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圖沒啥意義,圖個吉利。
一萬小時定律是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中指出的:
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
1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他將此稱為「一萬小時定律」。(來源百度)
什麼概念呢?堅持訓練一項技能每天三小時的話,1萬小時差不多10年。
目標明確、不間斷、堅持不懈,缺一不可。
《灌籃高手》裡面,櫻木花道最嫉妒流川楓。他自詡天才,可晴子眼睛裡只有那個拽拽的傢伙。
因為灌籃太帥,天才櫻木花道只想學灌籃,什麼拍球運球都不看在眼裡。
直到有一天,他看到,空無一人的訓練館裡,那個拽拽的流川楓一個人不斷的運球、投球、運球、投球……
原來讓姑娘們尖叫的流川楓,也不是天生的。那些拽炸天的灌籃動作,是練出來的。
憑記憶想起來上面這個小畫面,因為我實在很喜歡櫻木花道。
生活中,我們已經接受了一萬小時定律。
然而到了理財這件事上,又總是「迫不及待」。
如果不能一夜暴富,那和沒有有什麼區別呢。
如果理財的目標是一夜暴富,那還不如買彩票機率更高一些。
財富的積累需要基數、需要時間、也需要收益率,而在這之中,在正收益的基礎上,最重要的,是足夠長的時間。
金融上有一個很好用的口算公式:
72法則和70法則,
用來計算你的錢什麼時候翻番;
或者什麼時候購買力減半。
假設你的年複利7.2%,72/7.2=10年,收益滾入本金,那麼大概10年後,10萬變成20萬;
假設通貨膨脹率3%(政府報告裡的數字),70/3=25,那麼大概25年後,今天的10萬購買力折半,約等於5萬。
複利很容易理解,高利貸有多可怕,複利就有多可愛。電影裡地主老爺說得對:錢生錢、利滾利。
最近,據說交易大廳開戶又排隊了(插一句,現在券商APP開戶其實不用去交易大廳了。去交易大廳,是不是說明還是老年人居多呢。)
任何時候,去開個股票帳戶都不是壞事。
壞事是,你只在排隊的時候去交易大廳。
更壞的,是你將炒股當成了理財。
時間可能是朋友,也可能是敵人:
在時間的幫助下,很小的盈利會變的十分可觀;
而很小的虧損,也會累積的十分嚇人。
公知不是教大家了嗎:做時間的朋友。
2019年到今天,寫了40篇原創。比想像的辛苦,也比想像的困難。
最大的收穫,是有不少朋友在後臺也好、微信也好,和我交流自己理財的心得。
前段時間寫了《3000月薪,我能買點什麼?》這篇文章後,一個朋友跟我分享她的理財感悟:
因為沒有徵求她的意見,所以就不說朋友的名字和職業了。但是我們都能看出來,她其實已經從被勸的階段進入到了自己琢磨的時候,有了成就感。
對我們絕大多數工薪一族來講,這樣的理財過程,才是真正的意義所在。而在最初什麼都沒有改變的過程堅持下來,才會進入到下一個階段。
把財富當做家裡另一個「賺錢主力」,而不是當成菩薩供著。
它小的時候,或許只能給你帶來一點「不起眼的小錢」,可只要你足夠耐心的培養,終有一天你發現,這位不吃飯的「家庭成員」開始有了養家餬口的能力。
財富自由是個偽命題,一千個人有一千個算法。
而堅持一萬個小時以後,當你每年的利息收入加其他非工作收入之和,超過了家裡一人或者兩人的年收入,並且是持續穩定的,
那何嘗不是一種財務自由呢?
而在此之前,請耐心、再耐心。
如果你喜歡今天的內容,記得點擊右下角【好看】哦~也歡迎你留言,聊聊你的理財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