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四川報導:煙峰位於樂山市馬邊彝族自治縣西南部,距縣城25公裡,是進入馬邊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及全國第四大磷礦基地的必經之地,是個歷史悠久、人傑地靈、風光秀麗的「世外桃源」。
煙峰彝家新寨景區 供圖 馬邊彝族自治縣委宣傳部
從馬邊縣城出發,經永樂風情小鎮、蘇壩場鎮、官帽舟水電站庫區、梅子灣大橋等地,大約40分鐘的車程,便能到達煙峰彝家新寨景區。新寨景區大道的右邊是浮雕牆,上面有百餘幅關於彝族神話傳說和歷史人物的浮雕畫,內容有彝族神話史詩「六祖分支」、麒麟的後代「馬琴斯日」、戰場上的英雄「阿素斯日」、巖上學人叫的「熱地素夫」、美麗聰慧的仙女「姿紫力喳」、傾國傾城的彝族美女「甘嫫阿妞」等。
新寨景區的住房將民族特色與現代文明相結合,建成具有簡歐式風格的特色別墅。煙峰鎮幹部木從阿莎說,新寨集中點背依煙峰山、前臨大院子河、東望老鴉山、西眺大風頂,由南寨、北寨、民族文化展示區、民俗商業街區和周邊山地田園組成,總面積約為1平方公裡,財政總投資1.2億元,是目前四川建成的最大的彝族聚居村寨。熱情好客的彝族兒女還在民族文化展示區入口牌門處設有迎賓酒和送客酒,以示對客人的歡迎、歡送和祝福。
新寨景區的八方歷盤廣場能容納幾萬人,廣場正中央是高大的彝族三鍋樁,周圍則是八方歷盤和十月太陽曆,是居民們開展重大文體活動、展示民俗文化、健身娛樂的主要場所。
民俗文化博物館 供圖 馬邊彝族自治縣委宣傳部
民俗文化博物館是一座全木結構的彝族穿鬥式建築,整棟建築由54896塊木頭穿鬥、拼接而成,不用一顆釘子、一滴膠水,它是彝族傳統建築藝術的結晶,是彝民族獻給世界的文化藝術瑰寶。彝族穿鬥式建築沒有圖紙,全憑工匠師徒口手相傳,目前掌握此種建造技術的彝族工匠已不足10人。
彝族人民在七彩文化連廊留影 供圖 馬邊彝族自治縣委宣傳部
新寨景區的七彩文化連廊是百姓們休閒娛樂和宣傳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地方,七彩文化連廊呈「廠」字形、長約200米;民俗商業街區設有停車場、遊客中心、商業街、演藝廣場、商住兩用的歡樂彝寨和運動場,在商業街,遊客可購買到茶葉、竹筍、烏梅、獼猴桃、香腸、臘肉等馬邊原生態的農副土特產品。
彝族特色美食 供圖 馬邊彝族自治縣委宣傳部
煙峰鎮彝家新寨集吃、住、行、遊、購、娛等功能為一體,目前共有「彝家樂」3家、飯店3家、麻辣燙店10家、商鋪28家、旅遊客棧1家、民宿達標戶8家。遊客在遊覽美景、採購產品之餘,還能到彝家參觀了解彝民族的生產生活習俗和風土人情,飽食彝族坨坨豬、坨坨雞、羊肉湯、泡水酒、蕎麥粑、包穀粑、洋芋、豆渣湯、酸菜湯等獨特美味。「我第一次到馬邊來,馬邊民族文化底蘊深厚、風光秀麗,民風淳樸、空氣清新,是一個來了還想來的好地方。」一位來自成都的遊客說道。
煙峰鎮的鎮長龔清成說,彝家新寨境內尚未開發的景點還有煙峰舊城遺址、煙峰死火山、煙峰小三峽。煙峰鎮黨委書記曲別布日說,煙峰鎮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發揚工作,組建了民俗文藝表演隊伍,注重文旅結合、以文促旅;先後配合馬邊縣委、縣政府和縣級文旅部門,在四川·小涼山(馬邊)首屆火把節暨煙雨高峰小涼山風情狂歡節、彝族年節慶、首屆鄉村旅遊試驗暨民俗文化表演等重大文旅活動中,展示了口弦、月琴、馬布等民間樂器的吹拉彈奏,彝繡、紡織等民間絕技絕活,潑水、摔跤、畢摩祭祀、翻木棍等民風民俗;煙峰鎮黨委政府將竭盡全力支持彝家新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走文旅融合、農旅融合發展之路,推動其持續健康發展。(文 本史巫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