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李慶軍:築牢住房安全屏障 託起鄉村振興夢想

2020-12-20 騰訊網

春風吹,戰鼓擂,扶貧一線逞英豪。2018年1月,一場千餘人參加的脫貧攻堅動員大會,聲勢浩蕩、激情澎湃,吹響了甕安縣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衝鋒號角。我叫李慶軍,當時剛到甕安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員,很榮幸地參加了這場消除貧困的最後衝鋒戰。在寒風凜冽的初春裡,我從縣城驅車近2個小時到達珠藏鎮清香村,我的扶貧故事就從這裡講起。

訪民情,因地制宜謀脫貧

根據當時清香村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隊的統籌安排,我作為一名駐村工作隊員,負責包保清香村下轄的沙壩組。沙壩顧名思義,就是砂石上生出的一個小壩子,這裡土地基本以黃沙土為主,水資源極為缺乏,土地貧瘠,說是「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也不為過。據清香村委會副主任冉應剛介紹,沙壩組在2016年就因自然條件太差被列為整組搬遷對象。沙壩組當時有61戶253人,其中建檔立卡戶就有26戶,佔到全組總戶數近一半。按照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鄉村網格化」的要求,整組劃分為三個網格,我和時任珠藏鎮政法委書記李遠、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的一位老同志石正權負責這三個網格。我個人負責的網格有27戶,其中建檔立卡戶就有12戶,是當時整個駐村工作隊包保建檔立卡戶數最多的。

在那段時間裡,如何高質量地按期完成網格內脫貧攻堅任務,鞏固脫貧成效,儘快解決網格內建檔立卡戶「兩不愁三保障」的突出問題,成為我日思夜想的問題。

我白天挨家挨戶的走訪,問民意、解民憂;傍晚,參加脫貧攻堅調度會,總結匯報工作進展情況;深夜裡研讀領悟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從中汲取營養,尋找脫貧的答案。在駐村工作隊的指導下,我和隊友們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的突出問題,對全組農戶進行地毯式篩查,在充分掌握沙壩組農戶基本情況的基礎上,因地制宜,謀劃了「挪窮窩、換新業,改房屋、變新貌,興產業、促增收」的扶貧思路。

挪窮窩,異地搬遷見實效

有了工作思路,接下來就是「幹」了。我們對家庭有勞動能力、具有一定謀生技能的建檔立卡戶實施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宣傳動員他們搬遷到縣城或鄉鎮安置點,通過改變生存環境改善群眾生活。我到沙壩組毛廷富家去做動員時,毛廷富及其配偶王興榮嚷著大嗓門,對我說「不去,就是不去,你們讓我去那裡喝西北風啊」。夫妻倆都擔心離開了黃土地,進了城,不知道靠什麼生存,對國家的易地扶貧搬遷政策也半信半疑。我認真分析了毛廷富家的情況,通過不斷走訪,與他們建立起親人般的關係。

我對他們說:「你們夫妻倆都還年輕,才四十來歲,兩個兒子也還在讀書,你們現在幹活是為了什麼,無非就是為了兩個兒子。你們搬遷到了城裡,不但得到了一套房子,孩子還可以接受到更好的教育,就是以後找兒媳婦也要好找一點」;「你們擔心進城後的生存問題吧?到了城裡,那裡有就業技能培訓,有就業崗位,就是打零工,也有收入」......我耐心地與毛廷富夫婦溝通,了解他們的需求,站在他們的立場考慮問題,前後上門做了七八次思想動員,最終打消了他們的疑慮,同意搬去映山紅安置點的新家。現如今,毛廷富夫妻倆均在縣城有謀生的職業,兩個兒子也在甕安縣城上學,在新家裡全家人過的其樂融融。

2018年,我們先後動員搬遷了8戶,算上之前搬遷到珠藏鎮金珠國際安置點及甕安縣江口壩社區安置點的農戶,我們沙壩組共搬遷了23戶,其中建檔立卡戶就搬遷了19戶。從此,符合搬遷政策條件的建檔立卡戶,已基本動員搬遷外出,享受到搬遷點良好的生活環境,漸漸地融入到城裡人的生活,實現了從農民向市民的轉變。

改危房,住房保障惠民生

易地扶貧搬遷政策解決了一批既有勞動力、又有一定謀生技能的建檔立卡戶生存問題,剩下的建檔立卡戶都常年不在家,在外為生活奔波或投靠親戚。我們抓住2018年農村老舊危房改造的政策紅利,對沙壩組的老舊危房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維修加固,總共涉及項目資金40餘萬元,全組19戶78人受益,有力保障了未搬出戶的住房安全,極大地改善了人居環境,一大批常年在外的農戶回到了家鄉,王安明就是其中的一戶典型代表。

王安明是我包保的建檔立卡戶,家裡有3口人,王安明2018年以前一直是「戶在人不在」,寄居在甕安縣白沙井大兒子王文祥家。他們家沙壩的老房子因常年無人居住,庭院雜草叢生,臺階上都長滿了青苔。我當時打電話給王安明,勸他回老家來養老,我告訴他,「家鄉條件真的變好了,你回來吧!家裡的房子我們幫你改建,房前屋後都要硬化,還要安裝上庭院電燈,廚房也要進行改造,自來水直接引到家裡」。在我苦口婆心的勸說下,老人終於回來配合施工隊完成了人居環境整治項目。如今王安明老人住進改造一新的房子裡,臉上常常充滿笑容。我每次去走訪,聽到他說得最多一句話就是「感謝習總書記,習近平總書記是我們人民的好領導啊! 」現在,就連他居住在縣城的大兒子王文祥也有感於家鄉的巨大變化,常常回到沙壩組來陪伴王安明一起生活。

趙福會家的情況和王安明類似。趙福會喪偶,兒子和媳婦不在身邊,她帶著一個孫女,常年在家耕作,住的木房子屋裡屋外都是泥巴,房頂蓋著藍色的彩鋼瓦,房子還有一點傾斜。我本來是勸趙福會老人將房子拆了,按政策標準給她新建一間磚混結構的平房,但老人不同意,說是住慣了木房子。我打電話給她兒子,動員他回來,與我們籤訂不拆舊房的承諾書,並要求他配合施工隊完成對木房子的改造。施工隊整整幹了一個月,才把她家的房屋改造完成。那段時間,我幾乎不分晝夜地穿梭於沙壩組的每一棟房子,趙福會是我付出心血最多的一戶,有時凌晨3點還在為她家安排材料調配,不僅擔心她家房屋施工改造的進度,更擔心房屋的整體改造質量。在我每天的監工和施工隊的努力下,她家的房屋改造完成後,經鑑定為B級安全住房,我才鬆了一口氣。

我們以農戶住房安全有保障為抓手,通過易地扶貧搬遷及老舊危房改造,讓沙壩組全部農戶都住進了安全的房屋,同時也激活了群眾謀發展的內生動力,大家幹事創業的精氣神十足,生活質量明顯提升。2018年,在國家脫貧攻堅第三方評估中,沙壩組以「零問題」順利通過國檢;2020年,高質量通過脫貧攻堅成效普查。

興產業,鼓足群眾「錢袋子」

實施了系列住房保障政策,我們又接續鄉村振興,充分盤活沙壩組人口遷移閒置下來的土地資源,在土地確權基礎上,鼓勵土地資源流轉,動員在家農戶大力發展種養殖業,讓群眾就近就地有活幹,有事做,有盼頭,有收入。2019年,我們先後爭取項目,修建沙壩組產業路4.5公裡,新建沙壩信號基站1個,打通了沙壩組產業發展的「大動脈」,有力鞏固提升了產業發展基礎。同時,我們積極動員常年在外的致富帶頭人餘家幫、李德輝等返鄉創業、反哺家鄉,組建清香果蔬專業合作社,帶動發展了冉友發、冉進輝、冉貴發等一批種養殖大戶,他們通過種植辣椒、烤菸、南瓜,養殖雞、牛、豬等短平快產業,就近就地消化解決了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實現了農民在家門口增收致富。

目前,沙壩組有種養殖大戶7戶,還有1個能夠吸納20—30餘人的就業扶貧車間,百姓「錢袋子」在鼓起來,「心窩子」在暖起來。昔日窮山寨通過挪窮窩、興產業,實現了脫貧致富的蝶變,正邁向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

作者:李慶軍

編輯:溫成鴻 編審:冉婷婷 李嶠橦

審核:李永春 監製:王富剛

相關焦點

  • 小黃瓜託起鄉村振興大夢想
    如今,日益壯大的黃瓜產業,不僅鼓起了全鎮農民的「錢袋子」,更承載起全鎮實現鄉村振興的美好願景。黃瓜產業撐起村民「錢袋子」  全鎮2.6萬戶菜農存款總額達18億元  「黃瓜的品質越來好,銷路就廣,自然不用愁收入!」在文化節現場,今年的「黃瓜狀元」郭傳良樂呵呵地主動找到記者介紹情況。
  • 炎陵縣委書記尹朝暉:高質量脫貧託起高速度鄉村振興
    高質量脫貧託起高速度鄉村振興——訪炎陵縣委書記尹朝暉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張咪 通訊員 張和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重要講話精神,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現高質量發展,對炎陵縣來說,關鍵是要加快建設現代產業體系
  • 【鄉村振興 巾幗先行】就業培訓託起致富夢——古浪縣勞務品牌培訓...
    【鄉村振興 巾幗先行】就業培訓託起致富夢——古浪縣勞務品牌培訓工作持續進行 2020-10-07 0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宿+」託起寧夏鄉村振興夢
    「民宿+」託起寧夏鄉村振興夢 2020-06-19 17:43:51 受訪者供圖    中新網寧夏吳忠6月19日電 題:「民宿+」託起寧夏鄉村振興夢  楊迪 石羽佳  近年來,鄉村民宿呈現井噴式增長態勢,2020年,中國鄉村民宿消費金額預計將達363億元(人民幣,下同)。而在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柳泉鄉永新村,村民們正以「民宿+」促進鄉村旅遊轉型升級,託起他們的「鄉村振興夢」。
  • 「我的扶貧故事」:我幫田錦發圓了「安全住房」夢
    2018年5月,我帶著組織的信任和囑託,投身到了精準扶貧工作中,到良田村擔任兩路口脫貧攻堅網格員,除了負責7戶幫扶戶的扶貧外,同時還負責該組的脫貧攻堅工作。2年多的駐村時光,我曾遭遇過工作不順的困惑,群眾不理解的痛苦,更品嘗到了成功後的喜悅和自豪。扶貧路上發生的一些事至今讓我難以忘懷。
  • 我的扶貧故事丨揮灑青春汗水 助力鄉村振興
    我叫馮毅,是白雲區牛場布依族鄉瓦窯村的一名普通駐村幹部。瓦窯村是白雲區最偏遠的一個村落,與烏當區相鄰,轄3個村民組,160多戶村民以布依族為主,村集體經濟發展相對滯後。駐村工作組在三個村民組分別設立群眾意見箱,收集意見,並認真組織舉行專題會、村支兩委擴大會以及村民代表大會和群眾見面會,廣泛聽取大家意見,擬定了《瓦窯村鄉村振興作戰圖》,即整個駐村工作期間的工作計劃,從基層黨建、產業發展、基礎設施、鄉風文明、生態保護等五大方面,明確了工作開展的具體目標和責任人以及完成時限。
  • 「我的扶貧故事」幫群眾圓了「安全住房」夢丨麻江縣良田村扶貧...
    我叫向先金,是貴州黔東南麻江縣工業信息化和商務局派出的扶貧幹部。2018年5月,我帶著組織的信任和囑託,投身到了精準扶貧工作中,到良田村擔任兩路口組脫貧攻堅網格員,除了幫扶7戶貧困戶外,還負責該組的脫貧攻堅工作。
  • 扶貧故事 | 廣州交投:扶貧路上的夫妻檔
    即日起,「廣州國資」微信公眾號開設「扶貧故事」專欄,通過扶貧一線鮮活的感人故事,展示廣州國資國企精準扶貧、合力攻堅的進展與成效、亮點與經驗。第 21 期在梅州市五華縣棉洋鎮平安村,有一對扶貧幹部夫婦,他們追隨著父輩的足跡,將黨員的責任與奉獻播撒在了振興鄉村、服務百姓的扶貧道路上。他們便是廣交投集團駐村扶貧幹部,藍智賢與楊娜夫婦。
  • 鄉村振興,承載著我的夢想
    學校就是放飛夢想與熱情的地方。 曾經因家庭貧寒而放棄了上學,原本以為我再也不會踏入校園。然而,「一村多名中職生計劃」的出現,讓我重返了我的校園——孝感工業學校。 第一天上課,我記憶猶新。學校的老師如此親切,他們為人師表的力量,再一次感染到我。我們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正因為我們的特殊,我們更加遵守校規校訓,更加尊重老師,更加刻苦學習。 我從小在農村生活。
  • 鄉村振興戰略內涵解析
    城市群體歧視農民群眾,2.6億農民工無法在城市落戶,就業住房得不到保障,無形中為農民貼上了「窮、髒、素質低下」的標籤,強烈的階級差異充斥著整個城市,部分農村人變得自卑、怯懦,這些都不利於鄉村的振興。農村為城市提供發展的資源、糧食儲備、勞動力,城市相應的要為農村的振興提供硬體設施的建設、科學技術、文化知識、人才儲備以及資金來源,這才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長遠之計。(二)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2013年11月習近平到湖南湘西考察時首次做出了「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指示。
  • 京溪園鎮大鹿村持續推進鄉村振興
    近年來,揭西縣京溪園鎮大鹿村在東莞市審計局的對口幫扶下,因地制宜,精準施策,打好「精準牌」, 助圓「脫貧夢」, 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增收致富,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通過實施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消費扶貧等措施落實教育、醫療、住房安全等保障性政策和兜底性政策,為貧困戶增加「造血」功能,確保穩定脫貧致富。大鹿村切實抓好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大力改善村容村貌,不斷完善各項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推進鄉村振興,村民文明意識逐步提高,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 蘭考鄉村振興走在前
    著眼脫貧之後的持續發展,做好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蘭考怎麼辦?    持續鞏固提升脫貧質量防返貧    脫貧攻堅是鄉村振興的基礎。    「以前想都不敢想啊,我沒錢沒技術,要是賠了可咋辦?」靠著經營蔬菜大棚穩定脫貧的費小坡說,他家原來一家四口擠在兩間土坯房裡,連菜和油都吃不起,如今一年收入30多萬元。
  • 鄉村振興,教育扶貧如何持續發力
    上圖:9月11日,寧夏中衛市海原縣曹窪鄉九年一貫制學校。正在上語文課的孩子們。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教育扶貧具有基礎性、根本性作用。作為扶貧工作分類施策的內容之一,「發展教育脫貧一批」較之於發展生產、易地搬遷、生態補償、社會保障兜底等形式,意義更加重大、作用更加長遠。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如何依靠教育改變人的素質、提高人的能力,實現貧困人口根本脫貧,從而推動鄉村振興,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 「小藍莓」託起小康「大夢想」
    藍莓是懷寧縣的主導產業,種植面積已達5.2萬畝,共培育了146家藍莓產業化企業、3家深加工企業,成為了長三角最大的藍莓種植區、深加工交易集散研發中心、重要的藍莓元素休閒旅遊區和鄉村振興示範區。「懷寧藍莓」獲地理標誌產品生產基地稱號,並成功躋身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基地。
  • 護航開學季 築牢校園安全屏障
    8月31日,在秋期中小學陸續開學之際,@平安江北 石門派出所組織警力,深入轄區字水中學、玉帶山小學,開展校園安全大檢查工作,全面排查、督促整改安全隱患,切實築牢校園安保屏障,為全體師生營造安全和諧穩定的教育、學習、生活環境。
  • 「鄉村振興人物榜」 宣傳選樹活動主題晚會提振我市移民發展信心
    2月4日晚,由農業農村部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主辦的「鄉村振興人物榜」宣傳選樹活動主題晚會在央視農業農村頻道播出。晚會中展示出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等方面傑出人物的故事,也提振堅定了我市鎮河塔社區移民們的信心。
  • 賽飛奇為湖南十八洞村架起「安全屏障」
    日前,湖南湘西十八洞村村民電網用上了來自深圳的物聯網預警系統。村民代表向深圳賽飛奇公司表示感謝,稱讚該公司派出技術團隊免費提供設施並安裝到戶,讓村民們用上了放心電安全電。 也可實現移動化,數據上手機,安全動態盡在「掌」中。該系統將確保用電安全,確保村內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成為該村安全用電的全天候智能化「保姆」。   十八洞村隸屬於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有婺源鄉村建築模式,又有兔耳嶺的自然景觀。隨著精準脫貧、鄉村振興的深入發展,十八洞村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生活水平等都得到極大的提升和改善。同時用電需求不斷增大,對火災防治有了更高的要求。
  • 海南十名返鄉大學生分享助力鄉村振興的創業故事
    12月17日,全省產業扶貧工作推進會暨百鎮千村建設、大學生農村創業現場會在瓊海舉行。會議指出,我省鼓勵支持大學生農村創業,培養更多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本版選登我省10名返鄉大學生創業事跡,號召更多青年紮根農村,助力鄉村振興。
  • 鄉村振興這兩年
    編者的話: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各地主動入位,採取有力措施紮實推進,開局良好。本期聚焦對鄉村振興展開全景式掃描,分別以本社編輯部綜述文章、農業農村廳局長、縣委書記、村黨支部書記不同角度反映鄉村振興的實踐與經驗,以期講好鄉村振興故事,凝聚起鄉村振興的強大力量。
  • 文登築牢幼兒安全屏障
    文登築牢幼兒安全屏障 2020-09-25 來源: 文登傳媒網 文登傳媒網訊 幼兒園是幼兒集體生活的場所,是傳染病易感人群集中的地方,做好班級衛生消毒工作是促進幼兒健康成長的前提。為使幼兒有一個清潔的環境,文登積極做好幼兒園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保障全體師幼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