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真快。我被湖北省十堰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派往竹谿縣水坪鎮沙壩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長至今已近三年。這段扶貧路上,我們依靠「啃骨頭」的精神和毅力,完成一項又一項攻堅任務,使沙壩村如期「摘帽」。看到村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我由衷地感到欣慰和高興。
記得進村之前,我查了沙壩村的基本情況——位於鎮西南方向,238省道縱貫南北,全村10個村民小組1500多人散住在10公裡長的狹窄山溝裡。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280戶972人,貧困發生率超過64%,大多數因病因殘致貧。村集體經濟空殼,村民缺資金、缺技術,創收困難,幹群關係緊張,村「兩委」班子年齡結構偏大,組織力量薄弱。
2018年1月2日,我匆匆告別家人,直奔沙壩村。面對新環境、新面孔、新任務、新期待,我暗下決心,要儘快熟悉村情民情,走訪幫扶農戶,尋找結合點與突破口,以便對症下藥、靶向發力,不辜負組織的囑託、同志的信任,全力做好精準扶貧工作。
為儘快實現從機關到鄉村工作的角色轉變,在剛到沙壩村的一個多月裡,我白天入戶走訪、晚上學習精準扶貧有關精神及政策法規,積極主動向村幹部學習幫扶工作方法、經驗,學會使用群眾語言,提高駐村工作能力。
在入戶走訪中,我感覺不少村民對我有一種距離感,有的甚至認為我只是來掛名或者「鍍金」的。為打消村民疑慮,我把黨組織關係轉到村委會,與全村黨員一起過組織生活,自覺融入村集體。利用下雨天、下雪天這些幹不成農活的時間,召開戶院會,開展支部主題黨日活動,宣講政策、答疑釋惑、理順情緒、化解矛盾。三年來,我每月在村工作不少於20天,全年駐村超過270天,加入沙壩村村民微信群,誰有什麼事情都能第一時間找到我。就這樣,我成了村「兩委」班子不可或缺的「編外幹部」。
做好群眾工作是駐村幹部的基本要求。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是脫貧攻堅的難點,工作必須細之又細。在集中安置過程中,我碰到過非常棘手的問題。今年剛好70歲的郭大姐在申報安置房時,按照戶口本上一起生活的人口計算,獲得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房子,2017年年初搬遷入住。同年10月開展精準扶貧大數據核查時,工作人員發現她的女兒已另外購房居住。郭大姐自己住著安置房,群眾意見很大,嚴重影響了其他工作開展。
2018年3月,鎮包村幹部、駐村工作隊員、村「兩委」班子一起找到郭大姐,向她宣傳相關政策,並準備了「房戶不對應」整改通知書。我們先跟她拉了一通家常,再講政策講道理。但是講了半天,她不僅一句沒聽進去,還氣衝衝地把整改通知書抓過去,扔到烤火盆裡燒了。
「集中安置房分配若不能公正,何以服眾?但郭大姐年齡偏大、考慮問題有些偏激又是事實。」我腦子裡快速思考著。離開時,我們告訴她必須在清明節前搬出,否則按相關規定處理。
4月3日,我們通知郭大姐及女兒、女婿到村委會,先同女兒、女婿談了一次,初步達成共識。郭大姐仍然不聽勸告,反而把女兒、女婿臭罵一頓……一時間,我們有些無措,不知接下來如何接招。立即採取強硬措施並不妥,我們決定讓郭大姐回家再想想。此後兩周,沒有人去找郭大姐,我們見到她也閉口不提搬家一事。
一天,郭大姐主動到村委會找我:「我現在想通了,準備儘快選定日子搬家!」原來,郭大姐前幾天回娘家時,她的大哥和兩個外孫女的勸說起了作用。
4月28日,郭大姐搬家了,搬到一座25平方米的小房子裡。郭大姐看我去她家「燎鍋底」十分高興,執意讓我坐上席陪同舅家娘親。我沒有推辭,以茶代酒幫著招呼客人。
產業、就業是脫貧致富的關鍵。為破解沙壩村產業零散、不成規模的問題,我同村「兩委」班子、駐村工作隊員分析村情。為了給沙壩村尋找適合村情、可持續發展的產業,我們組織村「兩委」班子以及部分黨員、群眾代表25人,外出參觀陝西省安康市平利縣長安鎮中原村、龍頭村以及水坪鎮塔二灣村的茶葉種植等產業。通過參觀、學習,我們下定決心,借鑑先進經驗做法,依託龍王埡茶場和九裡崗茶場,積極爭取上級黨委政府和幫扶單位支持,在沙壩村大力發展茶葉、果樹種植等產業,引進種植茶園建設市場主體,流轉500畝耕地,建成高標準茶園350畝,為村民高質量脫貧致富打下了堅實基礎。
在發展傳統種植、養殖、農家樂產業的基礎上,2019年春季,我們爭取到鎮政府支持,鼓勵村民種植李子樹2.3萬株;引進種植葛根、白芨等中藥材300畝。鼓勵農戶發展傳統養殖業,做好「補籠補欄」工作,增加家庭收入。隨著疫情防控形勢趨好,十堰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籌資13萬餘元,向全村捐贈雞苗1萬隻,為每戶村民發放20隻雞苗、配送5公斤雞飼料,並向村民普及家禽家畜養殖技術。鼓勵支持農家樂提檔升級,沙壩農家油饃、土全雞、泡椒、腐乳、筍乾、臘肉、野生蜂蜜小有名氣,成為招待、饋贈親友佳品。有序組織引導勞動力外出務工增收,全村681個強勞動力全部外出務工,227個弱勞動力在家從事種植養殖業增收,實現了「家家有收入,人人有事做」。
為解決村集體無收入的問題,十堰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籌資106萬元,支持沙壩村建起120千瓦光伏發電站,每年為村集體增收10萬元以上;動員企業出資65萬元,為村裡新建了一棟黨員群眾服務中心,使沙壩村徹底告別「幹部在危房中辦公、群眾蹲屋簷下辦事」的歷史。
近年來,沙壩村先後實施安全飲水工程、危房改造工程、「戶戶通」工程以及村莊亮化工程等,村民用上了放心水、住上了安全房,村組大院安裝了路燈,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1000多個日日夜夜,我與村「兩委」班子、1500多名村民朝夕相處、同舟共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村民與我的距離感消失了,甚至把我當成至親的人。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按照「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的要求,謀劃並逐步實現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的無縫對接,努力把沙壩村建設得更美好,讓老百姓的日子過得更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