卡地
「東方人」在老地方有了一份「新工作」
綠心森林公園在9月29日正式開園,佔地1800多畝的原東方化工廠的廠區被納入園區。改造過程中,用近自然的生態修複方式,解決了原東方化工廠的生態問題,並最大程度保留了原有的建築風貌和場所記憶。
日前,城市綠心森林公園裡的東方廠址對外開放。公園特別有心的請來了兩位老東方人為遊客講解東方化工廠的故事以及這個「景點」的由來。
「我每天能接待三四十個專門來這裡打卡的遊客,裡面不乏有許多東方廠的老員工,還有很多來自河北、山西以及天津等地曾經和東方廠有過工作交集的人。」現場講解員陸雪靜說。
陸雪靜1997年進入東方廠工作,她和丈夫都是東方化工廠的職工。此次綠心森林公園與東方廠對接,從原東方化工廠工作10年以上的職工中選出兩名,專項負責工業遺址展講解和廠址打卡,陸雪靜就是其中之一。
如今,工業騰退,工業遺蹟變身城市「綠心」的網紅打卡地,陸雪靜也在老地方有了一份「新工作」。
陸雪靜和程廣森合照
陸雪靜現在辦公室的位置就是原來東方化工廠的門房,保留下來的還有入口標識和麒麟雕塑原址,南邊由漢白玉欄杆圍住的再現東方化工廠原貌的銅製沙盤是原來東方廠的升旗臺。
「我今天早上遇見了一位東方廠的老員工,他以前在廠裡特別有名,長跑、攝影樣樣精通。當年在廠裡工作時沒有機會認識,如今卻在打卡點遇見了。」陸雪靜說的這位老員工名叫程廣森,1978年進入東方化工廠工作,最近聽說東方廠址的打卡點面向公眾開放,他也專程來打個卡。「程老師說他經常來這裡長跑,不僅是因為綠心的環境好,更是因為這裡有我們懷念的老廠區,有很多東方人才有的記憶!」
原東方化工廠的門房、入口標識、麒麟雕塑原址
東方化工廠升旗臺原址
再現東方化工廠原貌的銅製沙盤
將打造工業遺蹟和自然景觀合交相融合的特色景象
實際上,自對外開放以來,東方廠址迎來的不僅有老東方人,還有很多慕名而來的遊客。「如今的東方廠址已然成了網紅打卡點。」綠心森林公園相關負責人表示。
除了保留原址,綠心城市森林公園內還有一片面積78公頃,大小相當於3個中山公園的生態保育核心區,其中東方化工廠廠區遺址便包含在其中。棲居其中的野兔、刺蝟、狍子、貓頭鷹等各種小動物,將不受人類活動的幹擾,在野地裡自由撒歡兒,以動植物自然生長的生態手法解決老化工廠汙染問題。該生態保育核為非人工幹預地塊,為減少城市光汙染,內部不設置路燈,東方化工廠遺留下來的大型水泥罐也原樣保留,作為雨水收集器,為小動物們提供水源。
該保育核將完全通過自然修復的力量實現森林的演替,保育核內部還將保留東方化工廠原有道路,形成工業遺蹟和自然景觀合交相融合的特色景象。該保育核預計於明年年初採取預約遊覽的方式向公眾開放。
抹不去的東方印記
通州人對於東方化工廠一定再熟悉不過。
東方化工廠坐落在北京市東南通州區張家灣鎮--京津公路北側的古運河畔,始建於1978年。廠區佔地面積128萬平方米。1984年,我國第一套由日本引進的丙烯酸及其酯類裝置在這裡建成投產,從此結束了國內該產品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進入90年代,工廠又擴大規模,陸續引進第二和第三套丙烯酸及酯類裝置,使其近二十個產品在同類產品中名列前茅,享譽海內外 , 成為我國規模最大、品種最全、質量最優的丙烯酸及酯類產品的生產、科研、開發基地。
東方化工廠往日的風採
工人在收拾設備,仿佛回到20多年前。斑駁的鏽跡彰顯著歷史的痕跡......
黑白的照片一下穿越到多年前
這裡是否也有你的相關回憶
環衛工人在打掃衛生
辦公樓,上班時間有少量人出入
不忘初心,繼續前行,為打造城市副中心貢獻力量
(以上圖片來自 通州攝影家協會 攝影師如一,轉載需註明來源)
隨著北京產業的升級更新,東方化工廠2012年就已經停產。而今隨著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設,這裡成為副中心「兩帶、一環、一心」綠化布局的一部分。
工業遺產,承載著城市的歷史記憶和文化積澱,是特定時代生產力進步和社會發展的標誌之一。在城市綠心,這些保留下來的部分經過改造,既保留了工業痕跡的外觀,又符合現代社會功能,城市副中心重新喚醒工業遺產,讓城市記憶在城市綠心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