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丨徐醫附院醫學影像科的一天

2020-12-25 澎湃新聞

說到醫院,出現在大家腦海裡的一定是穿著潔白大褂、戴著聽診器仔細問診的醫生,和身著粉色工作服、溫柔細心護理輸液的護士。其實,還有一個群體,他們日復一日做著同樣的工作,工作量之大、細節要求之高不亞於臨床醫生和護士,默默地為全院醫療工作的運轉提供最可靠的依據和保障——他們,就是醫學影像科的醫師、技師們。

僅2月22日,徐醫附院醫學影像科共讀CT片1058例,磁共振347例,普通放射科攝片674例,總計工作量2079人次。

他們低調讀片,我們為他們代言。

下面就跟隨小編的鏡頭,了解「神秘」的影像科工作人員的一天。

2月22日,大年初七,上午7:30,這個城市的早高峰剛剛開始。

車水馬龍的淮海路旁,徐醫附院PET樓內,醫學影像科的醫護人員們已經開始了他們一天的忙碌。

登記室

退休返聘職工董莉老師早已等待在登記臺內,在她的面前,好幾摞預約單排成一排。「雖然大家都是八點上班,但是我們都是提前半小時左右到,因為病人一般都到的很早,希望他們來到就能看到我們已經準備好了。」

一早前來預約登記的患者、家屬

在PET樓大廳內使用自助服務機的患者

上午十點多,做檢查的病人逐漸多了起來

小編提醒

自助服務機已遍布徐醫附院各個就診環節,是您便捷就醫的首選哦

三號機房

候診大廳的右側,是做磁共振的三號機房。早晨7:40左右,技師丁濤在機房內獨自忙碌著。

每天到機房後,第一件事就是檢查磁共振設備是否安全運行,記錄設備狀態,登記病人信息,「因為病人隨時會來,要在他們到之前做好充分準備。」丁濤說。

檢查設備

記錄本、登記本

一摞一摞的預約單是PET樓一樓最常見的東西,僅下圖這些就已經排到了晚上10點。

說話間,第一個病人已經來到了檢查室,丁濤引導病人先去門口的換衣間換衣服,熟練地交代做檢查時的注意事項:「進入檢查室時,身上不可攜帶硬幣、鑰匙、磁卡等物品;所有金屬首飾必須摘下;另外體內體外是否有金屬鋼板或支架?」

 
小編提醒:

磁共振檢查的注意事項

在MRI檢查前,患者需要取下一切含鐵磁性金屬物品,如

金屬手錶、髮夾、眼鏡、項鍊、假牙、皮帶扣、鑰匙、硬幣、助聽器、手機、磁卡;

不允許患者家屬推輪椅及帶氧氣瓶等進入掃描間。

體內有磁鐵類物質者,如裝有心臟起搏器、人工瓣膜,體內植入物經手術醫生確認為非磁性物體者可行磁共振檢查。

要向技術人員說明以下情況:有無手術史;有無任何金屬或磁性物質植入體內包括金屬節育環等;有無假牙、電子耳、義眼等;有無藥物過敏;近期內有無金屬異物濺入體內。

做磁共振檢查要有思想準備,檢查時間較長,不要急躁、害怕,要聽從醫師的指導,耐心配合。

磁共振檢查過程最重要的是,要積極配合醫生哦。

當第一位病人正式開始做磁共振時,時間仍然不到8點。

檢查室內時針指向7:55

病人做檢查時,丁濤始終緊盯屏幕。「這個病人做的是肩關節掃描,有四個序列。做這一個序列的時候,我就要根據顯示的病人的病變情況,決定下一個序列如何定位。」

忙碌中,下一位病人來了。丁濤起身確認他的姓名和預約單,同時告訴病人打針的位置,以及檢查時的注意事項。

檢查室的門上貼著警告標示

快到六點,醫生還在忙碌——

預約的檢查單顯示22:45,也就是說她至少也得晚上十一點多才能下班
四號機房

早上7:30開始,護士聶驛也開始匆匆忙碌起來了,她所負責的4號機房PET CT檢查室,檢查八點開始,在這之前,她必須把所有的準備工作都完成,整理好休息室,為病人提前測量血糖、注射藥物……

測量血糖

注射藥物

這位老人是骨科的病人,行動不便,因此要在床上為她注射

為病人示範、演示具體的檢查過程

與此同時,4號機房的王國明老師也開始忙碌,將機器重啟,檢查機器狀態,做好相關準備工作。

為病人家屬講解注意事項

提前查看病人情況

開始檢查了,病人和醫護人員要進行隔離,所以打針必須要在專門的房間進行, 護士聶驛開始準備。

穿上隔離衣,帶上口罩

取出藥物

藥品需要放在特定的器皿中,這個器皿密度很大,非常重

登記信息

病人檢查中

寫報告

匆匆忙碌中,不知不覺已到了午飯時間,但是機器卻沒有停歇,「午休時間」在影像科也是不存在的。

已經接近十二點半了,護士聶驛還在用電話跟休息室裡的病人溝通檢查事宜
忙碌的還沒來得及吃飯

十二點四十多,寫報告的老師正在吃午飯

聶驛和王國明倆人依舊在忙碌,此時已經快要中午一點了

二樓

檢查結束後,家屬為老人穿上外套

高級工程師李鋼在工作中,除此之外,他還負責全院機器的維護和修理,經常到處跑
三樓讀片室

在一樓、二樓的各項檢查忙碌運行的同時,三樓會議室內坐滿了人——每日例行的集體讀片正在進行。

今天主持讀片的是影像科主任醫師李紹東,臺上講解的,則是一名研究生。據李主任介紹,每天早晨8點到9點左右,影像科除為病人做檢查的醫護人員外,所有人都要前來三樓會議室參與集體讀片,從周一到周六,分別規定了不同的專題——周一是頭部,周二胸部,周三腹部,周四是婦產、泌尿,周五是骨骼,周六則是業務學習和講座。科室制定了排班表,每天由不同的研究生、住院醫師挑選一個疑難病例上臺講解,隨後大家發表各自意見,其他研究生、規培生、住院醫師和高年資醫師向研究生提問,講授者根據已查閱的文獻就此問題進行匯報,最後由高年資醫師作總結。

辦公室門上貼著2015-2017級規培人員和研究生的名單

集體讀片結束後,大家紛紛回到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繼續讀片。

李紹東主任讀片中

榮玉濤副主任醫師查閱數據後告訴小編,影像科平均每天的工作量在2000人次以上

李紹東主任向一位醫師詢問昨日未看完的讀片情況

除日常讀片外,醫學影像科還承擔著院內外的會診工作。許多基層醫院會將無法確診的病例材料送至我院,影像科即需兩名高級職稱醫師會診並寫報告。

每天下午兩點,高年資醫師會為規培生開設講座,除影像科本科室的規培人員外,院內其他科室的規培生也會輪轉來聽講座,每天聽課人數在七八十人左右。

李主任查看規培生講座課程表

會議室門口是影像科的「文化園地」,貼著本科室醫師發表的論文供大家交流學習

影像科專家一覽表

和PET樓一樣忙碌的,還有巨龍一樓CT室,這裡的檢查也在緊張有序地進行中。

一樓大廳中排隊預約登記、等待檢查的人們

堆積的厚厚的檢查單

協助病人做檢查

房間一角中忙碌的工作人員

龐老師在讀片寫報告中

傍晚六點多,暮色已至,檢查室大廳還在忙碌

加班加點檢查中,據了解他們要忙到晚上十一點多

這臺磁共振24小時開機,醫生李可可今天夜班,最近一段時間每天夜裡要做70多例

夜晚已經降臨,他們依然堅守在崗位

巨龍CT檢查室,在機房前等待檢查的人們

21:40,登記室前還在忙碌

夜色中,自助服務機也在忙碌地工作中

22:00,門診預約檢查的人還在等待

檢查中

夜色中的PET樓

已經十點了,5號機房檢查還在進行中

交代病人注意事項

夜色中檢查還在進行……

最後,必須放上徐醫附院副院長醫學影像科主任徐凱教授的帥照鎮樓!

小編科普:

做PET-CT檢查的時候需要注射示蹤劑,所以需要根據被檢查人的實際情況提前預訂和配製藥劑的數量,這也是做PET-CT檢查要提前預約的原因,一般需要提前2--3天預約。在做PET-CT檢查之前了解一下PET-CT檢查前後注意事項是必要的。

PET-CT檢查前注意事項:

在檢查前24小時不要喝酒、不要做劇烈的運動、不要長時間運動,最好保證是清淡飲食。

攜帶好自己的相關資料:比如CT片、核磁共振片、B超、病理報告、腫瘤標誌物等各種檢驗報告。

顯像檢查進行前,被檢者人員在注射顯像藥物後應該保持安靜、不要走動,還要儘量避免與人交談,可以飲用少量清水。

檢查前6小時開始禁食、禁飲含糖飲料和禁靜脈滴注葡萄糖液,可引用少量清水;糖尿病人正常用降糖藥,以免因血糖過高而影響檢查時間及效果。

進入檢查室時,受檢查者應該除下身上所戴金屬飾物和手機等。

有一定的領導能力,專業技能業水平優秀,業務水平也在不斷提高。

PET-CT檢查前後注意事項對於保證檢查的準確度和人體的健康都很重要

PET-CT檢查後注意事項:

儘量多喝水,以利於18F-DG的代謝,儘快排出體外。

檢查後十個小時時間內請不要接觸孕婦或者兒童。

專家簡介

徐凱——教授、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

現任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徐州醫科大學醫學影像學院院長。中華醫學會數字醫學分會委員、中華放射學會神經學組委員、中華放射學會質量管理與安全管理小組委員、中國醫師協會放射醫師分會委員、中國卒中學會醫學影像學分會委員、江蘇省醫學會數字醫學分會主任委員、放射學分會副主任委員等。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省「333」工程人選、省「六大人才高峰」人選,曾被獲中國醫師獎、省優秀教育工作者、省高校優秀共產黨員、徐州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等。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科技廳、衛生廳、教育廳科研課題16項,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論文 160多篇(其中 SCI論文 30餘篇),出版及參編論著、教材共 16部。獲得省、市級科技進步獎11項、省衛生廳新技術引進獎 11項、省教育廳教學成果獎 1項。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和江蘇省特色專業《醫學影像學》的負責人,江蘇省十三「五」「科教強衛工程」創新團隊帶頭人。

影像科簡介

徐醫附院醫學影像科始建於1951年。

經過六十多年的建設發展,現已成為蘇北地區以及淮海經濟區規模大、技術力量強、設備先進的醫學影像中心。醫學影像科作為首批榮獲江蘇省「臨床重點專科」、江蘇省醫學會數字醫學主任委員、醫學影像副主任委員單位,一直秉承「病人至上」的服務理念,致力於打造醫療、教學、科研一體化發展的建設格局,瞄準國際醫學影像最新發展動態,掌握國外影像新技術,裝備了國際尖端影像設備,不斷派遣訪問學者到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等國際著名的醫學影像中心學習,充實和應用國外新經驗、新技術和管理經驗,使科室總體技術水平和設備更新始終處於省內水平的前沿。

目前,科室有當今先進的影像設備,擁有128層PET-CT/MR 1臺,MRI掃描機7臺(3.0T MRI 4臺)、多排螺旋CT掃描機8臺(包括雙源CT 1臺、256層CT 2臺),開展普通放射、CT、MRI、PET/CT、超聲診斷,集影像診斷、治療、教學、科研於一體,為徐醫附院醫療技術的發展、科研水平的提升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平臺和支撐。

相關焦點

  • 第四代達文西手術機器人落戶徐醫附院
    據悉,達文西手術機器人已經成功在徐醫附院的泌尿、普外、婦產等多個領域參與手術50例。肝膽胰外科主任趙文星曾經主刀徐醫附院首例達文西機器人輔助腹腔鏡手術,主刀胃癌、胰腺癌等20多例達文西手術。
  • 徐醫附院科室介紹——耳鼻咽喉科
    徐醫附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是徐州市重點專科、江蘇省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會副主任委員單位
  • 徐醫附院護士王瑾瑜:白衣天使為警徽增光
    她就是徐醫附院神經內科護士王瑾瑜。作為徐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司法警察王保同的妻子。王瑾瑜堅守著「白衣天使」的神聖使命,以特有的愛和責任,身兼兩頭,一手守護病人,一手託起家庭。4月1日上午,王保同、王瑾瑜夫婦載譽而歸,徐醫附院為他們舉行了熱烈的歡迎會。2008年,王瑾瑜走出校門走上工作崗位,開始了她夢寐以求的「南丁格爾」徵程。
  • 【名醫在線】影像科專家-鄭紅偉
    【名醫在線】影像科專家-鄭紅偉 2020-12-14 09: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火眼金睛戰「疫」情——濱醫煙臺附院影像科抗「疫」工作紀實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都需要影像篩查與診斷,黑白圖像就是疾病鑑別診斷的重要依據,濱醫煙臺附院醫學影像團隊不僅僅是白衣天使,更是一群戰士,他們不畏風險、堅守一線,用火眼金睛戰「疫情」,用一顆顆火熱的心,溫暖了這個寒冬。
  • 成立十周年,青大附院生殖醫學中心搬家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臺雪超 12月12日,青大附院生殖醫學中心成立十周年遷址慶典舉行,不孕症規範化診療學習班同時開班。該生殖醫學中心日前已正式喬遷至市南區寧夏路218號新址。據了解,青大附院生殖醫學中心是國內較早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醫療機構,先後開展了人類精子庫和人類輔助生殖技術。1984年開展深低溫精子冷凍和供精人工授精(AID)術;1985年誕生第一例AID嬰兒;1998年開始夫精人工授精(AIH)及體外受精-胚胎移植術(IVF-ET);1999年誕生青島市第一例試管嬰兒。
  • 為生下孩子放棄手術 癌症媽媽頑強抗癌創醫學奇蹟
    為生下孩子放棄手術 癌症媽媽頑強抗癌創醫學奇蹟 2015-08-03 21:09:378月3日,在徐醫附院腸胃外科病房,李欣琪的媽媽低聲訴說著,「身患直腸癌的女兒很堅強,她就是想活著看著自己的孩子成長。」  李欣琪,今年29歲,是淮北市濉溪縣大李村人。現住在徐醫附院10樓腸胃外科。2013年2月,已懷孕近兩個月的李欣琪經常嘔吐,大便不正常,她以為是正常的妊娠反應,也沒有太在意。但到5月下旬,她已經10多天沒有大便了,腹脹如鼓,到鄉村衛生院打水也沒有效果。
  • 高質量轉型發展助力徐州醫科大學附院在中國醫院排行榜再進位
    3月29日,由香港艾力彼醫院管理研究中心主辦的「衛健委+醫保局新時代,價值導向的醫管模式——2019中國醫院競爭力大會」在廣州長隆召開,徐州醫科大學副校長、徐醫附院黨委書記、代理院長王人顥教授應邀前往參會,並在第一分論壇《如何面對規模型向質量型轉變挑戰》作報告和訪談。
  • 醫學影像科:疫情就是責任,付出就是榮耀
    主動請纓 抗擊疫情 疫情牽動著每一位醫務人員的心,醫學影像科鄭文華主任接到疫情命令後,立即點開科室微信群發布通知,自願參加疫情防控一線工作,堅定地投入到抗擊疫情的第一線,全力以赴做好抗」疫」一線醫生的「眼睛」,為他們提供準確的診斷治療依據,大家爭先恐後的上一線聲音不斷湧出。
  • 煙臺山醫院醫學影像科:技術引領設備護航,精準服務造福一方
    「眼下,三個院區的影像科、核醫學科(在建)實行大科室統一管理,醫學影像科已發展成集醫療、教學、科研於一體,設備先進、人才梯隊合理的現代化 醫學影像體系。」 煙臺市煙臺山醫院CT.MR室主任兼影像科大科主任張國偉表示,該科室是省級臨床重點專科建設單位、煙臺市醫療衛生重點學科 。
  • 安醫大二附院海恆社區醫院正式開診
    樂居買房訊(編輯 阿雄)2020年1月1日,合肥經開區海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新址、安醫大二附院海恆社區醫院開診試運營。安醫大二附院海恆社區醫院(籌)位於合肥經開區海恆街與民悅路交口海恆黨群服務中心內,建築面積4300平方米,開放病床30張,現有醫務人員37人,由合肥經開區管委會財政建設,安醫大二附院一體化運營管理的全新公益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溪山醫院成功舉辦醫學影像科英語演講比賽
    11 月 21 日上午,自治區南溪山醫院醫學影像科第三屆英語演講比賽在醫院大禮堂成功舉辦。此次比賽由醫技第一黨支部和醫學影像科主辦,共有 14 組共 26 名選手參加。
  • 二一五醫院醫學影像科在第三屆西鹹影像高峰論壇暨第一屆陝西省...
    陝西省核工業二一五醫院醫學影像科張華文主任帶領影像科診斷組、技術組部分工作人員參加了本次大會,並作了《自發性腦實質出血影像學鑑別診斷》專題講座。此次會議召開推動了西鹹兩地醫學影像事業的發展,提高了影像診斷水平。
  • 疫情阻擊戰中的醫學影像科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蔓延牽動著所有人的心,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胸部影像學檢查作為此次肺炎重要的診斷標準之一,影像科成為直接接觸患者的一線科室。玉田縣中醫醫院影像科全體人員全力以赴,用專業知識站在了疫情防控的最前沿。
  • 走進醫學影像科:他們出具的CT報告,是診斷新冠肺炎的重要依據
    2月14日,在重慶市公共衛生醫療救治中心醫學影像科,主任呂聖秀和同事正在進行病例討論。記者 張錦輝 攝重慶日報消息,2月14日17點過,夜幕初垂,重慶市公共衛生醫療救治中心(簡稱市公衛中心)醫學影像科內燈火通明,清空的通道上,等候著當天最後一批患者。「他們都是新冠肺炎的確診患者,今天有25人來照CT。」醫學影像科主任呂聖秀說。醫學影像科的醫生好比戰場上的偵察兵,他們出具的檢查報告,是診斷新冠肺炎患者病情的重要依據。
  • 影像科醫生缺口或達幾十萬 他們的煩惱:像個影子
    回到家鄉後,他和幾個朋友開辦了浙江省首家第三方獨立醫學影像診斷中心。這是他看好的行業,「醫學影像需求很大,但大多公立醫院的影像科卻面臨招不到醫生的尷尬,而現有醫生的工作量已趨近飽和。」他說。一名資深放射科醫生對記者說:「對於運用醫學影像較多的放射科來說,現在全國約有七萬名放射科醫生,但實際需求起碼七十萬。」
  • 第二屆CSCO青年肺癌MDT病例大賽交大一附院獲全國冠軍
    本次CSCO-肺癌規範化診療項目-第二屆青年肺癌MDT病例大賽歷經25場大區賽、6場大區賽、2場半決賽,走過全國31個城市,經過激烈的角逐後,由西安交大一附院姚煜教授帶領的優秀青年醫師:腫瘤內科田濤、胸外科杜寧、放療科劉銳、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周博、影像科杜永浩以及病理科張昀醫師組成的青年肺癌MDT團隊一路過關斬將,先後經過陝西賽區、西北賽區、西部賽區的層層選拔
  • 西安交大二附院Ⅲ期肺癌多學科規範化診療中心啟動
    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胸外科、腫瘤科、放療科、影像科及病理科的多位專家教授,就Ⅲ期肺癌的診療策略展開深入的探討和分享。肺癌是目前全球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肺癌早期症狀並不明顯,我國約有三分之一的肺癌患者在初診時為Ⅲ期肺癌,患者數量龐大,不容忽視。
  • 第二屆CSCO青年肺癌MDT病例大賽交大一附院獲全國冠
    本次CSCO-肺癌規範化診療項目-第二屆青年肺癌MDT病例大賽歷經25場大區賽、6場大區賽、2場半決賽,走過全國31個城市,經過激烈的角逐後,由西安交大一附院姚煜教授帶領的優秀青年醫師:腫瘤內科田濤、胸外科杜寧、放療科劉銳、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周博、影像科杜永浩以及病理科張昀醫師組成的青年肺癌MDT團隊一路過關斬將,先後經過陝西賽區、西北賽區、西部賽區的層層選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