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年終獎理財季
更多建議敬請關注快報《2017年市民理財白皮書》
記者 林司楠
距離中國農曆春節只剩下兩周時間,年終獎理財再次成為廣大職場人士關心的話題。
作為一年辛苦工作的回報,年終獎可能是許多人一年中收到的最為豐厚的一筆收入,如何打理好這筆收入顯得至關緊要。一個合理的年終獎規劃往往能幫助你在新一年的工作中更有安全感,為此,都市快報將在1月20日推出《2017年市民理財白皮書》,並邀請銀行、保險、財富公司方面的理財專家為你提供更多的年終獎理財建議。
超7%受調查者已提前領到年終獎
螞蟻金服日前就2016年的年終獎做過一個調查,有超過20萬人參與了此次調查,調查結果顯示目前7%的受訪者已收到年終獎,29%的人則表示自己的年終獎「已經在路上」,來自機關、事業單位的調查對象中,有52%以上的人表示已經或即將收到年終獎。
由於2016年的年終獎還未發放完畢,我們無法得知過去一年中大家的年終獎平均收入狀況。但從往年的統計狀況來看,在過去兩年中,上海地區年終獎平均值是8523元,位居全國第一。深圳、北京、廣州分別位列二三四名。需要指出的是,杭州、蘇州的人均年終獎分別為6601元和6490元進入「6時代」,上述兩個城市與傳統的北、上、廣、深一起成為全國人均年終獎「第一梯隊」。
從網絡上的草根調研也能得到類似的結果,國內一家招聘網站的年終獎調研結果顯示,2016年杭州地區的年終獎平均值水平有望突破7000元,不過不同行業和工作間的年終獎收入差距較大,部分服務業工種的年終獎收入水平在4000元之下甚至沒有年終獎,而高收入群體的年終獎則在10萬元以上。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往年一直被認為是高收入行業代表的網際網路、IT和金融行業,在過去的一年中卻出現年終獎整體水平下滑的情況。螞蟻金服日前的調查結果顯示,上述三大行業中,有47%的人表示年終獎無望。
因人而異制定年終獎理財規劃
「如何打理好手頭的年終獎,這主要還是取決於大家各自的年終獎收入水平。」工行浙江省分行營業部相關理財顧問稱,年終獎理財因人而異,有些人由於年終獎收入整體基數不高,因此更加適合於短期、流動性好的貨幣基金、短期理財等;而對於年終獎收入較高的群體,他們更加注重財富的保值、增值,那麼高收益的基金、保險以及權益類產品都將會是不錯的選擇。
綜合目前各大銀行、保險公司以及財富公司一些理財專家的意見,對於年終獎理財大家不妨遵循一下以下三條理財建議:
1.年終獎收入1萬元以下:靈活性為主
年終獎收入在1萬元以下的群體,往往是剛剛進入職場的新人。對於這部分人群,年終獎理財的靈活性往往是擺在第一位的。因此低門檻的貨幣基金、基金定投將會是不錯的選擇。
需要指出的是,當前不少千禧一代對於消費的欲望較為強烈,在領到年終獎後總是沒有任何規劃「先花乾淨再說」。因此,上述工行理財顧問建議初入職場的年輕人,在領到自己的第一筆年終獎後,可以先預留一部分必要性開支(比如買一些禮品孝敬長輩,添置些新衣服犒勞下過去一年辛苦工作的自己),但更多的資金一定要做好規劃。哪怕是1萬元的年終獎,也可拿出一部分比例進行基金定投或者購買貨幣基金,一來可以強制儲蓄,而來可以培養基本的理財意識,為自己做資本原始積累。
2.年終獎收入在3萬至5萬之間:「532」原則
年終獎收入在3萬至5萬之間的人,往往是在一家公司中工作多年的老職員,或者擔任一定的中層管理職位,屬於我們常說的「中產階級」人群。這部分的人年紀大多已邁入三十大關,房產、孩子的壓力較大。同時,這類人群也注重生活的享受。純粹的低息保本不能滿足需求,適度提高風險偏好才是王道。
相關理財師建議,對於年終獎收入在3萬至5萬之間的群體,不妨把資金按50%、30%、20%的比例進行劃分,其中50%的比例可以投資於銀行理財,目前臨近年底,銀行的理財產品收益率往往存在「翹尾效應」,對於年終獎理財來說是比較划算的,另外的30%和20%則可以用於購買保險或者投資股票,提高自己的收益率水平。
3.年終獎收入在10萬元以上:可考慮信託、陽光私募
年終獎能超過10萬元,多半在公司屬於高層,也是高淨值人士。這類人群對收益的要求也更高,不止於跑贏CPI。
對於這部分高淨值人群,他們的選擇往往要多得多,合理資產配置變得十分重要。第一,可以考慮配置大額金融資產,比如說信託、陽光私募類產品;第二,拿出一定的比例配置保險;第三,風險承受能力較強的,可考慮配置一些槓桿類資產,比如說期貨、融資融券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