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龔硯慶 本報通訊員李宇翔
蘭考是習近平總書記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聯繫點,焦裕祿精神的發源地。2014年建檔立卡時,全縣貧困發生率10.2%,到2016年底貧困發生率降至1.27%。
2017年2月,蘭考縣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
脫貧摘帽後,蘭考怎麼幹?著眼脫貧之後的持續發展,做好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蘭考怎麼辦?
持續鞏固提升脫貧質量防返貧
脫貧攻堅是鄉村振興的基礎。
脫貧摘帽以來,蘭考把鞏固提升脫貧成效、防止返貧致貧作為工作重點,堅持以縣域治理「三起來」、鄉鎮工作「三結合」為遵循,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探索建立了全面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的「12345」工作模式,持續鞏固提升脫貧質量,有效防止返貧。
來到蘭考縣三義寨鄉白雲山村,一座座蔬菜大棚映著正午的陽光銀光閃閃,大棚裡果子掛滿蔓藤,蔬菜長勢良好。早些年,此地風沙大,白花花的一片鹽鹼地。現在的白雲山,土壤疏鬆肥沃,產業發展興旺,高效、綠色、生態農業正悄然興起。
「以前想都不敢想啊,我沒錢沒技術,要是賠了可咋辦?」靠著經營蔬菜大棚穩定脫貧的費小坡說,他家原來一家四口擠在兩間土坯房裡,連菜和油都吃不起,如今一年收入30多萬元。
蘭考縣牢固樹立全面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就是為鄉村振興開好頭起好步的思想共識,緊盯目標不放鬆、緊盯問題抓整改、緊盯指標抓落實,圍繞「兩不愁三保障」提高脫貧質量,有效減少返貧和防止新致貧,確保如期實現「不落一戶、不掉一人」全面脫貧的目標。
在組織力量上,強化「書記縣長負總責,四大班子齊上陣」的工作機制,完善「支部連支部」幫扶組織架構,強化行業扶貧部門和鄉鎮專職扶貧力量,進一步明晰行業部門、鄉鎮(街道)和村級職責,確保組織力量不但不減而且更強。在發展上,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以改革創新激發內生動力,以強鏈補鏈增強產業帶動能力,以人民生活持續改善展示脫貧成效。
杜寨原是黃河故道裡的苦水地,誰知被專家一測,竟是「半沙半淤透氣土」的寶地,尤其適合蜜瓜生長。找準了蜜瓜產業,杜寨「窮」字從此甩去。「最開始種瓜是為了脫貧,現在是為了爭分奪秒搶發展。」村民們說。
脫貧摘帽後,蘭考縣針對剩餘貧困群眾發展產業和就業能力不足的問題,採取更加有針對性的幫扶措施,選準做優帶貧產業,圍繞建檔立卡戶產業幫扶全覆蓋,重點培育發展了群眾不離鄉不離土、好融入的「5+5」特色扶貧產業,穩步提高群眾收入。對具備就業能力、就業條件、就業意願的貧困勞動力,搭建「外出務工、產業體系就業、鄉鎮產業園就近就業、居家靈活就業、公益性崗位就業」五種就業模式,千方百計促進就業。
負責蘭考富士康兩個廠區物業工作的吳敏傑,家在東壩頭鎮雙井村,從小家裡生活困難,她一直穿姐姐的舊衣服,上初中才穿上了一條新褲子。應聘進了蘭考富士康總務部在家門口就業後,如今家裡已建起兩層小樓,上下班自己開車。「都沒想過還能過上這樣的好日子。」她說。
蘭考縣把「支部連支部」活動作為推動脫貧攻堅以及基層基礎工作的組織架構和總抓手,持續開展「支部連支部、幹部聯到戶」、領導幹部「百日住村」活動,集中攻堅解決問題,確保各項部署落到實處,有力推動了全縣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城鄉面貌的巨大變化,縣域經濟綜合實力和發展活力大幅提升,群眾收入持續提高,教育、醫療、住房、低保等綜合保障更加有力,城鄉面貌極大改善,群眾內生動力進一步激發,幹部作風持續轉變。
深入推進兩大戰略有效銜接
鄉村振興是脫貧攻堅的動力和方向。
在做好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兩大戰略有效銜接中,蘭考持續弘揚焦裕祿精神,堅持「四個強化提升本領、五個銜接深入推進」舉措,築牢奔小康的基礎,統籌推進「五個振興」,走出一條具有區域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強化基層基礎,提升政治領導本領:在脫貧摘帽後和鄉村振興中,以持續提升基層組織力為重點,把基層基礎工作做實做細,推動各項工作取得實效。強化人才培育,提升學習本領:在鄉鎮(街道)建立「鄉土人才庫」,開展縣級「鄉土拔尖人才」評選活動,同時每年評選縣級「返鄉創業之星」10個、創業優秀項目5個。強化謀劃規劃,提升科學發展本領:精準謀劃項目、突出規劃引領、嚴格執行規劃。強化要素激活,提升改革創新本領:通過提升縣級資本運作能力、盤活農村資源要素、增強金融服務能力,有效整合各類涉農資金,保障了攻堅任務有效落實。
行走蘭考城鄉,脫貧摘帽3年來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毫不鬆勁實幹苦幹的精氣神兒撲面而來:縣直機關黨支部和農村黨支部「支部連支部,幹部聯到戶」,每周開展主題黨日活動;縣級幹部連續3年開展「百日駐村」活動,察民情、解難題;在一線幹部中評選4批170名「扶貧標兵」,100多人已獲提拔重用,樹立鮮明導向;評選221個「四面紅旗」村……
著眼脫貧之後的持續發展問題,對照鄉村振興戰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總方針,蘭考縣延續脫貧攻堅好做法,提質擴面、做實做細,做好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從培育特色產業向產業興旺推進。脫貧攻堅中的產業扶貧,解決的是沒有產業、沒有收益的問題,鄉村振興的產業興旺,重心則在產業強不強。在實踐中,蘭考立足本地優勢,招大引強、延鏈強鏈,引進了恆大、正大、光大、富士康、禾豐、首農等國內外龍頭企業,根據「十鏈百園千基地」的建設要求,圍繞品牌家居製造、綠色畜牧、循環經濟三個特色產業體系,積極培育壯大品牌家居、雞、鴨、牛、羊、飼草、蜜瓜、紅薯和花生等九大扶貧產業鏈,建設27個現代農業產業園、348個鄉村產業基地,城鄉統籌、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產業布局基本形成,活力日益突顯,逐步夯實強縣和富民的基礎。
從基礎設施提升向生態宜居推進。在不斷完善農村基礎設施的基礎上,通過實施「五分錢工程」「清潔家園」行動,蘭考縣鄉村生態和環境明顯改觀,特別是連續4年開展植樹造林,全縣苗木面積達到12萬畝,生態環境持續優化的同時,為蘭考品牌家居產業、苗木經濟儲備了豐富的林業資源。
從激發內生動力向鄉風文明推進。脫貧之後,為加快推進鄉風文明建設,蘭考探索開展了「四級文明創建活動」,創建以「蘭考文明戶」評選為載體,促進群眾「兩個文明」齊頭並進,引導廣大人民群眾爭做文明人、爭當文明戶,推動形成鄉村文明新風尚。
從依靠各級幫扶向治理有效推進。蘭考縣圍繞「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構建「一中心四平臺」縣鄉治理體系,深化「一約四會」推進村民自治,實施「一警一堂一中心」建設法治鄉村,農村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
從「兩不愁三保障」向生活富裕推進。按照「支持能夠發展產業的群眾發展產業,幫助沒有產業發展能力的群眾在產業發展中穩定就業,鼓勵沒有穩定就業能力的群眾勤勞致富」的思路,蘭考積極保障不同年齡階段人群就業,支持本土農民創新創業,同時培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群眾不僅「富口袋」,還要「富腦袋」,不斷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嚮往。
按照《河南省蘭考縣鄉村振興戰略規劃》設定的總體目標和圍繞「兩環三片,六線多點」的總體布局,蘭考在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為實現全面小康作出貢獻的基礎上,努力打造「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全國鄉村振興示範先行縣、華北平原鄉村振興樣板區、河南城鄉融合發展示範區,成為鄉村振興的引領者!
本版攝影李宇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