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在重慶市公共衛生醫療救治中心醫學影像科,主任呂聖秀和同事正在進行病例討論。記者 張錦輝 攝
重慶日報消息,2月14日17點過,夜幕初垂,重慶市公共衛生醫療救治中心(簡稱市公衛中心)醫學影像科內燈火通明,清空的通道上,等候著當天最後一批患者。
「他們都是新冠肺炎的確診患者,今天有25人來照CT。」醫學影像科主任呂聖秀說。
醫學影像科的醫生好比戰場上的偵察兵,他們出具的檢查報告,是診斷新冠肺炎患者病情的重要依據。肺部是新冠肺炎病毒攻擊的靶器官,早期影像診斷基本靠多層螺旋CT及時發現。
市公衛中心收治的都是確診病例,這裡的醫學影像科醫生,主要是用「火眼金睛」,為患者「照」亮回家的路。
「當患者情況嚴重時,我們會心情沉重;當患者情況有所好轉時,我們會歡欣鼓舞。但不管懷著哪種心情,我們都會特別仔細,除了從技術層面反覆推敲,還要從各個環節求證,以避免遺漏。」呂聖秀說。
呂聖秀是醫學影像科的「老兵」,有著29年看片經歷,她還參加過2003年抗擊非典,當時醫院條件沒現在這麼好,呂聖秀進病房給患者做X光檢查用的床旁X光機,還是找兄弟單位借來的。
「現在條件好多了,我們用先進設備給病人檢查,一般情況下,30分鐘能出結果。檢查結果通過網絡,直接同步到患者所在病區的主管醫生電腦上。」呂聖秀說。但對個別行動不便的危重病人,還是會進入病房,使用床旁X光機,給患者做檢查。
這次勇挑大梁進病房的是比呂聖秀年輕的80後戴欣。因為進入病房不但要穿全套防護裝備,還要推動近100公斤重的機器在病房內穿梭。
用床旁X光機為一名患者進行檢查,用時約為普通患者的5倍以上。而且不允許出現任何失誤和差錯,否則數十分鐘的工作全部歸零。戴欣每次從病房出來,都是從頭到腳一身溼透。
「這次戰『疫』,我們科室的年輕人挺讓我感動,在他們身上,仿佛看到了自己戰非典時的身影。」呂聖秀說,醫學影像科還有一群朝氣蓬勃的90後。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平均年齡只有26歲,截至2月14日,他們完成了「新冠肺炎」床旁照片60餘人次,CT檢查400餘人次,為新冠肺炎患者治療,提供了重要的診療指標參考。
重慶日報記者 陳鈞 實習生 王天翊
原標題:「疫」路偵察 「照」亮回家路 藉助X光、CT檢查,市公衛中心影像科醫生為新冠肺炎患者診療提供重要指標參考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