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醫學影像科:他們出具的CT報告,是診斷新冠肺炎的重要依據

2020-12-25 上遊新聞

2月14日,在重慶市公共衛生醫療救治中心醫學影像科,主任呂聖秀和同事正在進行病例討論。記者 張錦輝 攝

重慶日報消息,2月14日17點過,夜幕初垂,重慶市公共衛生醫療救治中心(簡稱市公衛中心)醫學影像科內燈火通明,清空的通道上,等候著當天最後一批患者。

「他們都是新冠肺炎的確診患者,今天有25人來照CT。」醫學影像科主任呂聖秀說。

醫學影像科的醫生好比戰場上的偵察兵,他們出具的檢查報告,是診斷新冠肺炎患者病情的重要依據。肺部是新冠肺炎病毒攻擊的靶器官,早期影像診斷基本靠多層螺旋CT及時發現。

市公衛中心收治的都是確診病例,這裡的醫學影像科醫生,主要是用「火眼金睛」,為患者「照」亮回家的路。

「當患者情況嚴重時,我們會心情沉重;當患者情況有所好轉時,我們會歡欣鼓舞。但不管懷著哪種心情,我們都會特別仔細,除了從技術層面反覆推敲,還要從各個環節求證,以避免遺漏。」呂聖秀說。

呂聖秀是醫學影像科的「老兵」,有著29年看片經歷,她還參加過2003年抗擊非典,當時醫院條件沒現在這麼好,呂聖秀進病房給患者做X光檢查用的床旁X光機,還是找兄弟單位借來的。

「現在條件好多了,我們用先進設備給病人檢查,一般情況下,30分鐘能出結果。檢查結果通過網絡,直接同步到患者所在病區的主管醫生電腦上。」呂聖秀說。但對個別行動不便的危重病人,還是會進入病房,使用床旁X光機,給患者做檢查。

這次勇挑大梁進病房的是比呂聖秀年輕的80後戴欣。因為進入病房不但要穿全套防護裝備,還要推動近100公斤重的機器在病房內穿梭。

用床旁X光機為一名患者進行檢查,用時約為普通患者的5倍以上。而且不允許出現任何失誤和差錯,否則數十分鐘的工作全部歸零。戴欣每次從病房出來,都是從頭到腳一身溼透。

「這次戰『疫』,我們科室的年輕人挺讓我感動,在他們身上,仿佛看到了自己戰非典時的身影。」呂聖秀說,醫學影像科還有一群朝氣蓬勃的90後。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平均年齡只有26歲,截至2月14日,他們完成了「新冠肺炎」床旁照片60餘人次,CT檢查400餘人次,為新冠肺炎患者治療,提供了重要的診療指標參考。

重慶日報記者 陳鈞 實習生 王天翊 

原標題:「疫」路偵察 「照」亮回家路 藉助X光、CT檢查,市公衛中心影像科醫生為新冠肺炎患者診療提供重要指標參考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回顧性研究證實:CT診斷不應作為新冠肺炎確診標準
    回顧性研究證實:CT診斷不應作為新冠肺炎確診標準  黃琨 • 2020-04-17 15:32:01
  • 駐馬店市中醫院放射影像科——抗疫前線的「偵察兵」 ——記CT團隊...
    在抗擊新冠肺炎的戰役中,很多人都知道醫院的預檢分診、發熱門診、隔離病區是抗擊疫情的第一線,卻很少有人知道,還有一個地方也是抗擊疫情的前沿陣地,那就是醫院的放射影像科。 在抗擊新冠肺炎的戰役中,很多人都知道醫院的預檢分診、發熱門診、隔離病區是抗擊疫情的第一線,卻很少有人知道,還有一個地方也是抗擊疫情的前沿陣地,那就是醫院的放射影像科
  • 醫學影像科:疫情就是責任,付出就是榮耀
    「疫」無反顧 為「返鹹人員」守護 2月18日,醫院接到鹹寧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揮部緊急通知,我院被徵用為無法明確排除新冠肺炎可能發熱患者的定點醫院,用於收治市直醫療機構出現的一時無法確診又無法排除的患者,CT是關鍵檢查項目,CT室進行三區兩通道改造。
  • ...新冠肺炎CT智能診斷項目攻關 5名醫生將9萬餘元科研勞務費捐醫院
    隨州市中心醫院參與工信部新冠肺炎CT智能診斷項目攻關 5名醫生將9萬餘元科研勞務費捐醫院 2020-03-08 09:23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有一種醫生 叫幫我看看片子——記蘇北人民醫院新區分院影像科副...
    影像科醫生面對的是一張張冰冷的片子,但是,這些片子,可以告訴他們很多信息。「我感覺,我們影像科醫生,有時就像偵探破案一樣」劉揚說。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位偵探——蘇北人民醫院新區分院醫學影像科副主任劉揚,他在放射科的崗位上已經工作了三十多個年頭。
  • 鏡頭丨徐醫附院醫學影像科的一天
    其實,還有一個群體,他們日復一日做著同樣的工作,工作量之大、細節要求之高不亞於臨床醫生和護士,默默地為全院醫療工作的運轉提供最可靠的依據和保障——他們,就是醫學影像科的醫師、技師們。僅2月22日,徐醫附院醫學影像科共讀CT片1058例,磁共振347例,普通放射科攝片674例,總計工作量2079人次。他們低調讀片,我們為他們代言。
  • 影像科醫生缺口或達幾十萬 他們的煩惱:像個影子
    ,去年開始了人生新階段。回到家鄉後,他和幾個朋友開辦了浙江省首家第三方獨立醫學影像診斷中心。這是他看好的行業,「醫學影像需求很大,但大多公立醫院的影像科卻面臨招不到醫生的尷尬,而現有醫生的工作量已趨近飽和。」他說。一名資深放射科醫生對記者說:「對於運用醫學影像較多的放射科來說,現在全國約有七萬名放射科醫生,但實際需求起碼七十萬。」
  • 北疆新冠肺炎影像醫學專家:鎂光燈下的「偵察兵」
    張瑋 攝(抗擊新冠肺炎)中國北疆新冠肺炎影像醫學專家:鎂光燈下的「偵察兵」中新網呼和浩特4月18日電 題:中國北疆新冠肺炎影像醫學專家:鎂光燈下的「偵察兵」中新網記者張瑋「這名患者最初收治入院診斷是普通型病例
  • 火眼金睛戰「疫」情——濱醫煙臺附院影像科抗「疫」工作紀實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都需要影像篩查與診斷,黑白圖像就是疾病鑑別診斷的重要依據,濱醫煙臺附院醫學影像團隊不僅僅是白衣天使,更是一群戰士,他們不畏風險、堅守一線,用火眼金睛戰「疫情」,用一顆顆火熱的心,溫暖了這個寒冬。
  • 盤點丨22款「CT+AI」新冠肺炎輔助產品,記錄影像AI的「全行業」抗疫
    華為雲2月11日,華為雲與華中科技大學、藍網科技合作推出「新冠肺炎AI」輔助醫學影像量化分析雲服務。該雲服務依託華為雲醫療智能體-醫學影像分析平臺開發構建,為影像及臨床醫生提供CT量化分析結果。值得注意的是,華為雲的「新冠肺炎AI」輔助醫學影像量化分析雲服務,是基於華為自主研製的Ascend(昇騰)系列AI晶片進行數據處理。
  • 《新冠肺炎CT早期徵象與鑑別診斷》出版並免費共享
    (抗擊新冠肺炎)《新冠肺炎CT早期徵象與鑑別診斷》出版並免費共享中新網北京2月20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20日從科學出版社獲悉,為推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患者的早發現、早診斷,助力疫情防控,《新冠肺炎CT早期徵象與鑑別診斷》已由該出版社出版並通過網絡免費共享。
  • 開影CT 馳援武漢 同時面向全國定點醫院開展新冠肺炎免費遠程診斷
    與此同時,開影醫療還正式宣布面向全國所有定點收治醫院開展新冠肺炎及疑似病例免費遠程診斷服務。在國家衛健委最新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診斷標準中,對湖北省增加了臨床診斷病例,即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學特徵者為臨床診斷病例。該方案執行後,全國各省市醫院CT掃描工作量劇增,CT設備缺乏、CT醫技人員缺乏、現有影像科超負荷運轉、發生交叉感染等問題也亟待解決。
  • 趙振軍:最全圖文解讀《新冠肺炎CT早期診斷和鑑別診斷》(上)
    方案發布之後,全國各省市醫院的放射科CT掃描工作量激增,但是CT設備短缺、診斷經驗不足、CT掃描室易交叉感染等問題也成為提高放射科「產能」的一些挑戰,尤其是「如何對新冠肺炎的疑似病例進行正確診斷」,成為放射科醫生們短時間內需要強化的一項技能。
  • 直擊武漢一線醫院影像科,10倍於日常工作量背後,誰在默默支撐?
    2月13日,湖北首次將臨床診斷病例納入新冠肺炎新增病例,且日新增病例中大部分為臨床診斷病例。(12日0-24時,湖北省新增新冠肺炎病例14840例,其中臨床診斷病例13332例。)疫情給武漢同濟醫院影像科帶來巨大的壓力,但夏黎明主任的團隊不但沒有退縮,還嘗試用人工智慧來緩解壓力,提高工作速度。他們和推想科技一起,結合臨床特徵,對新冠肺炎的CT影像學表現進行研究並訓練模型,在工作量猛增的戰疫中,讓AI這個不用吃飯不用休息的助手來協助醫生進行判別和診斷。
  • 新冠肺炎診斷標準之爭:CT影像還是核酸檢測
    圖片:王嘉興/中國青年報 整理 | 李曉明 陳曉雪 湯佩蘭 葉水送 ●  ●  ● 自昨天開始,陸續有武漢一線影像科醫生、美國放射專家認為,武漢新冠肺炎的確診依據需要作出重大調整:儘快以CT肺片檢測陽性代替核酸檢測陽性作為臨床確診的主要依據。
  •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放射診斷科:抗擊新冠肺炎的「偵察兵」
    在疫情防控大戰中踐行初心使命他們堅守著厚重的防輻射門,在黑白影像背後尋找疾病的蛛絲馬跡,快速準確地出具影像診斷報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戰中,第一時間將患者從發熱病人中識別出來對疫情防控至關重要,放射診斷科就是這樣一支疫情診斷「偵察兵」。
  • 抗體、核酸、CT、臨床:新冠肺炎診斷標準的變與不變
    (抗擊新冠肺炎)抗體、核酸、CT、臨床:新冠肺炎診斷標準的變與不變  中新社北京2月20日電 題:抗體、核酸、CT、臨床:新冠肺炎診斷標準的變與不變  中新社記者 馬海燕 張素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19日發布。如何準確判斷是否「中招」?
  • 20秒分析一個新冠病例CT影像!AI診斷已落地數十家醫院
    2月21日,澎湃新聞記者獲悉,目前,阿里達摩院AI已對3萬個臨床疑似新冠肺炎病例CT影像進行了診斷,基於5000多個病例的CT影像樣本數據,學習訓練樣本的病灶紋理,研發了全新的AI算法模型,單個病例影像分析可在20秒內完成,準確率達到96%。
  • 煙臺山醫院醫學影像科:技術引領設備護航,精準服務造福一方
    「眼下,三個院區的影像科、核醫學科(在建)實行大科室統一管理,醫學影像科已發展成集醫療、教學、科研於一體,設備先進、人才梯隊合理的現代化 醫學影像體系。」 煙臺市煙臺山醫院CT.MR室主任兼影像科大科主任張國偉表示,該科室是省級臨床重點專科建設單位、煙臺市醫療衛生重點學科 。
  • 萬字深度,透視AI醫學影像前景 | 報告
    根據寧波大學附屬醫院(三甲醫院)的統計,影像科醫生平均每天需要完成80-100份CT、或60-80份磁共振、或120-150個超聲部位的影像診斷。即使每份報告只用七八分鐘,也需要10個小時才能完成。AI可以大幅度提升其影像診斷效率。而很多縣級醫院的影像科,在經歷了前幾年國家層面的設備投放之後,影像設備配置基本到位。