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邊梅子壩鄉扶貧產業調查:一顆青梅沉浮的「苦酸甜」

2021-01-15 四川新聞網

  陳柯江 本報記者 吳曉彤

  地處馬邊彝族自治縣西部的梅子壩鄉,2萬畝梅林花海鋪陳滿山。修剪枝條、嫁接新品種……3月10日一早,梅子壩鄉梅子壩村貧困戶阿洛拉門就在自家的青梅林裡忙了起來,「我的青梅每株產量才20餘公斤。在專家的指導下,今年專門選了優良品種嫁接,希望以後能產更多青梅。」

  青梅是馬邊產業脫貧攻堅的「當家花旦」之一。而馬邊的青梅又以梅子壩鄉的種植面積最大。幾十年裡,梅子壩鄉乃至馬邊的青梅產業經歷了從輝煌走向低潮,又從低潮尋求振興的「苦酸甜」。

  苦 管理粗放 市場風險悄然而至

  說起青梅,梅子壩鄉黨委書記方成明如數家珍。馬邊是我省青梅五大原生資源地之一。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這裡的青梅產業就有相當規模:不僅政府投資興辦了青梅飲料廠,五糧液公司還在此收購青梅釀製果酒。「那時,梅子壩、沙腔、三河口主產區的青梅收入佔了村民收入的七成。一株青梅一年能有二三百元的收入,民間還流行用青梅樹作陪嫁。」

  一時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種青梅。到2005年,馬邊全縣青梅種植面積超過2萬畝。但由於管理粗放、地處深山,加之飲料廠倒閉等原因,產業缺失下遊加工鏈條,市場風險悄然而至。

  2008年,馬邊青梅大豐收,收購價卻一路跳水,從過去每公斤2元多降至七八角左右。為維持生計,村民只能砍掉青梅樹栽種其他作物,2016年馬邊青梅種植面積萎縮了近三分之二。

  「青梅種植歷史悠久,是馬邊傳統農林特色產品之一,換其他農產品風險更大。」馬邊縣政府主要負責人坦言,青梅產區涉及的彝區群眾增收途徑狹窄、增收能力不足,可以借青梅做「文章」突破困局。「況且現在青梅的國內市場需求仍有缺口。」

  酸 種還是不種?村民猶豫不決

  2016年,馬邊縣委、縣政府率鄉鎮幹部、本地經銷商到廣州、深圳、達州等地學習考察青梅種植、加工、營銷等成功經驗;引進來謀合作,通過多次洽談,邀請了來自廣州乃至國外的10餘家企業、收購商到梅子壩鄉實地考察。最終有企業與梅子壩鄉籤訂合作協議,按每公斤2.6元的保底價收購。

  「最近兩年青梅總收入超過4萬元。」因保底收購,阿洛拉門家的5畝青梅林成了他的「脫貧樹」。而另一邊,梅子壩村文書李拉羅卻有些懊惱,「如果沒砍掉自家10畝青梅林,這兩年收入會翻番。」可要重新種青梅,他又有些猶豫。

  方成明把大家的猶豫看在眼裡。如何激發村民的種植動力?

  廣泛調查摸底後,梅子壩鄉提出了「退耕還林」這一政策「藥引子」。「2016年來共爭取8000餘畝『退耕還林』、東西扶貧協作以及峨眉山援彝項目指標。」方成明表示,凡自發種植青梅的農戶優先納入政策享受對象。

  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刺激下,梅子壩鄉青梅總面積突破了2萬畝。此外,當地不僅邀請專家到現場把脈問診,還推進品種改良等工作,提高青梅品質。

  甜 「接二連三」拓項目 延長產業鏈

  規模、品質上去了,當地還積極延長青梅產業鏈,提高產業應對風險的能力。

  與梅子壩鄉相隔40餘公裡的縣城裡,有馬邊目前唯一的青梅粗加工廠——青梅烘乾廠。「工廠規模較小,以出售青梅原料為主。」方成明介紹,在東西扶貧協作和峨眉山援彝項目的支持下,馬邊正籌建青梅精深加工廠,設計年加工能力1萬噸,生產青梅精粉、青梅酒、青梅酵素等。

  深度開發青梅產業,馬邊縣還著力打造一二三產相融的「世外梅林」。

  採訪當天,記者在梅子壩村看到,當地正對124戶彝家新寨進行特色民居改造提升。搬運、砌磚、架模……村民們忙得不亦樂乎,「我們不僅要種青梅,還要邀請遠方的客人來體驗彝族文化。」貧困戶啥媽拉達正在積極申報村裡「彝家樂」,希望借「梅」脫貧奔康。據悉,當地要在梅子壩村打造「梅林深處有人家」彝族風情村寨,並打造一個以青梅為主題的溼地花海公園,推出以「青梅竹馬」為主題的愛情文化遊。

  「到時候我們的加工廠建起來了,產業鏈也有了,效益肯定會更好。」李拉羅說。

相關焦點

  • 兵曹鄉產業發展助力精準扶貧
    兵曹鄉按照「兩不愁三保障」要求,以發展致富產業作為解決貧困問題的切入點,多措並舉,積極培植壯大特色產業,努力推進脫貧攻堅工作有序開展。今年44歲的張小濤是兵曹鄉張村人,正值壯年,本該有著良好的發展前途,卻因需要照顧身有殘疾的妻子和孩子無暇顧及生產生活,家庭狀況也步入貧困的行列。
  • 四川大學華西醫生的「馬邊扶貧記」
    青春》,將邀請對口幫扶馬邊彝族自治縣人民醫院的華西醫院急診科主治醫生、馬邊縣人民醫院院長蔣耀文,與演員黃小蕾和中國社科院冷凇教授、表演藝術家牛群、國內編劇宋方金,共同走進健康扶貧現場。上世紀80年代中期,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以下簡稱「華西醫院」)下派專家坐了3天的公共汽車奔赴馬邊,傳經送寶。華西醫院與馬邊彝族自治縣人民醫院(以下簡稱「馬邊縣人民醫院」)結下了不解情緣。
  • 「我的扶貧故事」做鄉親們脫貧路上的領路人丨新場鄉綠態源公司...
    紅薯產業是新場鄉綠態源公司牽頭種植,此外,我們公司還大力發展線椒、朝天椒、茄子、草莓等產業。有力促進紅橋村產業多樣化發展。王天石查看產業發展情況自2017年6月新場鄉綠態源公司成立,通過產業用工,創造就業機會,抓基層組織建設,切實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困難。使團隊形成了強力領頭雁、穩定凝聚力、發展主心骨、致富領路人的良好局面。
  • 四川公示274個「文化扶貧示範村」 看看有你的家鄉嗎?
    2019年「文化扶貧示範村」(名單附後),現予以公示。  公示時間為2019年11月29日至12月5日,在此期間,如對公示結果有異議,請與四川省「文化扶貧示範村」創建活動各成員單位聯繫。   、井研縣竹園鎮高石坎村、馬邊彝族自治縣荍壩鄉水平溪村、馬邊彝族自治縣勞動鄉福來村、馬邊彝族自治縣老河壩鄉桃溪村、峨邊彝族自治縣五渡鎮胡壩村、峨邊彝族自治縣五渡鎮田村  南充市  順慶區漁溪鎮漁溪橋村、高坪區勝觀鎮龍王塘村、高坪區江陵鎮牌坊村、嘉陵區金寶鎮普賢寺村、嘉陵區太和鄉老家溝村、嘉陵區李渡鎮棗埡寺村、閬中市洪山鎮良善埡村、閬中市文成鎮白廟村
  • 馬邊彝族自治縣紀委通報3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
    原標題:馬邊彝族自治縣紀委通報3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 據樂山市紀委監委網站23日消息,馬邊彝族自治縣紀委通報3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 1.馬邊彝族自治縣禾豐國有資產有限公司原總經理李樹彬違規購買高檔菸酒、私設「小金庫」、發放津補貼等問題。
  • 三年扶貧路 一生沙壩情
    我被湖北省十堰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派往竹谿縣水坪鎮沙壩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長至今已近三年。這段扶貧路上,我們依靠「啃骨頭」的精神和毅力,完成一項又一項攻堅任務,使沙壩村如期「摘帽」。看到村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我由衷地感到欣慰和高興。記得進村之前,我查了沙壩村的基本情況——位於鎮西南方向,238省道縱貫南北,全村10個村民小組1500多人散住在10公裡長的狹窄山溝裡。
  • 學習強國關注的馬邊彝族控輟保學又傳喜訊 桐華(博眾)獎教金成立了
    學習強國關注的馬邊彝族控輟保學又傳喜訊 桐華(博眾)獎教金成立了 時間:2020-12-17 09:56:26 來源:搜狐網 馬邊縣位於小涼山腹地,山高、坡陡、路難,20多萬彝漢群眾曾長期飽受貧困之苦
  • 今年全省新村扶貧工程1188個實施村村名公告
    2004年,全省財政性扶貧資金主要投向「五項扶貧工程」,其中財政扶貧資金和以工代賑扶貧資金投入新村扶貧工程47520萬元(每村為40萬元)、移民扶貧工程5323萬元、教育扶貧工程10000萬元、衛生扶貧工程3150萬元、牧區扶貧工程2522萬元;投入民族地區專項扶貧、勞務扶貧、殘疾人扶貧等15375萬元。
  • 「我的扶貧故事」基層工作同樣精彩丨石阡縣大沙壩鄉任家寨村西部...
    我叫向軍鳳,2019年畢業於貴州師範大學,同年參與「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項目,成為了一名西部計劃志願者,現服務於石阡縣大沙壩鄉任家寨村。向軍鳳(圖右)參與入戶走訪。在任家寨村服務期間,我以「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指導自己的言行,以「紮根基層,奉獻青春」作為自己的工作理念,積極投身志願扶貧工作之中。  從一名大學生到青年志願者,從象牙塔到農村基層,角色的陡然轉變給我的工作帶來不小的挑戰。
  • 吉寶企業築夢新時代:扶貧馬邊 竭誠踐行社會責任
    在距四川省樂山市150公裡外的馬邊縣,孩子們正在座位上喝牛奶。「我喜歡喝學校的牛奶。現在就算沒有在家吃早餐,我上課也不會餓肚子,注意力更集中了。」一個孩子這樣說道。在綠水青山的環繞下,孩子們質樸的笑臉,讓人格外動容。
  • 五月的夏天,梅子酒的味道
    即便是豐潤如廣式燒鵝,皮下油脂可見地張牙舞爪,在梅子醬面前也要乖乖低頭。福建詔安的種梅小哥說:青梅看似嬌嫩,實則堅強。除了下雨,它什麼也不怕。中國有好幾個青梅之鄉,詔安是其中一個。開車沿著梅園一路下山去,就會看見成麻袋分裝好的青梅碼在路邊,廠房一個挨著一個。
  • 大沙壩,好一個騎步天堂
    記者 譚瓊輝 李維君 通訊員 陳詩雨 文/圖說起大沙壩,最初的印象,應該停留在麻柳溪,因為之前聽朋友介紹,大沙壩跟麻柳溪都屬於鹹豐縣黃金洞鄉,而且是兩個緊鄰的休閒玩點,所以潛意識裡便認為兩個地方風景應該差不多。上個周末,自駕前往大沙壩,到達目的地,才發現大錯特錯。
  • 央視新聞欽點梅子,溜溜梅零食再次火了
    而溜溜梅作為中國青梅零食領軍品牌,20年來一直深耕青梅產業,不斷推陳出新,致力於讓青梅這種健康的佳品重回舞臺中心。溜溜梅作為中國青梅零食領軍品溜溜梅深受消費者喜愛,一年熱銷20億顆,毋庸置疑梅類零食第一品牌。
  • 白茶配梅子味?酸甜好回味?別再給白茶亂攀親戚了!
    白茶有梅子味?說好聽是梅子味其實是酸味這是怎麼回事?成熟的楊梅酸甜可口,放在嘴裡,輕輕一咬,酸酸的,甜甜的,清新爽口的滋味在口中滲開,汁水順著喉嚨,流入心頭。真是美味可口呀。楊梅的梅子味果然不同凡響。猛然翻看到一個茶友的消息,「小白,我的白茶出現梅子味了,聽說這是好事呢。」看完茶友的消息,小白覺得手中的楊梅也不香了。
  • 「酸甜梅子醋」究竟怎麼做?大廚:記住這五步!
    「酸甜梅子醋」究竟怎麼做?大廚:記住這五步!你愛吃『醋』嗎?我指的是食材或料理方面的『醋』而不是情感方面酸醋喔!以前到餐館用西餐,都會在餐前來杯水果醋或帶酸的雞尾酒來促進開胃。其實小編不大敢喜歡食用過酸的料理或飲料。
  • 楊柳鋪鄉:易地扶貧搬遷打造群眾「幸福家園」
    在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中,楊柳鋪鄉一批又一批的貧困群眾沐浴著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的春風,挪窮窩、換窮貌、改窮業、拔窮根……居住環境越來越美,幸福生活越過越甜。走進楊柳鋪鄉塘坊安置點,一排排整齊劃一的住宅樓,乾淨整潔的環境讓人賞心悅目。今年79歲的搬遷群眾陳克富從老宅子搬來後,閒不住的老倆口在屋後種上了蔬菜,閒時還在家裡做起了手工花,一天也能賺個幾十塊錢。
  • 厲害了Word隨便果 你的梅子酒醉了誰?
    雖然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喝不到折顏的「桃花醉」,但卻同樣可以飲一杯梅子酒,感受青梅獨特的魅力。  談到梅子酒,就不得不提《三國演義》的「青梅煮酒論英雄」,可見梅子酒在我國的歷史源遠流長。梅子酒顧名思義就是用梅子泡製而成的一種特色果酒,酒精度不高,有淡淡的果香,而且味道十分酸甜可口。
  • 日本三邊町的梅子生意經,告訴你如何做鄉村產業振興
    針對我國一直存在的鄉村業態缺失、空心化等問題,近期,國務院印發了《關於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為鄉村產業發展和鄉村旅遊升級提供了針對性指導。而日本作為鄉村振興的典範國家,其提出的「一村一品」鄉村開發模式能夠因地制宜地推動農業專業化生產、規模化經營和特色化打造,形成產業集群,促進農民增收,因此也成為了我國鄉村產業發展融合的重要抓手。
  • 利川發展「借雞下蛋」精準扶貧產業
    林澤龍(右)再給貧困戶將養雞技術 通訊員 李相町 攝   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李相町)4月18日,利川市民政局扶貧工作隊帶著湖北利川林創牧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林澤龍來到該市元堡鄉友聯村,與鄉扶貧辦及友聯村支
  • 匯川:唱響產業扶貧之歌
    這一成績背後,是匯川奮發當先譜寫產業扶貧樂章的生動寫照。    產業是脫貧之基、富民之本、致富之源。    近年來,匯川區以14個壩區產業結構調整為主抓手,圍繞「234」產業規劃布局,緊扣產業革命「八要素」,踐行「五步工作法」,在松林鎮上莊壩區首創「壩長制」管理機制,並在全市乃至全省推廣,唱響了匯川農業發展的好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